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凡四训》纵横谈79 | 儿科不小
儿科不小
儿科就是儿科,为什么社会大众常常有“小儿科”的说法呢?这背后当然有“轻视”的意思,觉得自己要处理的事情比较简单。其实从儿科本身来看,儿科是医院最基本的科室之一,是各级医院不可缺失的科室;从病号来看,也不能因为病人都是婴幼儿所以就叫“小儿科”,因为儿科一点都不“小”,小儿的问题常常和父母连在一起,“一人生病,全家不安”;儿科是全科医学,对医生的要求更高。当然,更不能从规模来衡量,这个科室是大还是“小”。
不过古代的医生一般不太愿意从事儿科,因为治疗小儿的难度更大。古代的医生说:“宁愿治疗十个男子,也不治疗一个妇人;宁愿治疗十个妇人,也不治疗一个小儿”,由此可见古代发展儿科之难。在古代那么多医生当中,钱乙是被公认的儿科大家。《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钱乙为“幼科冠绝一代”。他撰写的《小儿药证直诀》一书,是中国现存的第一部儿科专著,它第一次系统地总结了对小儿的辨证施治法,使儿科自此发展成为独立的一门学科。后人视《小儿药证直诀》为儿科的经典著作,所以后代又把钱乙尊称为“儿科之圣”,“幼科之鼻祖”。
儿科在古代又被称为“哑科”,因为小儿不会说话,小儿不太能够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情况。中医之“望闻问切”中的“问”,在儿科这里就显得有点难了,医生要准确诊断全凭经验。为什么古代医生认为治小儿病最难呢?钱乙总结的原因有四条:
一是小儿脉微难见,诊察时又多惊啼,靠脉诊难以辨证;
二是小儿骨气未成,形声未正,悲啼喜笑,变化无常,靠望诊了解病情也有困难;
三是小儿不能言语,言语亦未足取信,凭问诊了解病情更难;
四是小儿脏腑柔弱,易虚易实,易寒易热,用药稍有不当,就足使病情复杂化。
所以钱乙又说:“脉难以消息求,证不可言语取者,襁褓之婴,孩提之童,尤甚焉”。
小儿的生理特点是“脏腑柔弱”、“五脏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壮”;其病理特征是“易虚易产,易寒易热”。所以,要攻克小儿病这道难关,必须对小儿的生理、病理有正确而全面的认识。钱乙认为观察小儿面部:“左腮为肝,右腮为肺,额上为心,鼻为脾,颏为肾”,可以从这几部分的颜色变化上判断孩子的病症;观察小儿眼内:“赤者,心热;淡红者,心虛热;青者,肝热;黄者,脾热;无精光者,肾虛”。根据这些特点,在处方用药方面,钱乙认为不能妄攻、误下与峻补,主张“柔润”的原则。另外还值得一提,钱乙是“六味地黄丸”的发明人,千百年来,该药至今一直服务广大的患者。
由此得知,我们不能轻视儿科,不应该出现“小儿科”一词,当然今天“小儿科”一词已经脱离了本意,主要是指某事很容易,而并非指儿科的问题容易处理。但“小儿科”一词,容易使得大众对儿科产生“误解”,千万不要认为儿科的问题太容易。当然对于高明的医生来说,要解决小儿后天的问题也不难。因为先天正常的小儿的特点是“阳气”特别充足,所以有时候又把小儿称为“纯阳之体”。只要能够给小儿提供健康的食物和优质饮用水,时间可以解决小儿大部分的问题。
任何一个小儿的变化都有无限的可能,而家庭环境就是小儿发展的重要土壤,只要父母能够引导小儿从小树立健康生活的观念,引导小儿从小坚持修德,这应该是保证小儿一生健康的最好做法。了凡先生中年得子,因为儿子的种种问题,所以他总结自己的人生经验,以此教育儿子,因而袁家至今一直兴旺。
儿科不小!
坚持是一种信仰,专注是一种态度。谢谢大家的点赞与转发!随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