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雨农  四、阴痒

​四、阴痒

(一)概论妇女阴道内部或外部瘙痒,甚或疼痛,不时流水,坐卧不安者,称为阴痒。《诸病源候论·妇人杂病诸候》曰:“妇人阴痒,是虫食所为。三虫九虫,在肠胃之间,因脏虚虫动作,食于阴,其虫作势,微则痒,重者乃痛。”《景岳全书·妇人规》言:“妇人阴痒者,必有阴虫,微则痒,甚则痛,或为脓水淋沥,多由湿热所化。”《灵枢·经脉》谓:“肝足厥阴之脉……过阴器。”上述说明了发生阴痒的原因为湿热下注,亦有肝经郁热。《妇人良方大全》说:“妇人阴内痒痛,此……湿热所致……若阴中有虫痒痛,亦属肝木。”又曰:“妇人胸膈不利,内热作渴,饮食不甘,肢体倦怠,阴中闷痒,小便赤涩,此郁怒伤肝脾所致。”《女科经纶》引徐春甫说:“妇人阴痒,多属虫蚀所为,始因湿热不已……其虫蚀阴户中作痒。”故本病主要因于湿热郁积,肝郁也可导致湿热内蕴而生虫。肝经环绕阴器,肝郁日久化热,湿热下注,风热下行,伤血化燥,血燥生风而致痒。

(二)因机详述

1.湿热下注《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曰:“妇人阴痒,多因湿热生虫,甚则肢体倦态,小便淋沥,宜服逍遥散、龙胆泻肝汤。”《外科正宗·杂疮毒门》曰:“一妇人肝经风湿下流阴器,浮肿痒甚,致抓出血不痛。”情志伤肝,肝气郁结,郁积化热,肝郁乘脾,脾虚湿盛,湿热互结,流注下焦,日久生虫,虫毒侵蚀外阴肌肤而痒痛不宁。

2.肝郁血虚《诸病源候论·妇人杂病诸候》言:“肾荣于阴器,肾气虚……为风邪所乘,邪客腠理,而正气不泄,邪正相干,在于皮肤,故痒。”而明代张三锡在《医学准绳六要·治法汇》中主张肝经湿热下注致阴痒的同时,又指出“瘦人燥痒属阴虚”。故肝肾阴血亏损,阴虚生风化燥,阴部皮肤失养亦可致瘙痒不宁。

(三)治法治则

阴痒的病因不同,症状也有差别。湿热下注者,阴道内及外阴部有奇痒的感觉,甚或疼痛,口苦苔腻,小便赤黄,脉弦细。肝经郁热者,必有阴内瘙痒不堪,坐卧不宁,性情急躁,胁痛潮热,大便秘结等症状。刘河间曰:“带下由下部任脉湿热甚,津液溢而为带下也,莫若以辛苦寒药,按法治之,使微甚者得郁结开通,湿去燥除而愈也。”故治疗宜以清热除湿为主。热去湿除,虫即失去生存的条件,病亦随之痊愈,兼用除湿杀虫之药外洗,收效尤捷。

(四)证治分型

1.湿热证症状:阴部瘙痒异常,时时出水,甚或疼痛,坐卧不宁,小便黄赤短涩,或淋沥不断,或便时疼痛,食欲减退,咽干口苦,心烦,睡眠不安,舌苔黄腻,脉象弦滑而数。治法:清热除湿杀虫。方药:加味二妙散(自制方)。苍术9g,黄柏9g,土茯苓9g,白芷6g,蛇床子6g,银花12g。加减:白带色黄量多者,加莲须9g,贯众9g。

2.肝郁证症状:妇人阴部奇痒,时发潮热,精神抑郁,性格易怒,头目眩晕,面色黄暗,或发热胁痛,或心烦不寐,饮食减少,大便干,小便黄或解而不爽,或淋沥不断,苔薄黄,脉滑细数。治法:清肝泻火。方药:龙胆泻肝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龙胆草9g,当归尾9g,栀子9g,黄芩6g,车前子9g,甘草1.5g,柴胡4.5g,泽泻3g,木通6g,生地黄6g。加减:偏肝郁血虚者,郁而化热,热伤血化燥,血燥生风而致痒。《医宗金鉴·妇女心法要诀》曰:“妇人阴痒多因湿热生虫,甚则肢体倦怠,小便淋沥,宜服逍遥散。”治以疏肝凉血、养血息风,逍遥散(《证治准绳·女科》)加减主之:当归、白芍、柴胡、茯苓、白术、甘草、薄荷、生地黄、何首乌。

附外洗方:苦参12g,蛇床子12g,白芷12g,黄柏12g,白矾1.5g。

五、阴挺

(一)概论妇人阴中有物下坠,挺出阴道口外名曰“阴挺”,又称“阴脱”“阴菌”“阴痔”“阴癫”,因其多见于产后,又叫产肠不收,俗名肠脱出、茄子疾。现代医学称其为子宫下垂或子宫脱出。《景岳全书·妇人规》记载:“妇人阴中突出如菌、如芝,或挺出数寸,谓之阴挺。此或因胞络伤损,或因分娩过劳,或因郁热下坠,或因气虚下脱,大都此证。当以升补元气、固涩真阴为主。”子宫阴道段的位置下垂,子宫颈与外口近于阴道口时,叫做子宫下垂。如果下垂的程度大,子宫阴道段露出阴门外时,称为子宫脱出。古人所称产(玉)门不闭者,即子宫脱垂的轻证。

(二)因机详述本病发生的原因,多由分娩用力太过,或产后疲劳过度,或房事不慎。《近世妇科中药处方集》曰:“子宫脱垂起于产褥的为多,因为产褥盆底肌肉弛缓,阴道宽阔,固定子宫的韧带亦自然弛缓,加之产妇早期起立,过度劳动,或便秘而虚坐努责等。”《妇人大全良方》曰:“产后阴脱,玉门不闭,因坐产努力举动,房劳所致。”《医宗金鉴》曰:“妇人阴挺,或因胞络伤损,或因分娩用力太过,或因气虚下陷,湿热下注,阴中突出一物,如蛇或如菌、如鸡冠者,即古之癫疝类也。”1.气虚《诸病源候论》云:“胞络伤损,子脏虚冷,气下冲则令阴挺出,谓之下脱。”素体虚弱,中气不足,分娩损伤,冲任不固,损伤冲任带脉而失于固摄,而致子宫坠落下脱。

2.湿热郁怒伤肝,积久不舒,肝气亢极,肝旺乘脾,脾虚则运化失常,水湿内生,湿热下注,致阴中突出长数寸,或因坠出过久,擦伤溃烂,以致阴门肿胀,溲赤而痛。本病以气虚为主,老年者,由于韧带及骨盆底肌纤维等萎缩退化,脂肪消失,组织失其弹力而出现阴挺。

(三)治则治法阴挺一证,从辨证来说,可分为气虚和湿热两类。从症状来说,一有肿痛,一无肿痛;一有分泌物如白带多,一有黄水淋沥。《医宗金鉴》记载:“属热者,必肿痛,小便赤数;属虚者,必重坠,小便清长。”这给辨证提供了准则。治疗阴挺应本着“陷者举之”的原则,以补气升提为主。如湿热下注,在清热利湿的方剂中,也宜注意升提下陷之气,待湿热已去,再行补气。这是治疗本病应该注意的。一般治法,气虚者宜补中益气,湿热者宜清热利湿,佐以升提,再配合外治以辅助药力,则收效较快。

(四)证治分型

1.气虚证症状:阴道中有物下坠,或在阴道口处,或在阴道口外,甚或坠出数寸,大如鹅卵,自觉下腹重坠,腰部酸痛,心悸,气短,坠胀,精神疲惫,尿频,便溏,带下淋沥不断,苔薄白,脉浮而虚。治法:补气升陷,佐以养血。方药:

加味补中益气汤Ⅱ(自制方)。重者,再加固肾或温肾之药。党参30g,白术9g,甘草3g,黄芪30g,当归6g,陈皮3g,升麻6g,柴胡4.5g,枳壳15g,益母草30g。加减:腰痛甚者,加菟丝子12g,炒杜仲12g。兼血虚者,症见面色萎黄,皮肤干燥,头晕目眩,便燥,脉虚细,舌淡红苔薄白,宜气血双补,十全大补汤主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党参、黄芪、肉桂、白术、茯神、秦当归、川芎、熟地、芍药、炙甘草。

2.湿热证(阴肿)症状:阴道内有物下坠,外阴肿痛,黄水淋沥,小便热赤,解时疼痛,心烦内热,或身热自汗,口苦而干,舌红,苔黄而腻,脉弦数,不一定细。治法:清肝泻火。方药:

龙胆泻肝汤(《女科撮要》)。龙胆草3g,木通4.5g,泽泻6g,黄芩6g,车前草6g,生甘草1.5g,当归6g,生地黄9g,栀子9g。加减:舌淡苔白,小便清长者,去生地黄、泽泻,加泡参9g,白芷6g,灯心草1团,水煎服;白带色黄量少者,加白芷、贯众、黄柏;兼有两胁胀痛,头晕耳鸣,手心发热,脉弦细而数者,宜平肝清热,加减逍遥散(丹皮、山栀仁、白术、柴胡、秦当归、白芍、茯神、香附、泽兰)主之,月经衍期较少用。

附:外用方阴挺下脱属虚者,用枳壳30g煎水熏洗。阴挺下脱,外阴部肿痛,黄水淋沥者,用苦参12g,黄柏9g,白芷6g,煎水熏洗。

六、脏躁

(一)概论妇人无故悲泣,或哭笑无常,频频哈欠,称为脏躁。脏,指五脏;躁,指脏阴不足。精血内亏,五脏失于濡养,五志之火内动,上扰心神等,故称之为脏躁。本病的记载,最早见于《金匮要略》,书中云:“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数欠伸,甘麦大枣汤主之。”后世医家均沿用此名。本病男女皆有,但妇女由于生理关系,发病率较男子高,故列入妇科来讨论。本病相当于西医神经官能症中的一种类型,表现可轻可重,多种多样,甚者情况严重,但无器质性病变。

(二)病因病机脏躁者,乃脏阴不足,继而有干燥躁动之象,是五脏失养导致的情志异常,多为七情所伤,忧愁思虑,情志郁结,以致心伤血虚,心火上亢所致。《内经》曰:“忧愁思虑则伤心。”又曰:“心气虚则悲,实则笑不休。”心主血,心伤则血虚,血虚则火胜,火胜则上灼于肺,肺在志为悲,在声为哭,今心火灼肺,肺伤则悲伤欲哭。又心主神明,心血既虚,神无所依,故神志恍惚,犹如神灵所作。心火上亢,心肾不交,肾亦因之受病,肾为欠为嚏,所以数欠伸。总的来说,本病的病机是忧愁伤心,阴虚火盛,灼肺伤津,波及心肾而出现情志失常。

(三)治则治法本病为内伤虚证,病在心脾肾,故虽有火而不宜苦降,虽有痰而不宜温化,当以养心滋液为主,甘润滋养以使患者情志舒畅,心胸开朗。

(四)证治分型症状:发作时悲伤欲哭,或哭笑无常,哈欠不休,饮食时多时少,或不食,睡眠不安,大便干燥,舌红少苔,或舌中心光剥无苔,脉弦细,或大或小,迟数无常。治法:养心滋液。方药:

甘麦大枣汤(《金匮要略》)。甘草30g,小麦240g,大枣10枚。水煎频服。加减:如夹痰则多见神疲倦怠,心悸气短,忧惕易惊,内热汗出,恶心干呕,脉虚细而滑。治宜滋液祛痰,

淡竹茹汤(《产科心法》)主之。泡参9g,茯苓6g,法半夏3g,麦门冬15g,甘草1.5g,竹茹4.5g,生姜3片,大枣2枚。

(0)

相关推荐

  • 早泄..加减逍遥散--肝郁湿热--付济华案

    案例5 .肝经郁热,湿热下注       李X, 男,27岁,早泄一年余,服金锁固精丸数月,病有赠无减.主诉:欲念时起,阳事易举,而临房早泄,心烦易怒,阴囊潮湿瘙痒,舌苔黄腻,脉弦滑数.诊为:肝经湿热 ...

  • 妇女杂病

    不孕 指女子婚后,夫妇一起生活三年以上,没有避孕而不受孕的.原因很多(包括男方的缺陷),在妇科方面,有先天与后天之分,先天的指先天性生殖器肤或机能缺陷:后天的与月经不调.气郁.血瘀.肾虚和痰湿等有关. ...

  • 妇人下病,阴门刺痒,湿热下注,清流黄水

    [处方]蛇床子15克,枯矾30克,川椒9克,樟脑9克,雄黄12克,芥穗9克,五倍子9克,硇砂9克. [制法]上药八味,共研为细粉,过罗,炼老蜜为锭,重12克. [功能主治]清热,去湿,止痒.治妇人下病 ...

  • 有关阴痒

    指妇女外阴部或阴道内瘙痒,甚则疼痛,常渗出水液,痒痛难忍(类于阴道滴虫病).如因瘙痒引起阴道生疮溃烂的,是阴痒的重症,称为"阴蚀".病因多由于湿热下注或肝经郁热.属于湿热下注的,表 ...

  • 霉菌性阴道炎

    第七节 阴道炎 阴道炎是常见妇科感染性疾病,近年来发病率逐渐升高.一般来说,健康女性阴道对病原体侵入有自然防御功能.若阴道自然防御功能受破坏,易使细菌.病毒.原虫.念珠菌.衣原体等病原体侵入体内,引发 ...

  • 卓雨农四、月经过多

    四.月经过多 (一)概论月经过多,系指月经周期正常,而经量超过平常,或经行持续日久(能自止)而量多.注意月经过多并非经行仅首日量多,而后量少,周期一般多不推后.本病可与月经先期.月经后期等并见. (二 ...

  • 妇科疾病的治疗原则  卓雨农

    妇科疾病的治疗原则 妇科疾病的治疗原则和中医学的其他各科一样,从整体出发,根据辨证论治的精神,着重调整和恢复全身机能.因此,必须运用四诊.八纲,仔细诊察形.气.色.脉,结合气候.季节.地区.饮食.起居 ...

  • 方剂索引  卓雨农

    方剂索引 一画 一贯煎(<柳州医话>) 北沙参 麦冬 当归身 生地黄 枸杞 川楝子 二画 二至丸(<医方集解>) 女贞子 旱莲草 二香饮(自制方) 香附 檀香 台乌 青皮 姜黄 ...

  • ​卓雨农  带下病

    ​带下病的治疗大法是温.清.补.涩四法. 脾虚阳气下陷,寒湿下注者,宜补气升阳.温化寒湿: 湿热下注者,宜清热利湿: 肝经郁火者,宜清热泻肝,热甚者宜泻火: 肾虚滑脱者,宜温肾固涩. 临证时还需要根据 ...

  • ​曾倩运用卓雨农经验之临证录及浅析

    ​曾倩运用卓雨农经验之临证录及浅析 一.月经先期 卓老认为,月经先期不外气虚.血热.肝郁.血瘀四途,并常与月经量多同见,失治误治可发展为崩漏之患. 气虚者,常选四君子汤.二至丸.乌茜汤合方加减: 血热 ...

  • ​卓雨农常用独特方药举隅一

    ​卓雨农常用独特方药举隅 一.通脉大生丸 1.药物组成由 杜仲.桑寄生.紫河车.续断.菟丝子.荔枝核.枸杞.肉苁蓉.鹿角霜.砂仁.艾叶.茯苓.当归.山药.首乌.台乌药.车前子等17味中药组成. 2.功 ...

  • ​卓雨农  三、不孕症

    ​三.不孕症 (一)概论现代一般认为女子有规律的性生活1年以上,未避孕,配偶无病而未能生育,或曾经生育一二胎,后即不再生产者都称为不孕.前者古人称为"全不产",后者称为" ...

  • 卓雨农  八、闭经

    ​八.闭经 (一)概述闭经是指女子到一定时期(18周岁)月经当至不至,或来潮后又至少停止2个月以上,除开习惯性居经.闭月.妊娠期和哺乳期,并且无其他病患者(一般经闭时期无全身症状),此为闭经.初潮后1 ...

  • 卓雨农  ​七、痛经

    ​七.痛经 (一)概论痛经指在行经期间或月经前后发生腰腹疼痛,或兼胀满,疼痛剧烈者不能忍受.本病主要伴随月经周期发作,不论经前.经后.经期都可能出现.疼痛的部位有下腹部正中.左侧.右侧或双侧,或整个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