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什么激情?说什么悲悯?
从字面上看,激情的意思,不过是激烈的情绪,并无褒贬之意,全凭当下的情景来判断,是一种附着的价值相关性,激情本身不能成为依据或理由,它不能用来说明正当或不正当,应该或不应该;它或者可以用来说明:应该的事情非常应该,不应该的事情非常不应该。在价值语句中,激情是一个副词。
在古希腊和先秦,都把中庸之道视为美德。所谓“哀而不伤,乐而不淫”,否则的话,至少是对人之为人的大不敬吧。
至德的人悲悯,比如菩萨,但菩萨何曾大喜大悲?菩萨不是无道之人,悲悯也不是凭气势,悲悯是洞悉一切,包容现世,广结善缘,慈航普度。正因为是普度,才有最大的包容,不仅度善,还要度恶,自家的孩子闹一点孩子气,哪来什么善,又称得上什么恶呢?所以悲悯的境界,实在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如果,我们连自已的那一点因果都看不破,唉。。。。。。又何必说什么悲悯呢?
经常听张明敏唱“我是中国人”,听着听着竟听出“破绽”来:他何以用如此平缓的、波澜不惊的声音来演绎如此悲愤激昂的主题?而听着听着又听出他的坚定来,一样的波澜不惊;这正是中庸啊,道中庸而极高明!而破绽岂不正在我的心中吗?
自我
这几天在看先验演绎,推进极慢,不得已去查李书,在李书中,首先被范畴搞得头晕,只好在隐约的、心理学味道占主导的感觉中离开它,再去看绊着脚的主观演绎,大体没有问题,但先验自我的同一性难以理解,只好去查《大问题》,倒回到自我意识。
我在中学时代就坚信,一切针对理论的理解上的困难,都缘自于对概念或更基础的理论的错误把握,所以必须采取“退一步进两步”的策略。这在列宁成为一种政治策略,而在华罗庚,则成为他著名的数学思想,而对我来说,每当碰到此类困难的时候,我会退得很远,甚至不惜退到小学一年级,这种从头开始的疏理使我受益良多。现在想来,在我的“坚信”中其实包含了一个暗示,即:理性本身是不会犯错误的,错只错在人们对理性的不当运用。再进一层,那时所面对的理论大多是数学和自然科学,正是所谓科学理性,也正是所谓“演绎科学”(虽然实验所占的比重不一,但从一门科学的发展来看,实验只是它的初始阶段,它最终是要走向演绎的,比如杨振宁把物理学的发展分成四个阶段:实验(1)、X象(2)、理论(3)、数学(4),而走向演绎的原因不仅在于确立科学知识的普遍必然性,也在于体系化的冲动,按照康德,这正是理性的调整功能),而作为演绎科学,形式逻辑是先验的,是清晰自明的,如果推理有错误,错的只能是概念或前提,当然要假设我们在正确地使用逻辑方法。
自我的同一性(self-identity),其实就是自我认同,即我如何保证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的我是同一个我,当然首先要知道有没有自我,以及自我是作为身体的自我,还是意识的自我,它是不是一个实体等等。既使作为意识的自我,也有许多观点,自我是思想、是回忆、是激情,以及没有一个自我,只有众多的自我,到了存在主义,自我成为一种主观解释,一种面向未来的目的性,从而成为永远在变化的、永远在实现着、却永远不能成为现实的自我,赵汀阳对自由和幸福的理解似乎与此有关。总之,自我是一堆东西,而把这一堆东西联结在一起,就是所谓同一性吧,我们只有在这种同一性中,才能认证自我。而在众说纷纭中,我深深地感受到时间的厚重,不论它是认识形式(按照康德),还是存在方式(按照恩格斯),或是秩序和规律(按照斯宾诺莎),没有时间,就没有“我”的世界(世界或世界对我的表现),没有时间,就没有“自我”。
习惯
习惯是人生的伟大指南,这句话是休谟说的,他的原意是在无法证明科学知识的普遍必然性的情况下,以习惯性联想来维系对科学的信仰,以生活本身来去除彻底的怀疑主义,同时,他也暗示了习惯在人类理智中的不可或缺,以及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最善于运用习惯的人恐怕是康德吧,在康德的一生中,他从未离开过边陲小镇哥尼斯贝格,由于从小体弱多病,却心怀伟大的历史使命,康德总是担心自已没有时间来完成他的宏伟计划,为此,他从青年时代起就为自已制定了严格的作息时间表,并终其一生严格地遵守它,准时到了可以让邻居用来对表的程度。康德终身未娶,过了似乎是单调乏味的八十年,但他的思想却比刽子手的刀还要锋利,具有毁灭一切的力量。而在康德的心中,又是怎样的波澜壮阔啊!想一想都令人神往!康德有一段脍炙人口的名言:“有两样东西,我们愈经常持久地加以思索,它们就愈使心灵充满始终新鲜不断增长的景仰和敬畏:在我之上的星空和居我心中的道德法则。”我想,这种不断发现新世界的新鲜感觉,和面对无限境界的景仰和敬畏,至少是幸福生活的表现之一吧!
取真经
在后现代与现代之间——略说“大话西游之仙履奇缘” 。第一次完整地看完“大话西游之仙履奇缘”,完全出乎意料,无怪乎刘小枫要拿它来说后现代,而且足足说了一两个小时。
然而,尽管通篇都是令人似有所悟又不明其理的后现代断言(我不愿称之为“无喱头”,皆有脉络可寻,似有多层含义),但从总体上看,完全是在讲述一个现代性的故事嘛!这编剧和导演简直是天才,他们用清一色的后现代的枝条,却编织出一个绝美的现代花冠。精巧完整的构思,至真至痛的爱恨,舍身取义的悲壮,追逐理想的激情,使得后现代自愿隐身,凸显出气势恢宏的现代性主题,美得如歌如诗如画,焕发着理性主义的光辉!
也许,这正是后现代伟大的情怀,和良苦的用心,悟空的道路是难以言说的,就好像青霞和紫霞,既合而为一又彼此分离,但不管怎样,西天取经这件事总归是要做的,因为它是大事中的大事,它是至大。。。。。。
金刚圈是一个清晰的形式,比存在更清晰,更加泾渭分明,它是神的赐予,似乎是外物;留在他心中的那一滴泪是一个极限,一种巅峰体验,是必须经历的,非如此不可以;因为这一滴泪,金刚圈才真正得以内化,在我的心中生发长住,自已的洞见藏身于自已的心灵,神不过是一个借用罢了。修行的路是艰难的,需要有金刚圈与我共在,并以有形的形式彰显在我的额头----从此刻起,把西天取经这件事,keep in my mind,牢牢地烙在心中,并以咒语抵御幻象的袭击(其实现象正是虚无),直奔永恒而去。。。。。。
取到真经才是真正的大话,真经在我心中,永远共在,永不相见。
燕子
燕子啊。。。。。。不要忘了你的模样变了心,我是你的你是我的燕子啊。。。。。。这本是一首绵绵不绝的情歌,关于青春与爱恋。可是,我竟然觉得它是那样的触动着我的心,让我深深地陷进去不能自已,它就这样带着我,回到过去,回到从前,回到我生长的地方,回到父母的身边。那里的一切都和我不能分离,我无法去列举,每一样东西,它们早已融入我的血脉,长成我的身体,是啊,每一样东西,都是那样真实、诚恳,无可替代。我已无法改变。
爱别离,怨憎会,人生的苦又何止这些,可只是这些,就已经让人心肝疼啊。我多么怀念,多么怀念,怀念那些快乐的日子啊,是的,是的,在一起就是快乐!梦里不知人已非,但愿长睡不愿醒!这正是人生的虚无啊,你的一切,一切,全都会失去,再也找不回来!回想那些日子,你慷慨地给予,不停地给予,你可曾想到,这些都是不对等的,几千年如此,几万年如此,你叫我如何承受?每一个细节,每一幅画面,轻轻拂拭,不忍拂拭,记忆是如此丰富,记忆是如此无助。
燕子啊,我有多少年没有见过燕子了,我一听到这歌声就仿佛看见那斜飞的燕子,和冬日里燕子斜飞的世界,在那个遥不可及的世界里,长住着我的爱,我的别离。。。。。。
燕子啊。。。。。。不要忘了你的模样变了心,我是你的你是我的燕子啊。。。。。。
评论:
weneed:
燕子说
如果有来生,我愿意做一块石头,静静的沉在海底......
风刃如割 :
变成石头当然是一种解决方案
正如亚当吃了智慧树的果子而知有死,而有原罪,人类正因为有理性才有痛苦,因为以有限生命对无限宇宙而有终极痛苦。相应的,解除这终极痛苦的完美方案也就有两个,一是先吃生命树的果子,再吃智慧树的果子,把自已变成上帝,变成无限;二是把自已变回石头或其他没有理性的事物。如果这两个方案都无法实现,那么就只有在有限中追求无限,在痛苦中享用人生了。
推荐:赵汀阳的《论可能生活》。
以下摘自徐醒民教授所著《儒学简说》:
我国文化最重要的是一个道字,道是一切学问的根本,所以孔子说[志于道]。道字的意义,可以礼记中庸里的一句话来解释。中庸说:[率性之谓道]。性的真义,非到圣人地位不能了解,一般人研究儒经,只能略知性是人人本然具有的本性,性是一切智仁勇的总源,但是人人不能自知。不自知,便不能发挥作用,因此,可贵的就是道,儒家所讲的道就是要明了这本性。无论甚么人,只要他明了本性,加以篤实的修行,他就能成为圣人。率性的率字,依郑康成注,当循字讲。循是依顺的意思.率性就是依顺本性而不违背。
学道能学到不违本性,那就是有道之人了。然而学道的人多,率性的人太少,原因就是一个情字在作祟。人的情感种类繁杂,礼记礼运篇略说七种,即是喜怒哀惧爱恶欲,以这七种包括一切人情,中庸则简化为喜怒哀乐四种.无论那一种情,一经发动,如果不能节制,都能令人违背本性,丧天害理。而且这些情感都不是学来的,所以礼运说是[弗学而能]。孔子通达人情,知道率性不是易事,因此教人调理情感,使达中和之境,然后便能率性。中庸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又说:[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虽是中和的境界,但也不容易造诣。孔门弟子学道,以颜子的成绩最优,颜子不迁怒,尚不能不发怒,可见中和的[中]字也非常难学。因为无论何人,不能不与环境接触,一触便生情感,即使在梦中,仍与梦境接触,而发喜怒哀乐之情,所以,不发喜怒诸种情感,谈何容易。颜子所以高明,就在他刚发怒时,即能警觉,不使其迁流不息,这已超过了[发而皆中节]的修养,要有了不起的工夫才能办得到,一般人不知道要学到甚么时候才能如此,但能先求发而中节,不断的练习,自然能以希贤希圣。
普通人说话,习惯于把性情两个字合为一个名词。研究固有文化,才知道性是性,情是情,而且讲明背情率性的道理,令人自觉,不必向外妄求。把这样的道理化导人群,自能帮助人群发觉人性尊严,肯定真正的自我,消除一切愚昧的祸害,共造人间一团中和之气,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的理想,便可由此实现。孔子说:[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我们保有这样优美的文化,没有理由不求发扬光大,贡献世界人文。而欲发扬光大,必须自己切实的修道。唯有以道成就自己,方能成就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