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满“年味”的小客车
三 坔 夜 话
一方水土坔有一方文
这里是《三坔夜话》,李老师斯时乡轩临窗,于此跟你诗词吟哦,抒怀述志,漫笔人生,点情碰心,说故事,聊语文,话庄道巷,谈古论今,......
载满“年味”的小客车
杏园秋雨(李长贯)
老心多感复临春,霜鬓明朝又一年。转眼一岁已去,一岁又来,玉犬撒腿渐远,金猪晃脑正至,确乎岁月不经用,对镜人见老啊!老来总喜欢恋旧思友,而于这新年将至时尤甚。想儿时的年味,念过去的玩伴。这不,一位定居泰州的桑梓故旧大概与我人同此心,情同此时,多年未面,竟于这会彼此牵挂起来,以致我迫不及待地拾掇了一筐正宗的乡土特产于这新年前给他“走亲访友“去了。
开往泰州的班车看上去比南京的班车小多了,但比面包车还是要大不少。我乘坐的班次车上人并不多,总共就十来个乘客。大概是家乡泰兴到泰州的路途不是很远,现在私家车又颇多,自己驾车去泰州更方便些,所以也就无怪乎班车小乘客少了。车上的乘客大多与我年龄估计不相上下,而且多是“短衣帮”的农民,他们那饱经风霜的黝黑的脸和脸上那深深的皱纹便是最好的说明和证明。唯独我的行头与众不同,穿的是“皮"大衣,其实是皮草的,真皮的买不起,也舍不得;戴的是格子絨后翘式礼帽,其实是在南京夫子庙买的便利货。不过,我虽是个十足的“假洋鬼子”,但我毕竟是个“穿长衫"的,“短衣帮"们一时看走了眼,以为我是哪儿归来的“大虾”,素不知我与他们本是“菜鸟”一族。所以,他们互相谈说,甚是入港,对我却有点敬而远之,不敢造次。
我静静地听他们谈笑。
现在呀,好是好,就是过年啊过不出年味儿。坐在我前面的一个花白头发的男子说道。
是啊,我们小时候过年,那才叫过年啊,一进腊月门就闻到年味儿了;那时候天特别冷,河面都封了冻(冰),我们可以在冻(冰)上从河这边滑到河那边,然后追在大人后面,看他们背大鹞子(大风筝),一点也不觉得冷。那时候真是经得住冻的。鹞子上了天,上面的竹铃和葫芦,被风吹出高低不同,响亮浑厚的声音,煞是好听。这鹞子的铃声响起来了,也就等于宣布年就要来了。
这位兄弟说得对,接下来就是家家户户按预约日子排着到豆腐店推磨做年豆腐了。那会做的年豆腐要吃到新一年的清明节呢。再就是蒸年糕、蒸年馒头,这个时候年味就浓了。那时蒸年糕、年馒头都是在自家蒸,或者几家合到一家蒸,大家里帮里、邻帮邻的,感到非常的温暖热闹。
在花白头发的男子谈到年味时,一位瘦老汉和一位胖大妈接住他的话题忆起了当初迎新年的情景。他们所说的年味,也都是我记忆中的事,因而似乎一下子将我带回了当年,令我情不自禁地插了话,投入到他们的交谈中,与他们一道侃起了年味来。
其实,那些年各家蒸的馒头分两种,除了蒸一点面馒头过年那天吃和正月里来客烧馒头茶给客人吃,还要蒸若干杂屑馒头留着平常吃的。那会儿太穷,平时没得吃,省吃俭用的也都是留着过年,只有年来了,才可以吃得饱一些,吃得好一些,所以无论大人伢儿都盼着过年。馒头一蒸,大家知道要过年了,要有新衣穿、有鱼肉吃了,这样的也就有了年味。但年味最浓的还不是蒸馒头,而是做年猪。那个时候,在农村几乎家家户户都养了猪的,上半年卖一栏猪,下半年左邻右舍或至亲厚友就要相约留一头两头猪到年请杀猪匠做一做,几家分分。一般到廿四夜,也就是小年,就动手做年猪了。这年猪的猪声一叫,所有的人都仿佛闻到三十夜(除夕)大团圆时的肉香了,年味也就真正浓起来啦!
你老哥说得对!开始我们看你这模样,还以为你是从广东还是香港那边过来的呢,你这一讲话,才知道你也是我们泰兴人,大概也是在农村长大的呢,不然不晓得我们这里早年农村过年的这些事。呵呵!我旁边的一位穿青色羽绒服的中年男子截住我的话笑着说道。那时的猪吃的都是猪草、豆饼,没有一点化学什么的有害东西,非常环保,更不会有什么黑心人注水的,所以那会的猪肉煮出来,味道特别香,特别好吃。
对!是这样的!全车的人都异口同声地说。客车内所有的人都参与到聊年味中来了,连开车的女司机都受了感染。她说:
到了三十夜对子一涨(贴对联),年画一贴,那些八仙过海贡尖画、门神画、手剪的窗花、门楣喜钱都张贴起来,再用小蒲包装上石灰粉屋前屋后的打“元宝囤子”,年的味道、年的气氛就全来了,然后在八仙桌上摆上香烛荤盘,放炮仗、敬菩萨,一家人就正式守岁过年了。
是呢,正月里就更热闹啦!每个村几乎天天都有文娱队来演文娱,敲锣钹、打腰鼓、崴花船,伢儿们喜欢滚铁环,小伙子有的喜欢撂铁钱、扯车铃(抖空竹),有的喜欢跟姑娘们一道去看文娱,真有意思!前面的那位大妈又接住了话,她说着说着竟唱起了当年演文娱崴花船的开场歌:
撑撑开呀让让开呀,
让我家的花船,
让我家的花船摇进来哟,
哎呀喂子哟哟蝴蝶花而飘哟......
唱到这里,她突然停住问大家:
你们说唱得好不好啊?
好!大家又一次异口同声地应道。哈哈,哈!小客车里一片笑声,热闹的气氛也随之达到了高潮。
可惜,现在过年再也没有这样的年味了。最先提到“年味”的那位花白头发忽然叹了口气。
你老哥莫要叹气,刚才我说了,过去年味浓,是过去要盼到过年才能穿到新衣吃到鱼肉,平时可是如孔夫子说的三月不知肉味呀!现在几乎是天天穿好的,吃好的,过去过年的日子现在已是平常过了,所以真正过年便觉得年味谈了。正如我的一位朋友所说,小时盼过年,年长怕过年,现在的日子是天天胜似年。只是那些民间文化遗产倒真应该要抢救一下的,应该值得传承下去的,这是一种情怀,也是丰富人们精神文化的现实需要。如果把这些传承下来,另外村村建个百姓大舞台,春节期间到百姓舞台上演几个传统节目,再与时俱进将流行的广场舞也结合进去,相信这年味一定比过去会更浓,更美!我这一说,竟引发大家报以起热烈的掌声。
花白头发则一边鼓掌一边道:
你这老哥,我一看就知道是个文化人,说话毕竟不一样啊,都说到我们心里去了。开始我不知道年味在哪里,现在我明白了,也找到了,这年味呀,就在我们这小小的客车里!
说得好,这年味就在我们乘坐的这车里,就在我们的回忆里,就在我们的希望里,也在我这去泰州城看望老朋友的筐子里。我告诉大家,这筐子里装的是年豆腐、年馒头、炒花生......全是带着年味的土特产。说得每个人都呵呵地笑了起来。客车里弥满了快乐的空气,也弥满了年味儿。
车到了泰州站,我带着这沾满快乐空气和年味的一筐土特产和驴友们挥手告别,叫了一辆的士向我的老朋友家疾驰而去!我要将满筐的和收集于心的满车的“年味”于这小年已来,大年将至的美好时刻送给我的老朋友。
戊戌小年夜于乡轩书斋
有你需要的内容
洗澡
李老师邀你聊语文
归来/打油诗四首
长情贯微,与君碰心;杏园秋雨,期盼几许!作者杏园秋雨(原名,李长贯),挂鞭归去来兮杏园翁,好吟喜文,著有长篇小说《杏雨烛泪》,常以涂鸦知会,欢迎关注、鼓励与赐稿(来稿可附百字内简介和生活小照一张)! QQ邮箱:39874652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