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伯礼院士出征河北;“雷神穴”再立功让重症患者转危为安
河北省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接连派出国内顶尖专家对河北省医疗救治进行现场指导。这其中,不乏中医专家的身影。
1月7日上午,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急诊科主任齐文升和呼吸科主任李光煕抵达河北石家庄,进入河北省胸科医院。两天半的时间,他们巡诊了全部508位患者,了解了患者的四诊信息,并为情况特殊的患者和重症患者一人一方确定治疗方案。
1月12日,广东省中医院副院长张忠德和广东省中医院重症医学科大科主任邹旭,坐上高铁,驰援河北邢台开展新冠防控救治工作。
昨天,天津中医药大学官方微信号、津云等媒体报道,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人民英雄”张伯礼院士也已于1月13日出征河北了!当天,张伯礼院士便参加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的中医救治一线专家座谈会,听取河北中医药救治进展情况汇报。老将出马,给了一线的医护人员很大的鼓舞,而患者们见到亲切的老张,也纷纷表示增强了他们治疗康复的信心。
国家接二连三地派出重量级的中医战疫名将,我们判断一是河北此次疫*情形势较此前的疫*情反弹要严峻,希望能尽快有效地控制住;二是国际上多个国家出现了新冠病毒变异毒株,而我国此前疫*情反弹多和境外冷链食品输入或境外输入病例有关,形势也变得更加复杂。张伯礼院士在临床巡诊中也发现河北疫*情中新冠患者的中医证候特征与武汉疫*情同中有异;三是国家越发重视中医药战疫的优势和重要作用,重视科技助力中医药疫*情防治。
从最近媒体的报道中,我们也再次看到中医药在战疫一线的成果。
广安门医院急诊科主任齐文升在2020年一直奔波于各地抗疫,被称为“灭火队长”,这一年的辛苦换来的是中医攻坚新冠重症患者的经验提升、人民的健康。齐文升认为中医学术发展得到大飞跃和大发展的几个时期,都与中医药治疗急危重症密切相关。他在中医急诊工作了30年再加上2020年一年的战疫经验,让他对中医药救治成竹在胸,其疗效是非常确切的。
广东省中医院副院长张忠德和广东省中医院重症医学科大科主任邹旭也备受患者信任。在邢台第二医院隔离病房,有一位两岁零八个月的小患者,两位中医爷爷对其特别照顾和鼓励,现场把脉望诊问诊以后,开具了中药处方,小家伙也非常配合,表现很棒。
羊城晚报1月18日报道了德叔和邹旭在邢台救治新冠患者的最新消息。曾经在武汉汉口医院和武汉雷神山医院大放异彩的针灸再次立功,再次经历立竿见影地让一名重症患者转危为安:德叔和邹旭查房时,一位使用高流量呼吸湿化治疗仪辅助呼吸的重症患者,经邹旭教授针刺太溪穴治疗后,胸闷症状明显改善,心率由95次/分逐渐讲到了76次/分,让现场人员惊叹中医针灸的神奇。
近日,近中西医协同作战,德叔邹旭四诊合参针药并用,这位重症患者已由重型转为普通型。
▲邹旭为患者针刺太溪穴
针灸和中药是中医的两大利器,在2020年的武汉战疫中针药并用的应用效果获得了显著的疗效,邹旭教授表示,在隔离病房,平衡针疗法应用得较多,突出快速针刺、即时效应,80%以上的病人3秒钟即可见效。
当然,这篇报道出来后,还是有不少人表示不服。其中有一位三甲医院内科主治医师的评论尤为凸显:高流量吸氧患者,划重点,如果没有这个治疗,你有没有机会去用你所谓的针。能用上高流量吸氧的患者,肯定其他方面药物也在使用,没有这些药物的话,你怎么有时间去用你的针?怎么能够确定是用的吸氧和其他药物让患者平稳,还是说你的针起作用的?就算是你的针起了作用,以后,有没有对患者造成损伤,造成以后的副反应?
对于这个评论,你说他是讲科学的吧,又显得挺不严谨的,让人感觉挺狭隘的。不知道这位三甲医生有没有参与过武汉一线战疫,当时邹旭教授第一次用针灸救急危重症患者的报道他可能也没有关注没有听闻,那个案例可是在西医同道没有办法的情况下,邹旭教授用银针给扭转了局面,救下了患者的,当时同行的西医同道都表示服气。更何况还有雷神山病区那么多的重症患者救治实例的佐证。而最后居然还说到针刺太溪穴对患者可能造成损伤,造成以后的副反应,真是让人呵呵了,眼见就是根本不懂中医而黑中医了。
曾在武汉攻坚新冠急危重症的叶永安教授总结过:西医撑得住,中医救得活。其实“撑得住”主要也是现代医学的先进的医疗设备和技术,比如ECMO、呼吸机等。刘清泉院长做了几十年的中医急诊,他说过,把呼吸机当人参附子来用,用中医理论来指导西医治疗方法,就能为中医所用。
中西医结合,目的是更好更有效地救治患者,这是我国的战疫优势之一。
截止到1月19日10时,河北省共有重症患者29人,其中河北省胸科医院重症患者17人,有2例上了ECMO支持治疗;石家庄市人民医院重症患者9人;邢台市第二医院重症患者3人。
新冠病毒再狡猾,还是离不开中医理论的辩证范畴。加油,中医人;加油,所有奋战在一线的医务人员。
因为公众号更改推送机制,推文不再按照时间线显示,可能你在时间线里面就看不到人民健康论坛的文章了。如果你希望可以及时看到我们的文章,可以这样做:
END
作者:康和
首发:人民健康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