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背诵梳理|2.2.1.1语言学习与习得|背诵逻辑|助记口诀(1)

结束了文化学部分,我们2.1理论基础部分也就结束了。相当于我们结束了支撑理论的梳理。下面我们来到了基础理论(方法学)的第一个部分习得理论。

笔记有更新,后台回复:引论笔记。获取最新笔记。

这部分内容主要是遵循从一般到特殊从总体到局部的逻辑。所谓的“一般”,就是先总体介绍一般学习理论,之后深化到我们语言领域的第一语言习得和第二语言学习,最后是学习和习得的对比,第一语言习得和第二语言学习对比。

今天先来梳理一下学习理论。

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定义

回想我们中学时候语文课,总是背诵一些孔孟的经典,“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在当时看来,不知道文字背后的含义,因老师要求,就是被动地获得了这些古人的经验。虽然当时也在想,死记硬背这些到底有什么用。这种不靠思维活动而是靠反复重复刺激而学习到经验,就是现在西方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定义就是:学习是人和动物受到环境支配,获得经验而被动地形成的行为的改变。完全排斥人的主观思想或思维活动

2.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基础

(1)尝试—错误学习理论

回想我们中学背英语单词的经历,刚开始死记硬背背不过,来来回回都是abandon。后来,老师要求抄写单词,似乎印象更深刻,效果是好了那么一丢丢。再后来,知道了学习要有好心情和好状态,所以尝试早晨起来背单词。再后来,到了高中,知道了学习国际音标可以辅助记英语单词。直到后来才知道,通过学习词根词缀可以批量记单词,从此发现当年一遍遍读abandon的自己好可爱。我们在背英语单词一次次摸索尝试的过程,最终获得了更高效的背诵方法

学习理论中的尝试—错误学习理论就是解释这个过程。这个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通过“饿猫迷箱实验”之后提出的理论。他实验的对象饿猫,经过多次尝试错误,最终知道如何激发机关打开门获得食物。随着经验的积累,试错的次数越来越少。

(2)巴普洛夫经典条件反射学说

巴普洛夫进行了经典条件作用的实验,提出条件反射学说。正常情况下,狗不会对铃声产生反应,只会对食物流口水。流口水的行为是狗的本能无条件反射。通过训练,食物出现的时候伴随铃声,可以使狗流口水和铃声建立联结,这个就是经过训练的条件反射。

通过这个实验,解释了有机体如何学会把两个刺激联系起来,由一个刺激取代另一个刺激,并与条件反应建立联系。这个实验强调的是反应前的刺激,公式是:刺激—反应。

(3)斯金纳操作学习理论

还是回到中学的时候,我爸总是给我说,这次考班里前十,我给你买本介绍爱因斯坦的书;你要考了班里第一,我带你去未央湖;你要考了年级第一,嘿嘿,我砸锅卖铁也带你去买飞机航模玩...哈哈哈,还好,我比较仁慈,没有让我爸砸锅卖铁。

这个例子就是斯金纳的“操作学习理论”。只要达到目标,就有后面的奖励。斯金纳通过他设计的“斯金纳箱”,进行了操作性条件作用实验:小白鼠在箱中按压杠杆获得食物;食物强化了他的按压行为,终于它学会了主动操作而获得食物。

这个操作性条件作用强调对反应结果的强化,也就是反应后的刺激,公式是:反应—刺激。

3.认知学习理论

认知学习理论定义就是:学习是学习者对环境和客观事物主动的认识和行为主动改变,是主体的认知过程。强调学习者的认知机制所起作用,着重探讨学习者内部心理结构的形式和改变。

4.认知学习理论基础

复盘考研的学习经历(不能说回想,因为现在就正在经历中),我们的学习过程就已经不仅仅是上面提到的无限次abandon的念叨重复记忆(如果真的这样的话,考研是真的要abandon),而是把考研作为一个整体目标,或者更具体地作为一个项目去做。整体通盘考虑,包括,时间安排,资金投入,学习时间,学习方法,资料获取,甚至中午在哪吃饭都会纳入考虑。通盘考虑之后,我们就知道如何去做。

那么对应到学习理论上,认知学习理论最早是完形说。德国心理学家柯勒对猩猩解决问题行为做了实验研究。结论是,学习就是个体内部通过知觉重组主动构造完形的过程,也是实现顿悟的过程。格式塔心理学认为,有机体获得的每种经验都是一个有组织的整体,也就是完形—不是孤立的组成部分,也不是各组成部分的简单相加。由一种完形改变成另外一种完形,从而实现顿悟

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强调学生学习的目的在于掌握知识的结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主动探索知识结构;学习应是主动发现的过程,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强调学生好奇心的内部动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基础是刺激-反应理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建立直接联结并由于强化的结果而形成习惯,习惯形成以后在遇到类似的刺激情境时,就会有自动反应。行为主义强调环境的支配作用,把学习看做是渐进的过程,着重研究外显行为。

认知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顿悟和理解的认知过程,是学习者对客观事物在大脑中进行完形构造形成认知结构的主动、积极过程。认知学习理论强调个体的作用于环境,把学习看成是遗传和环境的交互作用,学习是突变,着重研究内部心理过程。

5.八类学习

美国心理学家加涅提出了八类学习分类。他的分类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后一类学习以前一类学习为前提。

(1)前五类(行为主义)

  1. 信号学习
  2. 刺激-反应学习
  3. 连锁学习
  4. 言语联想学习
  5. 多种辨别学习
口诀:信号刺激锁联想多遍(这个口诀中,“联想”可以想象成那个品牌,“遍”是“辨”的谐音,“锁”在口诀中理解成动词)
(2)后三类(认知学派)
6.概念学习
7.原理学习
8.解决问题的学习
这三类我没有编出口诀,我觉得比较好理解不需要口诀。我们在考研学习中,就是这个过程。例如,现代汉语中,我们首先了解兼语句的概念;之后,学习到兼语句的本质就是一个动宾短语和主谓短语连在一起,并且,动宾短语的宾语同时做主谓短语的主语,这就是原理学习;最后,我们把上述理解应用到具体的划分句子成分中,就是到解决问题的学习
6.加涅学习八阶段
(1)动机阶段
(2)领会阶段
(3)获得阶段
(4)保持阶段
(5)回忆阶段
(6)概括阶段
(7)作业阶段
(8)反馈阶段
口诀:
机会得保持;回家也反馈。
备注:“家”是“概”的谐音。“也”是“业”的谐音。
7.学习五种结果:
(1)智力技能
(2)认知策略
(3)言语信息
(4)动作技能
(5)态度
8.小结
从我回忆的学习经历可以看出来,在中学阶段年龄比较小,认知能力比较低,学习主要通过刺激-反应-强化进行。随着年龄增长,有意识的认知成分增加,学习的方式逐渐变成分析环境后整体的认知,当然,不是说刺激—反应—强化学习模式不重要,只不过认知学习更占主导。

改错误|提建议


可能感兴趣: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背诵梳理|2.1.2心理学|背诵逻辑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