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比松七星之--柯罗

巴比松七星是与巴比松画派最常相连在一起的名词,意指(不仅七位)重要的画家:米勒、柯罗、卢梭、查克、迪亚兹、特罗雍、杜普雷与多比尼 .

法国19世纪的风景画派。巴比松是巴黎南郊约50公里处的一个村落,位于枫丹白露森林的进口处,以风景优美著称。巴比松画派活跃于19 世纪30~40年代,当时法国一些青年画家不满七月王朝统治下的现实生活和僵化了的学院派新古典主义绘画,主张描绘具有民族特色的法国农村风景。他们陆续来到巴比松一带作画,有的还定居下来,形成了画派。

柯罗(Jean Baptiste Camille Corot,1796~1875)

法国写实主义风景画和肖像画家。出生于巴黎,早年师从古典派画家贝尔坦,因学业的优秀而获奖金,到罗马留学,在那里住了七八年。回国后在巴比松村附近的枫丹白露森林画了很多风景。

《自画像》,1825,布上油画,32×24cm,巴黎卢浮宫博物馆藏。

卡米耶·柯罗(Jean-Baptiste Camille Cont 1796—1875),法国杰出的风景画家。他目睹了美术史上的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的兴衰,直至印象主义的兴起。因而在柯罗的身上染上了各个时代的混合色彩与艺术风格的因素。 他40岁以后,成为巴比松画派的志同道合者,画风倾向于这个画派,与巴比松画家们共享自然写生的乐趣,成为一个在艺术上独具奇趣的风景画家。

《珍珠女郎 》柯罗 布面油画 1874年 70×55厘米 巴黎卢浮宫藏

这是一幅色彩优美的肖像杰作,它描绘一个戴着用树叶编的“花环”的青年女子。 一片树叶在她的前额投下了影子,观众把这个影子误认作珍珠。这虽是一个错觉,却包含着对这幅画的真理性的判断。 在绘制风景画之外,柯罗也描绘他身边平民妇女的形象。不同于安格尔那些珠光宝气的上流社会妇女的形象,他的作品非常写实。画中的女性,衣着简朴,神态沉静,静静地生活在自己平常的天地中,显出一种安详而又朴实的美。笔法自如、色彩美妙的《戴珍珠的女人》(作于1874)与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有异曲同工之妙,不同的是在这幅画中的女人饱满的前额上有一片美妙的树叶阴影,人物衣着更加朴素,整个形象与他的风景画一样给人带来清新自然的美感。

《躺在乡间的仙女》 1855-1858年 柯罗 法国 49cm×75cm 布油彩 日内瓦艺术和历史博物馆藏

科罗将少女裸体与乡间风景结合在一起,以展示出他努力于"回到自然"的艺术理想与追求。这件作品体现出他对外光与环境色调的强调与研究,仙女体态的起伏与柔和的转折与乡间风景的丘陵、丛林相映成趣,浑然和谐;显示出自然造化的巧夺天工。

《蓝衣夫人》 1874年 柯罗 法国 80cm×50.5cm 布油彩 巴黎卢浮宫藏

此画系科罗晚年的肖像杰作。这里描绘的是华贵的世俗女性,一手支在桌面,一手贴在胸前,而蓝衣裙正是夫人高贵气态与婀娜体态的标志,也显示出她的身份和地位。那优美的蓝衣的色调,使整个画面洋溢着象征性的光辉。有人指出,蓝衣夫人也许是科罗晚年心灵的化身。1875年,在他创作《蓝衣夫人》的一年后,柯罗已体力衰竭,已近八旬高龄。这时,有一批艺术家出于敬佩,给这位白发天才以一枚金质奖章,作为最尊贵的赠礼,这一奖赏胜过官方的一切器重。临终前三天,柯罗仍在四层楼的画室里,但不是画画,而是把自己置身于他心爱的作品中间。

《芒特的嫩叶 》1855-1865年 柯罗 法国 34cm×46cm 油画 美国匹兹堡卡内基学院美术馆藏

这幅《芒特的嫩叶》上,虽仍能看到柯罗的风景画所常有的弯曲树枝,但它在整体中没有人为因素。通过这些细树枝,人们看到的是一幕色调细腻多变的、充满春意的现实。整幅风景用的是变化复杂的灰暗色调,唯一明快的色点是绽在树干上的嫩芽与小叶。细细地品味,会使人感受到它的清新与明丽。

《蒙特枫丹的回忆》 1864年 柯罗 法国 65cm x 589cm 布油彩 巴黎卢浮宫藏

《蒙特枫丹的回忆》是柯罗的代表作,这幅画充满了忧伤的情绪。画中,一棵巨大的树,占据了整个画面的二分之一,而另一棵干枯的树与之遥相呼应,两棵树朝着一个方向倾斜着。透过倾斜的树干,我们看到,清澈如镜的湖面上,有连绵起伏的山峦和丛林的虚影。一个身穿红色衣裙的妇女,正在采树上的蘑菇,她的身边有两个女孩在帮她一起采摘。画面情节很简单,但是你能从柯罗纤细的笔触上,听到柔弱的树枝,发出的瑟瑟响声;能从倾斜的树干上,想到山区的农妇,生活是何等困苦。这幅人与景交融的画作,不是画家特意渲染的理想化的风景,而是通过景物,表现了一种比大自然更抒情的内心感受。

《夏尔莫瓦夫人》 柯罗 法国 1845年 43x35cm 布面油画 巴黎卢浮宫藏

柯罗一直自认为自己是风景画家,很少向公众展出自己的人物画,所以传世肖像画不多。在这幅画《夏尔莫瓦夫人》中,夏尔莫瓦夫人被安置在大自然中,她身着白色衣裙显得素洁典雅,清纯秀丽的夫人在暗色天地景色映照衬下,显得格外鲜明突出。柯罗作人物画显得有些拘谨,但很稳健、沉着、实在。

《林中仙女之舞》 柯罗 法国 1850年 油画 98×131厘米 藏巴黎卢浮宫

科罗早期的风景画喜欢运用全景式画法,透过近景山坡或树林向着远处建筑物眺望,在精美中追求宏伟感,具有古典主义形式和气质,而后来多以法国乡村景色为题材,更多表现出法兰西民族的温柔多情和优雅浪漫情怀。当科罗将自己的目光专注于法国自然景色时,如同走到母亲身旁去感悟它的亲切、温柔和饱含诗意的形象。他在这幅《林中仙女之舞》画中,描绘了现实自然的风貌:那浓密参天的林木,雄伟壮观,间着稀疏的枝干,苗条清秀,阳光洒在芳草如茵的绿地上,一群仙女翩翩起舞。透过林间远眺,茫茫天地融为一体,使人觉着这是人间又是天上。这神人共处的境界,使观众如入仙境。这是一首现实与浪漫相结合的抒情诗篇。

《沐浴中的戴安娜与同伴》

柯罗喜欢以神话人物活动点缀诗意的自然风景,这使他的风景画有天上人间之境界。在这幅画中,近景参天大树顶天立地,透过空隙处天水一色,银光闪烁,宁静幽深。山林水泽中仙女陪伴着猎神戴安娜在河边沐浴戏水,这神秘的环境,充溢着人与自然的和谐与人生欢乐。科罗以温柔的色调,描绘了这浪漫的如梦如幻的意境。所以评论家认为,科罗的风格是混和着古典主义的典雅与浪漫主义的幻想,以及多方面因素的现实主义绘画。

《弹曼陀林的少女》

柯罗人物画中的年轻女子,就像他画的自然风景那样,清纯、朴实、沉着,优雅自如的姿态,宁静安详的表情,清秀纯真的风度。柯罗的女性人物肖像既没有古典主义的典雅和拘泥,也没有浪漫主义的放纵和潇洒,他的人物姿色平常,但却随意朴实,端庄严肃中带着些微的沉思和忧郁。

《沐浴中的戴安娜 》柯罗 1869-1870年 油画 72cm×41cm 私人藏

画家赋予故事中的戴安娜以现实生活女性的形象,戴安娜站在河畔,体态优雅地正待下水;画家以光、影效果,描绘了戴安娜优美、舒缓的体态,修长苗条的身材,体现出青春女性的生命活力;画家发挥了他对光、影的深刻理解,把裸体的戴安娜表现得脉脉含情,仪态万方。

《春天》 柯罗 1871年 布面油画 104.14x73.66cm

高贵的少女,优雅地漫步在大自然中,采摘着鲜花,欣赏着这春的美景,惬意而舒心。这其实恰是柯罗对热爱大自然的理想心境的反映。

《杜埃德教堂钟楼 》柯罗 1871年 布面油画

此画结构严谨,建筑物体积感强烈,几个大形体之间的过渡变化而有序。前景中墙面上的阳光色彩与整幅画的灰色调既协调,又光感强烈。这是他最好的作品之一。75岁的柯罗在楼上用五天的时间画完,画中充满结实的体积感,明媚的阳光。两年以后画的《靠近杜埃的诺布尔小路》则把这种结实和朦胧的自然景观、把强烈的光感和灰色的调子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树下的农夫》 柯罗 1840-1845年 布面油画 28.2x39.7cm

柯罗一生的风景画创作有其清晰的轨迹,从早年对城市景物的刻画和对个别物象细节的关注,到他成熟期对风景整体感觉的把握是他那一以贯之的对灰色调的钟情,都来源于他对自然的强烈感受,和他投身于大自然的欲望。

《梳妆 》179×92厘米 1859年 巴黎私人收藏

从1865到1672年间,柯罗以一系列人物肖像为自己的作画对象,尤其是女子肖像,以此消磨当时局势迫使他空闲下来的日日夜夜。 柯罗总共创作了女子肖像或裸体、半裸体女性肖像画约有四十幅左右,其中有些裸体、半裸体的形象,是他经常使用的女模特儿马利塔·克莱敏吉娜、埃马等几个姑娘。这一幅《梳妆》,也是他习惯用的模特儿,但显示其不同于前创造性。画家以全身像的形式展现一种神话式的境界:一个裸体女子在野外接受女佣人的化妆服侍。画上的裸女就象山林女神宁芙,可并不是神话人物,它又是现实的,只不过是一种虚构的现实。远处,还有一个靠在树上读着书的女人。在林子的后面,是白茫茫一片,是水是雾,令人茫然。这诗一般的境界,反衬出这个裸体女子的高贵、善良、标致而又富有艺术幻想的生活性格。

《裸女》

柯罗出生在巴黎一个服装商人之家,少年时跟随古典风景画家贝克多学过画。1820年,他从古典风景画家维克多·贝尔丹学画;1825年去意大利,在那里生活了三年,充分享受了地中海的阳光与自然的美。回国后他和朋友到各地旅行,后来又两次去意大利,三次游瑞士,到了荷兰、英国,最后进入巴黎郊区的枫丹白露森林,与巴比松画家们共享自然写生的乐趣。成为一个在艺术上独具奇趣的风景画家。巴比松画派是指19世纪60年代,在巴黎郊外的巴比松村,一群年轻的画家,常常在枫丹白露森林里进行创作。卢梭、米勒和柯罗是其中重要的成员。

《芒特的桥》 1868-70年,38×55厘米 巴黎卢浮宫

柯罗一生创作了3000多幅油画,其中大部分是描绘田园的风景画。他的风景画新颖,明朗,清俊,柔美,散发着诗一样的情趣。这与他热爱大自然,善于观察、悉心领会大自然一丝一微的变化不无关系。

《池塘边的三头牛》

柯罗的风景画,在色彩运用方面,用的最多的是银灰色和褐色调子,因这类色彩具有宁静感,能使灿烂的阳光或弥漫的晨雾展现得更富诗意。热爱自然是画风景的首要条件。柯罗十分热爱大自然,他曾说:艺术就是,当你画风景时,要先找到形,然后找到色,使色度之间很好地联系起来,这就叫做色彩。这也就是现实。但这一切要服从于你的感情。这简短的几句话,也许正是柯罗的风景画的全部秘密所在。

《浴中受惊的黛安娜》 柯罗 1836年 画布油画 156.5x112.7cm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同卢梭、米勒等巴比松派画家一样,柯罗在对大自然的讴歌中,展现了自己温柔多情的性格。他毕生徜徉在大自然中,着意临摹自然界的神奇与妙曼,他将大自然造化的一切进行艺术的再现。他的风景画,尽显自然之美、田园之美,既融合了古典主义的典雅,又荡漾着理想主义的浪漫,还蕴涵着现实主义的真切。他被公认为是19世纪最伟大的风景画家之一。

《柯罗的工作室 》柯罗 1865年 巴黎奥赛博物馆藏

柯罗的肖像画也很出名,尤其是他的13幅裸女画。他笔下的裸女,大多躺卧在山水和森林中,有一种纯净圣洁的美感。

《阅读中的女子 》1869年 布面油画 54.3x37.5cm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威尼斯大运河》、《芒特桥》、《阿夫赖城》、《梳妆》、《忧郁的妇人》等是他的代表作。1875年柯罗在巴黎去世,这位终生未婚,独自拥抱绘画艺术的老人,直到生命将尽,手里仍握着画笔。

《晨雾 》1860-1875年 布面油画 79.06x110.49 cm

他安贫乐道,乐观豁达,不倦地全力投入创作。他贴近自然而不抄袭自然。他爱画那朦朦陇陇的暮色与晨像那颤动的森林、那明洁的湖水、那珍珠般银灰色的天空……用笔松动而富有韵致,虚实相生而见妙理。他那梦幻与现实相间的独特诗意难以言传。在风景画的发展史中,他是不朽的丰碑。

《蒙马特的风车》 23.5X32 cm 1822年 

他将自己的画分成两类,一类是送往沙龙展出并获得声誉的作品,如《林中仙女之舞》;一类是不出示于人的悦己之作,如《夏特大教堂》,《海边的帆船》等

《纳尔尼桥》,1825年,布上油画,34×48cm,巴黎卢浮宫博物馆藏。

从26岁开始才正式从事绘画的柯罗,主要师法自然,他热爱大自然,先后三次去意大利旅行。还去过荷兰、瑞士、美国,至于法国更是走遍各地。

《蒙特之桥》,1868—1870,布上油画,46×60cm,卡洛斯提古尔班基安博物馆,里斯本。

直到去世前一年,77岁高龄的画家仍坚持到库布隆、阿拉斯、桑斯等地,目的就是为了浏览风光,领略大自然的奥秘,在自然的启示下作画不辍。由于他怀着深厚的感情去仔细的观察,对大自然加以认真的体味。因此,他的风景画朴实无华中蕴含着浓浓的诗意。

《夏特大教堂》,1830,布上油画,64×51cm,巴黎卢浮宫博物馆藏。

他的风景画不事夸张,不施艳丽色彩,描写的大部分是色调柔和的清晨或傍晚,有时画面还笼罩在轻烟薄雾之中,其寂谧、优美之感有如梦境。有些风景画中还加上了一些神话或传说中的人物,为画面增添了活力。

《躺着的裸女》

以风景画见长的柯罗堪称法国19世纪中期描绘风景的大师。是使法国从传统的历史风景画过度到现实主义风景的代表人物。

意大利提洛尔,里瓦风景

从40年代中起,特别是1850年以后,人物画成了画家关注的题材,他的人物画兼有古典派和浪漫派的特色,笔触轻柔细腻、手法洗练,不论画面上的女人是笑,还是沉思,乃至稍显忧郁,她们的思想都是纯净的,心地都是善良的,尽管他的人物画不如风景画那样杰出,但有些作品比如《戴珍珠头饰的女郎》很为观众喜爱,尤其是《蓝衣女》,其精美绝不在专门从事人物画的画家之下。这类画作在进入20世纪以后,受到了高度的评价。

女人体

柯罗的作品《纳尔尼河上的桥》、《罗马的农村》于1927年即在沙龙展出,此后近30年,几乎每次沙龙中都少不了他的作品,奇怪的是对于他的作品,几乎无人加以褒贬,直到1855年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买下了他的《马库西的回忆》后,才好似一颗拂去尘埃的珍珠,突然在画坛上闪烁出耀眼的光芒,自此不仅画商、顾客盈门,而且作品一再为官方所收购,价格也一路飙升。《加德湖》以800法郎卖出,20几年过后,市值为23万1千法郎。

市政厅河对岸的女人

柯罗性格活跃,朋友众多,常和他一起作画的画家杜比尼直到临死前还念念不忘地说道“到了天堂也要去看看我的朋友柯罗。”他他心地善良、助人为乐,即使是在早年不得不接受父母经济支援时,就常常资助更为困难的人,有时为此不惜借债。在日子富裕后,他更是不忘身处困境的友人,他是画界有名的“善良的大叔”。

夜中意大利牧羊人

在当时艺术界出现的具有先进思想的流派和保守的学院派之间的斗争中,一般看不到柯罗的身影,对于一些使同时代的人感到激动的政治事件,他大多是避而远之,当1871年3月份巴黎无产阶级起义,已安放不下他平静的画架时,他离开了巴黎到外地旅行作画。尽管公社时期柯罗是美术家协会的名誉委员,也支持了该会主席库尔贝的工作,但大体上只是一位旁观者。

在柯罗的艺术方面,评论家指出,他的风景画多为银灰调子,严格说来显的单一,且有雷同之感,一些回忆风景画,是他根据当时的写生回到画室再加工画就的,有的由于相隔时间较长,很难保留现场感受,不能不影响到它们的魅力。

柯罗作品

柯罗作品

柯罗精品油画视频

(0)

相关推荐

  • Artlib线上展览 | 自然之诗——Barbizon School巴比松画派

    前言 "自然就是诗人的心灵与最高理性之间的媒介."--拉马丁 巴比松画派(Barbizon School),是法国19世纪兴起的一个风景画派.19世纪30-40年代,一批法国画家被 ...

  • 从巴比松风格的演变

    巴比松风景可以说是传统油画风景的一个顶峰.此后从巴比松风格发生的重大演变是印象主义.从时间顺序上来说,再后来的纳比主义,野兽派,表现主义,既可以认为是从印象主义演化出来,也可以从巴比松风格的角度,理解 ...

  • 欣赏巴比松画派大师柯罗作品—定格在世界名画中的珍珠女郎

    柯罗出生于法国巴黎,他早年拜古典派画家贝尔坦为师,学成之后回到了法国巴比松村附近的枫丹白露森林,成为巴比松画派的志同道合者!画风渐渐倾向于这个画派,与巴比松画家们共享自然写生的乐趣,成为独具一格的风景 ...

  • 印象派画家的灯塔——巴比松画派七星之一的维吉里奥•迪亚兹

    文 | 大雨798 巴比松画派 以古典主义盛行的法国绘画艺术,风景画在艺坛的地位并不高.许多优美的风景只是历史题材画作中的背景陪衬,也是学院派认可风景画的原因之一.直到1817年,"历史风景 ...

  • 新书出版丨巴曙松等《竞争中性原则的形成及其在中国的实施》

    编者语: 竞争中性原则已经成为国际区域贸易协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会成为下一步中国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的重要内容.<竞争中性原则的形成及其在中国的实施>一书基于竞争理论和竞争中性,分析了 ...

  • 对话巴曙松:区块链技术如何赋能数字金融

    对话人/巴曙松 主持人/胡捷(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实践教授) [活动内容] 胡捷:在区块链技术赋能金融场景方面,您印象最深的是哪个细分领域? 巴曙松:从金融实务来看,在供应链金融领域,区块链产 ...

  • 柯罗:大自然是我唯一的情人

    艺术之道,让人生更美! -- 艺术道 -- 英雄的黎明 横山菁児 - 背景音乐之旅·恢弘之章 除了艺术之外,没有更妥善的逃世之方:而要与世界联系,也没有一种方法比艺术更好.-- 歌德 柯罗 法国杰出的 ...

  • 法国著名巴比松派风景画家——杜比尼 作品选

    局部 Charles François Daubigny 查尔斯·弗朗索瓦·杜比尼 法国画家, (1817-1878)         查尔斯·弗朗索瓦·杜比尼(Charles François Da ...

  • 柯罗:我从来不急于画细节

    来源  吴冠中 我从来不急于画细节, 我首先注意画面的气息和特点. -- 只有在这一切就绪时, 我才寻找精确的形色. 我作画,总要不断琢磨, 反复推敲, 不受任何体系的约束. 最好的铭言是:" ...

  • 柯罗-法国杰出的风景画家

    卡米耶·柯罗(Jean-Baptiste Camille Cont 1796-1875),法国杰出的风景画家.他目睹了美术史上的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的兴衰,直至印象主义的兴起.因而在柯罗的身上 ...

  • 西方艺术流派(5):巴比松画派 印象派 新印象派 后印象派 拉斐尔前派 巡回展览画派

    五.十九世纪 浪漫主义画派.19世纪初至30年代在法国兴起.该派摆脱了当时学院派和新古典主义美术的羁绊,采用现实生活.中世纪传说和文学名著为题材,偏重于发挥艺术家自己的想像和创造.画面色彩热烈,笔触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