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改十周年
语文课改十周年
渐新堂
注:我曾经受邀参加全国中语会在首都师大举办的语文课程改革十周年研讨会。为了对语文学科发展负起责任,站在相对客观的角度,做了如下发言。虽然时间又过去了快十年,期间的不少看法,至今仍然值得再次认真思考。
越近的内容越不容易正确评价。
我们的课程改革犹如五年规划,是没有责任人的大行动,对第七次课程改革没有人去总结就直接开始了第八次(建国以来的第一次)课程改革。
从时间进程上来看
一 风起云涌 洗脑 集体下岗,通过培训重新上岗
课桌的摆放说明传统观念还没有破除
批倒了三个人 钱梦龙的训练 魏书生的知识树 ……
教材审查 大删特删知识教学的内容
二 中考面世之后的降温
学业考试带来的影响 不过如此
一些没有投入就批评课改的人,利用手中的权力,竭力退回到课改前的考试上去
河南南京等地的中考语文试题,尤其是其间的综合性学习的考试 宜昌等地的中考语文开卷考试,极大地丰富了我国语文中考的考查方式以及内容
三 课改高考大纲的出台
彻底宣告了高中语文课该的退隐
必修课普遍感到任务多时间紧负担过重
修选课变成了紧紧围绕高考的必选课,一些省统一为了必修课。
四 课改十年,我们的语文教学现状
普及了语文素养、工具人文并重、必修选修、综合性学习等新概念
一些地方拓展了语文教学的工作面
课程改革的一些基本理念也得到了普及:
自主合作探究 共同基础多样选择
师生关系得到了改变
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得到了改善
少数有条件的学校在积极拓展学生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和选修课的开设
五 应该引起思考的问题
第八次课改是一次政府强力推进的课改,带有浓厚的行政色彩
年年换教材 要发财换教材
缺乏课改的硬件投入,综合性学习以及选修课因为时间空间的严重缺乏而流产
语文课程标准过分理想而笼统,且缺乏最主要的基础研究的支持,在教学实践中难以起到标准的作用
没有正面表述的学科性质
没有语文学科的核心知识及基本能力要求
因此,2009年中国教师报 8个版提出应该教什么的讨论
广东高考语文命题组认为 没有教学内容的课程标准 香港不教古文 英国的莎士比亚 俄罗斯普希金,因为改造了古代语言,英国俄国的学生都不再需要学习古英语古俄语
没有分年级分阶段的可以操作可供检测的教学内容
没有统一的和分级的最低的量化要求及标准涉及到的术语解释
没有剥离考什么教什么的政策保障
教材缺乏专业编辑队伍 版本多雷同多,经济利益的切割引起一哄而上良莠不齐
整个中学语文课改 批判急 照搬多 建设少的情况下匆匆推开的,自然在学科理论等基础建设上就凸现出了严重的先天不足
期待全国语文教育工作者集中精力投入语文学科的内容研究、学科社会性的需求研究、学科时代发展的趋势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