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文165号作品】罗剑青:关于水井的记忆
。
关于水井的记忆
罗剑青
俗话说“喝水不忘挖井人”,我的故乡家家户户都有自家早年挖的水井。我家还有两口水井,一口在房屋前坪,一口在厨房侧边,耄耋之年的父母仍然对家里这两口水井钟爱有加。
村里自来水引过来了, 家里的水井也可以不用了。最近,我为老父母做了两件事:一是把房子前坪那口已有几十年历史的水井换了一个球墨铸铁井盖,原来高高凸起的井口变平坦了,出入车辆也方便了;二是把家里原来的铜水管全部换成了联塑管子,楼顶上换了大号水箱,位置也更高了,水量明显增大,也方便接自来水。
我是喝着故乡的井水长大的,对井水总有一种说不出的亲切感。我知道,这些水井终究是要消失的,唯有融入血液、浸润汗水与甘甜的乡情将永远在我生命的长河里不息流淌。
黑庵子的井
那是70年代中期,我在邻村小学读书,每天放学回家,有个固定的任务是到离家2里左右的名叫黑庵子的地方挑满一缸水,至于那里为什么叫黑庵子,我不清楚。黑庵子有口井, 椭圆形。印象中像是从一条上坡小路一侧凹进去, 周围青树翠蔓,蒙络摇缀。井深约两米,井底小石清澈可见, 井壁由一块块光亮的石头累砌而成,井壁上的苔绿由于经常水洗,并不肥厚。井边一条蜿蜒的小溪,在乱石中蹦蹦跳跳,翻出洁白的水花,哼着动人的曲调,这里是小鱼、小虾和螃蟹生活的乐园。
那时挑的是木桶,木桶不大,将木桶放入水井,压一下提手,就能盛入满满一桶,渴了,掬一把井水入口,沁人心脾。小小年纪的我一路上至少要放下歇一次气,晃荡来晃荡去,到家两桶水都只有大半桶了,不过令我高兴地是常有小鱼小虾倒入水缸,在缸里欢快地嬉戏。
黑庵子井水好像通人性似的,特别体贴人,它冬暖夏凉。冬天水井里常常冒着热气,下雪结冰天,水井四周好几米远的地方冰雪都不敢接近它。假如你夏天渴了去那儿喝水,先在小溪边的石头上坐一会儿,身上的热量很快就会跑光,再咕咚咕咚喝上几口清澈甘甜的井水。那滋味简直妙不可言!
记得当时一大快地方都只有黑庵子一口井,每天从晨光熹微到暮色降临,挑水的人络绎不绝。水井像一位温情的母亲,用她的甜美的乳汁哺育着她的儿女,从没有干涸过。
田间一口井
到了七十年代末期,具体不知从哪一年起,我家门前200米左右的农田的田间小路旁边冒出一口井,估计是生产队挖出来的。井不大,也不深, 长方形,一边靠小道, 周围用麻石砌好。农忙时节,水有点点浑浊,闲时倒是蛮清澈,里面小鱼、小虾、泥鳅都有。毕竟比黑庵子近多了,周围的村民于是纷纷就近挑水。后来我常想,那么一个露天的田间井, 田里的水渗透进去了,水质是不是达标啊 ,可从没有听说谁吃坏了肚子呢。
这个时候,我挑的是铁通,比木桶轻便多了。桶儿叮叮当当,扁担吱吱悠悠,田野上流淌着快乐的乡间小曲,心里溢满了丰收的喜悦。
父子挖了一口井
到了八十年代初期,随着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落实,农民生活比以前好多了。于是我们那个地方出现了一个普遍现象:村民们都在自家挖井了,方便抽水,而且喝家里水更放心。眼看左邻右舍家里都有了一口井,当老师的父亲坐不住了,尽管当时有了专门打井的人,但父亲不愿花费那个钱。记不清哪年暑假,父亲决定自己动手挖井,安排我打下手。父亲借来铁铲,准备好锄头、小尖锄、簸箕、铁桶和粗棕绳等工具。其实采用原始的手工挖掘工具挖井,劳动强度很大,且对土层的破坏面积较大,带有一定的危险性。当时我们根本没有想这些,也不懂如何选址,当然更没有想到几十年后这口井挡住了车辆出入。
不少人说“双抢”最累, 在我记忆中挖井才是最艰苦的劳动。烈日当空,我们头戴草帽,穿着短裤,打着赤膊。开始那些天,一人挖,一人挑,轮着干,背上晒出了油,全身斑斑点点的黄土印。慢慢地越挖越深,父亲就借来了一架长木梯。沿梯下井后,身体如小鸡一般蜷缩在狭窄的区域,只能用小尖锄一点一点挖,一把一把捧起土放入铁桶,然后上面的人握紧棕绳,缓缓吊起铁桶。井下空气稀薄,身体不好回旋,可谓备受煎熬。我曾下去一次,挖了半个钟头,实在受不住,就上来了。看似柔弱的父亲倒有一股韧劲,没有叫过一声累。
挖了十多天了,井深达10米左右,仍然没有明水涌出。以前听老人说过,某人挖井挖到了“阴河”(地下暗河)。我们这里怎么就挖不出水呢?直到有一天,父亲用小尖锄挖下去,砰砰作响,原来下面竟然是一块大石头,难怪水流不出。后来父亲请人放了炮,也只炸开一条缝,水倒是汩汩流了出来,尽管流量不大。接下来父亲买了十多个井口大小的水泥管,一个一个套下去固定土质,并用混凝土固定好井口,制作了水泥井盖。
这口深井的储水量一直不多,特别是雨水少的季节水更浅,那时我们没有安装电动自汲泵,只能用桶子吊水上来,盛满水缸备用。不过这口深井自有神奇之处:三伏天气,酷暑扑来,母亲把西瓜、菜瓜、黄瓜等洗净切好,用碗盛上,放入篮里,吊入井中。农作归来,这些瓜果早已冰凉清爽。寒冬腊月,揭开井盖,热气缭绕,吊水上来,洗脸洗菜,温暖心田。
爷孙俩的对话
九十年代初期,家里房子改造,在厨房侧边杂屋里,我们请人再挖了一口井,三天就挖好了,只有几米深,水尤清冽。我们装好了电动自汲泵,接好了水管,楼顶上安放了水箱。从此,挑水、吊水成为历史了,生活翻开了新的一页。
这个时候,我的女儿出生了,孩子在充满爱的家庭里茁壮成长,四岁多就读小学了。不久,父亲从学校退休了,悄悄地在家门前坪里划出一块长方形菜地,种上了各式各样的蔬菜。有一天,当父亲揭开井盖,准备吊水浇菜时,正值孩子放学回家,于是在井旁,爷孙俩开始了有趣的对话:
“爷爷,这么深的井谁挖的呀?”
“爷爷和你爸爸挖的呢,你相不相信?”
“爷爷说的我相信,爷爷和爸爸好棒!”
“爷爷,我发现井水冬天暖和,夏天凉快,这是为啥呢?”
“乖孙女,问得真好!爷爷告诉你,井水没变,是你的感觉变了。因为井水一年四季温度变化不明显,相对于地面冬夏的温度差别,井水温度变化非常小,特别是像我们家的深水井变化更小,所以感觉冬暖夏凉。”
“爷爷,厨房那口井的水是怎么抽上来的呢?”
“爷爷装了个电动自汲泵。怎么说呢?乖孙女以后读很多很多书就晓得啦!”
“谢谢爷爷!”
……
孩子也许没有完全听懂爷爷的话,如井水般清澈的眼睛一眨一眨的,使劲地点着头。以后孩子成为了爷爷菜园的好帮手,学习也更自觉了。
简单朴素的岁月里,那一口口水井陪我们度过了多少春夏秋冬,让普通的甚至艰苦的生活绽吐芬芳;它也像一面面镜子,映照出农村的变化与发展。而今黑庵子那口水井已不是当年模样,田间那口水井也不存在了,唯有父母家里的两口水井,完好如初。每周周末我们都回乡下,看望父母,也看看我家水井。水井的水还是那么清冽甘甜,喝上几口,仿佛逝去的岁月又回来了。——原来,关于水井的记忆是那么厚重而温馨。
作者简介:罗剑青,湖南宁乡人,高级教师,现供职于宁乡市教育后勤服务中心,系长沙市作协会员,宁乡市作协理事。出版文友合集《分头去爱》,偶有文字散见报刊杂志及网络平台。
“回不去的乡愁”
全国图文征文大赛通知
乡土,乡音,乡情。乡土是我们的根,乡村是我们的魂,乡情是我们的梦。乡土文学是一切文学的源头,是文学之根。
如果说文学是漂泊游子的人生驿站,那乡土就是可以为我们遮风挡雨的宁静港湾。纵观文学史,乡土一直是正统文学即主流文学的书写题材。古今中外,概莫于此。就中国文学而言,无论文学起源的诗经,中兴的唐诗宋词元曲,还是明清的小说,都深深地打上了乡土文学的烙印。至于近代,乡土文学成就更加斐然,一个个巨匠级的优秀乡土文学作家,一部部优秀乡土文学巨著的诞生,独领风骚,主宰了近千年中国文学史。从《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四大名著,到近代乡土文学的繁荣。从沈从文的《边城》巴金的《家》,到周立波的《暴风骤雨》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再到陈忠实的《白鹿原》路遥的《平凡的世界》贾平凹的《秦腔》,一代代杰出的乡土文学作家为我们矗立一座座乡土文学丰碑。
当今社会,文学被边缘化,商业化,中国农村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阵痛。城镇化,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传统文化的保护、继承,发生了越来越剧烈的矛盾冲突。城市扩张,持续高涨的打工潮;移民迁徙,候鸟般的飞来飞去,使所有的人都成了没有根系的浮萍。“回不去的乡愁”,一谶成真,“乡愁”成为一代代城里人永远想圆都圆不了的梦。
“回归乡土”,让文学慰藉孤寂的灵魂,让艺术温暖落魄的梦乡,为此特主办“回不去的乡愁”全国性图文征文大赛。现将在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参赛人员 作家、诗人,画家、摄影家、乡土文学社会员,以及广大文学、美术、摄影爱好者。
二、作品征集
1、时间 2021年7月2日至12月30日
2、征文内容以农村题材为主,兼顾都市乡愁情怀。文学体裁:小说、诗歌、散文、故事、传记,特别关注老照片、村史、家族史和打工笔记等非虚构作品。图文作品:含乡村、乡情、乡音和乡愁元素的美术摄影作品。
3、来稿请注明“回不去的乡愁征文“字样,发至359880941@qq.com邮箱。凡是没在公众号发表过(含自己的公众号)的注明为“原创作品”,择优在《乡土文学》平台发表,然后参赛。已经在公众号(含 网站)发表过的作品,请注明发表时的作品网址链接,直接参赛。
三、奖项设立
特等奖1名 奖价值600元《乡土文学丛书》和期刊一套,授于“乡土作家”“乡土诗人”“乡土画家”“乡土摄影师”等荣誉称号;一等奖3名,奖价值400元《乡土文学丛书》和全年期刊一套,免费吸收乡土文学社长期会员;二等奖6名,奖价值240元全年期刊一套;三等奖9名,奖价值120元期刊2本。所有获奖者均发荣誉证书,获奖作品在《中国乡土文学》大型文学期刊公开发表,图片作品在期刊封面封底封二封三发表。该刊由乡土文学社和《今古传奇》强强联手,联袂打造。刊号ISSN 1003-3327 CN 42-1050/I 邮发代号38-83 。发表作品,可作为加入省市级作家协会的重要依据。
四、比赛程序
本次大赛分征文大赛和专家评定作者综合素质展示两个阶段。
1、征文大赛:一个作者可同时参加多项比赛,但同类作品只许投稿参赛一次,请慎重投稿。
1)初赛:编辑按投稿顺序,遴选100件优秀作品入围参赛,通过评比选出50人进入复赛。
2)复赛:从初赛结果中选出40名作者参加复赛,通过评比选出30人进入决赛。
3)决赛:从复赛结果中选出30名作者参加决赛,通过评比决出获奖等级和名次。
2、专家评定和作者综合素质展示
1)专家评定:组委会随机聘请10位专家给决赛前30名选手打分,给出名次,写出评语。
2)作者综合素质展示:决赛前30名选手,在平台发表自己的作品专辑和专家、文友的评论文章,引起广泛关注,组委会将其作为决定名次参数。
五、评比规则
本次大赛以作品质量为主,阅读点赞打赏为辅。由各门类专家、乡土文学研究中心工作人员、编委会编委和编辑部编辑,共同组成评审小组。最后确定名次,以无计名投票形式,胜出,保证公平公证。
六、其他事项
1、本次大赛寻求合作冠名企业,有意者直接联系主编,微信号damo359880941。
2、本次大赛取消稿费,所有打赏用评奖、发奖、出刊成本。
3、本次大赛如果争取到赞助商或部门经费支持,将发放与奖品同等额2至10倍数量的奖金。
大赛组委会
2021年7月2日
征稿启事
公 告
文坛圈子时代,底层作者发表出版作品难,"难于上青天"。为了帮助会员和底层作家、业余作者,特别是中长篇小说作者,为他们发表作品打开缺口,助一臂之力。乡土文学社和《今古传奇》强强联手,倾心打造《长篇小说月报》和《中国乡土文学》大型文学期刊,刊号ISSN 1003-3327 CN 42-1050/I 邮发代号38-83 。现已成功编辑出版5期,第6期正在紧张组稿中。 投稿邮箱359880941@qq.com。作品发表后,可作为加入省市级作家协会的重要依据,优秀小说可改编为影视剧。
《长篇小说月报》为季刊,一年4期,出版周期3个月,由乡土文学创作研究中心、乡土文学社组稿,《今古传奇》传媒集团编辑出版发行,影响大。内容以发表中长篇小说、影视剧本为主。
《中国乡土文学》为作品专辑,一年一期,以发表会员作品为主,同时兼顾认同支持《乡土文学》平台的作家诗人,开辟《乡土作家》《乡土诗人》《乡土情缘》《乡土情怀》《乡土新秀》《会员专辑》《纪实文学》等专栏。
投稿请注明体裁、字数,中短篇小说标明投《长篇小说月报》,还是《中国乡土文学》。
本刊为季刊,定价60元,订阅全年240元。
欲上刊者,请主动加主编微信:damo359880941。
乡土文学社
2021年6月30日
乡土文学社公告
入会手续 提出申请-填写邮寄表格-交纳会费-办理会员证。长期会员终身会费:一次性交费600元。
乡土文学社章程(链接)“
乡土文学社编委会
顾 问 聂鑫森
编 委 (排名以姓氏笔画为序)
长期法律顾问 陈戈垠 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