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武昌的九座古城门,现在竟然只剩下一座了?
“小时候的民主路冇得那多人,外地人为了看大桥才来到汉阳门,汉阳门的轮渡可以坐船去汉口,汉阳门的花园,属于我们这些住家的人”,听过《汉阳门花园》的人,都会被歌词中描绘的那个宁静的武汉所感动。
歌词中提到的“汉阳门”是武汉的九座城门之一,似乎已经没有多少武汉人,能够对武汉老城门的故事娓娓道来。
汉阳门
武汉三镇,鼎足而立,夹峙长江、汉江,最容易受到两江洪水的威胁,三镇城墙修筑的时代不同,但均有防洪作用。武昌城西北临江一带,城门特别少,就是出于防洪上的考虑。
翻阅历史典籍,武昌城——这座武汉三镇中建城历史最为悠久、历经1700多年沧桑的古城,其往事跃然纸上。
武昌城墙始筑于明代,全长约10公里。全城原设九座城门,分别是北面的武胜门,西面的汉阳门、平湖门、文昌门,南面的望山门、保安门、中和门,以及东面的宾阳门、忠孝门。
此处赋诗一首
远望湖广高又高,九门俱用铜铁包。
窝风避浪文昌门,升斗量米平湖门。
迎宾接驾汉阳门,挑鱼卖菜武胜门。
推车抬轿忠孝门,游山玩景宾阳门。
推翻满清起义门,姑姑烧香保安门。
和尚骑马望山门,这是武昌九座门。
中和门(起义门)
中和门是武昌城东南面的一座城门,门内东面是清末新军的楚望台军械库。
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爆发后,城内起义军攻占了楚望台军械库,并打开了中和门,迎接城外南湖炮队由此进城,并在城楼上架炮轰击湖广总督府,成为武昌首义取得成功的关键一步。
如今的起义门
为纪念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的胜利,中和门改名为起义门。也因此成为老武昌城门中唯一一座得以留存的城门。城楼解放前已倾废。1981年,城楼在原址修复。
宾阳门(大东门)
宾阳门是武昌城东面最重要的一座城门,俗称“大东门”。由于大东门是武昌城向东出城的最主要通道,是迎接日出的城门,因此得名“宾阳”。宾阳门向北,城墙爬上蛇山,在蛇山东端建有一座敌台,与城门共同构成一处险要的军事要塞,成为历来兵家必争之地。
1926年北伐军攻打武昌时,即在宾阳门外发生了惨烈的激战,死伤无数。攻占武昌后,宾阳门外曾建有攻城阵亡将士墓。此外,清末张之洞在武昌城内设立的铜币局,曾建有从积玉桥江边连接至城内的运矿窄轨铁道,这条铁路也是经过宾阳门进入城内的,该门也成为火车最早开进武昌城的入口。
如今的大东门
老武昌城的大东门(宾阳门),就在如今的大东门立交桥附近。
汉阳门
汉阳门是距离黄鹤楼最近的一座城门,位于黄鹤楼北侧的山脚下,紧邻长江江岸,也是武昌城距离长江最近的一座城门。由于其重要的地理位置,是由长江水路进出武昌城的交通要津。
1871年英国旅行家约翰·汤姆逊拍摄下的武昌黄鹤楼照片,正是在汉阳门附近的城墙上拍摄的。可以看到汉阳门瓮城墙和城楼的一角,这也是武昌最早进入摄影镜头的城门。
忠孝门(小东门)
忠孝门也就是后来的小东门,是武昌人口最密集的地方之一。在武昌城垣东部,居大东门左侧。由武昌小东门十字路口沿民主路西行百余米,其右侧有一条忠孝门街。小街长约四百米,车少人稀,略显僻静,但它却是小东门的“祖根”。
如今的小东门
攻取武昌后,武昌的城墙城区逐个拆除,城门内外就成了一条街,除“文革”时曾改名“立新街”外,小街就一直叫忠孝门街至今。如今岔巴子就居住在忠孝门社区里,已经度过二十多春夏秋冬了。
平湖门 望山门 文昌门
平湖门、文昌门和望山门是武昌城西南部的三座城门。这三座门外的沿江地带,曾经是清末张之洞湖北新政时期武昌地区重要的工业基地。
望山门外稍远处还有白沙洲造纸厂、耀华玻璃厂、粤汉铁路总工厂等近代企业。
如平湖门外的制麻局,文昌门外的纺纱局和织布局,以及望山门外的缫丝局,是武汉近代官办纺织业著名的“四局”。
如今的文昌门
武昌历史上真正残存的最后一段古城墙。
武胜门(北面)
武昌城北的得胜桥就是这么一条原汁原味的明清老街。当年周德兴拓建武昌城时,见城北有螃蟹岬、凤凰山二岭横亘。山外又是蒿草丛生的浩淼沙湖,形成得天独厚的天然屏障,于是在城北仅辟一门,得名“草埠门”。嘉靖年间取“都武而昌,得地之胜”之意更名为“武胜门”。
武胜门外凿有城濠,濠上架一桥,因与江湖相通,桥下常有鲫鱼汇聚,故得名“鲫鱼桥”。附近厨子就地取材,弄出了道武昌城的名菜,“武胜门鲫鱼”。
“鲫鱼桥”名虽朗朗上口,但实为不雅,文人们后取其谐音,易名“积玉桥”。如今城濠已填,筑满了屋舍。
通湘门
(宾阳门以南城墙东南段)
清末粤汉铁路开始筹划修建,湖广总督张之洞于是在宾阳门以南城墙东南段增开了一座“通湘门”,为日后在门外修筑粤汉铁路火车站预先准备,成为武昌城第十座城门。通湘门则仅为城墙上增开的一个门洞,没有瓮城和城楼。
在历史的长河中,目前武昌火车站经历了数次“迁家”。始建于1916年,始称通湘门车站,位于现在车站南端道口附近,就是武昌火车站的前身。
保安门(南面)
保安门,在今解放路南段与复兴路之间的保安街上。其中的一段原名保安门正街。 1926年北伐军进攻武昌,守城的吴佩孚军依托坚固的城墙,据守孤城四十余天,城内百姓苦不堪言。10月10日,吴佩孚守军河南第3师李俊卿师长率部投降,并打开保安门,率先迎接北伐军第4军入城。
武昌克服后,应城内市民强烈要求,国民党方面决定拆除武昌城墙,随后不久,存在500多年的武昌明城墙,便基本消失了,仅留下了起义门(中和门)城墙作为历史遗迹留存。
距离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结束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已经过去一百多年了。武昌首义打响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枪,作为武昌城内唯一保留下来的老城门起义门,如今成立了一个历史文化区。向我们这些后人们讲述着,百年前那段轰轰烈烈的革命历史!如此,一起来感受一下起义门今日的风貌吧。
当年革命的壮志豪言,在石雕上随处可见。
还原当年中和门武昌首义激烈场景的浮雕栩栩如生,周围常常有孩子们在嬉戏。如今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想必家长们也会忍不住和孩子们讲述那一段历史。
如今的起义门依旧散发出它历史的光辉,给我们带来了精神财富。
武昌的辛亥革命纪念馆。
这天太晚了,纪念馆已经闭馆,游客们通过墙上的简介,解读那段历史。
从起义门拍到辛亥革命纪念馆,已是夜幕降临。我虽然没有经历那段轰轰烈烈的历史,但作为武昌人还是会感觉自豪。年轻人就应该铭记历史,去传承那个时代的精神,弘扬一个城市的骄傲。在这座城市里,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发掘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