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汤哲学:如何证明自己是一款好茶?
如何证明精神病人是否恢复正常……
面对一澡盆的水,给他一个桶跟一把勺子,问哪种方法能最快腾空澡盆?
记得小S很不屑地选了桶,院长沉默片刻说:“……正确答案应该是拔掉塞子。”
这当然是个段子,真实性也不必考。但如果真深究下去,你又如何证明自己是个正常人呢?
“我没病!”——“很多疯子都说自己没病……”
“你给我道奥数题,我解给你看!”——“会解数学题的疯子多了……”
“你看,他们几个能证明我是正常人!”——“别急,测完了你测他们几个……”
“……那我去拔塞子!”——“小S拿着塞子跑了,还没追回来呢……”
“……那你问我怎么最快给澡盆注满水!”——“……怎么注?”
“用桶~~”——“错,先堵上塞子……”
“塞子在小S手里!”——“跟你说了啊……”
“……我用屁股坐住下水口,再用桶往澡盆里注水!”——“……,你可以直接打开水龙头……”
“……好吧,我疯了!”——“你看,我就说么,——走,换病号服去,——下一个~~”
胡思乱想这些的时候,脸上也浮现出了一种不正常的傻笑,而此时我正坐在一场茶品推广会上,品牌方正在台上满头大汗的大讲特讲,仿佛也是在努力证明什么……
证明什么呢?——证明他这是一款好茶。
台下人们心不在焉,注定了台上那位就像要证明自己“不是疯子”一样是个——Mission:Impossible (不可能的任务)。
受众并不排斥“自卖自夸式”的吆喝,否则压根儿就无法知道你的存在。只是厌倦了从前那种只是“你说他听”的单向灌输,而这灌输的最终目的是要他买单。
消费端的觉醒从不再听品牌的一面之词开始,他们已经试着自己去验证茶品的好坏。细化之,品牌与采购商,终端商与消费者之间都存在这样一种角力,——但“是否具备这个能力”成了问题。
两者本应是“供需关系”,却因其中一方对长久单向输出的反抗而形成了“对立关系”,——至少在他接受你的茶品之前是“对立关系”。于是他们便拿着各种道听途说、似是而非、半瓶醋式的方法去验证你的茶,结果多翻车。与其探讨理论,也会发现甚多荒谬之处。
经常有上游的朋友跟我诉苦,“拿好茶给他们,却给泡得个乱七八糟,到头来反倒说我的茶不好!真是岂有此理!”
我会安慰道:“在三流厨师那儿永远无法彰显顶级食材。在他们手里,你永远无法证明自己是一款好茶。”
趁他点头的档儿我还会跟上一句:“那你泡好了再给他们喝不就行啦。”
“……”
他们知道自己也不具备这个能力。
他笑了,“那怎么办?”
我说,“在这件事情上,你永远无法自证清白,只能寻求第三方他证。”
“那就是找你呗!”
“也不一定啦,——如果你还能找到其他人胜任……”我客气道。
“其实要解决你的问题就要进行高于你问题的思考,给你说说我们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
“你说说……”
我喝了口水,“我才不关心你是不是'疯子’,我只在乎你有没有才华!倘若如梵·高,就算是疯子我也会倍加呵护;倘若如图灵,就算是同性恋我也会网开一面。我要他们绽放自己的才华,彰显自己的价值。他们注定不是凡夫俗子,那有何必拿常人的标准去戕害他们?”
“……”他在思考,不知听懂了多少。
“我才不关心那是不是所谓的'好茶’,我只在乎它有没有特别的惊艳素质。倘若有,我所要做的就是将其在汤感中充分呈现,并同时修整掉瑕疵。这才是你这款茶的终极价值,也是现阶段消费者有心无力之处,但我至少能让他们感受到。”我顿了顿,等等他。
“知道为什么要找第三方了吧?”
“嗯……”
“知道为什么要找我了吧?”
“嗯~~”他很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