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C头条:阳气, 镇心之宝! 一张治“心慌”的古代医案, 教你补阳气、安心神
我给你说这个故事,源于《问斋医案》。这是清代名医蒋宝素的医案集子。
蒋宝素,我以前介绍过,他生于1795年,卒于1873年。这个人医术高明,号称“淮扬九仙”、“清朝十四名医”之一。
话说有这么一次啊,蒋宝素接待一个很奇怪的患者。他什么毛病呢?就是心慌。而且,人家这个心慌,和一般人不一样,专门在晚上发作,白天像好人一个。
比如说吧,此人夜间一个人走路,走着走着,就会心慌、心乱跳,心里头比较害怕。
有人说,你这可能是胆儿小吧!要不,让家里人陪你走。
可是,在别人陪伴下,此人夜行于路,也会心慌心悸。
点击加载图片
到后来啊,别说晚上走出去了,就算晚上待在家里,心里头也慌。
但是,所有这些,到了白天,全好了,完全消失。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有的郎中就说了,这还用问?心慌心悸,而且是夜里发作,那显然是心中阴血不足啊。阴血不足,夜间阴不敛阳,你肯定就心慌啊。
于是,此人用滋补心阴心血的汤药,结果无效。
后来,此人去找蒋宝素。
蒋宝素了解情况之后,仔细诊察舌脉,发现脉象偏细弱,舌脉均无阴血亏虚的明显征象,恐怕真实情况并非如前医所述。
紧接着,蒋宝素好像想到了什么,问道:“你是说,你白天安好,专门晚上发作”?
患者说:对啊,一直如此。
蒋宝素手捻须髯,略略点头,接着书方一首。具体药物的用量,已经无法考证了。但是用的哪些药,《问斋医案》里却写得清楚,这就是——
熟地、茯神、怀山药、山萸肉、当归、肉桂、制附子、人参、鹿茸。
点击加载图片
患者拿过来一看,好家伙,和以前滋阴清热之品完全不同,一派阳热之物啊。顿时,面露难色。
蒋宝素好似知道患者的心思,道:“益火之源,以消阴翳,你放心服用便是”。
结果,患者用药之后,问题很快得到改善,入夜心慌心悸的问题,基本不存在了。
这里头,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我觉得,蒋宝素“益火之源,以消阴翳”的总结,十分到位,十分精准。
你看啊,这个人白天好好地,晚上心慌。这说明什么?说明患者阳虚,阳气亏少。
为啥这么讲?中医理论认为,阳气者,柔则养筋,精则养神。也就是说,阳气充足,可以令我们的心神安定。因为心神就藏在心里,心,为阳脏啊。阳气少了,心神就好比大冷天离开了热炕头,它自然就慌啊,肯定不安定。
于是,患者就会感到心慌心悸。
阳气,白天充足,晚上内藏。所以这个患者白天好好的,晚上就犯病。
因为问题根源在于阳虚,所以用滋阴养血的办法行不通。
那怎么办啊?自然要补阳气了。益火之源,以消阴翳。
蒋宝素,见识多广,他很快就洞察到其中的原委了。于是,就有了上头几味药。你再看一遍——
熟地、茯神、怀山药、山萸肉、当归、肉桂、制附子、人参、鹿茸。
点击加载图片
这里头,熟地、山药、山萸肉养肾精肾阴,肉桂、制附子、人参、鹿茸温阳。当归养血补精,让阳气有所依附,茯神养心安神。这就是基本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