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展飞——《高中生应该如何求知》

高中生应该如何求知

  一名合格的高中学生,要学会求知。作为一名学生,学习不光是我们的使命,也是人类的一个永恒话题,我们每个人的大部分的知识和信仰都是通过老师传授给我们的,人类社会之所以有今天这样高度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完全是代代相传,不断学习的结果。我们的同学正处于接受知识的最佳年龄段,精力旺盛,头脑灵活,记忆力强,接受能力强,正是学习的大好时光,皮罗里夫说:“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好的社会,它能够陶冶人的感情与气质,使人高尚。”而书是要有人去读,才能发挥它的作用的,同学们,你们遇上了好时代,学校里开的科目那么齐,社会上报刊杂志,那么丰富,你们可以广泛的学习。可以说,学会求知,是我们来到高中最重要的一项任务,《三字经》里有句话说:“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讲的就是学习的重要性,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一个人只有广泛地学习,并且经常把学到的东西拿来检查自己的言行,遇到事情才能不糊涂,行为也就没有过失。

  那么,在高中这三年里,我们到底应该如何去求知?

  求知要先立大志。苏轼说:“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朱熹也说:“人之为事,必先立志以为本,志不立则不能为得事。”说的是人生如果要走向成功,必须先立志,很难想象一个没有远大的理想的人,能够做出一番伟大的事业。自古成大事者必有大志,故有“有志者,事竟成”、“器大者声必闳,志高者意必远”等名言警句。周恩来总理在年少读书时就立志“为中华之崛起”,正是这样的大志向,激励着他为解救贫苦百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流芳千古。

  

  毛泽东更是写下了《赠父诗》。1910年毛泽东的父亲毛顺生再三思索,要毛泽东去做生意,而他却立志走出韶山冲继续求学。在他的执意坚持下,最终还是走上了求学之路。毛泽东在离家赴湘乡县立东山高等小学求学前夕,写道:“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这首诗是少年毛泽东走出乡关、奔向外面世界的宣言书,表明了他胸怀天下、志在四方的远大抱负。

  理想不能盲目,不能一味地假、大、空,不能实现的理想是梦想,超越实际的理想是幻想,失去理智的理想是妄想。理想不害人,但是不切实际的理想会害人。有人讲“小时候的理想是浪漫主义,长大时候的理想是现实主义,成熟以后的理想是批判现实主义”。树立理想要立足于实际,从实际出发,脚踏实地。每个人都要承认个体差异,承认先天条件无法改变。如果我们立志要象飞人刘翔那样成为世界上跑得最快的110米跨栏运动员,你没有那样的身体素质,那就是跑出血来也不可能做得到。因此,理想之树,只有扎根于现实的土壤才能茁壮成长。

  有的人天天说理想,心猿意马,半途而废,得过且过,理想只是写在纸上,挂在墙上,就是不去做。天天有理想,就是天天没理想。古人说:“君子立长志,小人常立志。”有些人小时候的理想是精忠报国、治国平天下,青年时的理想是从事自己热爱的事业,后来的理想是不下岗,将来的理想是养家糊口,理想一天比一天小。而我们有的同学刚来高中的时候,信心满满,一腔抱负,大有不拿第一不回乡,不考清华不罢休的架势,然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学习任务的不断加重,意志逐渐地消沉,理想也是一天比一天小,不仅第一不去想了,连起码的追求都没有了,变得胸无大志、得过且过了。

  所以我们的同学要想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就要早立志,立大志、立实志,立长志。

  

  2

  求知要脚踏实地。有了志向以后,是不是就万事大吉了,答案当然是否定的。现实的情况是,很多人虽然有大志,但是眼高手低,不肯扎扎实实做事,最后理想也不免变为幻想或妄想了。所以,要实现的自己的理想,就要脚踏实地,从小事做起,注重量的积累。《老子》中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说的就是凡事都有一个过程,都有一个积累的过程,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

  我们熟知的王羲之,他创造了一种美观流利的书法字体,被人们称为“书圣”,他从七岁开始练书法。王羲之的家门口有一个水池,他每次练完书法都会在此洗毛笔。过了二十年,天天如此,他把门前原本清澈的水池都洗成了黑色。之后人们便把那水池成为“墨池”了,如果没有这种脚踏实地的努力,怎么会有他的这一番成就。

  在现实世界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大家都渴望成功,然而志大才疏往往是阻碍人们成功的最大的障碍。人世间没有一蹴而就的成功,任何人都只有通过不断的努力才能凝聚起改变自身命运的爆发力。走一千里路,是从迈第一步开始的,同样,我们高中三年最终的成功,也是需要一步一步走出来的。三年的时间,我们要学习很多知识,我们只有一步一个脚印,步步为营的努力,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求知要敢于吃苦。高中三年的生活,是艰苦的,我们同学要做好吃苦的准备。中国自古以来就有许多充满哲理的诗句,“从来好事天生俭,自古瓜儿苦后甜”“不吃苦中苦,难为人上人”“不经一番寒彻骨,那得梅花扑鼻香”“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说的都是先苦后甜的道理。人不仅要有伟大的目标,更重要的是要有实现伟大目标的伟大毅力。应该说一个人要想有作为,就必须具备能吃苦的精神。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高尔基苦难的童年为人熟知。安徒生总结自己一生的经验时也说:“一个人必须经过一番刻苦奋斗的生活才会有成就。”敢吃苦能吃苦的人,先苦后甜,是因为他们能吃苦而不会再吃苦;怕吃苦不吃苦的人,先甜后苦,是因为他们怕吃苦而偏偏吃苦。先苦后甜,是苦尽甘来。这种苦是教训,是难堪的现实。享乐在先,或许令人羡慕。但这只是一个过程,不会永远乐下去,走到终点便是苦。吃苦在先,同样也是一个过程,不会永远苦下去,走到终点便是甘甜。

  清华大学的一名学生在一份报告中说,有一个山东的省高考状元,得了713分,问他到底是怎么学成这么“牛”的。他说:“我高中的时候只要市场上能买到的习题集我都做过。”而另外一个河南省高考第76名的同学,高考6个主科的题典他至少做了五遍。可见,成功绝不是偶然的。

  求知要虚心求教。从同学们上学的第一天,父母就会叮嘱我们一件事,那就是听老师的话。这句老生常谈的话听起来太过于平常,而我们的同学或许也早已经听腻。今天在这里我要特别提出这个问题,我们不仅要听老师的话,还要认真地听,老老实实地听,做一个老实人。在这里我想讲一个新东方培训学校的故事,在新东方的一个英语培训班里,一位老师拿着自己编的一本题典讲课,这本题典有几百页。这位老师上课的时候,对同学们说,你们如果把我的这本题典做三遍,肯定能通过考试。考试完了以后,一位考生兴奋地来找他,对他说:“老师,你的话真灵,我做了三遍果然过了。”老师大吃一惊:“你真的做了三遍?我不过是随口说说罢了。”这名学生无疑是一个老实人,对老师的话深信不疑,然而正是这个老实人,最后得了大便宜。可见,只有虚心求教,才能学到真本事,所以说,当一名学生容易,当一名虚心的学生则是难能可贵了。

  

  5

  求知要惜时如金。三年的时间,听起来很漫长,实际上很短暂,朱熹的一首诗里说:“少年易老学难成, 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 阶前梧叶已秋声。”鲁迅先生说:“浪费自己的时间等于慢性自杀,浪费别人的时间等于谋财害命。”这就说明了珍惜时间的重要性。 对待时间的方式,可以决定我们的命运,并且显示巨大的不同。我们的手中,握着的可能是失败的种子,也可能是成功的无限潜能,答案需要我们自己选择——随波逐流将一事无成,全力以赴便会前程锦绣,让瞬间创造永恒,成功从我们珍惜时间开始。陶渊明说:“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岳飞在《满江红》词里大声疾呼:“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在人的一生中,时间是最容易流失的。时间将贯穿于每个人的一生,我们的生命的价值及意义的体现不可能脱离有限时间的束缚,而对时间的认知和应用它来创造价值的能力就显得非常重要。

  再举一个清华的例子,清华的好多学生都是在高中期间没看过一眼电视——包括春节晚会,有的同学甚至从初中开始都没看过电视。清华的每个宿舍都有电视。但是有的宿舍的电视几乎就没开过。清华的学生在考试后都不愿休息放松,所有的人都是准备下学期的课程,准备托福GRE考试,或者是学一些实用的技术。所有人脑子里想的都是利用别人休息的时间来充实自己,使自己在今后的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

  高中的三年,常被称为“用三年的辛苦换取一生的幸福”,此言虽然有些夸张,但也充分说明了这三年的对于人生的重要性。能否珍惜时间直接决定我们能否在三年后的高考中取得最后的胜利。

  

  6

  求知要竭尽全力。在美国西雅图的一所著名教堂里,有一位德高望重的牧师——戴尔.泰勒。有一天,他向教会学校一个班的学生们先讲了下面这个故事。

  那年冬天,猎人带着猎狗去打猎。猎人一枪击中了一只兔子的后腿,受伤的兔子拼命的逃生,猎狗在其后穷追不舍。可是追了一阵子,兔子跑的越来越远了。猎狗知道实在是追不上了,只好悻悻地回到猎人身边。

  猎人气急败坏地说:“你真没用,连一只受伤的兔子都追不到!”

  猎狗听了很不服气地辩解道:“我已经尽力而为了呀!”

  再说兔子带着枪伤成功地逃生回了家,兄弟们都围过来惊讶地问它:“那只猎狗很凶呀,你又受了伤,是怎么甩掉它的呢?”

  兔子说:“它是尽力而为,我是竭尽全力呀!它没追上我,最多挨一顿骂,而我若不竭尽全力地跑,可就没命了呀!”

  泰勒牧师讲完故事之后,又向全班郑重其事地承诺:谁要是能背出《圣经—马太福音》中第五章到第七章的全部内容,他就邀请谁去西雅图的“太空针”高塔餐厅参加免费聚餐会。

  《圣经—马太福音》中第五章到第七章的全部内容有几万字,而且不押韵,要背诵其全文无疑有相当大的难度。尽管参加免费聚餐会是许多学生梦寐以求的事情,但是几乎所有的人都浅尝辄止,望而却步了。

  几天后,班中一个11岁的男孩儿,胸有成竹地泰勒牧师的面前,从头到尾地按要求背了下来,竟然一字不漏,没出一点差错,而且到了最后,简直成了声情并茂的朗诵。

  泰勒牧师比别人更清楚,就是在成年的信徒中,能背诵这些篇幅的人也是罕见的,何况是一个孩子。泰勒牧师在赞叹男孩那惊人记忆力的同时,不禁好奇地问:“你为什么能背下这么长的文字?”

  这个男孩不假思索地回答道:“我竭尽全力。”

  16年后,这个男孩成了世界著名软件公司的老板。他就是比尔.盖茨。

  泰勒牧师讲的故事和比尔.盖茨的成功背诵对我们很有启示:

  每个人都有极大的潜能。正如心理学家所指出的,一般人的潜能只开发了2%—8%左右,像爱因斯坦那样伟大的科学家,也只开发了12%左右。一个人如果开发了50%的潜能,就可能背诵400本教科书,可以学完十几所大学的课程,还可以掌握二十来种不同国家的语言。这就是说,我们还有约90%的潜能处于沉睡状态。

  谁要想出类拔萃、创造奇迹,仅仅做到尽力而为还远远不够,必须竭尽全力才行!如果你们能够竭尽全力,那么三年后的高考,奇迹将由你们来创造。

  同学们,今天我们背负着家乡父老的希望来到高中,为了我们的明天而打拼,借用汪国真的一句诗,“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不管我们能否成功,我们都可以说,青春,无悔。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