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香菱想跟宝钗学诗,宝钗:先德后才,要分清生活的主次

香菱迫切地想要学诗,为什么舍近求远,不跟自家姑娘宝钗学,却去拜黛玉为师?因为,她向宝钗提出学诗时,宝钗说她“得陇望蜀”,黛玉却主动要求香香菱拜师。所以,宝钗不但没有人情味,而且从骨子里看不起香菱,还是黛玉待人真诚,有教无类,不嫌香菱身份卑微。

这是很多拥黛贬钗者所持的观点,也是一个看起来很有道理的观点。但是,世事往往如此,看起来很有道理,也许就很没有道理。这也是红楼的一大特色,粗读时所得出的结论,总会在深读之后推翻。表面看来合乎情理,深挖后才知绝非如此简单。所以,作者反复提醒读者,“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不要浮于表面,被看起来有道理的表象所蒙蔽。

对于香菱学诗,宝钗是什么态度?深入文本,我们会发现,宝钗一边说香菱学诗是“得陇望蜀”,一边却又无限包容香菱因学诗而废寝忘食,并对香菱的诗作予以点评。

宝钗带香菱入园,跟薛姨妈说的是可以多一个人作陪和帮着干活,“我们园里又空,夜长了,我每夜作活,越多一个人,岂不越好?”而宝钗的本意却是希望给香菱一个放松的假期,让羡慕大观园已久的香菱能尽情在地大观园游玩,“我知道你心里羡慕这园子不是一日两日了,只是没个空儿。就每日来一趟,慌慌张张的,也没趣儿。所以趁着机会,索性住上一年,我也多个作伴的,你也遂了心。

这就是宝钗待人的体贴入微,早已观察到香菱的心中所想,有机会便帮她实现。这份体贴,现代人都很少能做到,宝钗用一个谎言,轻易就做到了。我们有必要注意这里的细节:宝钗跟薛姨妈说的和她的本意并不一样,她并不是真的要香菱来帮她干活。她为什么要这么做?为什么要跟薛姨妈说谎?因为只有这样,薛姨妈才会满口答应,不需要多费口舌。这正是宝钗善于变通的表现。

按照常理,即使宝钗是带香菱进来玩的,但如果宝钗晚上干活,香菱也会跟着一起做。即使宝钗晚上不干活,香菱也会和莺儿一起,分担宝钗的日常事务。

然而,香菱学诗后,整个人进入了痴呆的状态,“茶饭无心,坐卧不定”,晚上不睡,早上不起,还半夜爬起来挑灯写诗。同在一个屋檐下,她的这些行为会严重影响别人,更会影响必须每天正常作息的宝钗。

我们可以换位思考一下,如果香菱是我们的室友,或是我们的家人,难免会抱怨或唠叨。宝钗没有抱怨,也没有唠叨,“连催她数次睡觉,她也不睡。宝钗见她这般苦心,只得随他她去了”,像极了疼爱孩子的父母,既心疼孩子晚睡伤身,又包容孩子对兴趣爱好的苦心追求。

从最开始的“得陇望蜀”,到后来的无限包容,宝钗对香菱学诗的态度,为何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结合宝钗的性格特点,我们会发现,这正是她作为“山中高士”的处世智慧,也是她与黛玉最大的不同之处:黛玉重才不熏德,宝钗先德后才,懂得分清生活的主次,也希望香菱能学会分清生活的主次。

学会处理人际关系,比学诗更重要。

很多人把人情世故理解为贬义,认为是圆滑心机的表现。因此,他们追捧不顾人情世故只考虑自己感受的黛玉,对精通人情世故面面俱到的宝钗各种贬斥。

可是,大家忘了一个重要前提:黛玉之所以可以不顾人情世故只考虑自己的感受,是因为她生活在一个绝对安全的环境里

什么是绝对安全的环境?就是享有特权,别人要守的规矩,她可以不守;别人要做的事。,她可以不做。没有人敢对她怎么样,没有人敢拿身份地位来压她,也没有人敢拿规章制度来要求她。这也是她被大家都拿来当挡箭牌的原因。同样一件事,别人做了要问责,黛玉做了没人敢问责。

所以,黛玉根本不需要学习人情世故,也不需要运用人情世故。在特权的保护下,她可以毫无顾忌自由自在地做自己。就连宝玉让她受了气,她都可以向贾政王夫人告状,整个贾府,没敢惹她?

黛玉所享有的特权,别人没有。何况,特权从来是有期限的,不会长久存在。所以,不能向黛玉看齐,要靠自己经营出一个相对安全的环境,这正是宝钗的清醒之处

正是出于这种考虑,宝钗对想学诗的香菱说:“我劝你今儿头一日进来,先出园东角门,从老太太起,各处各人你都瞧瞧,问候一声儿,也不必特意告诉他们说搬进园来。若有提起因由的,你只带口说我带了你进来作伴儿就完了。回来进了园,再到各姑娘房里走走。

注意宝钗说的“今儿头一日进来”,住在人家的屋檐下,是不是该先去和主人打个招呼?

这就是人情世故,打了招呼,大家心里有数,知道多住进了一个人,便于主人的管理,也避免了日后的一些麻烦。

比如柳五儿被林之孝家的拦住盘问,就是因为柳五儿不该在不合适的时间出现在大观园。香菱虽然可以以跑腿的身份出现在大观园,但如果频繁地被管事的撞见,或者在关了园门后还在园里出现,也不能不让人多想。所以,一定要让大家都知道,她已经名正言顺地住了进来,是宝钗带她作伴的。

很多人对人情世故有着很大的误解,其实,所谓人情世故,简单来说就是礼仪周到。《论语》中说:“礼之用,和为贵。”礼节周到的目的,是为了和平共处,共同创建和谐社会。

像黛玉这样享受特权,反而是造成社会矛盾的主要原因。而且,一旦失去特权,就会落入危险的境地。

宝钗正是用这样的方式,教育香菱分清生活的主次:没有和平安稳的生活环境,你能安心学诗写诗吗?而这个和平安稳的生活环境,需要你自己去营造,所以你要自己去打招呼。

有人问,香菱是宝钗带进来的,宝钗去打招呼不更好吗?

我带了香菱进来作伴,以后请大家多关照。

看起来很合理,生活中很多人也是这么做的。

这也正是宝钗的智慧之处:香菱不是孩子,她已经为人妇了,得学会自己的事自己做,自己的人生自己负责,没有谁会时时刻刻把她保护在温室里。哪天生活环境不安全了,别说写诗,能不能平安地活着都是问题。

先德后才,先做好本分,再实现自我。

我在《《好为人师,误人子弟,教香菱写诗的黛玉不是个好老师》中分析说黛玉重才轻德,教香菱学诗不教为人处世之德。很多人的评论惊人的一致:黛玉是个大家闺秀,怎么会教香菱争宠?

看到这样的评论,实在是惊叹这些人对德的理解居然到了这种地步。

什么是德?当然是道德,来自老子的《道德经》:以道为德。天有天道,地有地道,人有人道。天地万物,都遵循着自己本分的道,即为守德。比如,太阳的本分就是每天清晨从东方升起,傍晚从西方落下。这是它的道,也是它该守的德。想象一下,如果哪天太阳不肯守德了,不愿意东升西落,整个地球就毁灭了。

同理,生而为人,活在俗世,遵循为人处世之道,做好属于自己的本分,即为守德

这个属于自己的本分,是由身份地位所决定的。比如贾母,是贾府辈分最高的人,又是贾府权势最大的人,那么晚辈们都有孝顺她听从她的本分,并根据每个人的位置,做好分内之事。儿子做好儿子的本分,儿媳做好儿媳的本分,孙子做好孙子的本分,孙女做好孙女的本分。否则就是逾越,逾越则会受到应有的惩罚。

这种做好本分,放在现代职场也是通用的,从董事长到基层员工,都有明确的岗位职责。这个岗位职责,就是本分。没有哪个公司愿意无限包容不守岗位职责的员工。

香菱在薛家的本分,是做好薛蟠的妾,这是她必须学会的为人处世之道,否则就会埋下隐患

那么,作为侍妾的香菱,是不是就没有资格像大家闺秀一样学诗写诗入诗社?

当然不是,做好本分之余,完全可以在兴趣爱好上实现自我,但一定要懂得排序:先做好本分,后实现自我;先完成本职工作,后发展兴趣爱好

香菱拜黛玉为师,是误入歧途,因为黛玉是个不需要完成本职工作的特权人物,她把全部精力都放在了发展兴趣爱好上。身为侍妾的香菱,又怎能像黛玉一样不顾一切地去学诗呢?

这就像现代职场,黛玉是董事长的外孙女,不需要上班就能享受优厚的物质待遇,奢侈品想买就买,想玩什么就能玩什么。香菱却只是个小主管,工作时间必须出现在岗位上,而且有绩效考核制约着她,决定着她是否能在这个岗位上继续干下去。

所以,香菱怎么能像黛玉一样把兴趣爱好当主业而忘了本分呢?宝钗可以无限包容她废寝忘食地潜心作诗,谁能保证未来主母能包容她?

这就是宝玉为她“耽心虑后”的原因,而且宝玉的“耽心虑后”果然得到了应验,香菱果然在忘了本分之时被夏金桂算计。

这正是宝钗的智慧之处:先德后才,先做好本分,再实现自我。在为人处世上,她几近完美,完美到让每个与之相处的人都舒适,以至于夏金桂想找她的麻烦却找不到机会,她这个小姑子做得让夏金桂无可挑剔。但这并不影响她在业余时间上实现自我,发展书画诗词等兴趣爱好。

世事洞时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作者曹雪芹先生在第五回就通过宝玉所见提醒了读者:能够做好本分,处理好世事人情,不给别人添堵不给自己招祸,才是具备学问文章的有德之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