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岁男孩'消灭'天花 源自中医种痘法——从'人痘'到'牛痘' 人类是如何彻底打败天花病毒的
接种疫苗场景。(资料图片)
爱德华·詹纳医生
“死神忠实的帮凶”终于败在了人类的手下。
天花,一度是人类杀手,被称为“死神忠实的帮凶”,它出现的时间很早,早在距今约一万年前,就在非洲东北部出现。天花是由天花病毒引起的一种烈性传染病,因为感染者在发病时全身都会布满红疹,然后结痂,最后会在脸上留下永久性的瘢痕,俗称麻子,故而得名天花。致命的病毒在人类肆虐了多年,以史为鉴,天花肆虐时,曾使得皇帝都束手无策,两位清朝皇帝被夺去性命。面对瘟疫,中国医生最早发明了“人痘法”,启发了疫苗在全球的普遍运用。最终,天花被打败了,而给予它最后一击的是一个8岁的小男孩。
“天花总是阴魂不散,向墓地里填塞着尸体。以无尽的恐惧折磨它的俘虏,令苟活的人们传播它的威仪。它把小婴儿变成令母亲战栗的怪物,让少女的双眸和脸庞成为恋人的梦魇”。
——摘自《英国史》
>>>传播
天花曾肆虐人间
距今约一万年前,非洲东北部出现了一种致命的病毒。这种病毒通过空气传播,能感染皮肤、淋巴系统的重要脏器如骨髓、脾脏等,被感染者会出现高烧、呕吐和全身皮疹,三分之一的人在感染后两周内死去,幸存者则全身的皮疹化脓结痂,留下终生不退的丑陋疤痕。这一切的元凶就是天花病毒。
据记载,最早的天花疫情,发生在公元前1350年古埃及与赫梯王国的战争。埃及的囚犯将天花病毒传播到赫梯地区,造成大面积人群病死,包括赫梯的国王,赫梯文明因此遭到毁灭性破坏。后来天花又隐匿地随埃及商人、十字军部队穿过阿拉伯地区,又跟随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者一路通往美洲,开始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
3000多年前,古埃及的木乃伊身上已见到天花的疤痕,公元前6世纪,印度发现天花流行。天花在欧洲中世纪也留下阴影,平均每5人中就有一位“麻脸”,甚至连至高无上的国王也难逃厄运。法国国王路易十五、英国女王玛丽二世、德国国王约瑟一世、俄国沙皇彼得二世都被天花夺命。据统计,仅16至18世纪,欧洲平均每年死于天花的人数约为50万人,亚洲约为80万人。整个18世纪,欧洲死于天花的人数在1.5亿以上。仅在20世纪,就估计有3亿到5亿人死亡。
>>>预防
接种雏形源自中国
那么,天花是不是不能预防的绝症呢?并不是这样,而且中国医师就找到了防治天花的方法。
清代医学家朱纯嘏在其《痘疹定论》一书中记录了约公元1022年前后的宋代,我国四川省峨眉山一位女道士发现那些曾经得过天花并活下来的人,这辈子都不会再被传染。于是她发明了一种神奇的预防方法:将天花患者皮疹上结的痂碾碎成粉末,吹入健康人的鼻孔里。果然那些人就不容易被传染。这就是“人痘”接种法的雏形。
此后,“种痘”法慢慢发展演化。
到17世纪,医生们的做法是:在健康人胳膊上划几道细痕,取天花病人皮肤伤口的脓液,涂抹在划痕上,这样被接种人便不再容易感染天花,这就是“人痘”接种法。
1721年,驻土耳其英国大使的夫人主动让医生为她年幼的孩子们接种了人痘,后来她回到伦敦又积极推广这种做法。两年后“人痘”法开始在英国普及。然而,这种治疗方法存在着风险,仍有3%的人在接种后死去,而且受种者在完全产生抵抗力之前,会把天花传染给身旁未有抵抗力的家人,所以必须隔离。难题仍然存在,如何安全、准确地预防天花呢?
>>>疫苗
天花“栽”在小男孩手里
英国医师爱德华·詹纳的有趣发现,基本上掐断了天花的蔓延之路。
当时的英国乡间流行一个民间传说:一个人只要曾经染上牛痘,便不会再染上天花。有一回,詹纳偶然听一个挤牛奶的女工说:“我永远不会有一张丑陋的满是天花疤痕的脸。因为我得过牛痘了。”牛痘也是一种感染皮肤的疾病,牛痘主要感染牛群,也经常感染挤奶女工的手和手臂。它造成的皮疹和脓疱,看上去和天花病人身上的十分相似,但不会留下痘痕。詹纳意识到倘若这种说法属实,牛痘跟天花有关,那么以牛痘接种代替天花接种将更为理想。
1796年5月14日,是具有跨时代的日子。
气氛紧张,神情严肃的詹纳决定进行一次冒险实验。8岁小男孩詹姆士·菲利普是他的“小白鼠”,一旦失败后果不堪设想。
詹纳把消过毒的柳叶刀拿在手里,长舒了一口气,小男孩稚嫩的面孔让他感觉到责任的重大。他狠了狠心,在菲利普的两只胳膊上划了几道伤口,随即将在挤奶女工身上收集的脓液,注射了进去。
小男孩发烧了,牛痘病毒让他在家躺了几个星期。
六星期后,红润再次回到菲利普的脸颊,小男孩康复了。两个月后,詹纳再给小男孩进行接种,而这次是从天花病人的伤口中取出的脓液。
奇迹发生了!小男孩没有得天花!
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詹纳又找到了几个人重复试验,结果都是一样的:得过牛痘的人不会再得天花。牛痘不会致命,天花会,所以治疗天花的良方就这样出现了。
詹纳发明了人类医学史上的第一个疫苗,疫苗的英文是Vaccine,便是源自拉丁语的奶牛Vacca。
19世纪后期,天花疫苗开始在全球范围内逐渐普及。发达国家最早控制了天花,非洲的农村还有流行,但总体上天花的感染人数逐年减少。1967年,全球进行了最后一次大规模消灭天花行动。世界卫生组织曾经宣布:如果连续两年没有发现天花病人,就可以宣告人类天花的绝迹。1977年10月26日,在非洲的索马里发现还有1个天花病人。从那以后,各国的卫生组织都在调查,看还有没有新天花患者。从1977年10月26日以后的两年中,再没有发现一个新的天花病人了。于是,1979年10月25日便被定为“人类天花绝迹日”了。
当然,谁也不能保证,所有被消灭的病毒都不会“卷土重来”,但最终,人类都会通过自己的智慧战胜病毒。
天花传统疗法之一痘衣法
天花传统疗法之人痘法。
康熙(资料图片)
“他威武雄壮,仪表堂堂,身材高大,举止不凡。他的五官端正,双目炯炯有神,鼻尖略圆而稍显鹰钩状。虽然脸上有一点天花留下的痘痕,但是丝毫不影响他的美好形象。”
——这是法国传教士白晋在他所著的《康熙帝传》中对康熙皇帝的外貌描述。
>>>紫禁城内
顺治皇帝死于天花?
估计,面对高高在上的皇帝,白晋也进行了美化,因为,根据史料记载,康熙脸上留下的是密密麻麻的“麻子”,如果说是美好形象,似乎有点夸大其词了。
康熙从小就知道“天花”的威力,在幼年就为了躲避瘟疫而失去了亲情的庇护。他在《清实录·圣祖实录》中说:“朕幼年时未经出痘,令保姆护视于紫禁城外,父母膝下未得一日承欢,此朕六十年来抱歉之处。”在康熙未出痘时,就被保姆带到了紫禁城外“避难”。是天花,让康熙失去了父母膝下承欢之乐,而对天花的恐惧深深地埋在了他的心底。他的父皇顺治,便是在24岁的年纪,于顺治十八年因天花而驾崩(史学界也有不同观点,但天花之说更为广泛)。当时的皇三子爱新觉罗·玄烨还未满8岁。康熙二年,康熙皇帝的生母孝康章皇后佟佳氏也被天花夺去了性命,康熙皇帝尚未年满10岁。
紫禁城的高墙与城门,可以抵御一切箭矢火炮,却难以抵挡天花的肆虐横行。挥之不去的病魔,吞噬着皇族的天子、子嗣和妃嫔们。
其实,这种情况之前就发生过。努尔哈赤十五子爱新觉罗·多铎和皇太极长子爱新觉罗·豪格,在清初时期的猛将排行榜上绝对能够名列前茅,但这两位在战场勇猛异常的悍将,竟然在面对天花时也表现出惊人的相似——恐惧。豪格在清军入关前夕,因为惧怕天花而拒绝带兵出征;多铎则直接死于天花,年仅36岁。顺治皇帝的8位皇子、6位公主中,有4位皇子、5位公主竟都丧命于天花,天花对顺治朝皇嗣的致死率高达64.3%。
之后的同治皇帝,也有说法称与顺治一样,死于天花,不过目前尚存在一定的争议。康熙后来还是未能躲掉天花的侵袭,侥幸活了下来,据说他出过天花,不会再得,也为他能够顺利登基提供了有利帮助。咸丰也在天花疫病中活了下来,和康熙一样,脸上的痘痕再也无法消弭,成为永久的印记,也就是我们俗称的“麻子”。
就连皇帝都对付不了天花,更不用说平民百姓了。
>>>以毒攻毒
女医师开创“人痘法”
天花在全世界肆虐了千年,进入中国时间也比较早,早在东晋时期,著名医学家、道学者葛洪就记下了天花的症状,著作《肘后备急方》提到:“比岁有病时行,仍发疮头面及身,须臾周匝,状如火疮,皆戴白浆,随决随生,剧者多死。”这场面,现在想想,仍令人不寒而栗。
葛洪还对天花的起源进行了追溯,他认为天花起自东汉光武帝建武年间,这也是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对天花病毒的最早记载。对于天花病毒为恶性传染疾病的特性,葛洪也有过相关论述:“永徽四年,此疮从西流东,遍及海中”。“永徽四年”即为唐高宗李治当政的第四年,这说明在唐朝时期,就曾经爆发过严重的流行性天花病毒,遍及“海中”。
是不是人们就任由天花吞噬人命而束手无策呢?非也,高手在民间。
清代医学家朱纯嘏在《痘疹定论》中记录了约公元1022年前后的宋代,我国四川省峨眉山一位女道士发现那些曾经得过天花并活下来的人,这辈子都不会再被传染。这就是“人痘”接种法的雏形。她被奉为神医,并被请去给宰相的儿子“种痘”,也获得了成功,这种奇妙的预防方式随即在民间流传。
而后,清代医家俞茂鲲在《痘科金镜赋集解》中对我国“种痘法”的起源有了更为详尽、明确的记载:“种痘法起于明隆庆年间,宁国府太平县,姓氏失考,得之异人丹徒之家,由此蔓延天下,至今种花者,宁国人居多”。
由此可见,在西方面对天花病毒毫无办法的时候,中国的医者已经研究出较有成效的“种痘预防免疫法”用以防疫天花病毒。清初医家张璐在《医通》中对“种痘防疫”的接种方法还进行了说明:用棉花醮取痘疮浆液塞入接种儿童鼻孔中,或将痘痂研细,用银管吹入儿鼻内;或将患痘儿的内衣脱下,着于健康儿身上,使之感染而后产生抗体来预防天花,即“痘衣法”。
在康熙年间,康熙皇帝在《庭训格言》中的表述表明了“种痘”技术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国初人多畏出痘,至朕得种痘方,诸子女及尔等子女,皆以种痘得无恙。今边外四十九旗及喀尔喀诸藩,俱命种痘;凡所种皆得善愈。尝记初种时,年老人尚以为怪,联坚意为之,遂全此千万人之生者,岂偶然耶?”
中国境内对“种痘法”的成熟和成功,也很快吸引了国外对该种技术的渴望。这项在医学界上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开始在全世界范围推广,并挽救了无数人的性命。
前面提到,1796年英国人詹纳用给小男孩接种牛痘的方式,发明了疫苗,但最早使用这种方式的是中国,而且种牛痘这个思路也是借鉴了我国人痘接种法的启示。
半岛记者张文艳综合整理
■相关链接 巧姐得疫病 且看王熙凤的“神操作”
□半岛记者 张文艳
在中国,天花清朝时肆虐得范围很广,就连《红楼梦》里也有相关记载。
且看《红楼梦》第二十一回中的相关原文:
“谁知凤姐之女大姐病了,正乱着请大夫来诊脉。大夫便说:'替夫人奶奶们道喜,姐儿发热是见喜了,并非别病。’王夫人凤姐听了,忙遣人问:'可好不好?’医生回道:'病虽险,却顺,倒还不妨。预备桑虫猪尾要紧。’凤姐听了,登时忙将起来:一面打扫房屋供奉痘疹娘娘,一面传与家人忌煎炒等物,一面命平儿打点铺盖衣服与贾琏隔房,一面又拿大红尺头与奶子丫头亲近人等裁衣。外面又打扫净室,款留两个医生,轮流斟酌诊脉下药,十二日不放家去。
这里的痘疹一般是指天花,当然也有人说是麻疹。不过天花的观点居多。
重点是,王熙凤的一波“神操作”,证明了她的泼辣与果敢名不虚传,普通女子有可能立刻慌了,甚至哭哭啼啼束手无策,而王熙凤不一样。我们具体来看一下她是怎么做的:
第一步,遵医嘱,预备桑虫猪尾治疗。
桑虫这种中药的疗效早有记载。明代名医张景岳《景岳全书·痘疹诠》中写道:“桑虫发痘留在身体内陷”。清代名医张璐《本草逢原》一书中记载更为详明:“桑蠹虫治痘疮毒盛白陷不能起发者,用以搅汁和白酒酿服之。”“桑虫”在古代用于痘疹治疗中的主要原因就是其为老百姓所说的“发物”,是将痘疹毒性起发排出体外;再说猪尾。此处的“猪尾”,大约有两种。其一是植物科的:猪尾草。猪尾草作为一种常年生草本植物,它的主要作用是利尿、活血、解毒、消肿。其二是动物科的:猪尾巴。在清代,郎中大夫们注意到了猪尾巴含有较多的胶原质,在患者“毒尽癍回”之时可以防止和减轻脸部水痘破溃结痂形成麻脸影响容貌。
第二步,打扫房屋。很好理解,干净卫生,防止伤口感染。
第三步,供奉痘疹娘娘。痘疹娘娘又称“天花娘娘”,是民间信仰中司痘疹的女神。这种方式算是祈求神灵帮助吧。《封神演义》中,姜太公封余化龙为主痘碧霞元君,同时封其原配金氏为卫房圣母元君即痘神奶奶,民间都相信《封神演义》的说法,认为痘疹娘娘是痘神余化龙之妻金氏。
第四步,传与家人忌煎炒。也就是说清淡饮食,少辣少油忌油炸。
第五步,命平儿打点铺盖衣服与贾琏隔房。亦即现在的隔离法,当然此处另有深意,因为当贾琏寂寞难耐偷情于多姑娘之时,多姑娘曾提醒贾琏,“你家女儿出花儿,供着娘娘,你也该忌两日”。
第六步,又拿大红尺头与奶妈丫头亲近人。此处可能就是为了辟邪,红色驱魔是中国的传统,一如年节。
第七步,还款留两个医生。私人医生到位,那么用药照顾就更为便捷了。
12天后,巧姐痊愈,“大姐毒尽癍回,合家祭天祀祖,还愿焚香,庆贺放赏”。至于是否留下后遗症没有多提,巧姐大难不死必有后福,结局在十二钗里也算圆满的了。
同时,文中提到大夫用“道喜”来形容痘疹,加上王熙凤的娴熟操作,也说明当时的人们对这一疫病早已习以为常,也有了妥善的处理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