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评价的微观深入和窥一斑可见全豹
全国卷的能力立意, 在各个章节得到体现, 考查的灵活性和创新性导致了很多变数,作者反复专研从 2002 年以来全国卷的高考题, 反复读和思考 2009 年以来考试中心对高考试题的评价, 反复研读史宁中教授关于核心素养的书与文章, 张奠宙的书。
《全国卷高考数学分析及应对》 结合考纲、 课标、 教材、 核心素养对高考题做了一个全面系统的分析, 同时结合核心素养、 哲学和波利亚的解题策略对解题进行深入的思考, 寻求解题新的突破。
例.(2016 全国 3 文理第 18 题) 下图是我国 2008 年至 2014 年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量(单位:亿吨) 的折线图.
(Ⅰ) 由折线图看出, 可用线性回归模型拟合 y 与 t 的关系, 请用相关系数加以说明;
(Ⅱ) 建立 y 关于 t 的回归方程(系数精确到 0.01), 预测 2016 年我国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量 .
一、 与考纲要求的不一致
立意 .
百度得到如下描述:1885 年高尔顿第一次提出了“回归” 的概念, 10 年后皮尔逊提出了注明的皮尔逊相关系数 r, 直到今天, 这一相关系数也在被广泛应用, 100 年来, r 发展成更宽泛、 更多样化、 更概念化的统计量。
看到这个地方才明白, 考是应该的。
纵向往前追溯, 2012 新课标文考查过, 全国卷文理常常会相互借鉴, 偶尔会相互推进。再横向看看地方卷。2011 江西的考的是相关系数正负和正负相关的一致性, 2011 陕西考查的是对相关系数和回归直线方程系数的辨析。初看 2012 新课标文考查的是相关系数的极限情况的认知, 细看则是希望我们结合散点图, 认知相关系数和注意与 b 的区别。2016 考查的是对相关系数这个量意义的考查, 从这个角度来看, 确实全国卷的考查更有价值, 立意更高, 更大胆。
在 2017 文科 1 卷第 19 题再次考查, 和 2016 如出一辙, 以前是相关性很强, 现在是相关性很弱。
四、 考试中心试题的宏观评价
立德树人是潜移默化的, 对于考生来说, 解答此题关键有两个:一是无法根据给出的公式进行计算, 二是近似处理。
再看看考纲“了解最小二乘法的思想, 能根据给出的线性回归方程系数公式建立线性回归方程(线性回归方程系数方程公式不要记忆)”, 明确提出不需要记忆。此题 yi 没有具体的数据, 需要把公式进行变形。第一次考就考得这么狠, 实在是匪夷所思, 云南省教科院写了一篇文章说云南省 2016 年平均分太低了, 比 2012 年还要低, 不是绝对难度大, 而是试题和学生心目中想象的不一样, 包括这一年的 21 题。
为什么这样考?是要引导学生回归公式的推导过程?但考试中心的试题评价却没有这样说, 它说是能力立意, 那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 需要哪些能力?统计概率的考查篇幅都很长, 不含空格, 字符最高可达 440, 一般都要 300 左右, 这对数学阅读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呈现, 而统计图常常不能反应原始数据, 在计算的时候需要估算, 需要选择与数据结构相吻合公式的变形。根据数据的特点选择不同的计算方式以及对公式或数据进行变形和对参考数据的解读, 这些都是最基本的, 所以与数据处理能力相伴而生的有对数据的解读和对数据或公式变形。
2016 年要求系数精确到 0.01, 在计算 b 的时候近似处理, 会导致 a的精确度下降, 所以应该选择 b 精确到 0.001, 计算完 a之后, 再近似处理, 这是考试中心给的解法。如果以 b的分数形式计算 a, 然后再近似处理, 这是最精确的方式, 计算也很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