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正浩先生《解读古诗咏泰兴八景》之七

三    坔    夜   话

一方水土有一方文

这里是《三坔夜话》,李老师斯时乡轩临窗,于此跟你诗词吟哦,抒怀述志,漫笔人生,点情碰心,说故事,聊语文,话庄道巷,谈古论今,......

编者微语

正浩先生曾与笔者各自考证、探研和共同整理而于本公号编发了《泰兴古城十景考》,受到了许多朋友的点赞、热评和支持。不久前,葛老大概看到了我在本公号又发了古贤诗咏泰兴十二景,亦发生了兴趣,遂对前八景诗作了解读详注,并陆续给我发来,期待我早日改写成散文。我很感慨于葛老,今将其注解之七发于此。

泰兴八景诗解读之七

葛正浩

七、 孤 山 帆 影

一点浮青(1)入望遥,

樯鸟飞处白生潮(2)。

竺僧有道元非妄(3),

海贾为文若可招(4)。

众鱟乘风俱出没(5),

大鹏击水共扶摇(6)。

三山无恙麻姑说,

几度枯桑候老樵(7)。

註:

孤山镇很古老。因境内有苏中平原上唯一的山――孤山而得名。孤山古称“元山",属江阴黄山余脉,数千年前为长江江面上高耸的一块礁石。至明弘治元年,孤山正式登陆。明代孤山就建有寺庙祠殿,梵林僧阁。每逢农历三月三庙会,商贾云集,百货纷陈。孤山的蹑云坊、摩崖石刻、不孤亭、望江楼让众多文人骚客留下了诗词墨宝。民间文化的“活化石”——讲经、民间工艺品泥叫鸡、三月三孤山庙会。由此孕育了孤山深厚的文化底蕴。

解:

1、层峦叠嶂水中央,景物清奇远看如青毡浮江。

2、樯鸟,一种鸥鸟,吃鱼为生,。因不能飞远,故常棲于樯桅上,借船出海。它看到远处潮头白沫起,就从桅樯上飞起;

3、竺僧:僧侣。早在孤山还是江中孤岛时,就有一位名叫法响的唐代高僧选择在这里,结茅而居,建起了孤山有史记载的第一座寺——正见寺。据说,法响曾在海陵济川一带以佛法降伏猛虎,后来人们尊称他为“伏虎禅师”。

4、海外的客商仰慕中华文明纷纷前来;

5、鱟,一种海生物,风浪起时常常成批的出没于海面上;

6、典出《庄子》逍遥游……“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tuán)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7、麻姑是中国道教神话中的一位女神,在汉族民间的影响极为广泛;是亲见“东海三为桑田”的仙人,是长寿不死者,故后世多以之象征长寿,至迟在明代即有画家作“麻姑献寿图”,以为人祝寿之礼品.三山,传说本有五座神山:岱屿、员峤、方壶、瀛洲、蓬莱。据《列子·汤问》:“其山高下周旋三万里,其顶平处九千里,山之中间相去七万里,以为邻居焉。其上台观皆金玉,禽兽皆纯缟。珠玕之树节丛生,华实皆有滋味,食之皆不老不死。所居之人皆仙圣之种,一日一夕飞相往来者,不可胜数。而五山之根无所连箸,常随潮波上下往返。.......最后二山飘去不知踪迹,只剩下方壶(方丈)、瀛洲、蓬莱三山了。三山无恙就是问三山没有也飘去不知踪迹了吗?

孤山原在江心,一片水景。水面浮青,白帆点点,海鸟鱼鱟,辽阔水天,自然美景,神仙故事皆融入诗中。

试译】:

遥望孤山,一点葱茏,景物清奇。远看如青毡浮江。片片船帆伴着飞舞的海鸥把潮头映得白花花的,非常壮观。为什么有这么多的帆船呢?有两个重要的原因。一个是孤山上有一座“正见寺”是得道高僧‘法响’(伏虎禅师)的道场,引来众多善男信女的朝山膜拜;还有是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使得海外万国的使臣、名士向往,而孤山江面又是中西往来的重要枢纽。浩瀚江海水,众鱟弄潮;扶摇龙卷风,大鹏展翅。壮丽的景色引起无限遐想;使人想到古老的神话仙山:方壶、瀛洲、蓬莱。历经几度的沧海桑田,麻姑前来报平安。孤山,真是人间仙境,红尘蓬莱。试译至此,感良辰美景、大好河山、帆影点点 、江海浩瀚。油然想起毛主席的《浪淘沙·北戴河》: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孤山上的伏虎禅师,已成了过去。当年的业绩也成了传说。海岸线已东移,夹江已消失。江边壮观的点点白帆,早已不再。由于体制的调整,孤山也已经不属于泰兴了,“孤山帆影”却总归是老泰兴人美好的回忆。

有你需要的内容

洗澡

李老师邀你聊语文

归来/打油诗四首

长情贯微,与君碰心;杏园秋雨,期盼几许!敬请你的关注,欢迎你的赐稿(来稿可附百字内简介和生活小照一张)!                       QQ邮箱:398746528@qq.com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