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笔记170】解读陈从周园林经典《续说园》(下)

大家好,我是小蚂哥。这期我们接着来解说《续说园》。我们在上篇的解说中已经将宏观的三个方面一一解读,没看过的小伙伴可以看一下。
这期我们就来讲讲陈从周先生《续说园》中对于中观和微观园林的理解。
造园有法无式(宏观)
园林要素处理(中观)
园林中庸之道(微观)
PART2 园林要素的细说
1、叠石堆山
我们常见的就是湖石和黄石假山,他们两者各有所长,而叠石的方法也各不相同。
举个大家都知道的例子——个园。个园以四季假山闻名天下。
在个园主建筑抱山楼的左右两侧各有假山一座,左边的夏山用湖石堆砌,右边的秋山用黄石堆砌。
夏山
秋山
1.1、黄石和湖石假山的叠法
石无定形,山有定法。所谓法者,脉络气势之谓,与画理一也。假山平处见高低,直中求曲折,大处着眼,小处入手。
总体来说,黄石山起脚易,收顶难;湖石山起脚难,收顶易。
个园中的黄石假山山顶不仅堆出了山峰,还形成了山涧平台,收顶处理非常精彩。
个园中的湖石假山在起脚处处理地空灵轻盈,石头像是浮在水面之上,正好顺应了上大下小的湖石造型。
黄石山要浑厚中见空灵,湖石山要空灵中寓浑厚。简言之,湖石山失之太琐碎,黄石山失之少变化。
换句简单的话说,用石头堆山毕竟和真实的山不一样,黄石浑厚朴拙,湖石灵巧多变,假山既要像真山,还得体现石头本身的质地确实不容易。
叠黄石山能做到面面有情,多转折;叠湖石山能达到婉转多姿,少做作,此难能者。所以除了我们刚才提到的个园假山,在苏州耦园中的东西两园也各有黄石、湖石假山一座,我们来看:
耦园中黄石假山使用大量树木植物作为自然的粘合剂,将石头的缝隙填充起来,看起来非常自然,黄石的堆叠也不是横平竖直,而是把每一块石头有特色的面展示出来,形成山体的一部分。
植物的加入让黄石假山原本缝隙大,光秃秃的劣势转化为了浑厚,整体的优势。也使得假山的层次大大增加。
在深秋或者冬季,配合枯木和凋零的植物别有一番韵味。
而在另外一个院子里,湖石和景墙相互穿插,突出了江南园林秀美的特点,景墙的门洞就像是假山的山洞,穿梭其间变化陡增。
为了避免湖石过于零碎,耦园湖石假山的选石很有讲究,在山脚石头堆小石,用植物黏合在一起,山顶堆大石,注意孔洞的疏密,最终的效果非常整体。
但遗憾的是今天耦园黄石假山也已经关闭。
1.2、叠山重拙
叠石重拙难,而石矶,石坡、石磴、石步、正如云林小品,其不经意处,亦即全神最贯注处。用心推敲,对全景分析解剖,然后以轻灵之笔,随意着墨。
实则巧夺天工之假山,未有不从重拙中来。黄石之美在于重拙,自然之理也,没其质性,必无佳构。明代假山,其厚重处,耐人寻味者正在此。清代同光时期假山,欲以巧取胜,反趋纤弱。
1.3、山之开合
明代假山,其布局至简,蹬道,平台,主峰,洞壑,数事而已,千变万化,其妙于开合,何以言之?开者山必有分,以涧谷出之;合者必主峰突出,层次分明。
豫园大假山佳例
山之余脉,石之散点,皆开之法也。故旱假山之山根,散石,水假山之石矶,石濑,其用意一也。
所谓开合就是从正面看上去假山是一个完整的个体,但从背后或者侧面切入,则石矶,蹬道,平台,主峰,洞壑……一应俱全,说起来很简单,但你仔细想想,在叠山的时候,人也只能站在旁边一块一块的堆,这对于叠山之人要求很高,让我想起来乐高曾经出过一个花果山的set。
我们从正面看上去瀑布,山峰一个不少,但每一个山峰后都有机关,所以我们需要培养立体思维,用360°的视角来创造假山的开合变化。
今天大多假山都已经关闭,新建的假山大多只能远观,所以我觉得建议人不能爬的假山改名为大盆景!!!
1.4、旱园水做
把旱园做出水的感觉是很高级的意境,秋霞圃之后部,扬州二分明月楼前部之叠石,皆此例也。园中无水,而利用假山之起伏,平地之低降,两者对比,无水而有池意,故云水做。
秋霞圃
何园的船厅也是一个好的例子,看下图浮海轩庭院无船无水,设计者很巧妙的用瓦片铺成水纹的图案当做水,在建筑边用贴壁假山当做山,建筑四周全部镂空处理,坐在其中就像孔子那句“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何园船厅
1.5、品石
北宋文人米芾总结了太湖石后,提出了“相石法”。概括为“秀”、“瘦”、“透”、“皱”。清代文人李渔将米芾的“相石法”归纳为“透”、“漏”、“瘦”三字,并为太湖石的鉴赏作了详尽的解释,主要包括形状、声质、光泽、色泽及皱纹。
1.5.1、欣赏形状千奇百怪的太湖石,应讲究瘦且有形。
如白居易在《太湖石记》描述的那样“有盘拗秀出,如灵邱鲜方者。有端俨挺立,如真宫神有人者,有缜润削成,如圭瓒者,有谦棱锐判,如剑戟者。又有如此如风,若拳若动,将翔将踊,如鬼如兽,若行若骤,将里将折气。
1.5.2、欣赏“洞眼”,长年受湖水冲击而形成的洞穴与透眼,古称“弹子窝气”
正由于这些洞眼,给太湖石斌予了神秘感,前后左右的洞穴相通者,为“左右逢源气。下相通者,为“关系通天”。因此,历代文人们把它当作神仙栖息的“别有洞天”而具喜爱有加。被称为“神石”,“仙山”。
3、欣赏石的声音。是在敲击太湖石时发生的清脆的声响。清韵者为上品,沉闷者为下品。
4、欣赏石的色泽,是指石的色彩和光泽,一般来说,以及红色、黄色、绿色、紫色为上品(赏玉的影响),以常见的灰色为中品,墨灰色为下品。
5、欣赏石的润度,则以温润者为上,浮澡者为下。
寒碧山庄十二峰局部
龚自珍品人用“清丑”,移以品石极善;张岱以“痴”“瘦”品石,盖寓情在石。黄石,甚顽。“顽”可补张岱二妙之不足。
叠山堆石的小结
1、假山平处见高低,直中求曲折
2、叠山重拙
3、山要有开合
4、旱园水作
5、品石“瘦、漏、皱、透、顽”
2、植物造景
2.1、藏露有别
植物造景不能与具体环境分隔,要藏露有别。
我们以西湖满觉陇来举例,满觉陇一径通幽,数峰环抱,故配以桂丛,香溢不散,而泉流淙淙,山气霏霏,花滋而馥郁,宜其秋日赏桂,游人信步盘桓,流连忘返。今闻已开公路,宽道扬尘,此景顿败。
所以可见,花香需要藏才能持久,正所谓藏露有别。
2.2、位置讲究
小园植树,其具芬芳者,皆宜围墙。芭蕉分翠,忌风碎叶,故栽于墙根屋角。
杜丹花香,向阳斯盛,须植于主厅之南。牡丹花台位于留园涵碧山房南院,通过假山石的堆叠环绕,形成了古朴自然的“山石花台”,这种处理手法在苏州古典园林中很常见,既满足了花坛的功能,又让场地充满了自然意境。
牡丹花台——留园
2.3、树种选择
首先我们来聊聊松树。
一提起松树,我们随口就能说出不少:天目山松,黄山松,泰山松……
松树大多体型松秀,株干古拙,虽少年已是成人之概。
天目山松
黄山松
泰山松
松树作为地标,标识各座名山的天然秀色,可以说有山的地方就有松树,而在山水见长的古典园林当然也少不了松的身影。
比如我们熟悉的白皮松独步中国园林。
网师园殿春簃庭院南侧的白皮松树冠如盖,体型优美。
留园全园大量种植白皮松,突出园林意境的苍劲之感。
但今有不少摩登园林家,以“洋为中用”来美化祖国河山,以雪松而论,如药中青霉素,可治百病,全国园林几将遍植,“白门(南京)杨柳可藏鸦”“绿树城郭是扬州”,今在泰山岱庙也种上雪松,古建筑居然西装革履,无以名之,名之曰“不论不类”。
我们在来说说柳树,你有没有发现古典园林中很少能见到杨柳?
上图为瘦西湖柳树成荫
杨柳亦宜装点园林,古人诗词中屡见不鲜,且有万柳名园者。那为什么很多园林不用柳树呢?
原因在于,柳树枝条太密,树冠过大,很容易造成园内视线的堵塞。但江南园林则罕见之,因柳宜濒水,植之宜三五成行,叶重枝密,如帷如幄,少透漏之致,一般小园,不能相称。
所以并不是像民间传蒲柳早衰,为不吉之兆,果若是,何来拙政园“柳荫路曲”呢?
清晖园中也有柳树的身影
不过在古典园林中柳树均作为点缀,尽量回避柳树对于视线的阻碍。但这个问题在北方皇家园林则不复存在。北国园林,面积较大,高柳侵云,长条拂水,柔情万千,别饶风姿,为园林增色不少。
颐和园中模仿西湖苏堤的西堤上就栽满了柳树,一片烟云。
总体来说,小园树宜多落叶,以疏植之,取其空透,大园树宜适当补常绿,则旷处有物。
艺圃面积小,对于植物的栽植极为克制,大多为落叶树。
拙政园在绿化上可选择的东西更多,常绿树作为背景和点缀存在。
此为以疏救塞,以密补旷之法,落叶树能见四季,常绿树能守岁寒,北国早寒,故多植松柏。
而陈先生的这个论断也仅局限于江南园林和皇家园林的对比,如果我们把岭南园林纳入讨论则完全不同,岭南终年气温偏高,树一年四季常绿,所以这也是我们任何时候去岭南园林,都能感到生机盎然的原因。
清晖园中的植物栽植异常丰富,还有一些热带的植物运用
陈先生也提到了目前的绿化状态。我们现在有些园林,风景区,名胜古迹,砍老树,栽新树,俨若苗圃,美其名为“以园养园”,亦背常理。
这点身处西安的小蚂哥特别感同身受,大唐芙蓉园中主干道两侧均没有任何遮阴树木,为了让人买电车票,背离了园林的基本功能。
有图有真相,为了让人坐车,竟做出如此绿化。拜托,你又不是故宫。
2.4、盆栽
最后我们来聊聊盆栽,所谓盆栽,妙在小中见大。
要有“栽来小树连盆活,缩得群峰入座青”的微缩天地之感。
今天的园林盆景却越放越大,无异于置大象于金丝鸟笼。
留园中的盆景园
瞻园的盆景挨个排在草坪上,距离太远让人根本无法欣赏。相反,醉白池盆景园每一盆都有白墙漏窗作为衬托,和留园的盆景园相比显然要更好一些。
总之,盆栽三要:一本,二盆,三架,缺一不可。宜静观,须孤赏
植物种植的小结
藏露有别
位置讲究
树种选择要有地方特色
小园通透,大园有物
盆栽宜静观,须孤赏
3、建筑的重要性
3.1、建筑先行
古代造园,大都以建筑物开路。私家园林,必先造花厅,然后布置树石,往往边筑边拆,边拆边改,翻工多次,而后妥帖。
比如留园中的庭院都以主建筑的视角为主来构图,我们以涵碧山房来举例,从涵碧山房环顾有两组画面。
我们站在平台上往对面的横批大假山,欣赏自然山色。
如果你从明瑟楼向外张望,可以看到连廊楼阁,一片人间烟火。
所以整个留园中部庭院就是一面见自然山林,一面观人间烟火。这些视角都在涵碧山房得到了体现。
沈元禄《古漪园记》:“奠一园之体势者,莫如堂;据一园之形胜者,莫如山。所以园以建筑为主,树石为辅,树石为建筑之联缀物也”。
今则不然,往往先凿池铺路,主体建筑反落其后,一园未成,辄动万金,而游人尚无栖身之处,主次倒置,遂城空园。
大家知道我们风景园林的英文是“Landscape Architecture”,这是美国近代园林之父奥姆斯特德首先提出。意在通过安排土地及土地按上的物质与空间,为人类创造安全、舒适、健康、高效的人居环境的科学、技术与艺术。
所以我们最终的落脚点是人居环境,所以建筑不管在中国还是外国都十分重要。
2、建筑引景
园既有“寻景”,又有“引景”,即点景引人,园中主要建筑就是引景的作用。西湖雷峰塔倒塌后,南山之景全虚。景有情则显,情来源于人。
芳草有情,夕阳无语,雁横南浦,人倚西楼。——张耒《风流子》
芳草脉脉含情,夕阳寂寂无语,大雁横在南浦上,人则斜倚西楼。表达的是人在登塔远望时会产生思乡之情,这是一种共情。
无楼便无人,无人即无情,无情亦无景,此景的关键在楼,可见建筑物之于园林及风景区的重要性了。
成县 《西狭颂》风景区
3、廊的勾勒
景物之妙在于以廊“勾勒”,处处成图,所谓少可以胜多,小可以见大。今存水廊拙政园西部者,比较像文中说的感觉。
4、岭南园林
岭南园林每周以楼,高树深池,阴翳生凉,水殿风来,溽暑顿消,而竹影兰香,时盈客袖,此惟岭南园林得之。故能与他处园林分庭抗衡。
岭南园林建筑的风廊,烟道,同时设计,园林设计考虑降低太阳辐射,增加空气流动。我们会在之后《中国古典园林史》(名园篇)详细讲述。
小结
建筑先行
用建筑来引景
用游廊来勾勒
建筑设计通风遮阳(岭南)
PART3 园林中庸之道
1、疏&密
园林密易疏难,绮丽易雅淡难,疏而不失旷,雅淡不流寒酸。所以我们在上期解读《说园》中就看到陈从周先生认为大园相比小园更难做好,除了要考虑景物本身的美观,还要设计科学的游览路线,让游人的总感受量达到最佳,这是非常不容易的。
就像我们玩拼图,只有两块拼图对比七巧板,谁的可能性更多不言而喻。
拙政园中部两者兼而得之,宜乎自明迄今,誉满江南,但今日修园林未明此理。那么拙政园的疏密变化好在哪里呢,我给你做了几张图,具体见《拙政园的专家路线》这篇文章。
游人在进入园门的第一时间已经被园内精心安排的景物所引导,每一个乐章内部的景物也有体验的先后顺序,这样等于在大园之中划分了很多小园,当然不会大而无物了。所以对于我们设计,也可以借鉴这样的做法。
2、泄景&引景
即便你是普通人,再踏进园林的那一刻,也能感受到漏窗的魅力。但你知道嘛,漏窗在园林中起着“泄景”“引景”作用,陈从周先生说:“大园景可泄,小园景则宜引不宜泄。”
这话也很好理解,大园景色丰富,透过漏窗可以多看点东西还可以引人游览;小园面积有限,看得多了,游人的游兴就败了。
清晖园新建园区面积大而景色层次丰富,使用超大漏窗泄景。
看多了江南的犹抱琵琶,岭南的豪迈让人酣畅淋漓。
但在实际使用中,泄景的大漏窗往往会因使用不当而变为反例,怡园门旁开两扇大漏窗,顿成败笔,形既不称,景终外暴,无含蓄之美矣。
而拙政园“海棠春坞”则不然,因为是拙政园中一个很小的庭院,所以小小的漏窗能引大园之景。海棠春坞的漏窗不大,在廊子一侧的墙面上。
但作为园林,适当的“漏”是必要的,我们想象一下,如果一个园林四周是高墙,内部景物完全透不出来,那跟监狱有什么区别?所以拙政园新建大门,庙堂气太甚,颇近祠宇,其于园林不得体者有若此。
3、园林求色
颜色是园林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我们上期并没有提到,但造园可不能不考虑。
比如北国园林,以翠松朱廊衬以蓝天白云,以有色胜。颐和园就是佳例。
小蚂哥每次去北京皇家园林都感觉颜色特别丰富。而江南园林,小阁临流,粉墙低压,得万千形象之变。可别小看这白墙黑瓦,觉得颜色单调。
白色本非色,而色自生,池水无色,而色最丰。色中求色,不如无色中求色。
这个道理就像我们爱吃的土豆,茭白,本身没有什么味道,但土豆配上鸡块,茭白配上羊肉,立马变身人间美味,这和无色,白色在园林中是一个道理。
在艺圃的西南角有一个小庭院,名为“浴鸥”,每当下午近黄昏,高高的白墙就被染成了金黄,树影和石影斑驳地印在墙上。
网师园中的一汪静水,也是将蓝田白云引入园中,让人不能抬头便享自然之色。
所以如果我们按照这个思路,园林当于无声处求声,动中求动,不如静中求动。留园中活泼泼地为一山林中的水榭建筑,周围的树石,廊架都静物,但坐于建筑清净内心后,你就能看到林间的鸟,水中的鱼,感受自然的活力,这就是静中求动。
从活泼泼地向外望的感觉。
用这种哲学思辨来造园,境界自然大有不同,你会明白“景中有景,园林之大镜、大池也,皆于无景中得之。”
4.园林修复
最后我们来聊聊陈从周先生拿手的园林修复,例如我们来看拙政园。
园林大师童寯觉得:藓苔蔽路,而山池天然,丹青淡剥,反觉逸趣横生,此言园林苍古之境,有胜藻饰。”这个评价相当之高,但我们要知道,童寯考察中国园林正是抗日战争前夕,童寯害怕战争把这些园林都摧毁了,遂在不到五年的时间里从零开始测绘了几乎所有江南园林。他看到的园林和我们今天修复过的截然不同。
民国时期的拙政园
从他的话中,我们能感受到那时候的拙政园,古朴苍翠,颇有明朝之风。拙政园水池驳岸,本土石相错,如今无寸土可见,宛若满口金牙。
今天的拙政园
我们再来聊聊留园,苏州留园华瞻,如七宝楼台拆下不成片段,故稍损易见败状。
近时名胜园林,不修则已,一修便过了头。似乎想极尽所能的恢复旧日的辉煌,殊不知早已把意境破坏殆尽。无锡寄畅园,八音涧失调,顿逊前观。
今天的八音涧
对于这些问题,陈从周先生可谓动心棘手,这是他到扬州,看到园林被破坏的情境,并怀念已故的梁思成,刘敦桢二前辈写的几句词句:“池馆已随人意改,遗篇犹逐水东流,慢盈清泪上高楼。”
PART 4 结语
构造
造园一名构园,重在构字,含义至深。深在思致,妙在情趣,非仅土木绿化之事。
杜甫有诗《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十首》《重过何氏园五首》一路写来,园中有景,景中有人,人与景合,景因人异。
“名园依绿水,野竹上青霄”
“绿垂风折笋,红绽雨肥梅”
“兴移无洒扫,随意坐莓苔”
“石阑斜点笔,梧叶坐题诗”
(0)

相关推荐

  • 留园,吴下名园之冠(上)

    ★旅游地点:苏州留园 虽然我对于拙政园情有独钟,但父亲却犹爱留园,认为这座私家园林虽然规模上比起拙政园大大的不及,但胜就胜在其小得恰到好处,布置犹为精巧.当然,说是小,那也只是跟拙政园相比,其实留园也 ...

  • 景观大师陈从周教你如何欣赏一个园林

    注:本文是小蚂哥结合陈从周先生<园林谈丛>中<春游季节谈园林欣赏>一文为骨架改编而成,有一些观点和例子和陈先生有所不同 大家好,我是小蚂哥.很早就想写一篇游览园林的科普文章,每 ...

  • 园林构景九法

    园林赏景,有的人匆匆一瞥,有的人久久回味,那些心有所得者,必定是遇见了古人造园时埋下的伏笔,解开了工匠经营时融入的巧思.移步换景,情归桃源,或幽深不尽,或豁然开朗,或实中生虚,或虚中见实,园林的营造如 ...

  • 天假我以年 努力再学习

    天假我以年 努力再学习 俞润生 感谢芹梦轩女史的美意, 让拙文<芦雪亭与芦雪厂杂说>得以在微刊上发表, 广东吴铭恩先生说:"我的疑问只是:不可以二庵理由放在'二亭'是否成立?如不 ...

  • 苏州最古老园林·沧浪亭

    苏州最古老园林·沧浪亭 深海 09-18 阅读 2385 关注 来自话题 #分享我的旅行点滴 4720篇 位于苏州城南的沧浪亭是苏州园林中最古老的一座,他没有其他园林的雕梁画栋,美轮美奂,朴实中却透漏 ...

  • 【景观笔记166】解读园林经典《说园》(下)

    上期文章请点这里:[景观笔记165]解读园林经典<说园>(上) PART 2 园林元素的处理 知道了造园大的原则,我们就来具体看看对于园林的每个元素都是怎么处理的. 整体来说园林工作者要对 ...

  • 【景观笔记NO.113】东莞可园中的生态智慧(下)

    大家新年快乐,这是农历年前蚂蚁景观最后一篇文章,接下来我们会休息一周,但还会继续有视频内容,2020我们继续努力,一起变的更好~ 大家好,我是小蚂哥.上期我们和大家大致聊了聊东莞可园的基本布局,其实可 ...

  • 解读园林经典《说园》(上)

    PART 0 写在<说园>之前 大家好,我是小蚂哥.很多朋友让我聊一些园林经典,所以我准备分几期聊聊陈从周先生的<说园>一共五篇,但第一篇提纲挈领,是了解陈从周造园思想的主线, ...

  • 非科班出身的园林泰斗——陈从周 | 景观大师 NO.01

    为了让大家可以更方便.快捷.准确.全方位地学习景观专业的知识,我们特别开设了景观大师系列专栏,一周一位.该专栏一共会介绍15位国内景观大师,10位国外景观大师.如果你们也有想要了解的景观大师,欢迎给小 ...

  • 【景观笔记169】解读园林经典之《续说园》(上)

    大家好,我是小蚂哥.这期我们接着来解说<说园>的第二篇<续说园>.我们在上篇的解说中已经大致将陈从周先生对于园林的整体看法勾勒了出来,但每一部分大多寥寥几句,没有细说,所以在说 ...

  • 中国现代园林之父-陈从周 | 景观大师 NO.4

    他被日本人称为"中国园林第一人",被美国人誉为"中国园林之父"的园林大家. 他是豫园东部重建工程的总指挥,也是将中国园林推向世界的第一人. 在中国变化最为巨大的 ...

  • 【景观笔记】四个天下第一集于一身的园林——何园(上)

    大家好,我是小蚂哥.之前我们讲过了片石山房,这期我们来扒扒何园. 片石山房的传送门: 石涛的人间孤本"片石山房"(上)[NO.72] 石涛的人间孤本"片石山房" ...

  • 【景观笔记】艺圃——园林意境的典范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侵删.文字部分部分引用了豆瓣文章:艺圃的三种时间尺度 大家好,我是小蚂哥.我们的古典园林景观笔记终于写到了艺圃. 这可不是小蚂哥懒,要知道古典园林想要吃透,融会贯通再和大家分享出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