小小说 |马昌凡:“正常人”太多了 2024-06-19 20:50:14 “正常人”太多了 文|马昌凡 武又文,现年虚岁六十八。当年下乡插队时未满十七岁。用他一辈子常挂嘴边的话说,“这人的一生中吃得苦多,记忆就多;行得善多,心头的踏实就多。”可不,在他的此生不算太长的六十多年间,他从一个孩子学干农活始,因学割稻子不慎割伤了左手的食指中关节,从此落下终身食指伸不直的残疾。一度生产队为了照顾他,他放过猪,也放过羊,更放过牛。并在一次骑牛下山时,不慎从牛脖子处滑落下来,结果牛角把睾丸处扎成重伤。虽然嘉山县医院治好了睾丸的外伤,但从此隐患却埋了下来。一到阴天老雨,内患的部分就隐隐作痛。虽然在事后的一连串的招工与招生的名额中,生产队为了照顾他,总是尽可能的推荐他。但每次的结果,他自己最明白——母亲的娘家大地主的出身,而一次次地枪毙了他的希望。终于到了知青可以病退的这年,他才如愿离开农村。临离村时,最让他恋恋不舍的是,从此,同来的四个男女知青中仅剩下小晏女知青了。小晏知青的状况,基本和武知青差不多——被家庭出身背景裹挟着,而无望与招工、招生有缘。可能出于同病相怜吧,自从小武患伤后,小晏一直在默默无闻地照顾他。帮他洗,帮他烧,帮他缝缝补补的,尽力尽心替他排忧解难。眼下,到了该如何面对她而道一声“再见”时,却是一个难于上青天的话题。可能彼此已届二十二三的成年季,此时双方的内心世界,都难免会激涛汹涌。终于,到了必须面对的一刻。久久地——武又文是在以泪洗面;小晏姑娘只是在喃喃如呓语:“……你,你一定……要保重身体……我会常思……常……念……你……”。 终于,到了必须表达情感的一刻。泪流满面的小武,开始用力抱拥着小晏。分秒之际,他感到血流加速,心跳加快。同时怀抱中的姑娘停止了梦呓,也开始用滚热的唇去回报他的唇。 仿佛间,有春风般的柔声在耳畔回响“你要坚强,你要等我——此生,我非你而不娶……” 仿佛间,有细雨般的悄语在飘洒“只要你心坚定——此生,我就是等得再久……也一定非你(武家)而不嫁……” 但是,山盟海誓不一定就会迎来艳阳高照的明天。1975年,一个夏、秋交替的无月之夜,素以朴素恬静、话语不多、且貌相可人的小晏姑娘,却遭到了她此生刻骨铭心的时刻。黑夜的掩护中,一个大队掌实权的“首长”,趁她正做着与小武恩爱美梦时而强暴了她。临走,该首长丢下狠话“不准声张!不准告发!——后果自负……你只有老老实实顺从,你才会有离开农村的可能……”从此,一发而不可收的这位首长,几乎隔三差五夜,他总要强行来施暴于小晏。 一直到“东窗事发”,该首长被以“破坏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罪名判刑入狱。噩梦醒来,小晏顿感满眼的山崩地裂,满腹的乱刀扎心。她终于明白,此生不可能再嫁武又文。当初的所谓山盟海誓,几乎全成了对他的一片真情痴心的亵渎。因此,她暗下决心——以死来洗涮这人间社会强加于她的“污泥与浊浆”。结果,她虽以不择手段的方式——绝食、吞老鼠药、用镰刀割腕、用细麻绳自勒自颈、以双手指掐咽喉。但是一切努力均告失败——天命不该灭晏。或因她命中注定的苦难极限尚未达标。结果呢,原本一个好端端的韶华正茂的知青俊姑娘,到七八年秋,虽然等到了大解放的一天,27岁的小晏知青,却已是满面沧桑,满目呆滞、满身病患……回城后的小晏,虽一度在杨浦街道谋得个糊纸盒的营生,但坚持不到两年,就因体力不支,难以坚持每天工作十小时的强度,结果,只得回到父母家中养病。 话说武又文到了岁已三十这年,心中仍恪守着“此生非小晏而不娶”的诺言。当他明知心上人小晏的身体状况,已不再可能有任何转机,更不可能有生育能力的情况下,(显然小晏在农村后期所发生的他全知情),但这个傻小子否定了被社会上“正常人”认定的“爱情与金钱”和“物质至上”的观念。他毅然死活要与小晏拜堂成双。开始,武家的人全不同意。理由是,娶个终身要伺候,且不能生育的媳妇,这是要断绝武家的后么。就连善良厚道的晏家父母也不赞成这门不该发生的婚姻——理由也简单,怕对不起信守做人底线的武又文。偏偏认准一条道走到底的他,自己决定要娶小晏的理由更直接“做人要懂得感恩——当年是她把我从困苦与绝望中救了出来。如今她有难,我就应该回报她。虽然我的身体并非健全,但我完全能照顾她,因此,我必须娶了她。否则我便不配称作人。” 后来,所发生的故事便显而易见地顺理成章了。到小晏45岁这年,她就成了真正意义上残疾人。不久,双方的父母相继离世,从此,照顾瘫妻的担子全落在老武知青的一人肩上。好在通过勤奋的读书与练笔,到50岁这年,他以写自己写爱妻,更写身边众多知青难友的今昔命运为主题——一部40万言的《谁说青春无泪》长篇纪实小说,以自费出版的方式,一经面世即获好评!一度他成了当地知青励志的楷模。 但在老武晚年才铺就的人生辉煌路上,自然要夹杂着一些不和谐的声音。每当他用轮椅推上瘫妻,行走在大街小巷和公园广场时,眼前和耳畔总免不了有些异样的目光和声音。他完全可感觉到,人们是以无声胜有声的心语在暗示着对他的同情与遗憾,难解与疑问——“老武知青,为何当初这么傻呀——明知女方会瘫,又失去生育能力……多聪明的一个人,难道脑子里进了水不成?!” 在世俗的眼光里——老武知青俨然成了一个“不正常”的人! 是啊,能把一个人从正常变成“不正常”,是要有诸多外因与内因的混合作用!如果用句说起来绕弯,听起来有点“哲学”的话能把武又文和晏亦欣这对患难夫妻的这幅美妙绝伦的风景画,倒挂起来看走眼的唯一道白:“当今人间社会的'正常人’越来越多,几乎已蔚然成时代潮流也!”图片:网络 编辑:董祖芹 赞 (0) 相关推荐 农村俗语:“钱多钱少看门楼,田多田少看马牛”,是啥意思? 前两天上网,看到了这么一句农村俗语:"钱多钱少看门楼,田多田少看马牛".虽然我对这句俗语揣摩了好久,但还是没有揣摩出这句俗语的意思来.于是,便向一位老农请教,老农告诉我说,这句俗语 ... 一代知青的楷模侯隽 扎根农村甘愿吃苦受累 被称赞为"自动下乡的好典型" "城市知识青年立志建设新农村的榜样" "特别的姑娘" 1962年,侯隽响应党" ... 知青后代(小说) 在城里从事技术工作的志刚听从父母之命,去相隔仅二十里的王家湾相亲. 志刚身高一米七几,不胖不瘦:大学本科学历又有了多年的工作经验,在城里也不是找不上对象,但是一晃三十出头了,就是没有成家. 志刚是个孝 ... 八桂诗坛杂忆(9)封家骞的“知青吟” 八桂诗坛杂忆(9) 封家骞的"知青吟" 岑路 1993年9月间,我到南宁市<广播电视信息>报陈克处过访,偶发现他办公桌上摆着一本油印小册子.这是一本由原南宁一中初631 ... 推荐|马昌凡:毒玫瑰(小小说) 毒 玫 瑰 文|马昌凡 知青吴笑花,早年从上海插队到皖东定远与嘉山的交界地--一个叫吴庄的偏僻小山庄.庄上绝对多人家都姓吴.生产队长.民兵排长.妇女队长及会计全由吴姓人担任.这让当时面对满目贫困的小吴 ... 读后感丨 马昌凡:书香盈户 德艺传家 一一读《老蚕艺文精粹》一书有感 大千世界,朗朗乾坤!惟尊惟大者,盖莫非谓之"精神"乎! 正如德国古典哲学集大成者黑格尔,在其<精神现象学>中道:"精神--是世间最高贵的体现.神(这里的&qu ... 推荐|马昌凡:读《那山那水那人》 生活 读傅守乾君<那山那水那人>,翻译过来说,就是"看山看水看人"一场面对面的感知过程.通览<那山那水那人>,感知有两种享受扑面而来,一是"雅说& ... 推荐|马昌凡:读《亲人》 读<亲人> ◆ ◆ ◆ 文 | 马昌凡 一部<亲人>,满眼亲情:兄弟姐妹,手足互尊:生命奇迹,父母恩赠:文字到处,感人至深. 读许永宁的<亲人>,不由满眼被亲情.友 ... 推荐|马昌凡:读《吴棠史料》 生活 开山大作<吴棠史料>终于面世,九泉之下的吴勤惠公当把酒放笑矣.汗功青史,惠世文章.从流泽被,"文化大餐"旁之众"食客"将如何品谢奇鲜妙作者乎? ... 推荐|马昌凡:永远的老知青 永远的老知青 文|马昌凡 在清流河体育公园锻炼,时常会碰见一个个头不高的古稀老人,在做清洁工.因我与他同为年迈翁夫,所以,彼此间总有一种心灵上希盼交流的期待.幸好他每观我打拳时,眼神中所呈现的羡慕与专 ... 推荐|马昌凡:神州处处有美汉——记明光市管店文化站老站长冯美汉 作者与冯美汉近照 神州处处有美汉 --记明光市管店文化站老站长冯美汉 打油诗云: 津浦线上一小站,它的名字叫管店. 管店养育"四支笔",马.刘.李.冯名美汉. 说管店来道管店,管店 ... 京剧界领军人物组合轮番上阵《马字令》太过瘾,听醉了 京剧界领军人物组合轮番上阵《马字令》太过瘾,听醉了 弓步和马步的姿势太低,不符合实际格斗方式?活学活用才是关键! 很久很久以前练过五步拳还有长拳,当时感到特别的困惑,这两种拳法真的能实用么?武术套路全部是一种练法:每一个动作都要定型几分钟,这样练下去就能达到标准动作,比如弓步和马步的站姿是身体和大腿.大腿和小腿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