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散文】母亲的守望总与一柱炊烟有关

【刀按】20年前的旧文字。曾以多种版本面世,尤以被改名为《总与一缕炊烟有关》后的影响为大,《读者》曾经选载过,某年某地中考,曾以此为现代文阅读材料;年前,全市初中统考,现代文阅读,也选了它。

这是最初的版本,也是最完整的版本。但倒数第三段,小有改动。

母亲的守望总与一柱炊烟有关

写下这题目,仿佛又看到母亲——从一柱炊烟中走出来,用树皮般粗糙的双手,拍打掉衣服上的灰尘,拂理净发丛里的草渣。然后,静默在老屋的矮檐下,像一只窝旁守候的老鸟,若有所待地,张望着村前的小路。她的身影,矮小,滞钝,略有些苍迈、颤巍。她满脸的皱痕间,洇濡着细细密密的汗珠和柴灰,微微地泛着黄。双眼却红红的,潮潮的,似乎还暗溢着斑斑点点的泪痕。我知道,那是长年累月,为柴草烟火熏燎的缘故。

这是童年和少年时,烙留在我生命中的一帧画幅。许多年过去了,它仍时时清晰地显印在我眼前,心底,缭绕在我的文字和梦里,像生了根一般,淡淡地,却执拗地,牵惹我的乡愁——那背景,也始终是一柱袅袅依依,飘逸不断的青白色炊烟。

时间往往是在黄昏,彩霞满天。或傍黑,薄暮冥冥。父亲还在田地里劳作。我和妹妹走在由学校回家的路上。正猛长身体的年龄,中午在学校里草草对付的那点儿“伙食”,显然供不应求。下午还没上课,肚里就唱响了“空城计”,叽叽咕咕地,闹得人心烦意乱,立坐不安。好不容易捱到放学铃响,便急煎煎、忙慌慌地往家里赶,像被鬼追撵着——的确有鬼,“饿痨鬼”——回到家,不及放下书包,就径直奔向灶屋,找寻可填肚充饥的东西。

“饿痨鬼变的?”母亲总是这样嗔骂着。那低沉的声调里,有笑,有爱,有嗔,更有轻微的叹息。

嘴里包满食物,又只顾着咀嚼吞咽,我们甚至来不及回答母亲的问寻——可真是饿啊!那年月,饥饿的感觉,就像一条疯狗,一只厉鬼,紧紧地纠缠着、追逼着我们。我们的全部心思,几乎都用在对付肚皮这事儿上了。母亲更是为此,耗尽了差不多全部的才智和心思。

尽管如此,家里那口补了三枚钉子的铁锅,煮得再多,似乎也填不饱我们无底洞般的肚子。每到该吃饭时,它就唱起歌来,比闹钟还准。而那时,最切迫的意愿,便是能望见自家屋顶上的炊烟——那混含着浓浓的柴草香、饭菜香的炊烟啊,就像抒情的花朵,在天空开放,并且歌唱。那甜暖的香,再远,也能灿亮了我们的眼睛和脸庞——后来,每听到“又见炊烟升起”之类歌声,我就仿佛又望见了它,望见母亲,在灶前传柴递草,鼓腮吹火。心底里,也总有温馨滋润的感怀,很明澈,也很幽远。

母亲饭熟了,就在夕光薄岚里,在几缕炊烟的余烬中,默默地守望着。偶或,也柔柔地喊一声:“吃饭了噢——”那极富母性的音韵,拖得长长久久,悠悠扬扬的,浑若唱歌一般,格外甜软,轻柔。传得很远很远,似乎仍满溢着饭菜的芳香。我们便暂时忘了饿一般,蹦跳着,雀跃着,应一声“吃饭罗,吃饭罗”,欢快地踏着暮色,一路狂奔回去——许多年后,读到余光中先生的诗《呼唤》,倍觉亲切、动情,一下子就记住了:“就像小时候/在屋后那一片菜花田里/一直玩到天黑/太阳下山,汗已吹冷/总似乎听见,远远/母亲喊我/吃晚饭的声音”。

其实,母亲所能煮的,往往也就只是“饭”而已。川中丘陵,别无长物。少量的米外,多半就是红苕,麦子,苞谷。自每年春三月下秧,到秋八月,才有新谷入仓。在这段漫长的青黄不接的日子里,一天三顿,翻来覆去的,都只是红苕稀粥,或稀粥红苕(有时,连这也不丰足)。痨肠寡肚的,吃得让人烦厌了,诅咒了,却还是要吃,想吃。有时,就忍不住要冲母亲撒气(不是撒娇),皱了眉,苦着脸,说“又是红苕稀粥,又是红苕稀粥!”仿佛母亲真是要故意地克扣我们。

母亲默然无语。每到这时,母亲总是默然无语。黯淡瘦削的脸上,隐显着一丝愁苦和讪然,仿佛她真是不该只煮出这样的饭食。只在偶尔的夜里,能听到母亲和父亲焦苦的叹息:“这日子,哎,真是亏了娃们。”声音很低,很低,却沉重如石地,砸在我的心坎儿上。那时,我才知道,母亲除了如我们一样饥饿外,还承忍了更难以言说的痛苦。

现在想来,也真是难为了母亲。那还是大集体时候。父亲体弱多病,不能重活,便习了理发、补鞋的手艺,常常要走村串户去挣钱。似乎是“承包”,有定额的。父亲挣钱后交给队里,再由队里核算工分、口粮、超支、现金,诸如此类,我闹不清楚。但我知道,父亲常常是挣不够工分的。母亲就只好更累了。除缝连补浆,灶火炊饭,洗锅涮碗外,还得风来雨往地忙活队里。母亲很能干,手脚利索。也颇有力气,肩挑背扛,耕犁打耙,样样都不让须眉。那时队里男工,一天十分。女工,不过七八分。唯独一个九分,就是母亲。

虽是如此,粮食却仍不够吃。巧妇还难为无米之炊呢。母亲再能,也显着无计可施了。吃饭时,母亲总是先给我们盛上满满一大碗,再舀自己的。饭桌上,母亲也总是坐在靠近灶屋那“挂角”(方桌的四角)的位置上。捧了碗,慢腾腾地举箸援筷。似乎在品尝美味,又似乎难以下咽。那神情里,满是瑟缩,迟疑。每看到父亲或我们的碗空了,母亲便抢着去给我们添饭。倘若锅里也没了,脸上就又是一丝愁苦和讪然,沉重得令人至今难忘。

后来我才明白,母亲那殷勤得有些夸张的举动里,更多的,是谦卑和愧疚——为她作为母亲,却不能煮出更多更好的饭食,喂饱她的孩子。现在,母亲偶尔到我这儿来,每顿饭时,仍瑟缩而谦卑地坐在“挂角”的位置。举箸援筷间,也满是小心翼翼。起初还以为是客气,或不习惯。多次让她坐在正位上,说,一家人,用不着那样的。但不一会儿,就又不自觉地,移到了“挂角”的地方。我才知道,这习惯,跟那时的生活有关,改不了了。便忍不住嘴里发苦,心里发灰。有一种懊然复怅然的感觉,拂之不去。

那时,母亲最大的快乐,或许也和我们一样,就是逢年过节。因为,她终于能给我们煮出一顿好吃的饭菜来。记得每次煮“年夜饭”,母亲都要忙得腰酸腿疼好几天,但她发自内心地高兴着。进进出出,风风火火,嘴里,却常是悠闲地哼着歌儿。我小时唱会的那有限的几支歌,都是煮饭时,跟着母亲学的。

饭菜终于上桌了,母亲便会兴奋地宣布:“开饭罗,开饭罗!”那神情和声音,老让人联想到“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宣告。至少,那骄傲自豪和喜悦幸福的感受,是相同的——现在想来,在我们敞开肚子,尽情吞嚼母亲做的丰盛饭菜时,连我家屋顶上,那缕缕飘散的炊烟,或许也该是香喷喷的,乐陶陶的。就像母亲那溢满快乐和幸福的脸。

那时,母亲总是很少动筷,而是凝望着我们,嘴里喃喃着,说:“真想天天都能这样!”

终于能够天天都那样了。我和妹妹,却不能天天都吃到母亲做的饭菜了。我到外地求学了,然后工作了,成家了。妹妹也到异乡打工,然后出嫁了。母亲仍在老家,里里外外地忙碌着,一日三餐地灶火炊饭。我们偶尔回家,母亲总要亲自下厨忙乎。饭菜自然丰富多了,母亲脸上,却依旧常有黯淡和讪然。父亲来信讲,你妈每顿饭都要念叨,不知娃们吃饭了不。父亲又讲,家里杀了猪,心舌肚都留着。你妈说看啥时能回来,她给你们煮着吃——父亲在信里讲着,讲着,不知道我鼻子已是酸酸的,喉咙里,也又涩又堵。

那时,才明白了“儿行千里母担忧”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我其实知道,自古以来的母亲,都是这样良善,慈蔼,无私。虽然今天,这种传统的母亲,在我们的生活里,已经越来越少,因为,物质艰困的时代已经过去,我们和母亲,都不该再经历那样的悲苦和酸辛。但我依然留存着岁月馈遗的记忆,像一棵树,用年轮记录曾经的风雨。

“又见炊烟升起……”每听到这歌声,都恍惚觉得,有一缕缕绵缠的炊烟,在眼前袅袅飘升起来,与夕阳、晚霞、风和过去的岁月,融溶在一起。那淡蓝淡蓝的烟里,满是最平常的人间气息,朴素,温暖而芳香,叫人莫名地感动,惆怅。眼睛里,也禁不住一阵灼痛,潮润,仿佛正被那烟火熏燎着——依稀看见,我苍老而慈蔼的母亲,正站在老屋的矮檐下,站在一柱柱炊烟的背景中,远远地望我,暖暖地喊我。

那炊烟,我想,该就是母亲生命的光束了。而它,我知道,也正是我生命之流的初源。

1997.7.苦茶居



《知行十年》系知行社同仁十年作品精选

将于本月内由团结出版社公开出版

近30万字,小16开,300余页

每册定价:50元

一刀专卖店现全面接收预订

或文后打赏,留言告知姓名、地址、电话

签名本、免快递

(在“轻松筹”支持满50元的朋友,会专有赠送)


(0)

相关推荐

  • 家里的烟火气

    ​曾经有人问过我喜欢什么声音,什么声音是最美,最动听的. 我说,你觉得呢. 她们都说,喜欢琴声,鸟叫声,溪流声,还有深山中的风声. 我说,我喜欢还没有起床时,家里做饭的声音,洗碗,洗菜,刷锅的声音. ...

  • 张明进丨家是慈母的呵护,更是缕缕炊烟

    小时候性子野,家的温暖常常被玩耍的游戏冲淡,直到日落西山,母亲的声声呼唤寻遍山村的每个角落,才会撇下手中的虫虫鸟鸟扑到母亲跟前,任她用宽厚的手拍去满身的尘土,抚着我凌乱的头发,一步步走回那幢炊烟笼罺的 ...

  • 炊烟袅袅岁月长

    几声雄鸡叫,划破了黎明前的黑暗,唤醒了沉睡的乡村.天渐亮,炊烟起. 偶尔有几声轻微的咳嗽,将我和父亲从被窝里惊醒,那是母亲在外屋的灶台下引火,为去几里地外上小学的我和教书的父亲准备早饭.在我记忆里,那 ...

  • 母爱舒惬惬、香甜甜

    母亲节快到了,给母亲打了个电话,已是80岁的老母亲快言快语道:"你们要是忙,就甭回来,俺好着呢,能吃能睡,还能干点大田.菜园里的农活,不用老惦念着!你们要来,我到南园上摘点香椿.割些嫩韭,再 ...

  • 【中州作家】李鸿源:岁月飘逸的袅袅炊烟

      中州作家,从文学到美学[No.756] 岁月飘逸的袅袅炊烟 福  建       李鸿源 有多少时光缓缓地飘走,但在流年旧事记忆的深处里,经历过风霜雨雪阴晴圆缺的人们总喜欢带上岁月的感悟出发,频频 ...

  • 散文||母亲的守望

    母亲的守望 远远地我望见村庄的那一头,有两棵四十多年的大柳树,树身挺拔高大,树冠绿意浓浓,万条柳枝垂下,一半遮掩公路,一半覆盖院坝,树下有一个身影在晃动,那是母亲的守望.我的脚步更急,穿过枝繁叶茂的树 ...

  • 金牌作家:张健/金牌主播:水晶||散文《今夜 我想你》||知名诗人:碑林路人/合诵主播:闫仁庚 水墨丹青||散文《母亲的守望》

    今夜  我想你 作者:张健 朗诵:水晶 今夜,我想你,在这个初夏的夜晚,在这个深深眷恋你的夏夜里,望着窗外满天的繁星,在那浩瀚的星空中,我把你苦苦的寻觅:那轮明月圆圆,多像你明媚的眼眸,在向我诉说着我 ...

  • 散文天地 | 付勇杰:母亲的守望

    点上方蓝字可加关注 微信号:孝感文学 时光煮文字,文字暖人生 母亲的守望 □付勇杰 一次,我与母亲电话中聊到,武西高铁年内就要通车了,以后回老家就更方便得多.母亲听后特别高兴,一再叮嘱我闲暇时带上妻子 ...

  • 【周末散文】母亲和那口老掉的井

    入夏后,一个多月时间,持续艳阳,持续高温,滴雨未落.母亲从老家来信,说"天干得很",苞谷蔫了,树叶萎了,村前那条河,断流了,连屋后那口古井,也快没水了--就是那一口,在那篇叫< ...

  • 【周末散文】打工的母亲(15年前的旧文字)

    下班回来,正忙着做午饭,电话响了.是父亲.隔着五百里地距离,父亲在老家的公用电话亭里,劈头问我:"你妈给你打电话没有?"听得我一头雾水.父亲和母亲不都在老家乡下吗,怎么会母亲给我打 ...

  • 周末散文五人行|李培禹|草原上总有彩云飘过

    周末散文五人行与您同行 周末散文五人行 五位志同道合的作家 周末奉献给读者一杯清茶 愿我们的书写 能拨亮心灵那盏小桔灯 送给读者一份精神食粮 送给自己一份开心快乐 草原上总有彩云飘过 文|李培禹 天空 ...

  • 母亲的守望

    <母亲的守望> 作者:碑林路人 诵读/配乐:雨涵 有这样一个夜晚,当微凉的风吹过老屋的窗棂,当静谧的村庄不再喧闹,你悄悄地走近你曾经居住过的老屋.屋内的灯光依旧明亮,灯光下有一个熟悉的身影 ...

  • 散文||母亲的不眠之夜

    母亲的不眠之夜 时间回溯到一九九八年的春天,那一年的清明节前夕,母亲和我说起她的不眠之夜.母亲说:"小四,昨夜我一夜没睡好,睡不着呀!"我说:"怎么了,妈?"母 ...

  • 李占旺 散文 母亲的红果树

    作为一位乡村长大的孩子,我对红果很熟悉,小时候我也经常拿它来充饥.母亲说它有促消化.化积食的药用价值.我的家乡是红果的主要产地,从小我就对难登大雅之堂的红果有着独特的感情. 那时,我家的院子很大,我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