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抑郁,从来都不简单

7月19日,南京南站北平台,一年轻女子欲自杀被民警劝住,经了解才知道女子患有抑郁症。

其实,抑郁症自杀并不少见,比如哥哥张国荣、悲情画家梵高、美国总统林肯........抗抑郁,从来都不简单。

1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抑郁障碍发病率为11% ,全球约有3.4亿抑郁症患者,抑郁症已成为影响人类生活最严重的精神疾病之一。

抑郁症最严重的后果就是自杀,自杀并不仅仅是自己失去生命,还会给身边那些关爱你的人带来不可磨灭的心理创伤,相关研究发现1个人自杀至少对6个人的生活造成严重影响。据统计,抑郁症患者中有自杀倾向或自虐行为的患者高达80%,,而成功自杀患者占15%左右,这让我们不得不引起关注。

人们逐渐认识到,抑郁症不是简单的心理问题,而是大脑发生了病理性改变。

目前的抗抑郁药物的作用机理都是通过调节多巴胺和五羟色胺等单胺类物质,但这些药物起效时间往往非常缓慢,需要几周甚至几个月,而且只对20%-30%左右的病人有效。

因而,新的抗抑郁症药物的研发刻不容缓。

  抑郁症患者的福音——氯胺酮

浙江大学胡海岚团队于2018年首次揭示了外侧僵核的一种特殊放电方式——簇状放电是抑郁症发生的充分条件,而氯胺酮的起效原因正是有效阻止了这一脑区的簇状放电,并为研发抗抑郁药物提供多个新的靶点。对于抑郁症的治疗来说,这无疑是里程碑的发现,同时也为无数抑郁症患者带来了福音。

北京时间7月15日,浙江大学胡海岚教授斩获IBRO-Kemali(国际脑研究组织-凯默理)国际奖,这是该奖自1998年设立以来,首次颁发给欧洲和北美洲以外的科学家。

此奖也是对胡海岚团队在情绪的神经编码、抑郁症发生的分子机制、及社会竞争的神经基础等脑科学前沿方向,取得了一系列既有理论意义又有潜在应用价值的系统性原创成果的肯定。

早在2019 年2月27日,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就将胡海岚团队完成的“揭示抑郁发生及氯胺酮快速抗抑郁机制”成果入选2018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什么是氯胺酮?

氯胺酮是一种麻醉剂,同时也是毒品“K粉”的主要成分。最早于1962年被合成,1964年首次应用于人体,后以消旋体形式上市,用于麻醉镇痛。

氯胺酮是一种麻醉剂,同时也是毒品“K粉”的主要成分。最早于1962年被合成,1964年首次应用于人体,后以消旋体形式上市,用于麻醉镇痛。

作为麻醉药的氯胺酮,由于其显著的麻醉效果一直在临床上使用,但由于它具有致幻与致昏迷的副作用,又被严格管制。

尽管如此,科学家们仍然没有放弃对它的探索,致力于它在新领域应用的研究,终于发现低剂量的氯胺酮在难治性抑郁症患者群体中,表现出快速抗抑郁的功效,可在数小时而不是数周或更长时间内缓解抑郁症状,并能持续数日之久,且可以明显减弱自杀的念头,是一种具有抗抑郁特性的速效药物,因而,被科学家称为“整个精神疾病领域近半个世纪最重要的发现。

  为什么氯胺酮可以快速抗抑郁?

在最新的一项研究中,来自日本东京大学、美国斯坦福大学和威尔康乃尔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在小鼠中鉴定出氯胺酮诱导的大脑相关变化有助于维持与抑郁症有关的行为的解释,揭示了氯胺酮对大脑有修复功能。

氯胺酮可以快速恢复神经元的功能连接、同时间活动,并消除与抑郁有关的行为。也就是说氯胺酮能够重塑许多之前曾存在,却在长期压力下消失了的突触,即逆转压力带来的突触消失现象。

更细节的是,在重塑突触之前,氯胺酮就已经在改善抑郁症状。在氯胺酮治疗后3-6个小时内,抑郁状况有明显的减轻,神经微环路的连接也得到了恢复,但树突棘的形成发生得相对较慢(氯胺酮治疗后12-24小时)。

这背后的机制需要更深层次的研究。但是研究团队推测,在用药后的短期内,它能暂时让异常的神经环路恢复正常,然后重塑神经环路之间的突触联系,进而维持数日之久。而树突棘再生可能是氯胺酮诱导的前额皮质神经回路功能恢复的结果。

氯胺酮是一种潜在的治疗抑郁症的革命性药物,虽然目前还并没有研究能够表明它的确切作用机理,但已经取得氯胺酮能够修复抑郁给大脑留下的创伤这一关键性突破,对未来氯胺酮对大脑回路的长期影响及未来情绪障碍管理方面的研究有着重要指导意义。

虽然抗抑郁无论对患者还是医生而言都不是件容易的事,但是还有那么多人在为研发治抑郁的新药而奋斗,你要坚信,总有一天,我们能完全走出抑郁的阴霾。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