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听障儿童问题行为对听力语言康复的影响
浅谈听障儿童问题行为对听力语言康复的影响
张莎
扬州市邗江区启智学校
听力障碍不仅损害儿童的听说能力,还妨碍儿童的认知、情感、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听障儿童的各项素质是一个有机整体,听说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其他能力的协调发展。儿童的问题行为是指偏离常态标准的行为,是儿童中出现的各种影响其品质发展和身心健康的行为。Achenbach把儿童的问题行为分为两类:内隐问题行为和外显问题行为,前者指焦虑、不安、抑郁、退缩等情绪问题,后者指攻击性、反抗性、反社会性、过度活动等行为问题。问题行为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相当普遍,并且持续的时间长,阻碍儿童社会性、个性和认知的发展。在认知客观事物的能力上,听力言语上的障碍会给听障儿童带来困难,有可能对他们的心理和行为产生不利影响,而问题行为又有可能会对他们的听力言语康复产生不良影响。因此,本文将简要阐述学前听障儿童的问题行为和听力语言康复的关系,以期帮助听障儿童的康复教育工作日益完善。
本人的学龄前听障儿童的康复工作经验、体会,以及国内相关研究结果显示,学前听障儿童问题行为较为严重,听觉言语年龄严重滞后实际年龄。学前听障儿童的问题行为会给老师或者全班同学加重负担。部分听障儿童存在着一定的心理健康问题,其焦虑、孤独倾向、身体症状等方面;听障儿童普遍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自卑心理。这可能与他们曾经生活在无声世界里的特殊生活经历与独特的情绪情感体验有关,使他们可能比健听儿童面临更多的挑战,也更容易产生问题行为。
在性别因素上,前人研究(如,姜国俊(2008)认为幼儿问题行为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结果显示,学龄前听障儿童问题行为存在着显著的性别差异,而实际工作经验告诉我,这与听障儿童自身发展特征及家长教育观念有关。大部分家长认为孩子身体有缺陷,觉得愧对孩子,常常有种补偿心理,因而更加溺爱孩子,忽略孩子在年龄和性别上的差异,为保护孩子使其与外界和同龄伙伴交流的机会较少,从而导致交往不良和幼稚、不成熟等行为问题。
听障儿童问题行为对听力语言康复有显著影响。因此,要重视听障儿童的行为问题,了解听障儿童行为发展的特点,掌握必要的行为引导知识和技巧,培养听障儿童积极地情绪、行为和良好的人机关系,从而促使其听力语言更好的康复。
以上分析和总结提示我们,可以通过预防或减少听障儿童问题行为的发生促使其听力语言更好的康复。作为家长,应给孩子创造一个和谐的、理解的家庭环境,避免溺爱和无条件的迁就,多跟孩子进行情感交流,提供有效的语言环境,如:同孩子做游戏,进行户外活动等,让他们感受到温暖和爱护的同时刺激其听力语言康复。家长还应注意培养他们的意志力,培养他们面对挫折的勇气和克服困难的决心,培养他们注意力的持久性和做事的坚持性。另一方面,教师要适当的调节自己的情绪,保持情绪稳定,同时运用合适的技能技巧与儿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从而预防或者减少问题行为发生,使之早日全面康复,成为真正的社会人。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