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方子治胆小、易惊、睡不着,破解神经功能紊乱

       今天这篇文字,我想和你聊聊,张仲景用于定心神的方子。
       什么叫做定心神?心神不定,又是怎样一番光景?
       你切莫急,先来认识我笔下的这个患者。
       这个人,女性,当时年纪是50岁。
       大概在一年前,她因故受了一次惊吓。
       其实,她这个人本来就胆儿小。这一次惊吓,又着实伤她不轻。
       所以到后来,她就出现了一系列的不良感受。
       其中,最让她难受的,是睡不好觉,或者说干脆不敢入睡。因为在夜里,周遭一片黑暗之后,她觉得害怕。屋里屋外的每一处声响,都让她心生恐惧。
       以前,她胆小怕事,但毕竟没到这个程度。所以,她认定自己,一定是有了心理疾病。
       但是,到医院心理科看,没得到什么解释。药,吃了点,没啥效果。
       她也到医院检查过心脏,心电图做了好几次,一切正常。
       后来,大概在发病的一年以后,此人决定看中医。
       刻诊,见患者脉象沉弦,舌淡苔白,面色无华。
       细问得知,患者除了夜里胆小、害怕、无法入睡之外,还容易出汗,身体畏寒怕冷,心慌心悸,气短乏力。
       对自己的这个状况,患者自嘲,已经是“阴一半,阳一半”了。
       在了解患者的情况以后,医家书方一首,但见:
       桂枝9克,炙甘草12克,煅龙骨(先煎)30克,煅牡蛎(先煎)30克,茯神15克,炒枣仁20克,五味子12克,龙齿(先煎)15克。每日一剂,水煎分服2次。
       结果,患者用药5剂之后,症候明显改善。后来,此方又用了十多剂,患者睡眠完全正常,停药。
       好了。我说了这么多,你能品味出,其中的道理吗?
       首先,我想说,和上文医案里类似的病人,在现实生活中特别多。
       我以前就认识一个朋友。此人很瘦,胆子小。小到什么程度呢?就是家里有亲人故去了,他不敢到遗像跟前去。有时候,他开车,会忽然觉得害怕,必须把车停在道边,下来透透气,才行。
       至于说睡眠,更是糟糕。
       后来,他被诊断为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对这类人,我的建议是,应该去看看中医,看是否属于心阳不足、心神不定。
       比如说上文医案里的患者吧。她畏寒,说明阳虚,阳气不够。阳气不能固摄津液,所以她爱出汗。
       阳气,精则养神,柔则养筋。我们的心神,靠心阳来养。心阳不足,心神慌乱不定,所以她胆小。不巧的是,她受到了一次惊。惊恐,伤肾阳。肾阳受损,心阳随之不足,于是她更加胆小怕事,易惊,入夜无法入睡。
       心,其华在面。心神不定,则面色少华。
       阳气不足,所以脉象沉弦,舌淡苔白。脉沉,说明脉道气血不足,鼓动乏力。阳气不足,脉道失养,所以脉弦。
       所以说,这个人的根本问题,综合来看,就是心阳不足、心神不定。要想解决,就得温阳益气、安神定志。
       我们来看看实战中的方子:
       桂枝9克,炙甘草12克,煅龙骨(先煎)30克,煅牡蛎(先煎)30克,茯神15克,炒枣仁20克,五味子12克,龙齿(先煎)15克。
       这个配伍里头,桂枝和甘草,温通心阳。龙骨、牡蛎、龙齿,镇惊安神。茯神、枣仁、五味子,养心宁神。
       其实,这里用到的,是经方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它是出自《伤寒论》的经方,基本组成是桂枝、甘草、牡蛎、龙骨,作用就是温通心阳、潜镇安神。
       这个方子,后世医家多用它治疗神志病,比如说神经功能紊乱、心血管神经症,以及早搏、更年期综合征等。总之,后世对它的应用范围,做了非常大的扩展。我觉得,这种扩展,是张仲景在当初是万万没想到的。因为最初,张仲景创制这方子,目的是治疗“火逆烧针”,算是一张纠偏、补救的方子。这就是中医不断发展,不断丰富内涵的结果。
       但无论怎么说,这个方子的主治,一般就是心阳虚烦躁证。患者主要表现,就是心悸、心烦、胆小,或烦躁,汗出,乏力,睡眠不好,精神萎靡,舌淡苔白,脉弱,虚迟,或者脉结代。
       我把这些写出来,就是想从专业的角度,告诉读者,这现象应该怎么理解,怎么看待,中医有什么应对之策。有类似困扰的朋友,你要去看中医,准确辨证。切记,心阳虚,和心阴虚、心血虚、心火亢盛所致的失眠、心神不定,完全不一样。这是需要专业辨证才能分清的事儿。如果用反了,用错了,那患者就遭罪了。
       好了,关于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的事儿,我就说这么多吧。感兴趣的朋友,你可以多看看有关经方运用的书籍。书读多了,那就自然明白这其中的奥秘了。自己探寻来的东西,远比听文老师在这里讲,要深刻得多。(文君然)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