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煤系地层边坡处治
某段高原路堑左、右侧为三级边坡,设计采用1:1.0、1:1.25、1:1.5坡率设置,无防护工程。坡体主要由地表厚约5~10m含砾粉质粘土和块、碎石土组成,下伏灰黑色、泥质结构、薄层状构造的三叠系板岩,可见绢云母发育,呈碎块状~碎片状,坡体渗水严重。
工程开挖后由于开挖坡率偏陡和降雨及草原蓄水,造成边坡坡口线以外约5m左右的位置出现多条长大贯通性裂缝,边坡出现整体下错迹象,且各级边坡也出现局部失稳。
坡体变形后,采用与煤系地层力学性质相适应的放缓坡率+截排水工程为主的变更方案。即在坡口线裂缝后部约2m左右开始刷方,坡率从下至上采用1:1.75、1:2.00、1:2.00,平台宽4m对变形体进行刷方,坡脚采用格宾石笼反压,边坡平台及坡顶外侧设置截水沟,在坡脚设置泄水孔排水,并及时对裸露坡面进行绿化覆盖,防止降水快速由破碎板岩渗入坡体。
变更工程刷方开挖后,由于平台截水沟采用下挖式挖槽开挖,以及坡面排水工程没有及时施做,造成连续降雨后大量地表水渗入煤系坡体或冲刷坡面,使坡体再次发生整体和局部变形。且变形主要以平台截水沟挖槽渗水部位最为强烈。
基于此,再次变更时采用再次刷方,并将排水工程放在确保煤系地层边坡的首要位置,严格要求平台截水沟采用上挡式设置,并采用耐沉降、施工速度快的φ100的波纹管(半管涵)设置。并在缓坡率边坡上设置骨架护坡,对汇水较大的边坡坡面进行分割,及时进行坡面防护工程实施,从而快速将坡面水引排。
该工程的经验教训是:在地形地貌有利的条件下,性质软弱地的煤系地层应设置与其力学性质相适应的缓坡,并将地表水与地下水的截、引、排放在工程处治的首位。否则,即使采用缓坡率开挖,仍会由于水的软化作用而造成坡体的进一步变形。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