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筋、人筋、地筋
传统(民间)医术之神奇之奥妙是先到科学难以解释的,传统(民间)医术是一代代从医者立足与广大劳动人民之中与疾病抗击实践和智慧的结晶,是中医理论与治疗实践的民间传承。其中的宗筋疗法就是民间中医治疗方法之精华,是一种特殊的推拿按摩疗法,具有特殊的治疗功效。但宗筋疗法在民间一般是秘不相传的,没有系统的文字记载,没有完整的理论阐述。宗筋疗法的民间应用高手也是一代代由师傅口传心授而得真谛,在治疗中往往只停留在运用和技法上,没有上升到中医理论层面上。关于宗筋疗法零散的记载有二,一是在《内经》中有个别解释,但较为笼统,不详细,不明确。二是唐代医学家王兵在《素问注》中表述了宗筋的位置和它的管辖范围,但对如何应用,指导性不强,本人根据多年的中医理论学习和按摩实践,不断地查寻查、探访推拿按摩之绝技,对宗筋疗法进行摸索并结合中医理论,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治疗手法,中医的治疗原则是:上病下治、下病伤治、左病右治、右并作治、中间之病四肢治、四肢之病中间治。但这一原则往往在医疗实践中被人忽视,而如何应用这一原则,又为医者所困惑,关键的问题是领悟和掌握中医的整体观,通过局部看整体,透过现象看本质。当庸医治疗病人时只注意到病人的表面症状而不究其原因,于是就头疼医头,脚痛医脚,终归治不好病。而宗筋疗法就是根据中医博大精深的理论,辩证施治,整体调整,打通各个经络,快速驱除病灶,恢复身体健康。
何谓宗筋?唐代医学家王冰在《素问注》中表述了宗筋的位置:阴毛之中,横骨上下之坚筋也。上洛胸腹,下贯髋究,又经背腹上头项。宗者总也,可以说它是筋的祖宗,正确认识它与身体的关系、与疾病的关系,那么,利用宗筋按摩手法对治疗疾病可以说是独辟蹊径、手到病除了。中医的按摩治疗手法可理顺筋骨、舒筋活络、消炎止痛、分离粘连、促进血液循环、调理脏腑功能,使人体的疾患得以消除,功能恢复正常。按摩的部位不同,治疗的疾患不同。正所谓上病下治,左病右治,四肢病中间治等多种方案,但是如何去应用却使众多医者产生了极大的困惑。于是人们总想找出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治疗方法来,经过我多年对宗筋按摩疗法从理论到实践的研究与探索,初步有以下心得体会,浅谈如下,供同行指正和切磋。
(一) 宗筋治疗的中医学理论
人体在十二经筋中有三个总合,即天、地、人(宗筋)三筋。天筋位于眼球正后方;地筋位于脚底中心部位;人筋(宗筋)位于人体的中央耻骨上下。从三筋分析看人筋(也就是宗筋)是三筋之重。在按摩十卷宗总化流篇中言“三六付变于使,于中者,中分上下。”又曰:于总于宗,于宗之要于心也。故曰中心。此藏之心,腑之心,气之心,血之心,凡心皆依中定,故人之中心。“三六付变于始,是三阴二阳的经筋(经筋是指十二正经和十二经别之外的又一循环系统,其特点是循环于体表,起于四肢末端的指爪,上行于四肢的腕、肘、腋和踝、膝、股之间,回环曲折,连贯于肌肉之间,上行于颈项,终结于头面,汇合于前阴部称宗筋)。《内经》曰:前阴者,宗筋之所聚,太阴、阳阴之所合也。注曰:宗筋夹脐下,合于阴器,太阴脾脉。阳明胃脉皆辅近宗筋,故之合也。宗筋谓阴毛中横骨上下坚筋也。宗筋的位置确定了我再从以下几个方面看它在人体中的特出地位。第一,前阴者,宗筋之所聚,肝主筋,宗筋亦为肝所主。第二,阳明者,五脏六腑之海,主润宗筋,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第三,冲脉者,经脉之海也,主渗灌溪谷,与阳明合于宗筋。第四,宗筋根起于胞中,内连于肾脏,阴阳入气,生于胃腑,输于太阴,藏于肾脏。第五,少阴、太阴、阳明,冲、任、督脉,总会于宗筋。从这五个方面可以说宗筋在治疗疾病方面的战略地位是非常特殊的,也是非常重要的。
1、 从经络所属脏腑方面看
足厥阴经,内抵少腹,挟胃属肝胆。由肝胆所引起的疾病在宗筋上都可以得到调理,阳明经(足阳明胃经,手阳明大肠经)为水 血气之海。五脏六腑,皆受气于阳明,故为脏腑之海。它即可治脾胃及大肠之病,又可辅助调理其它脏腑病证。由于冲脉起于胞中,宗筋根起于胞中,内连于肾脏。所以宗筋对于治疗疑难杂症有特殊效果,同时对治疗妇科和男科疾病的效果都很显著。
2、 从经筋所属看
王冰曰:“宗筋~~~上洛胸腹,下贯髋究又经背腹上头项。”患胸腹病症的种类很多,如胸闷,乳腺增生、乳房胀痛、腹部胀痛及疼痛等,经过15—30分钟的宗筋按摩均可得到缓解或消除。(下贯髋究,前面所讲的是上病下治法)。这里所讲的是后病前治法,看似无关联,实为重要之结点。用宗筋可治疗:椎间盘凸出、腰椎滑脱、腰痛、腿痛等大部分腰部和腿部疾患;因宗筋又经背腹上头项,一些背部的疼痛、胸椎病、颈椎病等病症也可以用此法治疗。
(二) 宗筋治疗的实践和应用
1、 诊断手法
首先要看与摸,就是中医的触诊。中医诊断中有望、闻、问、切,还有触诊。经触摸才能具体的了解经筋的形态变化。经筋病变主要有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一是凸起,二是凹陷。凸起是一种阻的表现,它又分为硬、软、粘滑和经筋的清晰与浑浊。凹陷是气血严重亏损的表现,分为两种,在触摸时痛与不痛,痛则轻,不痛则重。主要是触摸宗筋上的节结点看它是在哪一条经络上,以确认是否脏腑的疾病,这样可以有针对性的治疗。
2、 治疗方法
宗筋的治疗方法简单而易行。手法上用点、揉、拨、按,四种即可。做时要由轻到重,多数患者的宗筋的痛感非常强烈。宗筋疗法是内外兼治。它的治疗范围之广泛是我们难以想象的,她可涉及到临床多科,人体各个脏腑器官,与其他中医疗法一样,它擅长于治疗急性功能性疾病、慢性病、疑难杂症等,因为它是调节人体阴阳平衡、扶正祛邪,增强人体自身免疫力、抵抗力,调动人体潜能的一种方法。
注意两点:
一是剧烈的疼痛感,许多患者的忍受力有限,手法要先以轻为主,逐渐加重。在揉得过
程中找病灶的结点加以点、按、拨,把结点拨开,那是患者的疼痛会逐渐减轻到消除。相应的病症或脏腑就得到调理。其中有两个难点就是轻重缓急的掌握和查找病灶点的准确与否。它的特点是诊断全凭手感触摸,治疗仅靠手的掌、指、实施捋、揉、点、按、操作方便。
二是宗筋的特殊位置接近于私处,触摸时小心慎重,尤其男按摩师治疗女性患者,要讲清楚,以免发生误解。
三筋如下:
天筋地筋位置:天筋藏于目,地筋隐于足。藏于目的天筋,一般人难于下手去锻炼,但可以通过热敷保养之;隐于足的地筋,我们却可以把它找出来,为我们所用。那怎么找呢?将脚底面向自己,把足趾向上翻起,就会发现一条硬筋会从脚底浮现出来。按摩这条硬筋,把它揉软,会有神奇的功效。通常脾气越暴的人,这根筋就越硬,用拇指按一下,就像琴弦一样。凡是有肝病的人,这条筋是必按之处。您可能会问,这条“硬筋”在脚底,并不循着任何一条经啊!稍微仔细些就会发现,其实这根筋是循行在肝经上,只是肝经一般都标注在脚背而不是脚底。
宗筋的位置:阴器者,宗筋之所系也。三阴三阳经筋会合于前阴部称宗筋。宗筋一词原出《黄帝内经》,其所指有二:广义者泛指前阴部位,如《素问·厥论篇》云:“前阴者,宗筋之所聚”;狭义者则特指男子阴茎,如《素问·痿论》日:“宗筋弛纵,发为筋痿。”《灵枢·五音五味》云:“宦者,去其宗筋,伤其冲任。”又《甲乙经》云:“宦者,去其宗筋,伤其血脉,血泻不复,皮肤内结??天宦者,其任冲之脉不盛,宗筋不成”。这两种概念均被多数医家所引用,一直有效地指导着临床实践。宗筋生理宗筋在生理上与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足阳明胃经及奇经八脉关系密切,体现在对生殖系统尤其对阴茎勃起功能的影响。1.宗筋与足厥阴肝经的关系_1j 足厥阴肝经、宗筋、阴器三者直接相连,《灵枢·经脉》云:“肝者,筋之合也;筋者聚于阴器。”足厥阴肝之经脉,“过阴器”,经别“结于茎”,《灵枢·经筋》云:“足厥阴之经筋,结于阴器,络诸筋。”《增补病机沙篆》有释云:“阴器者,宗筋之所系也,而脾胃肝肾之筋,皆结于阴器,然厥阴主筋,故诸筋统属于肝也”。
筋柔论
骨硬而筋柔,缚骨者为筋。筋之于骨,互为阴阳。
阳刚者为骨,阴柔者为筋;筋主动而为阳,骨主静而为阴。阴阳之不同因为一体一用。体阴者用阳,体阳者用阴。人因有骨而立,因有筋而行。一阴一阳之谓道也。骨有病则立不能中正,筋有病则动为之不利。骨气有余则刚硬太过,不足则痿;筋气有余则肢体抖擞数动,不足则欲动不能。
筋者体阴而用阳。体阴是指本为阴柔之物。肝气有余则生筋。筋之所以能生,全赖肝气充盛。即生之后还要赖肝阴之濡润,肝阳之温润。《黄帝内经》曰:“肝主身之筋膜”又曰:“肝气热,则胆泻口苦筋膜干,筋膜干则筋急而挛,发为筋痿”本病曰:“思想无穷,所愿不得,意淫于外,入房太甚,宗筋弛纵,发为筋痿,及为白淫”《下经》曰:“筋痿者,生于肝使内也。”以上所引用的诸家经典都是论述筋病的虚症都是与肝经的气血虚弱有关系的。是体先伤,用遂废的情况。还有外来邪气侵扰,直接伤及筋体的情况存在。比方说:伤于寒气则阳气为之伤,筋脉失于温煦,则不能柔和。剧则挛急疼痛,肢体难以曲伸。伤于热则阴津受伤,筋脉不能濡润。肌肉瞬动,甚则角弓反张,双目上视,口眼歪斜等症状。
筋脉伏于骨,体阴而用阳,质阴柔而主动。而且还系于脏腑,使之有所定;聚于综筋,使能曲直;结于九窍,可司开阖。故筋之为病,几连及全身各处!
天筋藏于目,地筋隐于足!天地二筋柔,百病不得侵!
《黄帝内经》上说:“肝主筋”。筋是什么呢?筋就是人身体上的韧带、肌腱部分。很多病症,说不清原因,但都可以遵循一个原则,那就是从筋论治。人的身体里有一些总开关,治病养生都是在这些地方用力,所谓的“不传之秘”也尽在于此。
天筋开于目,地筋始于足。
天地二筋柔,百病不得侵。
1
巧揉天筋
中医理论指出,脏腑与体表器官生理上相通,如心开窍于舌,肺开窍于鼻,肝开窍于目,脾开窍于口,肾开窍于耳及二阴。明白了这个道理,你再看“天筋开于目”就很明白其中的道理了。通过按揉天筋,就可以疏肝明目。京剧演员双目炯炯有神就是因为专门有练眼一门功课。手机党和电脑族,就更需要揉天筋了。
1、线拉天筋(凝神静目)
两手小指伸出,大拇指压在食指、中指、无名指上的指甲上,然后两小指并拢在一起(以前称之为掐肾水诀),
(1)指尖朝上,小指对着鼻子,集中精神看着小指,发现手指变成了一个圆锥,细看锥尖上面似乎还有一条线。两手往外分,眼睛注意手指头,分到看不着了,赶紧停住。
然后两手再很慢很匀地合回来,还没碰上,视觉就开始交叉。两手相合后再看那个圆锥,看清楚圆锥了,两手再往外分,用眼角余光同时往两侧看,越往边上越好。做3次
(2)然后两手掌心向内,小指相对,和眼睛离得很近。头保持不动,眼睛随着手的上升往上看,能看多高就看多高,等看不着了,停一会儿,手再下落至与眼睛相平。往上走往下落,做3次,
(3)然后手再往下来。手下落至眼睛刚好看不着了,停一会儿,再上升至与眼睛相平。这么往下落往上走,做3次,
(4)然后手与眼睛等高手心向外平平行推动,一般手离开眼睛一尺多,直到双臂伸直,再慢慢拉回,指尖呈锥尖对准双眼中间。反复3次。
2、圈揉天筋
(1)头不动,双睛向上仰视,变向前平视,变向下俯视,变向后内视,为一圈。反复做9圈。
头不动,双睛向上仰视,变向后内视,变向下俯视,变向前平视,为一圈。反复做9圈。此两式称前后立圈转天筋。
(2)头不动,双睛向前平视,变向右斜视,变向后内视,变向左斜视,为一圈。反复做9圈。
头不动,双睛向前平视,变向左斜视,变向后内视,变向右斜视,为一圈。反复做9圈。此两式称左右平圈转天筋。
(3)头不动,双睛向右斜视,变向上仰视,变向左斜视,变向下俯视,为一圈。反复做9圈。
头不动,双睛向左斜视,变向上仰视,变向右斜视,变向下俯视,为一圈。反复做9圈。此两式称左右立圈转天筋。
2
揉地筋
地筋在哪里?将脚底面向自己,把足趾向上翻起,就会发现一条硬筋会从脚底浮现出来,这里就是地筋。
通常脾气越暴的人,这根筋就越硬,用拇指按一下,就像琴弦一样。但有些人却找不到它,揉这地方的时候反而会感觉这根筋柔软无力,塌陷不起,这样的人通常肝气不足,血不下行,反而需要把这根筋揉出来才好;还有的人虽然这根筋很粗大,揉起来却毫无感觉,也不坚韧,像是一根麻绳,50岁以上的男士较为常见,这样的人通常年轻时脾气暴躁,肝功能较强,但由于酗酒、房劳、忧虑等诸般原因,致使肝气衰弱,更需要常揉此筋。
1、将左脚放在右腿上,用左手扳住把足趾向上翻起,让地筋从脚底浮现出来。用力按摩地筋,有的人会很痛;每次揉搓108下,把它揉软,揉至不痛。左右脚各按摩一次,肝脏不好、各类关节疼痛的人经常按摩此筋,会有神奇的功效。
2、身体端坐,使劲蜷曲双足使产生痛感,再放松双足恢复正常,又使劲上翘足指,使足心产生拉动感,再放松双足恢复正常。此组动作称为一次。反复做9次(亦可作9的倍数次)。
关于“筋”,我们再提供一些其他的知识,您可参照着自己的具体情况来调理。膝为“筋之府”(所以要经常跪着走以养筋);胆经的阳陵泉为“筋之会”(所以要常拨动以舒筋);脊椎督脉上有个“筋缩”(所以要多用掌根揉它以伸筋);膀胱经的膝下有个“承筋”(所以要多用拳峰点按以散筋)。
请记住,理筋即是调肝。凡和'摇动''震颤''拘挛''强直''抽搐''火气''眩晕''抑郁'等有关的病症,都与肝经有关。前列腺的困扰,还有强直性脊柱炎、腰脊间盘突出、失眠症、脑血管疾病、帕金森、性功障碍以及小儿多动症等很多疾病,看似毫无关联,其实问题都出在一个地方——'筋'。
宗筋疗法之十大要穴
筋疗法所用的穴位,并不仅仅是一个点,而是以穴位为中心的一个面。
1.大椎
治清阳不升,督脉加手三阳经的汇合之处,头为诸阳之会,大椎穴为阳中之阳,调节阴阳平衡的关键点,大椎上大包是阳气上不了头堵在那里,管一切头的不舒服。推拿时要有渗透力和准确性。
部位:是督脉上的穴位,后正中线上,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主治:妇科病,前列腺炎,肾虚引起的疾病。治高血压、老年痴呆、头晕、头发沉,治颈椎病。
2.缺盆
走胃经,通肺。
部位:足阳明胃经上的穴位,在锁骨上窝中央,前正中线旁开4寸。
主治:治胃、肺、心的疾病,还治胳膊疼、后背疼、颈椎病。
3.肩中带穴
肩胛骨上缘最鼓的地方(通常有硬结)。是多条经络的汇聚点,胆经的循行路线。
主治:坐骨神经痛、屁股凹陷、干瘪。找结先对侧再同侧。点肩中带渗透传导到腰、到腿一直能到脚,还治胃和心。
4.通心穴
小肠经上的奇穴,肩胛下缘上侧。心与小肠相表里,是心阳。
主治:小肠引起的小腹胀痛;小肠引起的胳膊疼,按通心穴会感到胳膊酸沉。心其华在面,通心穴还能养颜美容。肝胆不好的也可以按通心穴。
5.天枢穴(天之枢纽),阴阳之分界点
胃经的穴,又是大肠的募穴。
主治:胳膊痛、网球肘,膝盖痛(膝盖水肿引起),点天枢穴是胃经、边上是脾经,中间是肾经。脑满肠肥形容的肚子就是头,天枢为肚子中点,所以可以治脑萎缩、脑梗塞。脑萎缩、脑梗塞的病人肚子一定很硬。
6.八髎
通前后之阴阳,滋阴固肾,助阳益精,有结拨通,专治下焦诸症。
主治:妇科病(子宫肌瘤)、男科病、后头痛。搓八髎点长强补肾壮阳。要通大椎八髎点刺放血。八髎穴放血治疗所有的皮肤病。
委中配八髎治:肾虚、腰痛、癃闭、遗尿、二便失禁、遗精、阳萎、淋浊等病症。
骶骨古代人称仙骨是藏精纳气。常揉骶骨、八髎可以激发肾精,充分生髓,生精强脊,八髎是膀胱经邻近胞宫的穴位,可调不孕不育。
7.枢纽穴
阳跷脉的起点往下到申脉的中点。
主治:脚踝扭伤,头痛,腰痛。
8.白环俞
道家养生之要穴,与脐相连,对应。
9.伏兔穴
治胃酸特效。还治膝盖痛。
10.失音穴
治妇科,甲状腺结节。嗓子说不出话来扎失音、照海,治声音沙哑特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