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志禅师:7岁出家,口吐活鱼,行为举止奇特,被称观音菩萨再来

佛教有八万四千法门,分别根治众生的八万四千种烦恼,总体概况起来就是佛教常说的“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这8字真言。

而“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也是佛教真正的教义,佛弟子更是秉持这一理念,用自己的智慧和慈悲去随缘度化,从而引导人们的向善之心,走向解脱和觉悟之路。

纵观佛教2000多年的文化历史,大德高僧无不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用方便法门去弘法利生,让人们真正的做到日行一善、积德行善,从而用自己的德行和修行去引导人们走向顿悟成佛之路。

历来佛教高僧更是把“弘法利生”当作自己的责任和使命,终其一生,去完成这一重任,为后世留下他们传奇的一生,同时也受到人们的尊敬,而宝志禅师就是其中之一。

宝志禅师7岁出家,一心修行佛法,曾口吐活鱼,虽然后期言行举止奇特,但是他用自己的慈悲心去随缘度化,而廋辞隐语,意在言外,正是他说法的一大特色,其中更是蕴含着人生解脱的妙理,受到人们的尊敬,被誉为“观音菩萨再来”。

行为奇特,却每说必中

到宋太始年间(465—472),宝志禅师行踪开始飘忽不定,更是过着居无定所的日子,吃饭更是有上顿没有下顿,而且经常留着长发、赤脚,给人一种怪异的感觉,手拿锡杖,锡杖上面挂着剪刀、拂扇、镜子等物,在街头和巷尾行走。

到齐建元年间,更是和别人讲一些莫名奇妙的话语,让人们摸不到头脑,但是事后,他所说的话,都成真,这时的人们才恍然大悟。

潜心修行,留下弘法利生的足迹

宝志禅师在公元418年出生于南京市栖霞区,原名朱保志。

7岁时,因缘成熟,来到钟山道林寺,跟随僧检出家修行,参悟禅学,后一心修行,对佛法领悟颇深,受到师父细心的开示和指导,佛法造诣极深。

后本着佛教慈悲的宗旨,以佛法的智慧,终日行走于尘世间,用方便法门去随缘度化,引导人们一心向善。

虽然他的风格别具一格,长长的头发、赤脚等等,手拿锡杖,上面挂着一些物件,给别人说话更是奇特,让有缘众生自己明悟,事后所言都能得到验证,所以在当时受到人们的尊敬。

但是这也为他招来了灾难,当时的齐武帝认为他在蛊惑人心,便把他关押起来,随后宝志禅师在里面,曾说会有人给他送吃的,看守的人自然不信,可是正在此时文慧太子给他过来送饭,事后此事被齐武帝得知,便迎入后堂,但是自由还是有所限制。

最后齐亡,梁武帝即位,更是推崇宝志禅师,这时的宝志禅师才获得自由,他一边修行,一边弘法,更是建立了山谷寺,这里面还流传着一个美丽的传说。

相传,宝志禅师和白鹤道人来到天柱山。他们两人看到这里,适合修行和弘法,都相中了此宝地,最后梁武帝下令,让他们各显神通,能者居之,只见白鹤道人放白鹤,宝志禅师抛锡杖,虽然白鹤在前,但是锡杖之声惊吓白鹤,最终宝志禅师得此福地,命名为“菩提庵”,到公元536年,被武帝萧衍赐名为山谷寺。随后禅宗二祖、三祖到此,而三祖僧璨禅师在此圆寂,也被称为三祖寺。

宝志禅师受到梁武帝的礼遇,而宝志禅师慈悲为怀,更是以方便法门,引导梁武帝施仁政,为此梁武帝曾废除锥刀之刑,还随缘度化,曾有一次梁武帝在吃鱼肉,并说:“自己已经有20多年吃不出鱼的味道,问大师有何高见”,只见这时宝志禅师,从嘴里吐出一条活蹦乱跳的小鱼,让梁武帝深感吃惊。

曾有一次,梁武帝请当时丹青驰誉于南朝的张僧繇,为宝志禅师画像,而宝志禅师一时兴起,呈现出十二面观音像,妙相殊丽,或慈或悲。被人们称为“观音菩萨再来”。

有关宝志禅师的事迹,还有很多,大多收录在《南史》中。宝志禅师为了更好的弘法,让人们正信佛法,曾留下《大乘赞》、《十二时颂》、《十四科颂》等作品。

宝志禅师是”即心即佛“理论的提出者,强调破斥分别之法,以见平等之性,更是让僧人从心性上面去领悟持戒的含义,并主张”触目会道“的禅修等等。

在公元514年,宝志禅师圆寂,为我们留下他传奇的一生,虽然他一生言行举止奇特,但是这是他弘法利生的一种方式,正是他的随缘度化,用慈悲的心肠去弘法利生,受到了人们的尊敬。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