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高清团扇
宋画之美,美在含蓄、谦卑、轻柔的文艺态度,在困顿中浪漫,在缺憾中赞美,于山川小景、人物花鸟中轻叩生命的价值。宋画散落在哪里?保存至今的上千件宋画,散布在中国、美国、日本的博物馆美术馆私人等200多个收藏机构,即便是终身研究宋画的80岁耶鲁学者班宗华(Richard Barnhart),或前任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石守谦,都不曾见过现存宋画的全部。
艺术史学家高居翰(James Cahill)在《图说中国绘画史》一书中赞叹宋画之美:“在他们的作品中,自然与艺术取得了完美的平衡。他们使用奇异的技巧,以达到恰当的绘画效果,但 是他们从不纯以奇技感人;一种古典的自制力掌握了整个表现,不容流于滥情。艺术家好像生平第一次接触到了自然,以惊叹而敬畏的心情来回应自然。他们视界之 清新,了解之深厚,是后世无可比拟的。”
【花鸟卷】
▲宋 佚名 青枫巨蝶图
图左下方伸出嫩绿色枫树一株,枝叶婆娑。一只赭黄色巨蝶从右上侧凌空飞临,与枫叶构成平衡的对角关系。更有鲜红色瓢虫伏于枫叶之上,十分俏皮。画风高度写实,细致入微。画法的特点一是细线勾勒,笔若游丝,使蝶与枝、叶的形态皆极为轻倩灵秀;二是设色淡雅明快,红、绿、黄对比鲜明,给人以清新出尘之感,不落浓艳俗套。
▲宋 佚名 牡丹图
图绘牡丹花后魏紫,花冠硕大,重瓣层叠,娇艳华贵,左右以绿叶相衬。花瓣层次丰富,刻画入微,先用中锋细笔勾花瓣,然后用胭脂红层层渲染,以浅黄色点花蕊,以花青汁绿染花叶。此图页精工富丽,美不胜收,构图丰满,设色艳而不俗。
▲宋 吴炳 出水芙蓉图页
此图绘出水荷花一朵,淡红色晕染,花下亲以绿叶,叶下荷梗三枝。作者用俯视特写手法,描绘出荷花的雍容外貌和出污泥而不染的特质。全图笔法精工,设色艳丽,不见墨笔勾痕,是南宋院体画中的精品。画面无款印,传为吴炳作。
▲北宋 赵佶 戴胜图
▲南宋 林椿 葡萄草虫图
图绘葡萄累累垂挂,蜻蜓、螳螂、蝈蝈、蝽象伏于藤蔓绿叶间,画家以小幅的画面抒写了一幅生机盎然的田园景致。
▲北宋 赵佶 花鸟图册
▲南宋 马麟 橘绿图
橘子又称香圆,寓团圆之意。图中橘子由绿转黄,满压枝头。画家以粗细匀整的用笔流畅地勾画出橘叶的外形轮廓,并以黄绿色填涂叶面,叶片虽然不多,但其充满生命力的色彩为画面增添了几许活力,而侧、转、反、正的种种姿态又为全图带来灵动的节律。橘子的画法一改平涂晕染,直接以笔着色粉戳染成形,从而生动地表现出橘皮粗糙不平的质感。虽然画作历经磨损,许多白色粉点已经剥落,并露出了黄色的绢底,但仍然可见马麟的非凡技艺。
本幅款识“马麟”。钤明代项子京朱文鉴藏印4方:“项子京家珍藏”、“墨林秘玩”、“神”、“品”。裱边题签:“南宋马麟橘绿图”。
▲北宋 赵佶 梅雀图
▲南宋 佚名 秋葵图
《秋葵图》系绢本、设色,纵24.5厘米、横25.7厘米,作者佚名。画面写秋葵一枝,工笔钩勒填彩。即先以线条勾轮廓,然后填以深重的色彩,其风格特点是用笔工稳精细,重在赋色。秋葵之花瓣用粉细勾,叶用重绿,重彩渲染,布局谨严,一丝不苟,姿韵生动。两朵盛开的花与疏疏的几枝叶,充分表现出秋葵的神态。此图堪称南宋院体画的精品,是南宋写生画的绝妙之作,据著名书画鉴定家张珩先生鉴别认为与马麟所画葵花团幅之笔法无异,故疑为马麟所作。
▲南宋 鲁宗贵 夏卉骈芳图页
此图原载《四朝选藻册》(见《石渠宝笈续编》)。签题鲁宗贵作。《图绘宝鉴》云:鲁宗贵,钱塘人。善画花竹鸟兽巢石,描染极佳。尤长写生,鸡雏鸭黄,最有生意。绍定年(1228—1233)画院待诏。出入杨驸马府。此画也是用写生手段作成,很有生气。
▲南宋 李唐 牧牛图页
▲宋 佚名 碧桃图
此图表现碧桃开放时绚丽多彩的景象。形象真实,设色柔丽。碧桃两枝,枝上的碧桃花有的吐露盛开,有的含苞欲放。花瓣用细笔勾描后多屑晕染,富有屑次变化和立体感。盛开的碧桃红白相映,枝叶扶疏,娇柔妩媚。虽然画面上仅绘桃花两枝,但它的繁花簇簇、苞蕾盈枝则透露出浓郁的春意。花瓣用多变的细线条勾描后再以白粉或粉红色多层晕染,嫩叶用细红线勾轮廓和叶筋,然后填以花青和汁绿。整幅画面赋色淡雅,自然生动,用笔精细,设色淡雅,画虽小,意趣无穷,是南宋写生妙品,体现了宋代册页画小中见大的风貌。
▲宋 佚名 秋花图页
▲南宋 卫昇 写生紫薇
本幅选自《宋元集绘册》,紫薇树姿优美,花色鲜豔,于夏季开花,花期长达数月,故名“百日红”,为园林中夏秋季重要观花树种。画中紫薇由左下方挺出,花红叶绿,欣欣向荣。蕊丝如繐的花心、皱摺细碎的花瓣,与椭圆饱满的花苞,都成功捕捉了紫薇的特色。
▲南宋 李迪 双雀图
▲南宋 许迪 野蔬草虫图
画家简单地将白菜、蝗虫、粉蝶与蜻蜓安排在四个角落,但彼此间的关系,既生动地反映出自然界生物的常态,也充满了微妙的张力,教人印象深刻!宋代画家重视写生,草虫又易于体现造化的精微,因此画中对于粉蝶、蝗虫、蜻蜓的刻画,无论一须一脚,都相当仔细,有如将大自然捧在手中翻阅一样,相当有趣。
▲南宋 毛益 鸡图
▲宋 佚名 夜合花图
本幅无款。鉴藏印钤“大观”、“明安国玩”2方。
图中夜合花一根两枝,右枝花朵含苞未放,左枝花朵半开半合,洁白如玉,清雅绝尘。花朵轻勾淡染,用白粉点画花蕊,花叶先以细笔勾勒轮廓和筋脉,后用汁绿与花青染之。绿叶穿插向背,层次安排巧妙,画面简约而不单薄。
▲南宋 毛松 麝香图
▲南宋 李安忠 晴春蝶戏图
图中绘体态雍容华丽的凤蝶、娇小素净的粉蝶等蛱蝶15只和胡蜂1只,或平展双翼,或振翅飞舞,在明媚的春光下宛若俏丽的花团漫天绽放,形象生动地体现出“蝶戏”的创作主题。在蜂、蝶的塑造上,勾勒与渲染浑然一体,先以极细而淡的线条勾勒轮廓,然后再“随类赋彩”,或以粉白、土黄多层积色,或在墨线中填重彩,晕染工细而色泽丰富,展现出蛱蝶翅翼的绚烂之美。
▲南宋 马麟 雪梅图
▲北宋 易元吉(传)猿鹭图
易元吉(公元11世纪),北宋画家,字庆之,湖南长沙人,生卒年不详。天资颖异,灵机深敏,善画。初攻花鸟、草虫、果品,后专写獐猿。
▲宋 佚名 秋渚文禽图
▲宋 佚名 蜀葵
▲宋 赵孟坚 水仙图
宋代画家赵孟坚的画作,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图中水仙花开,清新可人,叶片四展而不零乱,飘逸潇洒,并将画面分割成五部分,花蕊处于中心偏上位置,引人注目。花瓣以尖细之笔勾勒轮廓,再染白粉,花蕊以橘黄点染,设色淡雅清逸。此图着笔简洁而韵味无穷。
▲南宋 朱绍宗 菊丛飞蝶图
此图原载《四朝选藻册》,见《石渠宝笈续编》。签题朱绍宗作。画幅上题一“朱”字,其下已无字迹。[2] 今从《四朝选藻册》,作朱绍宗作。《图绘宝鉴》云:朱绍宗工人物猫犬花禽,描染精邃远过流辈。隶籍画院。《绘事备考》云:朱绍宗隶籍院中。当补祗候,而恬退不仕。日作墨画数幅,以为酒资。同列有供御笔墨,辄携酒就商焉。
▲南宋 马世荣 碧桃倚石图
马世荣[宋]兴祖子,公显弟。绍兴(1131-1162)间授承务郎,画院待诏,赐金带。善花鸟、人物、山水,得其家传。作有《图绘宝鉴》。
▲南宋 陈居中 柳塘牧马图
此图原载《历代名笔集胜册》第一册(见《虚斋名画录》)。签题陈居中作。耿昭忠题云:陈居中柳塘牧马图,虽纤细如绳,悉具乘风破浪之势。昔评云:“布景设色,不亚黄宗道。今观其气韵生动,精神物态,全形缣素间,即谓超佚前人,岂为过当。”这评赞是确当的。在小小的纨扇的面上,画着二十多个人,五十多匹马,而姿态活跃异常,那功力是深厚的。
▲北宋 易元吉 群猿拾果
作者运用极为工细的笔法,描绘猿猴茸茸的细毛、灵巧的动态以及老树的虬枝和枯叶,猿猴神情毕肖,茸毛的绘制极为细致严谨,显示出深厚的功力。树叶用勾勒填色法,色彩并未完全填满,显得自然随意。黑白色对比使画面更具动感,红色的小果实在整幅画面中十分醒目。坡石用小斧劈皴,笔墨精湛,笔法精工巧丽。
▲北宋 赵佶 枇杷山鸟图
本幅款押“天下一人”。钤“御书”朱文葫芦形印一方。裱边题签:“宋宣和枇杷山鸟”。鉴藏印钤“宣统御览之宝”,中缝钤“八征耄念之宝”、“太上皇帝之宝”朱文印各一方。
图中枇杷果实累累,枝叶繁盛。一山雀栖于枝上,翘首回望翩翩凤蝶,神情生动。此图体现崔白清澹之体。宋徽宗赵佶的花鸟画以设色为多,然而此图纯以水墨勾染而成,格调高雅,略似没骨画效果,别具一种苍劲细腻之韵致,体现了赵佶多方面的绘画才能。
【山水卷】
▲北宋 王诜 玉楼春思图
此图画水殿楼阁、渔舟、古松和江亭,本幅无名款,清代梁清标题签为王诜之作,然而将此作与王氏传世作品对照,并无多少相同之处。惟据图上小楷书“鱼游春水”一阕,词意与画意吻合,从书法风格考察,可能为宋高宗赵构以后宫廷常见的书体,故推测此画系同时代所绘,是宋代画院的佳作。画上钤有“宣统御览之宝”等收藏印章。
▲北宋 夏明远 楼阁图
▲宋 佚名 长桥卧波图
图中高架平湖的木桥刻画精微,与波澜不兴的水纹相映成趣。画面大片的空白使得作品兼具坚实与空灵之美,虚实相生的艺术效果给观者以“无画处皆成妙境”的想象空间。
▲北宋 燕文贵 江邨图
▲南宋 夏圭 烟岫林居图
该图为《宋元集锦册》之一,左下方署有“夏圭”二字款,钤有明清收藏家项元汴、高士奇等藏印共五方,曾经《书画鉴影》著录。
全图笔墨苍润,水墨淋漓,构图洗练,层次分明,为夏圭小景画精作。
▲北宋 王诜 莲塘泛舟图
水阁以细笔勾勒,刻画精微,设色淡雅,虽大不盈尺却美仑美奂。此图高度写实的绘画风格继承了北宋画院的传统,而莲塘的迷濛与空灵增添了画面亦真亦幻的抒情效果。
▲南宋 李嵩 水末孤亭图
▲北宋 许道宁 云关雪栈图
图绘山野雪景,天色阴沉,近景危岩寒林,一人赶着牲口,走在山涧的栈道上。山腰有几间茅屋点缀。栈道虬曲伸进山中,给人以深远之感。图中山石用钢劲线条勾轮廓,浓墨乾笔皴染,皑雪用烘托法,林木、茅舍信笔勾画,简率之中见生动之致。全图用笔简劲,笔墨厚重,画风近李唐一路而又有自己的风格,不愧为南宋山水画精作。此图不知原载何册。旧题签许道宁作,按其风格,当为南宋早期作品,无款印。曾经《宋人画册》影印。
▲南宋 马远 山水图
▲南宋 夏圭(传)临流抚琴图
国家一级文物,图中绘一高士临流而坐,气象萧疏,意境深远。夏圭师法李唐,为南宋院体画的代表,强调写实,注重形象的刻画。与马远的画法相比,夏圭更善于用水。
▲南宋 马远 观瀑图
▲南宋 李嵩 月夜看潮图
所画即南宋时临安(今浙江杭州)中秋夜观海潮的情形。该图绘杭州岁岁观潮之乐,台榭亭阁,花木奇秀,影映湖山。天际皎月高悬,沿岸豪门贵宦的平台阁楼上,多人伫立观赏卷涌而来的浪潮;人物皆以粉点成形,再用墨笔勾勒,从而充分展示了当时人们中秋夜观海潮的壮观情形。
▲南宋 马兴祖 浪图
▲南宋 李嵩 溪山水阁图
此幅绘溪水寒林,峭壁危岩,远山空蒙,白云缭绕,溪前敞榭虽只以粗笔界尺寥寥勾出,但造型准确,结构清晰。近景徒手意笔写板桥,颇有野趣。榭中人物凭栏远眺,于湖光山色映衬下,画面清秀明净而略显空寂。山石用斧劈皴,树略拖枝,带有马远风格,是宋人册页中粗笔楼阁的代表作品。
▲南宋 马远 梅溪放艇图
▲南宋 夏圭 松溪泛月图
《松溪泛月图》为夏圭的典型之作,近景几株松树,渔翁泛舟江上,明月高悬,烟波浩淼,水天一色。简洁的用笔,渲染出深远的意境,四位点景人物以寥寥数笔绘出,亦觉生动形象。边角剪裁的构图,空灵巧妙,情景交融,富有浓浓诗意,显示出含蓄蕴藉的艺术魅力。
▲南宋 马远 石壁看云图
▲南宋 夏圭 雪溪放牧图
《雪溪放牧图》笔墨精劲,刻画细腻。牧童用力牵牛,水牛不想前行而顽固抗拒的神态以及绳子拉得很紧的细小动作,描绘得惟妙惟肖,不愧为南宋小幅山水人物画精作。作者以极为简括的构图和痩劲的线条反映了文人士大夫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追求心灵自由、亲近自然山水的诉求,艺术风格朴素清逸,可称是夏圭山水画的代表作品。
▲南宋 张训礼 春山渔艇页
张训礼,南宋光宗朝画家。本名敦礼,画学李唐。旧题张训礼《春山渔艇图》,著色青绿山水,洋溢着春天江山的迷人景色。小中见大,咫尺千里。
▲南宋 赵大亨 薇省黄昏图
此图为《唐宋元集绘册》第四幅,清梁清标题签,画名作"薇省黄昏"。该画描绘山峰脚下庭院景物、界画凉亭及人物闲眠之态,幽静凉适,颇具清旷之气。
▲南宋 朱光普 江亭晚眺图
▲宋 佚名 澄江碧岫图
图写江岸松石掩映处有一片绿洲,林木修长,屋宇如豆,群峰亭立,白云缭绕。在不足尺的画面中,偌多的景致均集中在左侧的一小角,布局十分紧凑,然气势却很宏大。在笔墨技法上,具有唐代青绿山水的风格,山石形体多是有勾无皴,然后分别填上石绿、花青、赭石,来表达不同的质感与光感,有很强的装饰意味,然笔痕,表示在大片的空白处是浩淼的江天。整幅画在构图立意中,仍有强烈的时代风格,是一幅引人入胜的佳作。曾经明项元汴收藏,钤有「项元汴印」、「墨林山人」、「墨林秘玩」、「项子京家珍藏」诸印。
▲宋 佚名 高士观瀑图
▲宋 佚名 柳阁风帆图
此图原载《纨扇画册》。图绘万柳丛中楼阁一栋,数人依楼远眺。林中小径连桥,树人信步其中。画中湖光天色,浩渺无尽,两船扬帆而行。远空大雁成行,结队而飞。全图笔法工细,设色清丽,构图大疏大密、虚实相生。画上无作者款印,钤「仪周珍藏」印,说明此图曾经清人安岐收藏,《石渠宝笈初编》著录。
▲宋 佚名 山居对奕图
▲南宋 佚名 田垄牧牛图
宋代画家善于在很小的空间里构造宏伟的意境,无论是马远的“角”,还是夏圭的“边”,都有一个共同点——以小见大。《田垄牧牛图》与马、夏都不同,是一个奇异的特例。它首先令人感到震撼的毫无疑问是奇险的构图,一条从右下斜穿左上的河,将整个画面明快地分为两半,河的下方是纵横的阡陌,河的上方是树和远山。也正是这条极有气势的斜穿的河,决定了整个画面的不稳定格局。河流和田埂的斜向线条,与平正的远山形成三角形构图,于是奇险与平正在画面上得到了调和与统一,蕴含着奇正相生的哲理。
▲南宋 萧照 秋山红树图
该图画远山红树、小舟、溪径,无名款,清代大收藏家梁清标题为萧照之作。画心上钤有元「内府都省书画之印」、明「礼部评验书画关防」半印,以及乾隆诸玺,可知其元明清三代一直为宫廷内府处藏。是图原为一幅团扇画,以边角式构图作峭壁危滩,江水潺潺,轻舟倚崖,红页烂漫,岸上曲径通向幽静的深山。此画远山渲染,树石运笔似草草而写实,虽师李唐却具己法,意境深远。画风系出自李唐一派,近于萧照。
▲南宋 萧照 柳堂读书图
图绘苍松翠柳,竹篱房舍,庭院深深。一人于室内读书,一童室外相侍。院前水田渔舟,湖光浩渺。对岸远岫丛林,烟云出没,小溪蜿蜒流淌。环境优美,意境幽深。作者用缜密严谨的笔法画房舍,精勾细染画松柳杂树。至于远岫丛林,则用意笔写之。全图笔法清秀,意趣苍莽古野。构图采取一水两岸的自然分疆法,为南宋小幅山水画精心之作。
▲南宋 马远 竹涧焚香图
此图原载《四朝选藻册》(见《石渠宝笈续编》)。签题马远作。此幅虽是纨扇面上的小景,而远山近水,硬石疏竹,处处足以看出马远所特有的风格。人物有二:一焚香静坐,神气宁谧;一侍童立后,一手搔头,神态绝妙。
▲南宋 马远 柳溪钓艇图
此图原载《历代名笔集胜册》第一册。图画溪江岸柳,土坡茅舍,溪中一渔翁戴草笠穿蓑衣垂钓。远处山影一抹,景物疏朗,意趣无穷。作者用花青、石绿画丛树和柳页,白粉点柳花,赭脱减笔画茅舍。设色清丽丰富,层次分明。构图采用局部取景法。用笔简练秀逸,几脱画院习气。此图旧题签马远画,但究其画风与马远无相似之处,故改为无名氏作。画中钤有“真赏”、“宜尔子孙”、“信公珍赏”、“会侯珍藏”、“都尉耿信公书画之章”等藏印多方。曾经清人耿昭忠收藏,《虚斋名画录》著录。
▲南宋 马和之 月色秋声图
此作截取一个小景特写,一高士临流而坐,沉吟幽思,一童侍立旁边。人物、坡石、树木色线即是“柳叶描”笔法。马和之的画法在南宋独树一帜,不仅在技法上,意境上亦是如此。
▲南宋 刘松年 秋窗读易图
左方石壁上有“刘松年”的隐款。右上方有明人项元汴“神”、“品”朱文连珠印。右下方有“项元汴印”白文方印、“墨林秘玩”朱文方印和清人张孝思“张则之”朱文方印。这件作品笔墨工致严谨,气格宁静雅逸,具有一种宫廷的富贵气息,是刘松年细腻、典雅画风的杰出代表。
▲北宋 燕文贵 纳凉观瀑图
此页绘清溪一湾,溪畔水阁掩映在蓊郁的翠树秀竹之中,背景峭壁坚崚,飞瀑如练,溪流急湍击石,清波拂岸,充满着夏日大自然的勃勃生机。水阁之中一高士白衣袒胸踞席而坐,凝视潺湲,若有所思。整幅不用界尺,粗笔徒手绘水榭,人物、树石、建筑颇有生拙之趣,极具文人画气息,是“意笔楼阁”的早期作品。
▲北宋 燕文贵 层楼春眺图
此图崇楼纯以细笔勾勒,玲珑空透,远山春意烂漫,却在明丽中带有淡淡的清寂。层楼上一妇人携侍女凭栏远眺碧波中的归帆,虽然描绘的主体是没有生命的建筑物,但整幅画面却分明透露出一丝“春怨”的气息,表现出南宋楼阁画家在借物言情方面的高超技艺。
▲北宋 郭熙(旧题)春江帆饱图
《春江帆饱图》传为郭熙作品,其画风也与郭熙相似。原载《四朝选藻册》,绘远岫高松,中分一水。右岸竹离茅舍,窜石丛林。岸边二帆船停泊。远方夕阳西下,江水如潮。二小船饱帆破浪前进,从而点出了画面的主题。图中远山用淡墨勾染,浓墨点小树,松树,帆船用细笔勾描。全图笔法缜密严谨,画风学郭熙一派而又另立新意,不愧是宋期小幅山水的佳作。画面无款。对幅有清高宗弘历的题诗。此作曾经清内府收藏,《石渠宝笈续编》著录。
▲南宋 赵伯驹 蓬莱仙馆图
此图设色画屋宇、远山、溪水、奇石异木、各式陈设,宛似仙境,正如乾隆所题:“参差仙馆类蓬瀛,临水依山风物清。可望不可即之处,画家别有寄深情。”画中楼台参差,亭榭栉比,曲槛回廊错落有致,整幅布局繁复,法度谨严,折算准确,透视比例亦合乎画理。同时,在处理建筑主体与周围环境气氛的关系上比北宋有进一步提高,体现出南宋楼阁画家在构图与技法上的发展。
▲南宋 赵伯驹 仙山楼阁图
此图重彩画楼阁、奇峰、云树、仙人跨鹤。清代梁清标题签定为赵伯驹之作,但从画面的画法用笔和构图立意来看,却不似赵氏风格,应是民间画师的作品。图上钤有“黔宁王子王孙孙永宝之印”和梁清标等的收藏印章。《石渠宝芨》著录。
▲南宋 赵伯骕 碧山绀宇图
▲南宋 朱惟德 江亭揽胜图
此图为《唐宋元集绘册》第十幅,裱边有清梁清标题签,画名作"张训礼江亭揽胜",实误。清乾隆弘历对题七言诗,裱纸骑缝钤有乾隆鉴赏朱文三印记。画面右方石面上名款模糊,经确认为"朱惟德"三字。朱惟德之名,不见于画史记载,从画风看应属南宋晚期画院作者所为。
【人物卷】
▲南宋 苏汉臣 妆靓仕女图
图中画一正在梳妆打扮的仕女,其面部形象通过镜面表现出来,仕女的神情娴静而略带忧伤。又以零落的桃花,几竿新竹以及水仙衬托出人物的心境。画面清丽,用色柔美,体现了作者敷色鲜润的特点。苏汉臣是两宋之际的著名宫廷画家,以人物画见长,此图的构图以及人物特征都体现了南宋特色,大约作于十二世纪中期。
▲南宋 刘松年 宫女图
▲南宋 李嵩 明皇斗鸡图
李嵩[宋](1166―1243)钱塘(今杭州)人。人少木工,颇远绳墨。被宫廷画家李从训收为养子。光、宁理三朝(1190―1264)画院待诏。工画人物道释,得从训遗意,尤长于界画。李嵩画过许多表现下层社会生活的风俗画,把劳动人民的生活作为审美对象来描绘,这在中国古代美术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
▲南宋 李迪 苏武牧羊图
▲南宋 苏汉臣 百子嬉春图
《百子嬉春图》就是直接寄寓多子多孙观念的佳作。作品中描绘了新春佳节之时,孩童舞狮、奏乐、演影戏、放风筝等活动。宋代婴戏图,充分体现宋人精湛的技艺和“尚真”的审美追求,也为后世了解宋代社会生活尤其是儿童的真实状貌提供了宝贵的图像资料。
▲南宋 李龙眠 兰亭修契图
▲宋 陈居中(传) 胡骑春猎图
南宋画家陈居中的传世作品大多以北方少数民族风情故事为题材,形成了与其他南宋画家迥然不同的艺术风格,戈壁大漠的粗犷刚烈也使他在宋代院体画家中卓尔不群。《胡骑春猎图》与陈居中的这些特点颇为相符,虽然在绘画题材上陈居中和南宋宫廷画家不同,但在绘画技法上依然未能脱离院体画的创作风格。比如以工细的手法画人物马匹,而以写意粗率的笔法画山石衬景,进而形成粗细对比。构图同样具有南宋山水画的特征,画面主体主要集中在下方,形成上虚下实的空灵境界。
▲南宋 刘松年 瑶台献寿图
▲南宋 马麟 林和靖图
▲宋 佚名 柳院消暑图
此图为执扇画。图绘垂柳、古柏掩映下的庭院一角,一老翁在执扇侍童的陪同下坐室内赏景纳凉。门前湖面宽阔,钱荷点缀其间,远山云务变幻莫测。院侧十数簇庭花盛开,绿草如茵,有侍者捧盒而来。图中柳树的婀娜多姿,建筑界画的严整缜密,点点荷叶和简洁的远山处理得富有节奏感,人物的悠闲形态和白色衣装十分突出。
▲南宋 李嵩 货郎图
▲南宋 马远 寒山子图
▲两宋 刘宗古 瑶台步月图
此图画平台一座,台下树梢掩映,台上四周玉栏环绕。三位仙女身着紫、白色长裙,立于台中,或捧供品,或捧茶盘,或手端茶杯作连天饮茶玩赏状,其态清闲自在。左右各立一童,执壶、扇相侍。空中明月高悬,祥云隐现,以点出主题。圆中仕女造型娟秀匀称,神态脱俗。衣纹细劲,技法娴熟,颇有艺术魅力。
▲南宋 马远 舟人形图
▲宋 佚名 叱石成羊图
▲宋 佚名 春游晚归图
图绘一老臣骑马踏青回府,前后簇拥着10位侍从,或搬椅,或扛兀,或挑担,或牵马,忙忙碌碌。
老臣持鞭回首,仿佛意犹未尽,表现了南宋官僚偏安江南时的悠闲生活,令人想起南宋林升《题临安邸》一诗:“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所绘景物十分优雅,柳林成浪,宫城巍峨,人马虽不盈寸,但须眉毕现,姿态生动,线条流畅,色彩简洁明朗。
▲南宋 刘松年 松荫论道图
此图亦作《三教论道图》,原载《历代名笔集胜册》第四册(见《虚斋名画录》)。签题刘松年作。按《图绘宝鉴》:刘松年为淳熙(1174—1198)画院学生。绍熙年(1190—1194)待诏。师张敦礼。工画人物山水,神气精妙,名过于师。宁宗朝(1195—1234)进耕织图称旨,赐金带。宋画人作三教图者甚多。此图作风比较弱,当非出刘松年之笔,故改题无名氏作。
▲宋 佚名 松阴策杖图
▲宋 佚名 柳荫醉归图
▲宋 佚名 蕉阴击球图
人物与芭蕉为中锋运笔,线条工整细匀,如行云流水;着色渲染浓淡相宜,清新明洁的色调有助于表达轻松活泼的主题。湖石则以粗笔重墨表现,线条劲练,转折顿挫中见洒脱。湖石所呈现出的坚硬质地成功地衬托出人物纤秀婉约的形象及芭蕉飘逸润泽的自然美。
▲宋 佚名 蕉石婴戏图
▲宋 佚名 秋庭戏婴图
此轴画风活泼清丽,表现庭院中,两孩在湖石花丛下嬉戏,用笔极为细致,精到而刚劲。设色艳丽,与画面气氛浑然一体,信息传达恰到好处。画的左上方有几行题跋,但非原画所有,旧传此画是汉臣之作,但仅就画面来说,其布局匀称得体,用笔熟练老到,确为功力颇深之人的作品。特别是两孩瞳如点漆,炯炯有神,堪称"点睛"妙笔。
▲宋 佚名 天寒翠袖图
▲南宋 赵伯驹 汉宫图
宋代画家赵伯驹的画作,该幅作品为一纨扇形式之小册页,然而不论画树石、远山 、人物、车马、楼阁、家俱都非常详实仔细。其中树石、远山的画法与南宋画院马夏风格相同,是南宋院画流行的形式,楼阁的结构谨严写实,比例正确,用笔极为工整细腻,尤其采正面透视,将屋内陈设一一呈现在眼前。在庭园的布置上,更有匠心独运的设计,借远山入内庭,再饰以假山、林木,繁复中有深邃之意,使得景色更加细致动人,呈现极其浪漫的气氛。
▲宋 佚名 仙女乘鸾图
此图旧签题以及对幅耿昭忠的题记均言作者是五代周文矩。周文矩受南唐后主李煜颤笔书法的影响,喜以瘦挺颤掣的笔法入画,线条多转折顿挫,刚中有柔。此图线条工谨精细,如春蚕吐丝,柔中见刚,与周文矩的用笔特点不符,因此,它应是宋代佚名画家所作。
▲南宋 梁楷 三高游赏图
此图原载《宋人名流集藻册》。画上题云:御前图画梁楷笔。这幅画可以代表他的人物画的风格。人物面部表情很细致,而衣履则以寥寥数笔成之,更显得迅捷有力。后来的许多画家都从他这里得到了启发。
▲南宋 李嵩 骷髅幻戏图
宋李嵩骷髅幻戏图,是南宋画家李嵩的一件名作。画面中一大骷髅席地而坐,用悬丝在操纵着一个小骷髅。这是宋代市井木偶表演形式之一种——悬丝傀儡演出。
该骷髅骨骼画的比较准确,表现了画家对人体骨骼的了解,画面干净、利索。工笔设色,技巧熟练。此图现藏故宫博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