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林柯读《心与灵的碎片》(附赠书名单)
据说,喜欢教育的人
都会喜欢刀哥
喜欢刀哥的人
都会喜欢这个公众号
信不信由你
——反正我不信
杨林柯:在平静的守望中超越
——读袁江散文集《心与灵的碎片》
这是一个很纯的人写的很纯的文字。能不能有福气读到这么纯净的文字,也看读者的精神口味,有无灵性的渴求,有无对超越界的仰望,有无对生命之道和人间真理的寻找。
每一本书都是作者精神的面孔,也都承载着作者的生命尊严和人格底色。
书如酒,也看人,人寻找书;同样,书也在寻找它的读者。这一点,袁江是很清楚的,他说自己这本书是“小众读物”,因为在一个物欲横流的世界里,人们大都被地上的事物绊住了手脚,有多少人还关注天上的事物呢?但我想,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这个民族才有希望,如果这个民族只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看不到未来的。同样,一个人如果能够长期关注天上的事情,那么他在思考地上的事情的时候,会看得更通透,会处理得更好,因为他有了超越当下的眼光。
读《心与灵的碎片》,你不由得会想到陈子昂,那个面对宇宙苍天发出“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泣下”的哲人。袁江不是符号意义上的哲人,他更像天地之间的一位精神流浪者,面对上帝创造的这个神奇美妙的世界,他不断地惊叹、寻找和追问,时而迷惑不解,时而恍然大悟;时而像一位智慧的老者,时而又像一位天真的婴孩。他时常仰望天空发愣,湛蓝的天穹中飘逸的白云让他凝神,这是不是上帝的使者穿行;璀璨的星空那神秘的光束也时常挑战他有限的想象力,使他坚信这其中一定有什么神秘的启示;他静静聆听宇宙中那些若隐若现的律动,风雪雷电、春夏秋冬、寒来暑往、日升月落、斗转星移……那深邃的美丽给他带来无边的遐思,也给他无限的启示。在他看来,这就是恩赐,所以他感谢上帝拣选了他,让他能够认识存在的种种神迹,思考万般不解之谜,让他过上了一种率真明亮的生活,也让他卑微的生命时刻处于蓬勃展开之中。
在一个世俗化的世界上,他常常思考人生的终极意义,蒙受更多神性的光照。他的生命像一条奔涌出山、未被污染的小溪,不断奔流,不断发出声响,不断寻找精神的宽宏和自由。他常常质疑那些根本性的问题:我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多年的哲学追问使他像一个迷途的孩子,找不到回家的路。自从接触了基督教经典《圣经》之后,他真正开悟,他说自己的思想“豁然开朗,精神为之一振,生命得到了真正的改变,灵性得到了丰富的滋润,孤独的生命真正找到了一条回家的路”。
袁江在贵州习水县教育局工作,我和他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通过网络认识的。一聊如故,非常投缘,都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我们都把彼此引为灵魂上的朋友,这样的朋友不一定常在一起,但心的距离很近。
袁江是个喜欢追问的人,我们几位道友有幸相聚在贵州千户苗寨聊天的时候,他突然问:“杨老师,我们说‘聊天’,为啥不说‘聊地’呢?”我觉得他的这个追问很有意思,就打趣说:“这本书是不是这样追问的产物?”他笑了笑解释道:“地,是在人之下的,有限的,不自由的;只有天,才是人之上的,无限的,自由的。所谓‘聊天’就是自由的言说。”他对“文明”二字进行拆字解释说:文,就是人文,就是文化,“明”字由日和月构成,就是内心有光。他说,什么是文明人?就是言语上表现出人文素养,内心有信仰、有光明的人。
说起来,他的《心与灵的碎片》就是在读哲学和神学之后,在先哲先圣启示下自我追索、坚持思考的产物,尤其是对超越界的哲学追问给人以新的启示,这种启示对于纯粹的宗教徒而言,其解释不一定合理,但谁又能垄断对真理的解释。每个人都可以自由地思考真理,思考无限,和那个“至高者”进行对话,因为每个人都是独自面对真理、面对信仰的,当然也得独自面对死亡。
说实话,袁江的散文《心与灵的碎片》我最初读到的是电子稿。当时我也遭遇一些俗事的困扰,许多事情无心去做,但打开袁江的十几万字的散文,却让我欲罢不能,对着手机阅读了三天三夜,每次放下手机都是老眼昏花,但心里还是回味着袁江散文中的一些闪光的句子,我也作了一些读书笔记,同时把它转给一些朋友分享。我当时就想,能不能让更多的人读到这些文字,于是建议他出版,也帮助他联系出版社,辗转几家,现在,这本书终于出版了,也是可喜可贺的一件事。
此前,我也读过一些流行散文,感觉水分多,过于琐碎,价值含量有限,而袁江的散文大都是思考的“干货”,他似乎对那些琐碎的陈述不感兴趣,总是代之以理性的思考。他说,这本书只是他这些年读书笔记的一小部分内容,他写了大约有150到200万字的读书笔记。现在呈现出的内容虽不敢夸为字字珠玑,却也是耐人寻味,给人别样的启示。
这是一本需要静下心来慢慢品味的书,也是一本能够让当代国人从浮躁的社会生活中反思自我进而去寻找自我的书,因为他的书中充满对那个自有永有者的仰望和追索,这个“自有永有者”,西方人叫“上帝”,中国人叫“道”。《圣经》上说“太初有道,道与神同在”。认识了这个源头,才会更好的认识自己。加尔文在《基督教要义》中说:“你越是认识上帝,也越是认识自己;你越是认识自己,也便会认识上帝。”人性中天然就有神性,人的有限性中天然就有宇宙永恒性的印记。
《心与灵的碎片》由700多个思考的碎片构成,虽零散却自成系统,阐发自己对诸如神性、荣耀、信仰、意义、智慧、道德、尊严等人生重大问题的思考。
袁江说他先是读各家哲学书籍,越读越迷惑,后来因为一个特殊的机缘,遇到《圣经》。在读《圣经》的九年中,不断获得一些启示,使他不断地想把自己得到的启示记录下来。他常常面对深邃渺远的天空出神发呆,在自然的“普遍启示”与《圣经》的“特殊启示”中,他不断享受真理的沐浴,接受恩典的润泽,甚至从一缕阳光中他也看到了来自天国的荣耀,“在这样的场景中呆久了,好像自己的生命也突然飞升进一种神圣崇高”。
袁江对《圣经》里许多话都有自己的解读和思考。
《圣经》里说:“要有光,于是就有了光。”袁江对之解释道:上帝第一时间创造光,说明光所代表的真理属性对人是多么重要,上帝就是光。人活着就要看见光,成为世上的光,照亮这个世界,并与祂伟大的创造融为一体。
《圣经》上说:“凡事谢恩!”因此,袁江也感谢他遭遇的各种苦难。对于苦难,袁江认为,苦难是上帝对人类的特别馈赠。“为此,面对苦难,我们的唯一选择就是让自己有尊严地活着……正是人一生所能承受的苦难才最终加增了我们每个人生命的重量。”他认为,面子不等于尊严,所谓“面子”是一个人虚假的“自我”,是心灵干涸后生出的精神疾患,是对虚空与脆弱的填充,它装点的是虚大、浮肿的病体,一个腿脚好的人是不需要拐杖的,一个内在坚强的人是不需要外在的“面子”来装点的。
可以说,该书也是一种语录体的“启示文本”,它带着作者对上帝创造的这个世界婴孩般的惊奇,直逼我们已经麻木的神经,也让读者看到自身的俗气和污秽。
该书文字是作者用50多年的生命凝结而成,是真正从心灵深处的感动而来,是一个独行者面对天地发出的叩问,有对真理的探求,有对人生价值与意义的思考,也有人世间的感动,让读者看到的是一个天地赤子面对天地苍茫,面对上帝的恩赐与人性的缺陷不断发出的窃窃私语。它是智慧文字,充满爱的力量,又给读者以深刻的启示。它会在不经意间触碰到你内心中某个痛点,让你感动得泪流满面。在一个物欲横流、道德沦丧的世界里,能够读到这样甘醇的文字,对灵魂也是一种净化。
袁江说,他出书不是为了赚钱或出名,纯粹是为了给自己一个交代,也为了更多的同道者能够这读到这本书,不让自己的功夫白费,也算给这个世界交上的一份作业。他说自己感觉冥冥之中有个声音在召唤自己,好像有个使命需要完成,这个使命他也不知道是什么,他只有不断去思考和写作,虽然他在书的开头写到:谨以此书献给我早逝的父亲。但在阅读思考中,他找到了人类的“父亲”,这个世界的“父亲”,他也把自己交托出去。现在可以告慰父亲的是,这本书多家图书馆已经收藏,也走出国门,传入华人圈子,对于作者来说,也是可喜可贺的一件事。
只是希望,在信息洪流中,有更多的人读到袁江的这本让人感念的书。
2016年9月19日
赠书名单出炉啦(look)
获赠20名:@田野、@W天空蔚蓝、@小白杨、@零零、@布衣子、@至尊宝、@咪咪、@A0凯尔、@蔡志娟、@呆呆、@小瑞、@雁南飞、@小尘、@玖兰优姬、@李经银、@水中的月亮、@槛外人、@所罗门、@小双、@爱永恒,昊
根据赞赏情况,作者特意加赠3名:@Matthew、@李占永、@kenny Wu -RS TECH
领书方略(so eas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