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现场》:国内产品驱动型互联网项目的典型案例
产品驱动是以一个基本的核心产品,吸引并稳住用户和流量,先立于不败之地,然后延伸其他产品或,最终蚕食对手,取得胜利的生存方式。
产品驱动的优势是:
(1)大大降低了推广成本,因为产品本身的易用性,推广很容易自然形成——口碑营销希望的效果;
(2)可以使得网站拥有稳定的用户和流量;
(3)网站其用户具备高度忠诚。
产品驱动型网站的特点是:
A产品驱动的基础大部分为工具性。该工具却是大部分人的生活必需品,比如在网络世界里,几乎人手一个;
B产品驱动型网站要盈利,只能通过开发增值服务的方式来进行。单纯地依靠产品本身并不赚钱,更有可能死亡。如:抓虾(提供简单的用户订阅服务)、博客网(提供免费个人主页服务)。
国内产品驱动型网站的典型案例一个是早期的网易,一个是腾讯。而当我们将眼光放在整个世界范围内,你会发现,微软、苹果和今天很风光的Facebook等都是产品驱动。
例一:网易在产品方面,初期受到广大用户欢迎的有:免费个人主页、免费邮箱、虚拟社区等产品,最著名的则是网易BBS。其BBS产品的影响力达到什么程度?我们可以用当时人们的形容来旁观:"北有清华(BBS),南有网易(BBS)"。网易BBS在网易的成长期间起了很多作用,例如积聚了人气(为以后的虚拟社区转型打下了基础);为其他项目(例如个人主页、免费FTP)提供了很好的宣传途径;此外网易还在其BBS上认识网罗了很多人才,例如免费邮件系统的软件编写人陈垒华、直到现在还在网易的技术骨干Singo等。在BBS之后,网易推出了功能很强的免费个人主页服务,令网易名声大震,极得网民的喜爱,可以说是网易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例二:腾讯最基本也是最核心产品非“即时通讯”莫属,也即我们通常讲的QQ和目前火爆的微信。即时通讯这个小小的工具同样为腾讯今天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先是人气,接下来是迅速发展的庞大的用户群为腾讯赢得了第一笔投资,再然后就不用讲了——腾讯盈利了。以至于今天它拥有——通信、社区、网游、休闲、手机、商务,六大支柱产品的企鹅帝国。成为真正的门户。无论是从财力还是产品上,都已经具备了世界级别的能力。
例三:微软操作系统。微软为什么我们将其定位为产品驱动。我想比较容易理解。微软最出名的就是操作系统。当你购买了电脑,没有操作系统你是无法运行的,而全世界,人手一个电脑的时候,你会发现,微软就拥有源源不断的造血能力,因为操作系统需要授权需要购买。我记得我们最初学习电脑的时候,是用的DOS系统,这个系统界面操作起来非常复杂,是需要输入命令的。世界上聪明的人并不多,但微软操作系统出来之后,电脑的普及率得到了非常大的提升。
例四:苹果手机。苹果手机我们用的可能比较多。智能手机此前都有,只是乔布斯将智能手机变得更为炫酷。而且,乔布斯在定价的时候,利用人的一个心理,尤其中国人的心里,只买贵的不买对的。所以造就的状态是,要潮流要时尚你就需要一个苹果手机。
例五:Facebook。这个案例,我们讲过多次。Facebook本身就是一个社交工具,因为人们缺乏对陌生人的了解,而基于作者自身的这种需求,因此,做了一个好玩有趣的网站,因此,Facebook火爆异常,目前可谓全世界最火的社交网站。它的产品来到中国,就变成了今天的新浪微博。
例六:刘文在非洲的创业故事。从大学的高等数学教师到阿里巴巴再到1号店,38岁才开始创业的刘文算得上是一位履历丰富的创业者。但当他2013年准备创业时,选择的第一个市场却是非洲的马拉维,这个人口只有北京市三分之一的国家2013年人均GDP是223美金,被认为是全球最穷国家之一。他先是卖手机。将一个在国内不怎么知名的手机G-five(基伍是一家活跃于印度、东南亚等海外市场的国产手机厂商,和Tecno(德卡诺)一样,他们在中国和欧美以外的市场“闷声发大财”。)推广到到了非洲,而且卖得非常好。但近年来G-five的日子过得没有之前那么好了,因为在印度和非洲,有了小米和华为的存在,他们有着详细的“非洲战略”,有着一轮接一轮的产品降价。刘文的生意也没那么好了,这时候刘文就开始玩互联网。
刘文发现,在非洲,戴着空耳机,假装听音乐也是一种生活方式。他在网易人间的专栏写了这样一个故事:
一天早上,我们店面的邻居店员Julius(后文简称为“J”)戴着棒球帽,耳朵里塞着耳机,晃悠悠地走进来。J刚高中毕业,最大的爱好就是拍自拍发到FACEBOOK主页上面去获得姑娘的点赞。我问:“J,你听的什么歌,让我听一下。” 他取下耳机,他点着头有点抱歉地对我说:“不好意思,我的手机没电了。”一旁的员工Mosh哈哈大笑,转头告诉我:“老板,这是我们这里年轻人耍酷的方式。”
据刘文的观察,在非洲,人们手机里的音乐是非常好的,据说在当地有一个非常有名气的人。为什么有名,是因为他的手机里面拥有1000余首歌曲。当地很多年轻人,将其视为偶像并想办法接近他,其目的就是想使用蓝牙获取对方手机中的音乐。
在非洲,因为网络覆盖率低和费用昂贵的原因(赞比亚、乌干达等国家,有宽带的家庭不超过5%,在马拉维,100美元的月租费对这里的人来说,甚至超出了他们的月工资),很多人只能去修手机的店铺拷贝音乐和电影,这种方式不仅收费很高,而且不能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音乐。于是,用一款手机app帮助当地人下载音乐和视频的想法便诞生了——iBar。它的原理讲起来可能比较复杂,但我们可以这样理解:WiFi热点,局域网共享下载,它既是数据的入口也是数据的出口,还外带无线wif功能。就是不需要非常多流量就可以下载音乐或者共享音乐(以Wi-Fi为中心的移动互联网平台。将这个Wi-Fi路由器放置在各个门店中,用户可以在这里免费上网,付低廉的费用就可以下载App、音乐或视频)。
如果你持续阅读刘文的相关专栏,你就发现,在非洲,歌手们更乐意将自己的歌曲免费传上网,供人们下载,而不收费。但前提是,下载需要流量,流量需要钱,而且是一笔不菲的钱。
项目发展情况:3个月,iBar便已经积累了超过10万的用户。目前,乌干达的公交车和中长途巴士大约有8000,赞比亚有大约6000辆,iBar团队已经和乌干达和赞比亚的公交和巴士公司谈了初步的合作意向,按重点线路20%的占有率来计算,刘文预计今年年底在两个国家共建成3000个iBar的下载点。而每个iBar的下载点每天都会带来20元左右的收入。刘文的iBar之所以成功,就是因为非洲互联网网速的问题。
我记得在2015年我听到过一个案例,是联想的人讲的,当时联想在非洲有一个分公司,招聘了保安,也有摄像头等一系列先进工具。但总是被盗。每被盗窃一次,联想就多招一个保安,但被盗窃的现象并没有达到缓解。后来一个工程师说,要想不被盗窃很简单,我们将办公室里的wifi共享出去,人人都可以在公司的周围蹭网。结果一开放,发现分公司外面的围墙下坐满了人,不分白昼和黑夜,而从此,联想的分公司还真没被盗窃过。
通过上面我们能得到的直接感觉是:产品驱动更倾向于工具,或者说作为一种应用而存在,这种应用具备普遍适用性。
有同学说:产品驱动,是用户不得不去使用的产品或者工具。就比如大家都有微信,你为了要跟你身边的人或者见过一面的人联系,人家有微信你没有,那么你就不得不去下载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