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变哥:打工人如何有更好的退路?
“打工人”这个词一下子火了。
各种“打工人语录”在网络迅速流传开来,即使你不知道这个梗,但至少也听说过一两句:
打工人语录
“早安打工人,加油打工人!”
"我不是社畜,我是打工人!"
"打工人打工魂,打工的都是人上人!”
“爱情不是我生活的全部,打工才是!”
无论是在工地搬砖的工人,还是坐在办公室“996”的白领,亦或是中层领导、创业者,都可以自称“打工人”。
这个有着浓烈上世纪色彩的词放在这样的语境下,好励志。但你若是仔细品,就多了几分黑色幽默。
有人说“打工人”充满了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可你看这夸张的描述,满屏的感叹号以及胜似传销的口号,一旦事情走向某个极端那必然说明它的本质是另一个极端。换言之,表面有多燃,内在就有多丧。
不同于社畜低调的自嘲,打工人是一次高调的反讽。以前,我们总是习惯用称呼区分不同的职业,白领,高管总给人感觉更加高级一些。可一旦称呼统一了,也就表示本质都是相同的。
就好像一个段子说的:
现在有一个很大的误区就是,办公室的白领们自以为自己的表现优于自己的父母。其实这不过是因为经济结构转型造成的误会而已。现在在公司的格子间里面哼哧哼哧做ppt的那些人,和当年踩着缝纫机的女工们,其实没有本质区别;你以为自己在陆家嘴高楼里挥斥方遒,可事实上和工地搬砖也没啥不一样。
工业革命让劳动的形式发生了变化,可劳动的本质并没有改变。
“劳工没有自主权,只能够在别人的规定和命令底下去出卖的劳动力。在这样的制度底下,劳动却又占了生活当中绝大部分的时间。也就意味着一旦变成了一个劳动者,绝大部分的时间,人是作为手段的存在,而不是作为目的的存在。”
—— 杨照《“打工人”迷思:我们何以成为社会的螺丝钉?》
《资本论》中反复强调过,不管是在共产主义国家还是在民主国家,资本都带着肮脏和血腥的面孔来到人世间。
资本始终需要的是充满干劲不知疲倦的年轻人,一旦他们无法再为资本创造新的价值,随时都有新的血液取而代之。
于是,从修福报到裁员潮,一群又一群热血青年抱着满腔热情在被资本蚕食殆尽后发现所谓的梦想也只是一场海市蜃楼。
那些自诩精英白领的人们终于发现,自己再怎么挥洒血汗终究也只是资本运作下的一颗螺丝钉。
日复一日地奔波,却无法掌控自己命运的人们,只能将积压的无奈和不满化成一句句夸张又无厘头的口号,向社会做着无用的反击。
对社会而言,打工人只是一颗小螺丝钉。
但对于每个打工人而言,必须要思考的一个问题是工作之于自己到底意味着什么。
不管工作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有一点是我们必须要警惕的:那就是固然工作带来许多,但绝不是这些感受唯一的来源。
一旦你将过多的人生意义寄托在工作中,那必然是要失望的。
就好像前文说的,在资本的体系之下,人永远只是作为手段,而不是作为目的的存在。
那么,当年轻人的热血青春不再,一颗小小的螺丝钉,如何为自己寻找退路。
我们知道任何岗位做久了,都会产生一个叫经验的东西,而经过总结的经验可以称之为知识,知识是可以变现的,尤其是有用的知识。
有用的知识,就有价值。
人活着做一件事不累,做的事儿多了就累。
做技术,把技术做到极致;
做营销的,把营销做到极致。
做技术的,做到极致了,可以去卖培训、卖加盟;
做营销的,做到极致了,可以养几个员工,想卖什么卖什么。
总之,行行出状元。
没有不赚钱的行业,只有不赚钱的人。
一个人想做一件事,总能找到理由;
不想做,借口俯拾皆是。
价值可以变现!而变现的途径就是互联网。
有十七种变现方式,
看你想做哪种都可以。
赚钱,归根到底,还是靠脑子,靠策略。
单纯勤劳致富,不过是自欺欺人罢了。
变现方式锁定了,接下来我们只要做好引流即可。如下图:
永远的专注、聚焦、有恒。
专注、聚焦到极致,然后努力做到某领域第一。
当一个有准备的打工人,不再打工,他的成功会变得很恐怖。更扎心的是,你会发现几年不见,等他王者归来,你早已退休。
不再年轻的打工人,也可以赚得更多,活得更好。
加油,打工人,希望你也能想清楚工作的意义,然后跟随自己的热情大步向前。
如何你还不是很懂,一个打工人如何有更好的退路,给我留言!
如果你想更深入的学习引流赚钱,欢迎你加入《五分钟引流赚钱社群》
关注裂变哥,引流变现不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