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之前统计预测数据逻辑的更正

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和修改,我更新下对牧原数据的看法:

首先,和一凡交流之后,我发现我对下一年出栏预测的逻辑有问题。出栏量由(上一年2月能繁母猪数量+当年2月能繁母猪数量)的平均值×MSY、再加上(当年下半年的仔猪销量-前一年下半年的仔猪销量)决定,一凡在他的文章里写的很明白了,而且用前几年的数据回溯过,符合该逻辑,具体请看《如何靠谱的预测出栏量》。我的预测是根据产能的数量、产能利用率,但是固定资产只决定公司的出栏结构,是错误的。换句话说,截至2020年底公司拥有264万头能繁母猪,如果不留种不卖仔猪,需要264万×24PSY=接近6400万头的产能来养成育肥,而公司只有5000万头的产能,意味着公司育肥能力有限、需要卖掉一部分仔猪。母猪的生殖能力是比较稳定的,你不可能对它说“喂,我育肥产能不够,你少生点”,对吧?该生多少就是多少。仔猪刚出生是和卖母猪养在一起,不占用育肥产能,养到仔猪出栏标准就卖掉腾地方。因此,产能的多少,只是决定公司出栏结构;出栏量的多少要根据上一年2月与当年2月能繁数量、MSY决定。所谓产能利用率,绝不能直接用往年的数据推测,除了产能的数量,归根结底要对比能繁母猪的增速和产能增速,单一看产能数量会犯严重错误。基于此,我不再预测可出栏量。

第二,公司在前阵子的《关于《牧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公开发行可转债申请文件反馈意见》的回复》中详细披露了近年来的产能情况。

截至2020年9月,公司拥有4520万头的产能。我的数据:截止到2021年1月16日,产能为1025(2019年出栏量)+200(原计划应出而未出)+1371(2019年6月-2020年5月新增投产项目)+2972(2020年5月-2021年5月投产产能)=5568万头。事实上这里头逻辑有问题:1025和200,1371和2972,一个是出栏量,一个是产能竣工量,两者是不同的,怎么能直接相加呢?我居然一直用这个逻辑算了这么久,而且没人指出我的错误,我也是醉了。靠谱的算法是2594(2019年底产能)+1371(2019年6月-2020年5月新增投产产能)+2972(2020年5月-2021年5月投产产能)-X(2594和1371的重合部分,也就是2019年7月-2019年12月的投产产能)。关键是这个X是多少呢?

这太麻烦了,换一个思路,不去算X。在《牧原股份调研活动信息20200719》中,公司说“截止6月30日公司建成的产能应该在3500万头左右”,采信这个数字。

因此截至2021年1月16日,公司拥有2594(2019年底产能)+906(2020年1-6月投产产能)+2972(2020年6月至今产能)=6472万头。要注意的是,我之前的统计是不包含少数股东权益、扶贫基金、合作社产能的,这个数字会包含一些。6472万头产能,远高于我之前错误逻辑下统计的产能,也远高于公司对外交流的官方数字(5000万头左右),和去年11月线上招聘给的数字(7000万头)相差10%,比较吻合。

所以,我一直不理解公司为什么在资本市场面前总把自己说的这么低。这2972万头竣工产能,每一个项目都有环评、竣工告示和验收告示,还能是假的不成?就像半年报前说资本支出,拜托,规划了大几百个项目,一年200亿资本开支哪里够?好嘛,等年报出来,去年可能400亿,今年大概率还是这个数。

2020年一凡算过公司的MSY=19.74,死淘率极高,连80%都不到,老秦将2020年归为“28年养猪最差”。当然不到80%是有大背景的,今年工作重心会放到死磕现场上。假设今年MSY为20,2020年2月能繁为154万头,2021年2月能繁为290万头,即2021年出栏量=(154+290)/2×20+(当年下半年的仔猪销量-前一年下半年的仔猪销量)=4440+(当年下半年的仔猪销量-前一年下半年的仔猪销量),后者不好估算。因此老秦给的这几个数字绝非瞎给。

最后说一下,以后我就只更新产能情况。预测出栏量的活儿,大家看公司披露的能繁和后备情况、结合MSY自己也能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