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渭林原创】读书日,商州图书馆的美丽瞬间:衣衫褴褛者,最美读书人
▲
(题图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精神的富有者
文|邢渭林
四月的商州,春意已浓。莲湖公园绿树掩映,槐花飘香。下午,在朋友办事期间,我去街道闲转,路过商州图书馆,我便决定进去看看。
图书馆里面人并不多,多是年长者和孩子们,正像现在的农村,以两头年龄居多,与街上熙攘的人流成为反差。有生来,书店去过很多,正儿八经进图书馆看书这是首次。长期生活工作在农村,村上的“农家书屋”,每次下乡都是必去之处,却没有图书馆里这种气氛,肃穆、清净、幽雅,不能高声,不敢重步,生怕惊扰读书者。
我轻步走向书架,找了一本《散文选刊》(2018年4期),坐在西边第一个书桌,选读了其中一篇关于竹子的短文,有对竹子品格的敬佩,也有本位主义思想作祟,竹子与家乡名字相关;又读了《年轻时的躲婚记忆》,主人公第一次相亲时,故意躲到山里被找回。二老聚力凑齐200元钱,给订了婚,主人公却对未婚妻没感觉,至未婚妻给未来婆家砍柴坠崖身亡,方才感到其善良淳朴。
我又看《胡杨礼赞》时,听到旁边凳子响,声音有点重,也没多在意,又听见走路的拖沓声从背后传来,才扭头注意右侧过道上,有位40岁左右的男子,上着黑色厚休闲服,下穿运动裤,衣服油渍已有发亮的痕迹,拖着不便的腿,向书架挪去,一只手扶着书架,用力睁眼瞅着书架上的刊物,他的眼睛不是近视便是散光,且度数不低。他以挨着书架的距离找着,最后选了一本《特别关注》,又拖沓着步子过来,坐在我左侧看了起来。
我正看的《胡杨礼赞》也到了精彩部分,“胡杨是六千万年前就生存在地球上最为古老的树种,又称胡木桐(《汉书》)、英雄树、三叶树,是唯一能在戈壁沙漠生长的乔木树种,是荒漠地区特有的珍贵森林资源。”“在极其炎热干旱的环境中,能长到三十多米高,根可以扎到地下几十米,从地层深处吸取水分。胡杨能忍耐极端最高温摄氏四十五度和极端最低摄氏零下四十度的袭击。它不怕盐碱侵入骨髓,不怕飞沙走石铺天盖地,把孤独当宁静,把天灾当磨砺。”“生一千年不死,死一千年不倒,倒一千年不朽”的精神,“来自拒绝浮华虚名,自甘寂寞的品格”。
这时,他从所带的红色装酒袋子里取出一个塑料瓶(1.5—2升),装过饮料,里面装满了水,他起身走向后面窗户,窗台上靠北放着花,南边放着阅览者的几个水杯,挨墙放着一个4-5升的饮料瓶,他把小瓶子的水倒进窗台上的大瓶子,不知是何用意,又回到座位看书。
▲
(作者拍摄于商州图书馆)
我不知道他是谁,也不知其身份,仅从外表只能判断他是一位阅览者,一位经常出入图书馆的读者,或者还是一位打工者,甚或是物质生活的拮据者,但绝对是精神生活的富有者,生活中的强者。能常来常往这种场所者,难道不是吗?他利用工作间隙,那么潜心阅读,除了为提高精神境界,净化心灵,还能说明什么呢?
在他认真看书时,我拿手机以拍《胡杨礼赞》作掩护,悄悄拍下了这位我认为精神的富有者。之所以没有公开拍他,一是未征得他首肯,再是怕影响其他阅览者。尽管没有征得本人同意,我并不觉得违反了什么,这是我对他的一种敬佩之情流露。
临近下午五点我离开,他还静静在那看书。他何尝不是一株胡杨树,抛却繁杂社会浮华,不惧生存环境恶劣,顽强生活,给人以精神力量;不因别人的赞赏趾高气扬,也不因他人的不注意而自弃;自甘寂寞,抱朴守真,不懈读书,把心和目光投向远方,经营着自己的内心世界,用平凡诠释着人生的意义,使生命之花常开不榭。
(2018年4月23日于竹林关,写在世界读书日)
邢渭林,竹林关人,1961年出生。生活、工作未离开过农村,对农村、农民颇有感情;有从军经历,现供职某镇政府,业余爱好写作,报道、文章刊发于《陕西日报》《三秦都市报》《商洛日报》《陕西文学界》《商山》等。
读书|写作|亲子|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