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城市竟有近200种非物质文化遗产,都可以在一个展馆中看到
惠山古镇处于无锡的东北坡麓,是无锡老街坊面貌保存完好的唯一地方。它的地理位置奇特,环境优美,光古祠堂就发现了118处,汇集了唐代至民国时期的历史名人。
在无锡惠山古镇下河塘,有一座王恩绶祠。王恩绶是王羲之的第六十四世孙,在守护武昌城时不幸殉难。同治十年冬,为纪念他的壮烈牺牲,特批在原籍建专祠。
王恩绶祠占地面积2200平方米,分中、西、东三个院落。
门厅面宽三间,紧贴龙头河,环境恬静优雅。头顶着蓝天,脚踩在大理石铺成的走廊,抬头望去,戏台上“和毅鸣盛”四个大字映入眼帘。
靠在木栏杆上,低头看着不算清澈的池水,鱼儿在水中嬉戏,似在欢迎人们的到来。池塘边有棵枇杷树,树上果实累累,压得树枝低下了头。
屋顶的龙型装饰惟妙惟肖,龙是中国人独特的文化凝聚与积淀,已经扎根于我们每个人的心里。它象征着一种精神,是一个民族的图腾,拥有经久不衰的传承意识。
祠堂在人们的印象中是严肃沉闷的,但在这个祠堂里,却有着不一样的感觉。因融汇在锡山和惠山的景色中,为原本严肃的画面增添了几分自然。给人一种与世无争,淡然又不失端庄的美感。
在这里我们能触摸到无锡旧时代的影子,走在凹凸不平的石板道上,与城市截然不同的平和瞬间让你浮躁的心平静下来,让你心甘情愿地陶醉在此情此景中,不愿意醒来。山水宜人的风景,憨厚朴实的人们,古色古香的房屋,流传至今的习俗,无一不在诱惑着人们去一探究竟。
而原本的老祠堂,如今更是焕发出新的生机。王恩绶祠已经改为无锡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来跟我去看看,无锡都有些什么特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吧!
惠山泥人相传有400多年历史,明末散文家张岱在《陶庵梦忆》中,记有泥人在店铺中出售的情况。乾隆南巡时,惠山名艺人王春林制作泥孩数盘进献,得到了乾隆皇帝的称赞。
无锡泥塑以独特的艺术造型、鲜明的民族民间色彩和浓郁的江南乡土气息而深受大家的喜爱,被誉为“无锡三宝”之一。“手捏戏文”和“大阿福”被视为最富有东方色彩的民间彩塑。
纸马泥塑是流传在民间的一种木刻神像,有点像木版年画,以前逢年过节甚至平常辰光,家家户户都要用的。看似简单的东西,每个步骤都要求极高,工匠在彩绘这个过程中,就要用毛笔,一笔一画地描出惟妙惟肖的人物形象,让人不得不感叹其心灵手巧。
凤羽龙是无锡惠山区特有的传统舞蹈,龙身上饰有鸡毛,2008年被申报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解放前后,人们为了祈求风调雨顺,消灾避难,才让舞龙得以传承下来。
道教音乐是江南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2008年,无锡道教音乐入选我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带有宗教色彩的音乐更能唤醒人的灵魂。
珠绣艺术是十字绣升级后的产物,这座珍珠宝塔就是用珠绣的方法,用一颗颗珍珠把惠山的龙光塔呈现在人们眼前。
惠山庙会中的大头娃娃舞,祈求丰收。
面塑,俗称捏面人。以糯米为原材料,调成五颜六色,用手和工具,塑造出各种栩栩如生的形象。旧社会的面塑艺人,天天挑着担,走乡串镇,深受人们的喜爱,但其作品被视为小玩意,难登大雅之堂。
但如今,面塑艺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呈现在人们面前,小玩意儿终引起了大家的重视。
还有太湖船菜、十番铜锣、马灯舞、小热昏、踩禓莽、滚灯、猴棍等等,很多连听都没听过的无锡非物质文化遗产,都能在这里看到。值得庆幸的是,这些先人留下的文化传承,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中,并且为大家所认可。这是无锡人的自豪,也是我们每一个国人的骄傲。如果有机会,你一定要来这里感受一下,因为,这里浓缩了无锡三千年的文化。
我是琰棱
带着有趣的灵魂
我一直走在路上
旅行|摄影|写作|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