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雨寄北》为寄友的一条内证
晚唐诗人李商隐的名作《夜雨寄北》,一题《夜雨寄内》。今人刘学锴根据对此诗历代版本异文的辨析,以及对李商隐大中年间梓幕行迹、其妻王氏卒于大中五年(851)等考证,判断该诗诗题应为《夜雨寄北》,乃“寄给身居北方(当是长安)的某位亲友”之作,并认为该诗最有可能作于大中七年。刘说当为定谳,但“寄内”即寄怀妻子说一直不乏人从。(如某初中语文教材既录题为“夜雨寄北”,又认为此诗是“一封普通的'家书’”,并解释云:“当时诗人在巴蜀,妻子在长安,所以说'寄北’。”)其实此诗自有支持题为“寄北”(即寄友)而非“寄内”之内证,这就是“何当共剪西窗烛”一句中的“西窗”。
“西窗”一词,看似明白易懂,即西边的窗户,历代各种义山诗注本(包括刘学锴、余恕诚《李商隐诗歌集解》初版本、增订重排本)或选录此诗的唐诗选本,此皆阙注。今通检清编《全唐诗》,“西窗”一词共出现二十三次,不计商隐此诗,至少有十九例明确显示相关作品乃作于客居状态或描写待客活动。姑举数例为证:“故人能爱客,秉烛会吾曹……醉卧西窗下,时闻雁响高。”(戎昱《冬夜宴梁十三厅》)“回嚬笑语西窗客,星斗寥寥波脉脉。”(温庭筠《舞衣曲》)“早晚更看吴苑月,小斋长忆落西窗。”(李频《吴门别主人》)以上三例,或写主客相会,或抒客居心怀,但均表明凭临“西窗”的室堂正是主人宴留宾客的场所。尤其是戎昱一诗,既以“爱客”标明此诗题眼,又接连出现“西窗”“秉烛”,几乎可作义山“何当共剪西窗烛”一句的注脚。
不独唐诗,宋代以后文献中出现的“西窗”,亦每与待客相关。北宋苏轼《南堂五首》、陈与义《纵步至董氏园亭三首》等诗中皆有“西窗”,即写客游。南宋陆游《客去》诗:“相对蒲团睡味长,主人与客两相忘。须臾客去主人觉,一半西窗无夕阳。”写的正是作为主人的陆游在“西窗”宴赏宾客,双方痛饮醉卧,继而客去主醒之事。朱熹《宋名臣言行录》后集卷八“吕公著”条:“正献公居家,夏不排窗,不挥扇,冬不附火。一日盛夏,杨大夫瑰宝字器之,将赴镇戎军倅,来辞,器之,乃吕氏甥,视正献为亲堂舅。正献于西窗下烈日中,公裳对坐,饮酒三杯。器之汗流浃背,正献凝然不动。”这里的“西窗”也指客厅,吕公著盛夏之中着公服在客厅为其外甥杨瑰宝饯行,虽酷热而不改神色,可见郑重其事。又,宋人朱松《书室述怀奉寄民表兄是日得民表书》诗中“故人剪烛西窗约,知复何时话此生”两句,径从义山诗句化出,完全可逆证《夜雨寄北》乃寄友之作,且表明宋人对义山诗意的理解是明确的。
还要指出,与“西窗”相对的“东窗”,在唐诗中指家乡、故庐或主人起居室,它的出现均和主人归返故乡、闲居无为等意相关。前者如盛唐王维的“讵胜耦耕南亩,何如高卧东窗”(《田园乐七首》其二)、李颀的“前年上书不得意,归卧东窗兀然醉”(《送刘十》),后者可举白居易的“何处春暄来,微和生血气。气熏肌骨畅,东窗一昏睡”(《春寝》)、“移栽东窗前,爱尔寒不凋。病夫卧相对,日夕闲萧萧”(《栽杉》)等句为例。大诗人李白共有六首诗中出现“东窗”,分别为《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同王昌龄送族弟襄归桂阳二首》(其二)、《春归终南山松龛旧隐》、《待酒不至》、《咏邻女东窗海石榴》、《口号吴王美人半醉》,细绎诗意,“东窗”全指主人居所。而后代著名的“东窗事发”典,更是“东窗”为主人居所的显证。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卷四:“(秦)桧之欲杀岳飞也,于东窗下与妻王氏谋之。王氏曰:'擒虎易,纵虎难。’其意遂决。后桧游西湖,舟中得疾,见一人披发厉声曰:'汝误国害民,吾已诉天,得请矣。’桧归,无何而死。未几,子熺亦死。王氏设醮,方士伏章,见熺荷铁枷,问:'太师何在?’熺曰:'在酆都。’方士如其言而往,见桧与万俟卨俱荷铁枷,备受诸苦。桧曰:'可烦传语夫人,东窗事发矣。’”正因为“东窗”是主人居所,具有高度私密性,所以秦桧夫妇才能于此密谋陷害岳飞。“东窗”的存在与用例,从反面证明“西窗”所代表的处所,其功能多用于招待客人乃至留宿旅人,类似今天的客厅。如果《夜雨寄北》写的是怀妻、哪怕是怀念其长安故居之类的内容,那么第三句中出现的就应是“东窗”,而绝非“西窗”。刘学锴后在《温庭筠全集校注》中注前引温氏“西窗客”一语,即云:“古以西宾位,西窗当是待客的客厅……西窗客,指张家公子之座上客。”可见其已意识到“西窗”一词或有特定含义,只是未做进一步文献举证。
唐宋诗歌中出现这一系列以“西窗”指代客居状态或宴客活动的现象,实为渊源有自。《仪礼·士相见礼第三》述及主人迎客情状云:“(主人)出迎于门外,再拜。宾答再拜。主人揖,入门右。宾奉挚,入门左。主人再拜受。宾再拜送挚,出。”贾公彦等疏曰:“凡门,出则以西为右,以东为左。入门则以东为右,以西为左。依宾西主东之位也。”《仪礼·乡饮酒礼第四》云:“主人升,宾升。主人阼阶上当楣北面再拜,宾西阶上当楣北面答拜。”又云:“宾进,东北面,辞洗。主人坐,奠爵于篚,兴对。宾复位,当西序,东面。主人坐,取爵,沃洗者西北面。”可见仪礼即规定主客会面时,主人坐东朝西,宾客坐西朝东。据《史记·魏公子列传》,战国魏信陵君窃符救赵,赵王为表谢意,“扫除自迎,执主人之礼,引公子就西阶”。经门客提醒,信陵君“侧行辞让,从东阶上”。这从反面印证客居西位在先秦已成定制。除“西窗”外,后世诗文中还出现“西堂”“西阶”等语,皆指待客之所(少数则衍化为逝者停灵处)。明清小说戏曲中经常将家庭塾师或官员幕客称为“西席”“西宾”的情况,也是源自以西为尊的礼仪传统。
由此可知,“西窗”在古代专指客房、客厅,它起自尊客于西的先秦古礼,又在后世被习察日用。义山此诗,题必作《夜雨寄北》,诗的内容也只能是诗人在巴山夜雨之时,悬想他日北返,造访长安友人(友人姓名不可确考),受到友人在“西窗”款待,宾主相得、长夜晤谈之境,显示出诗人一种在寂苦中仍对未来心存向往的积极人生态度。对该诗作“寄内”理解,是不能成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