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凳也能组成一条龙?没看过如此震撼人心的舞龙,根本不算过年!
中国人对龙有种莫名的崇拜。在古代,中国人就把“龙”看做能兴云布雨、消灾降福的神奇之物。数千年来,九五之尊称自己是“真龙天子”,炎黄子孙称自己是“龙的传人”。
世界上凡是有华人居住的地方,都把“龙”作为吉祥之物,在节庆、贺喜、祝福、驱邪、庙会等期间,都有舞“龙”的习俗。人们舞龙来祈求平安和丰收。
舞龙的时候,十几甚至几十个身着彩衣的舞龙者在龙珠的引导下,手持龙具,随着鼓乐伴奏,通过人体的运动和姿势的变化完成龙的游戏,穿、腾、跃、翻、滚、戏、缠,充分展示龙的精气与神韵。这种气势雄伟的场面,会极大地刺激人们的情绪,振奋人心,因此现在的舞龙文化已经成为了中华文化的一个标志。
全国的舞龙有上百种,经过几千年的流传和发展,表现的形式更是多种多样。草龙、水龙、百叶龙……或许你们看过一般的舞龙,但你们也许没看过板凳龙。
新年了,我带你们去福建漳平市新桥镇云墩村看一场板凳龙舞。
板凳龙,顾名思义,就是龙身是由板凳组成的,一段一段。
为什么会出现板凳龙?相传在很久以前,人们遇上了大旱,东海的一条水龙不顾一切跃出水面,下了一场大雨,拯救了苍生。水龙违反了天条,被剁成一段一段,撒向人间。人们感念这条龙,于是把龙体放在板凳上,并把它连接起来。人们不分昼夜地奔走相告,希望它能活下来,舞"板凳龙"的习俗也由此产生。
我国南方的很多省市都有舞板凳龙的习俗,云墩村就是其中之一。
据记载,唐末宋初,新桥镇当地的西埔村、云墩村就有舞龙庆春的习俗。几百年来,村民们把“舞龙求雨”的宗教活动传承了下来,并延伸了它的意义,他们以舞龙的方式祈福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他们舞的板凳龙,由龙头、龙身和龙尾三部分组成。龙头、龙尾自然是华丽非凡,最特别的要数龙身,龙身的长短是由村子的人口和村民的参与热情来决定,多则一百五六、少则也有四五十节。
每到制作板凳龙的时节,几乎家家都会贡献出自家的长条板凳。全村总动员,以户为单位分工制作龙身。而龙头和龙尾,则由村里技艺精湛的老艺人们完成。如今,村里会扎制龙头龙尾的老人已逐渐稀少,让人可惜。
因为村中几乎是每户一节,所以巧妇们会互相较劲装饰骋美龙身。细看其中一节板凳,凳体上装饰了各色的花儿、灯笼,远远看上去,花团锦簇、热热闹闹的。所以也有人称之为花灯龙。
板凳龙主要是用竹篾跟纸做的,但仅有这些硬材料还不够,还需要很多软材料,例如剪纸、绘画、雕塑、书法等民间艺术,这就得看那些巧妇们的手艺了。整条板凳龙需要耗时半个月左右才能最终呈现在我们的面前,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一条简单的板凳,而是缀满了人们美好祈愿的民间艺术集大成之作。
龙头龙尾制作好后会放在村里的宗祠里。舞龙还没开始之前,整个村子十分安静。
大年初七夜幕降临前,村里的长者们会磕头进香,将供奉在宗祠里的龙头和龙尾隆重请出、上灯,抬到祠堂前连接。
此时正值日落,晚霞妩媚得将橙色和紫色调和,铺陈在天幕之上,远山都显得十分静谧。人们将每节板凳之间用一木棍连接起来,一条精神抖擞的长龙出现了。
连好身体后,人们还要点燃龙身上的烛火。整条板凳龙除了龙头、龙尾的龙灯是用电池外,其他全部都是用蜡烛照明的。
完成“板凳龙”拼接后,天已经暗了下来,远看整条龙灯火通红、气势非凡,游龙正式开始。
出游时鞭炮齐鸣、鸣锣喧天,板凳龙先绕宗祠几圈。几百人同舞,整条巨龙流光溢彩,仿佛像一条真的龙在飞舞一样,声势浩大,场面十分壮观。
绕完宗祠,板凳龙开始环村子出游,穿梭在村头巷尾。舞者们和着锣鼓敲击声,变换舞动的造型,整条龙左右摆动,好不热闹。
每到一处家门口,龙身随即起舞,村民们设案祭拜、以烟火爆竹接龙接福。蓝紫色的天空之上,炸开一朵朵绚丽夺目的花火。下面一条红金色的火龙,舞得恣意畅然。
刹那,美得不似人间。你几乎会疑心,这条龙是不是成了真,马上就要腾飞直上,穿破天穹。烟火的气息越来越浓,年味也越来越浓。
不论板凳龙走到哪里,成百上千的人们欢呼、狂欢。他们将自己对来年的祝愿都寄托在了这条龙身上。
眼前舞动的巨龙给所有人带来了一场视觉享受,也振奋和鼓舞了我们的心灵。相信,来年一定是个好年景。
我是琰棱
带着有趣的灵魂
我一直走在路上
旅行|摄影|写作|分享
CFP/携程签约摄影师、中国民俗摄影协会会士、知名旅游博主、搜狐金牌作者、微博签约自媒体、秒拍达人、微博旅行视频博主、乐途旅游网专栏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