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百花苑》杂志第二十二期征文】| 遂平读山:段晓波

更多精彩,请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凡参赛必加微信:shuai_pengju

遂平读山

段晓波

浓绿浸润着嵖岈山的山体,山间白云诱惑着我,我情不自禁又回到了她的怀抱中。対话山水,亲近自然,但愿此行能够抚慰我纠结的心灵。

远山如黛,嵖岈山上的薄雾在阳光下渐渐隐退,山体呈现出不同的光影,或灰暗,苍茫,或淡黄,翠绿,或绚烂,温暖。白云悠然掠过,山如锦屏般倒映在光洁的天磨湖里,真是美不胜收。不由得喊出声来,“嵖-岈-山,我-回-来-了,回-来-了!”,发自内心地呼喊。

远山近水给予亲切地回应,我闻听到英雄御敌的冲杀声,还夹杂着新时代民众的颂歌声,感受到了山乡给予的不可多得的礼遇。

1

八百里伏牛山当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在亿万年前,地球剧烈的造山运动中,秦岭山系造就了伏牛山,它的余脉神奇东延逶迤,形成嵖岈山怪石磷峋奇特的风景线,宛如仙界盆景,令人心驰神往。

第一次来嵖岈山时,漫步乾隆游山遗迹,寻访唐代仙僧西游胜景,默咏文人雅士妙语刻石,凭吊先贤英烈之灵。我心如潮涌,迈动沉甸甸的脚步,唯恐惊扰大山甜蜜的梦。

登台阶,穿山林,仰望百丈崖,那陡壁景观,耸入云端,飞瀑如练。南山、北山、六峰山、黄土岭砥足而立,秀蜜湖、琵琶湖、百花湖、天磨湖点缀其间,石山水相依,峡谷峰相连。山石或像鲲鹏展翅,或像猴瞰群峰,或像母鸡喂雏,那些林立的象形石,以其维妙维肖的生动形象赋予山、石、峰、岩极强的生命和自然的生态灵性。

山上重建吴公亭,时为纪念淮安才子吴承恩而建。吴承恩或赴任云游,或避祸远行,途经此山,从象形山水中,睡唐僧、醉八戒等景观中,汲取灵感,创作巨著《西游记》。嵖岈山是《西游记续集》的外景地,有央视媒体代言,遂蜚声天下。

在中国名山大川的序列里,遂平县境西的嵖岈,释义为高峻,玲珑和嵯峨,“中原盆景”正是挥汗登山游历者们共同的点赞辞,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奇险高峻,壮美雄浑,她是记诉着中原千百年来风风雨雨、雷电交织的一部鸿篇巨著。

唐代李愬平淮西吴元济曾战于此,“拔道口栅,战嵖岈山”。遗有“黄巢洞”,黄巢曾率义军割据于山中。《明一统志》记有“空有洞穴,可深入”。明朝许瓒来过此山,留有诗篇。清乾隆三上嵖岈山,珍闻轶事民间流传至今,是民间村夫与皇帝御迹给大山带来奇妙的灵气。

巍立雄山,植被苍翠。野榔榆扎根在岩石中,自然地存活六百余年。列入古树名木的千孔柏,兴许会让人们惊叹,不可思议。石缝中长出的绿树已证实,绝境中的生命力是多么的伟大、不屈、顽强。

这里四时光景迥异。春闻花香,适时梅花、郁金香、百合、薰衣草竞相绽放;夏可乘舟,嬉水游湖;秋赏红叶,光影入画;冬去松海听涛,又能洗浴温泉。嵖岈山的确变美了,世代荒凉颓废的山寨子嬗变成为国家级5A景区,东西方不同格调的建筑错落自然,节庆佳日,游人如织,千百年深藏的嵖岈之美被今人慧眼识宝。

2

甚是惊闻,在向导的引领下,在嵖岈山东山门北侧处,一行人再次拜谒魏朗斋先生雕像,依序凭吊拜谒中,诚询魏朗斋先生的大义凛然遗事。魏朗斋(1892 一1960),名雁明,字朗斋。中原近代爱国抗日志士。早在三十年代初,魏先生以实业救国为宗旨率先在嵖岈山创办职业学校和农场,抗战时,他接受党的领导,矢志抗日御敌,奔走抗战统一战线。在职校历经政治风险和经济困窘时组建的四中队,为抗日救国事业和豫中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做出过重大贡献。

非常庆幸能找到魏朗斋先生留下的历史残片,或文迹,也是意外的收获。

在山上,果真发现了魏朗斋先生的题字。“追念纪南,茹苦任艰,树人树林,功垂嵖山,卒以身殉,吾辈勉旃”。落款朗斋题,1935(年)。

另一处题有“纪南林”三字,纪念楚纪南在山顶造林。今山上育苗为林,松柏长到碗口粗。向导介绍,楚纪南是当初与魏朗斋先生一起创办职业学校的名士。王子健也是当年合资立股建校之人,是国文教员,比魏朗斋先生年长十余岁,七十岁还在教书育人。山上刻有竖题“健寿石”,横题是,“民国卅五年王子健先生七十寿辰纪念”,落款也是朗斋题。

在一岩石处,看到了“宋烈士义显殉难处”,正楷横书一行,应是魏朗斋先生的手笔。宋义显于1944年12月24日,牺牲在防御阵地上。当时,盘踞在泌阳、遂平的日军300余人进山扫荡,共产党领导的职校四中队奋起抵抗,打退日军多次进攻,击毙10余人。当地老者相传,战斗后第三天,魏朗斋先生主持召开宋义显烈士追悼大会,发表沉痛讲话,号召民众抗击日寇,“宁做战死鬼,不作亡国奴!”

黄土岭战斗是著名豫中抗战的又一实例。

3

红石崖归嵖岈山镇管辖,兹为山间岩石为本色而得名。属伏牛山系,与嵖岈山一脉相承。

红石崖山上山下,田间河滩,到处是红色岩体和岩石块,裸露在地表的红色岩石,经风雨剥蚀,或变成红色砾块,或风化成红土。红石崖,自然风光挺美,是一处纯原生态而尚待开发的红色革命区。

同行中,张俊亭年逾八十,身体硬朗,是当地活地图,遂平县乡土文史学者。他的一腔热情解说,更促使我等一行对嵖岈山有了更深的认知与理解,更感悟红石崖这一方热土,是一片土地血浸润与期望的山林,读懂嵖岈山,张俊亭心中那本书。

抗战期间,河南大部沦陷,公元1944年7月,伟人毛泽东以大战略的大手笔,果断提出“绾毂中原”大决策。中共中央,军委决定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创建抗日根据地。

据此,新四军五师黄霖、栗再山率部于同年11月先行到嵖岈山。遂后,八路军王树声部,杨勇部与李先念部会师嵖岈山镇土山村,标志着抗战根据地连成一片。

在红石崖、李兴楼、梨园沟一带开辟根据地,司令部设在李兴楼,随军医院驻扎在一山之隔的红石崖村。李庄、蔡坪、孙缸窑、半拉山、歇子沟、黄脸场、杨树湾、滴水崖等自然村农家,也随之成为将士们的病房和宿营地,更成为军民共享抗日共庆胜利欢乐的家园。

红石崖村三面环山,林木郁葱,一条河村前绕过,村东侧是九龙山,山脚下有眼井,竖起一块石碑,上书“会师泉”。

红石崖村原仅有一眼井,不能满足军民用水,部队进驻后又在村东挖了一眼井,军民共用,已解决用水之急,俗名会师井,大家共饮此水。

以当时李兴楼为中心,四乡诸村早在大革命时期成立的基层革命组织“穷人会”,主动为子弟兵部队服务。放哨传递信息,筹集粮物柴菜,部队需要什么,只要穷人会的头儿一声招呼,就热烈响应,老苏区农民的革命热情之火又一次如烈焰燃起。

当地村庄人少地少,亲眼所见队伍是为穷人打仗的,光荣参军的人一天比一天多,仅李兴楼村就有十五位青年入伍。在原四中队的基础上,扩编为新四军遂平支队,后改编为嵖岈山独立团。

当年,李先念住在李兴楼袁庄,房东把自家的东西屋让出,让李先念师长和警卫居住,北屋腾出来作领导机关办公用房。还把自己结婚时的新被子拿出来,给首长过冬用,亲自为战士做鞋,缝袜子,为他们做饭,与战士们亲如一家。

队伍初来嵖岈山时,已是深秋,酷霜如雪。新四军是从南方来的,多数人无棉衣,供养相当困难。时经中共槐树区委书记的王麟阁在村小学任教。槐树寨内有一天中烟厂,工厂老板姓张,同情革命,与王麟阁私交甚密。经他融通,张老板同意出500块大洋解决队伍过冬棉衣问题,并以每年以缴税方式向新四军捐款100块,算是对部队最大一笔的筹款。

部队办新四军服装厂,村民主动让出房屋,从事缝纫工作的都是女战士,附近机敏的村民冒着危险,装扮成商贩,挑着担子,步行到漯河、汉口、信阳、驻马店、沙河店等地,往返上百里,为被服厂采购白粗布,染料等。

回忆起当年,张俊亭懵懂还有印象。那年他五六岁,住孙缸窑,家里无地,佃农。他家就住了十多位伤病员,俗称彩号。他娘负责看护伤员,一次未到开饭时,一个重彩号喊饿,娘就把家里仅有三枚鸡蛋,做成茶端过去。家中北屋存放点红薯,彩号看到想吃,又不好意思开口,娘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赶忙生火烤,烤熟后,送给伤员。

这是一位普通母亲的善良,是对子弟兵的大爱,这种做法无可挑剔,一般的人做不到的。

当时,物质匮乏,缺衣少食,山村百姓都穷呀!百姓平日里,打梱淮草,换几个钱,挖点野菜,上山拓开鳞荒,或去当佃户,养家糊口,一年难得几顿饱。张俊亭淡淡的说着这些,随口溜出几句歌谣。

“大狼窝,小狼窝(地名,山坳),放屁草,搅蒿棵。扁担往那一放割六个,担到集上卖六十儿。这边吆喝热包子,那边喊着热蒸馍。我也不吃您的热包子,我也不吃您的热蒸馍,回家还吃俺的黑窝窝”。当地艺人爱演的《穷人赶集》,是解放前山区群众生活的真实写照。

抗战胜利后,国共合作破裂,国民党重兵进攻嵖岈山根据地,公元1945年秋,战争形势严峻,部队相继撤至桐柏山、大别山区。战地医院紧跟着转移,轻伤员能走的随军走了,不能行走的,由担架队护送。还有一部分重伤员没来得及转移,暂时留守在这里,村民舍生忘死掩护他们,或藏在地窑里,或躲进柴禾垛里,或隐在密林中,百姓们冒险给伤员送吃送喝,报告消息。

部队撒离后,嵖岈山一片白色恐怖。伪县政府派保安团,地方联保武装大搜查,搜查涉红可疑人员,像疯狗一般在山村乱窜,搜捕抗日伤病员,整个嵖岈山上处于腥风血雨之中。

在蝎子沟南大洼水沟里活埋四名伤员,牛角湾活埋五人,北山坡活埋三人。有的是从草垛里找出来的,有的是往山上爬时,被发现就地活埋的。

更有甚者,还有十七位伤员被搜查到后,兵匪们竟用绳栓着双脚,或双手,套上牛,往前拉着,拉得血肉模糊,拉得满眼泪流。一直被拖拉到红石河边。

英雄的鲜血流淌着,疼得撕心裂肺,疼着疼着也麻木了,无知觉了,眼还有光亮,瞄着这一群侩子手,无比的憎恨,咬紧牙,咬紧牙,绷紧嘴巴……寸寸红土地,洒满英烈血。沿着一道道流血的遗迹,我的心在刺痛,在流血。

这些死难烈士没有一个留下姓名和家庭地址。据说,周边村民刘康松、王金铁、王树栋等趁着夜色,点燃纸钱,为烈士们拢起了坟头。

那晚,响器王在九龙山坡上,吹了一曲子又一曲,凄绝哀怨的曲子响遍山野,他一直吹到夜深了,想送好汉们一程,好汉们慢走一步,听听响器王的的曲子吧,过了红石桥,再听不见了……四周一片沉寂,整个大山都笼罩在悲怆之中。

红色故事碰撞着我们的心灵,那冲锋向前,那柔肠铁骨,那慷慨悲歌,从岁月深处浮现,穿越时空,萦绕在眼前。在最黑暗的日子里,一个个鲜活的面容,临危不惧,大义凛然,已定格为最可爱的人,有名字的,或无名的英雄,他们用生命来诠释着信仰两字的千斤价值。

眧昭往事,惕惕后人。

翌年三月,红石崖上有大量杜鹃花早开,开红花的,小朵白花的,还有紫色的,阳光下,耐看,耀眼。

我有时心里老想着,为什么红石崖的石头哪么红的?山上满坡为什么生长出杜鹃花?是因为这片土地浸透过英雄的鲜血吗?或许红石崖的传说是真的,是真的!不必要再怀疑了。是的,漫山遍野的红杜鹃山花芬芳就是最贴切真实的写照吗?

公元1996年,遂平县委,县人民政府在红石崖村东九龙山上修建了革命烈士纪念碑,碑后垒起27座烈士坟墓。那无名的烈士英雄碑,不就是人民共和国开国奠基的丰碑吗?

九龙山上,已是满目苍翠,松柏成林。当我们去拜谒时,台阶上,墓碑上已摆放好一束束的鲜花,后辈人的凭吊就是对先烈的诚笃慰籍。

在豫中抗日根据地纪念馆里,走进李先念等老一辈革命家当年住过的茅屋,看到他们用过的物品,聆听会师泉、柿子树的传奇故事,这一切都永远诉说着革命的艰险,不易,革命者的睿智,无畏。诉说那一串串动听而又感人动心的故事。

绾毂中原,建根据地,靠的是心怀天下的果敢与智慧,凭着为劳苦大众谋福祉的担当与大道。正是有了人民的支持和拥护,党带领人民军队才有“试看天下谁能敌”的底气和豪情。

4

早就闻知,“爱在红石崖”农家乐,是一位老革命的后辈人开的。走进“农家乐”饮食实为独特,多为原生态的,鸡子是山地散养的,青菜是自家鱼鳞田里栽种的,豆角、辣椒、香葱等时令菜蔬无污染,绿色健康。走吧,午饭就去那解决,我们一致同意,真想吃点农家饭过瘾,有味道,有念想。到那,已有三桌客入座了。我们坐在院内凉棚里,点上四个小菜,水煮豆腐醮辣子、地曲菜炒鸡旦、山野青菜、店里招牌菜地锅鸡、地锅馍。

饭后喝茶,闲聊中,讲起修水库的事。水利是农业命脉,山区防止水土流失,尤其重视兴修水利,多用于蓄水,灌溉,饮水,防洪。

张俊亭十六岁起,上过河工,修水库,背石块,垒石堰,顶个大人使用,为挣工分养家。当年修水库难,住草庵,睡麦秸窝,饿着肚子上工地,口粮不够吃,又是重体力活。在那种境状下,民工们干劲冲天。“男的赛过武松汉,女的赛过刘胡兰。保证红旗不褪色,蔡坪水库夺状元”。

二十岁后,返村做事,负责山村就近办校,那时他仅四年级文化,山里文育较多。从扫盲班,复式教学点,到全日制学校,就这样边学边教,边教边学,送走学生一拔又一拔,山里也有了文化人,掌握住通往外界的钥匙,青年人走出了大山,成为社会有用人才。

在红石崖,多少家庭几代人都是他的学生,没有人数得清。退休闲着无趣,写点“豆腐块”、“火柴盒”,见诸报端,也算聊以自慰。又辅导一班爱画画的小孩们,打发时光呗。

招呼完客人后,女主人给我们送壶茶水。张俊亭介绍说,她叫王丽,她的亲爷王志协是党员,原嵖岈山乡老乡长,五个儿子,四个加入新四军,小叔王永奎经历过中原突围,土地革命,抗美援朝,参加上百次战斗,战功累累。

她爱人老丁是上门女婿。两口子凭能干,经营饭店,盖起了两层八间小洋楼。看上去王丽有五十多点,快人快语,脸上挂着微笑,像多山里盛开的菊花,见质朴,有活力。“爱在红石崖”已经营十年了,回头客也多,一年也能攒个十几万块。也娶回了媳妇,生有孙女,正在读小班。言谈举止中,她感到十分满足。

俺门前这条路叫遂袁路,路修顺了,来这里旅游休闲的人也多了。原先顺着红石河有条羊肠道,骑自行车都过不去。后来修通了砂石路。前些年,又修建十多公里水泥路,山里人的走路难事,算是解决好了,这算个大喜事。咱这里群众拍手叫好!路通了,钱好挣了,群众脱贫致富路子也宽了。

张俊亭随口低声吟唱起《十谢共产党》。“一谢共产党,翻身把你想,以前我们做牛马,现在人人把家当;二谢共产党,吃饭把你想,以前忍饥又挨饿,现在温饱奔小康;三谢共产党,穿衣把你想,以前穿的蓑草衣,现在毛料新时装……党的恩情永不忘,誓把忠心献给党,紧紧跟着党中央,幸福日子万年长。”词写地好,写到了人民心坎上。歌唱得美,唱出了人们的心声。

诚想,生逢这好时代的人民见证着沧桑巨变是多么的感慨,新时代山区群众是何等的幸福,生活就像那芝麻开花节节高。

作者简介

段晓波,河南省上蔡县人,驻马店市作协会员,市老记协会员,上蔡县作协理事、副秘书长,执笔从文十余年,发表散文、报告文学六十余篇,三次获得省级征文奖。 

“文学百苑·改稿荐稿”群启事

  

具体细节电话或微信沟通

联系电话:13343811328  微信:shuai_pengju

重要通知

即日起,平台开始发放稿费,具体措施:点击量以七日计,500点为基准,发放10元稿费;1000点30元,1500点40元,2000点60元(作假者剔除),中间点数不计,参赛作品除外。特别优秀作品直接选入《文学百花苑》杂志,免费赠送样刊。此为试行草案,在新规定未出台之前按此标准执行。
投稿邮箱:1258873875@qq.com
微信交流:shuai_pengju

第五届“百花苑杯”全国文学大奖赛征文启事

4月1日开赛 今日开始接收参赛稿件

为活跃文坛气氛,发掘文坛新秀,河南科技报·科教周刊、 《文学百花苑》杂志社决定举行第五届“百花苑杯”全国文学大奖赛征文活动,此次大赛由微信平台《文学百花园》独家首发;参赛内容要积极向上,主题不限,题目自拟,4月1日起正式启动。

1、作品要求:每篇作品字数2000字内,每首诗在40行内,作品要求原创,且未在其他微信公众号发表过,可多篇文章参赛(只取最高奖)。

2、来稿需注明【参赛】字样 +作者简介+作者生活照,否则,视为普通投稿。

3、参赛唯一邮箱:1403384853@qq.com

4、本次大赛以点数取胜,打赏资金不返还(1元折合2个点击量)一个有效评论折合3个点击量(有效评论一个ID只选一次)。

5、最终评奖办法:综合点击量占百分之九十,评委占百分之十。90+10=最终点数),原始综合点数在500点以下者,不纳入最终评奖范围。

6、本次大赛设大奖一名,奖金:2000元(现金);二等奖三名,每人奖金1000元;三等奖六名,每人奖金500元;优秀奖五十名,每人奖金50元。

7、本次大赛杜绝恶意刷帖,一旦发现,立即取消参赛资格,并发帖公布其不当行为。

8、收稿时间:即日起(4月1日开赛)到2021年2月28日止,获奖信息在最后一贴推出后的第10日公布 。

9、获奖者颁发证书,一、二、三等奖作品入选河南科技报·文学百花苑专栏,500点(折合)以上优秀作品皆有入选《文学百花苑》杂志资格,具体视个人意愿而定。

10、2021年4月上旬在河南郑州市举行颁奖典礼(暂定),每位与会者在河南科技报选登一篇文学作品。届时将邀请邀请文学界名流参与颁奖活动与互动,与会者表演自制节目及互动。邀请河南电视台制作新闻和专题报道,穿插部分获奖者发言。

主办:文学百花苑

联办:河南科技报·科教周刊

后期事务:文学百花苑全国征文大奖赛组委会

2020年3月11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