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凌空劲”辨析——从杨家无“凌空发人法“谈起

1992年,《武林》第 6期刊登了一篇访谈录,被采访者是杨家的后人——杨式太极拳宗师杨澄甫的二儿子杨振基先生。在谈太极推手时,文章中这样写道:有人问他,社会上传说他曾祖父杨露禅和伯父杨少侯及杨少侯的个别传人(显然是指吴图南先生――笔者注)能凌空发人,请他谈谈对此事的看法。他说,

“从未听到家里人说过先辈能凌空发人”,并认为“这是不可能的事”,他说,“他不是贬低杨家先人,几代人传下来,包括他大哥所传的都没有说过能凌空打人。我见过父亲与人推手,大哥杨守中与人推手都是挨着的,没有听说过杨家有不接触别人就能发人的本事”。他认为,“离开了就听不到对方的劲,不连在一起,对对方一无所知,不能出手”。还认为,“双方连在一起推手,自己必须善于把握机会,这种机会之一就是了解和掌握对方劲的间断”。所谓“间断”,即是“对方旧力已尽,新力未生的一瞬间”。他说“此时伺机制人发放是最好的机会”,但“双方还是连在一起的”。

吴老用“凌空劲”发放弟子马有清(组图)

仔细阅读了杨振基先生的上述言谈,并把吴图南老师早年以蒙古族名字乌拉布写于 1911年冬的《凌空劲歌》以及吴老在 1984年出版的《太极拳之研究》一书内有关凌空劲的答问,找出来反复看,觉得他们谈的不是一回事,即“此凌空非彼凌空”。对来自社会上的传说,杨振基先生由于从没有听家里人说过,更没有亲眼见到父兄辈实做过,认为凌空发人是不可能的事,并公开声称,杨家没有凌空发人法。我认为,杨振基先生是个很实在的人,不要说杨家没有社会上传说的那种凌空发人法,恐怕世上哪儿也不会有。

什么是“凌空”?吴图南老师认为:“太极拳在应用接手的时候,大体上分两种,一种是两只手和两只胳膊跟对方接触,就像一般的打手。如果两个人还没有接触就能够由一方制胜了另一方,就属于另一种,它是太极拳所谓的高级部分,就是凌空……如果两个人的手或臂接触上了,是使的近距离的感觉。因为接触上了,用的是触觉。但我们讲的凌空是远距离感觉。远距离感觉大致可分为视觉、嗅觉和听觉……远距离感觉也可以叫遥

控。我们用神就可以在较远处将他控制起来。”这听起来似乎很玄妙,但它是太极拳经过刻苦训练到高级阶段,即“阶及神明”以后所产生的一种实实在在的本领。吴老认为,一个人的精和气的结晶是神,它微妙得很。它非阴非阳,亦阴亦阳,故而“阴阳不测谓之神”。以神相接,这就是凌空,也就是神打。当然要做到这一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首先得能无形无象,全身透空,而后才能在彼此往来时应物自然。所谓无形无象,讲的是忘其有己,指的是气,人身的宗气。因为气是无形无象,看不见摸不着的。所谓全身透空,讲的是全身毛孔张开,内气与外气相接,对自己来讲,就是任何一件东西都不能加在身上。具备这样的条件以后,在应敌时,彼此往来,才能应物自然,也就是真正做到了舍己从人。在对待时,毫无主动的意思,一切都服从客观规律,始终以客观的态度来对待客观环境的规律。吴老认为,功夫到此阶段,就可做到“离而未发,你即知其将发。他何处欲动,你即知其将动”。用吴老的话来说,到这个时候,“敌欲变而不得其变,敌欲攻而不得逞,敌欲逃而不得脱,斯为上乘。至于用一个劲儿能变动对方的一个劲儿,这是中乘的功夫。用一势之得失,分一手之胜负,则品斯下矣……至于蛮打蛮拼,都不是太极拳。虽然也可以叫太极拳,但实际不是太极拳,连个‘品斯下矣’都不够。它是用有力打无力,手慢让手快,是皆先天自然之能,非关学力而所为也”。

吴老所说的凌空劲实作时究竟是什么样的呢?李琏记叙了他的亲身感受:“有一次,我们在天文馆练习,师爷看看周围没人,笑着一捋胡子说:‘这会儿没人,让你尝尝足的。你先活动活动。’我心里琢磨:‘常挨摔还活动什么。’随口道:‘刚才活动半天了,现在就来吧。’谁知刚刚一搭手,师爷轻轻一採,我还没来得及变化,人已被腾空摔出一丈多,躺在地上还向外搓出很远,后背肩膀的衣服全破了,皮肉也出了血。我跳起来跑到师爷面前,冲着师爷伸手就是一下。师爷盯着我,十指朝前一探,我心里忽然一惊,就觉得气冲到喉头,脚也离地悬了空,又感到腰间被人托了一下,脑中一片空白,人竟从师爷肩头飞到他身后。我急忙藏头缩背,一个翻滚躺在地上,半天才回过神来。师爷说过,‘凌空劲’也叫‘失惊手’,是双方刹那间劲气神的组合。应用是要有条件的,抓住时机,在一瞬间用神拿打对方,方能奏效。若你给瞎子使凌空劲就没用。我曾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露禅先生教漪贝勒(后来的端王载漪)时,一天他们出城去狩猎,漪贝勒骑马在前,他年轻气盛想试一试露禅先生,于是回身举鞭。不料露禅先生双目吐神,手向前一扬,竟将漪贝勒吓得翻身落马。通过这个故事,我们也能对凌空劲多一分了解。”

吴老早年以乌拉布的名字发表的《凌空劲歌》,其具体内容如下:

露禅班侯梦祥(少侯)间,三世心传凌空难。只因传工皆口授,未曾公开告世人。且幸恩师多倚重,教我其中步骤全。我今说明其中义,节省时间又便传。先须啄劲学到手,再练荡劲不费难。离空诸劲都学会,哼哈二气亦练全。彼此呼吸成一体,牵动往来得自然。此时再学凌空劲,竖持工夫一二年。手舞足蹈随心意,至此方叫工夫完。

杨式太极拳汪脉传人朱怀元演示发放

通观全篇,浅显易懂,杨家秘不外传的此功法,并不是什么神秘莫测的东西。它属于太极拳的高级部分,是逐级逐层练成的。吴老得自杨家,他是在太极拳各种劲功,特别是啄劲、荡劲、离空等劲功练成以后,开始修炼太极气功,太极气功修炼到能与对方“彼此呼吸成一体,牵动往来得自然”(即无形无象,全身透空,彼此往来达到应物自然)才开始习练凌空劲的。按吴老讲,刚开始学还不足以应用,还必须“坚持工夫一二年”,练到“手舞足蹈随心意,至此方叫工夫完”。吴老用生动形象的比喻说:“一定要反复练习,形成条件反射,像巴甫洛夫学说中讲的,狗看见肉就流口水一样,不用脑子想,随对方之势,自然而出,令彼失利,才算舍己从人的工夫练成,使用方能自如。”

社会上传说的所谓凌空发人法,可能只凭想象,或只看到某种表象,不知就里,以讹传讹,与本来面目相去甚远。加之有关凌空这种称谓,虽然昔日杨家祖孙三代皆擅长此功,名负于世,但此功法的名称,可能并不是杨家自己所起,难怪杨家的后人从未提及此功法。这不足为怪,倒是应该深入研究,吴老所提到的上述各种功法、步骤以及接手的方法,特别是啄劲、荡劲、离空等劲到底有没有?其取胜的道理,是否在理?为了便于把问题搞清搞透,这里不妨再旁引几则资料,供大家思索判断时参考:

一、“由着熟而惭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见王宗岳《太极拳论》)

二、“懂劲与听劲有深浅精细之别……秘传谓彼微动,我听而知之,然微动易测,未动难知,苟能于未动,听而知之,其庶乎阶及神明矣。”

“阶及神明,难言之矣……意在精神不在气……此言甚奇,似视气,犹若未足重耶,其实不然,气能得化境,而进乎精神之作用,其所谓无力之力,神力也。目之所注,神之所到,气已随之,气能运身,不待动心,而神可以挟气而行,是为神力,亦可谓之神速。物理学,以速乘力,其效能未可限量。故神力即神速也……此之谓阶及神明,是为三阶三级。”

“余从澄师游七年,为之所苦而难得到者,只有一劲,曰接劲。能接劲,便是懂劲之极致。功候至此,余劲皆可弗论矣。接劲者,若如对方以球击我……必须球来似能吸住,而复掷出,乃为接劲。缓速轻重皆能如法,则黏听提放,已在其中,合吞吐之意于刹那间,其劲正在分寸之际,庶乎阶及神明矣,散手又复何论。我故曰:太极拳之所以过人者,无他,惟有一接劲而已。”(以上见郑曼青《郑子太极拳十三篇》)

三、“过去把太极拳称为‘神拳’,其意有二:一是太极拳在练时是

用神用意,于藏而不露之中,主要是用神,所以称为神拳;二是太极拳在对手时变化神奇,冷快绝伦,能打人于不知不觉之中,如要神气一动,对方就惊心动魄,不知所措,所以称之为神拳。当年杨露禅称神拳‘杨无敌’,就是这个道理。”

“所谓沾者,非专指以手贴着跟随之谓,虽在尚未接触之际,以神气将对方笼罩,吸着跟随其伸缩而动,此谓之沾。”

“所谓沾者有三: ①当皮肤接触之后,听对方之伸缩而随之,此为感觉之沾也;②在未接触之前,以眼观察判断其距离伸缩而随之,此为视觉之沾也;③以耳听其声音,判断距离而随之伸缩,此为听觉之沾也。以上皆神气虚灵之作用,故太极拳首在养灵。”

吴老嫡传徒孙李琏演示发放

“杨兆熊字梦祥,晚字少侯,七岁即学太极拳术,性刚勇急躁,有乃伯父遗风,喜发人,擅用散手,动作快而沉,拳架小而刚,处处求紧凑,其教人好出手先攻,学者害怕,多不敢接受,故从学者甚少。少侯对于太极拳中借劲、冷劲、截劲、凌空劲,确有很深功夫,惜不愿多传,故知之者很少。卒于民国十九年(1930年)。”

“杨澄甫老师发劲时,是利用呼吸,然后用神、用意、用气,将劲打出去,这种劲法可使对方如触电样跳出。这种劲打出去,会使人吓一跳,而有惊心动魄之感。”

“杨老师在杭州开明路公馆内,打杨开儒之小按,只见其意思一动,杨则跑出丈外,简直未见什么动,这是个什么劲?!”

“杨老师在北京西京畿道街公馆内,打杨开儒之挒劲,只见其神经一动,对方有倾倒之危险。”

“杨老师打董英杰之拗步掌,只见其身势一坐,掌指一动,人如触电样蹦出,报纸云:北方太极拳泰斗与同道董某表演推手,掌指一动,人如弹丸而出……”

“杨老师打牛镜轩之挤劲,只见其眼神向其一看,右臂好像似未看见动,牛则一屁股墩坐在桌子底下,不能出来。”“还有好多动作,有神乎其神的味道,不及备述。”(以上见陈龙骧、李敏弟、陈骊珠《李雅轩杨氏太极拳法精解》)

综上所述,所有这些,与李琏记叙的吴老用凌空发放时的神态,以及吴老讲述当年杨露禅把端王载漪吓得翻身落马的情况,多么相似!那么,杨家到底有没有吴老说的那种凌空劲?吴老说的得自杨家的凌空劲,到底是子虚乌有,还是确有其事呢?我想答案不言自明,无须赘述。

勿使前辈之遗珍失于我手

勿使国术之精神止于我身

侪辈共担此责

诚邀您加入武谈

从今天开始

让改变成为可能

武谈

微信号:bkjwutan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