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荷,清丽了盛唐的画桥堤柳
★赏花地点:西安兴庆宫公园
大约是去岁赏够了荷花,所以今天的夏天,便不再追逐着荷花的花期东奔西走了。但人生处处“无心插柳柳成阴”,在西安凭吊盛唐余韵的时候,却在兴庆宫的小西湖,看到了满塘的荷花。
相对于兵马俑、华清池、大雁塔、小雁塔、钟鼓楼、碑林、陕博来说,兴庆宫并不是一个知名的景点,它的知名度,甚至还远远比不上新景点大唐芙蓉园等,仿佛随着玄宗和杨妃,湮没在历史的长河里了。在公园里悠闲游赏的,并不是来自于五湖四海的游客,而是当地的居民。荷花,就静静地盛开在公园一隅的小西湖。
李白奉诏写了三首《清平乐》,赞美杨贵妃的美貌:“名花倾国两相欢”。这名花,指的是牡丹,大约杨妃的美是富贵逼人的,因此用牡丹来作喻,才是最相宜的。当然,也是因为彼时恰逢牡丹花季,荷花还没有盛放,不知道当时的兴庆宫,是否栽培荷花。我想应该是有荷花的,否则帝妃泛舟兴庆湖,唯有碧柳垂岸而无花相应,未免有些煞了风景。
小西湖的面积并不太大,但沿着观赏平台密密挨挨全是盛放的白荷。盛唐素来是雍容至富贵逼人的,但这片荷却让人觉得富贵之外的清纯。
丰腴雍容的杨妃宠冠三宫是事实,可玄宗的后宫宠妃,也有梅妃这样清丽佳人。即使在杨妃盛宠之时,玄宗也没忘记梅妃,把外国使节进贡的一斛珍珠送给梅妃。
梅妃挺有风骨的,面对皇帝的赏赐,居然作《谢赐珍珠》拒绝不受。玄宗应该也是很喜爱她的,并不以为忤,反命人为此诗谱曲,这就是著名的《一斛珠》。
安史之乱,玄宗仓皇逃离长安,梅妃死于乱兵之手,被埋在池东的梅树下。玄宗找到梅妃尸体放声大哭,以妃礼改葬,命人在她的墓地四周种满梅树,亲自写下祭文。
若杨妃是名副其实的牡丹,梅妃亦可当得清丽的白荷。在杨妃之前,梅妃也曾经专宠十年,但她从来没有因此排挤其他妃嫔,更没有结党营私。她曾说:“昔太宗有贞观之治,百姓安乐。愿陛下也有开元之治。”果然,玄宗开创了开元盛世。
安史之乱,杨妃被指责美色误国,但对梅妃,后人却大多承认其品性高洁。玄宗在开创了“开元盛世”之后,同时也导致了安史之乱,自此唐由盛转衰。后人评价玄宗,自然只能褒贬参半了。
李白除了《清平乐》,当然也有咏荷的佳句。比如名字烂熟的《采莲曲》:“若耶溪边采莲女,笑隔荷花共人语。”。但被人称道的,还是一首小诗《渌水曲》:“渌水明秋日。南湖采白苹。荷花娇欲语,愁杀荡舟人。”可能是因为梅妃本名江采苹,每当读到这首诗的时候,我总会想到梅妃。
周敦颐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我觉得这样的描写,应该是更多地写白荷。相较于红荷的妩媚艳丽、热情奔放,白荷则是婉约细腻,清丽脱俗的。
陆龟蒙就很喜欢白荷:“素花多蒙别艳欺,此花真合在瑶池”。眼前这些亭亭玉立的白荷,简直就该栽在瑶池仙境。温庭筠也觉得荷花并非凡品:“应为洛神波上袜,至今莲蕊有香尘”。原来荷花之所以有香,是洛神的原因。
与陆龟蒙齐名的另一位唐代诗人皮日休,更对白荷情有独钟,写了好几首关于白荷的诗歌。“千迴紫萍岸,万顷白莲村”,紫萍、白莲,再配上荷叶的碧绿,这颜色就是一幅天然的油画了吧?“但恐醍醐难并洁,只应薝蔔可齐香”,白色,向来被国人认为是雅致而圣洁的颜色。“腻于琼粉白于脂,京兆夫人未画眉”,如果说红莲是浓妆艳抹,白荷便是素颜清丽。“吴王台下开多少,遥似西施上素妆”,诗人把白荷比作中国四大美人之首的西施,这是对花最大的赞美了。
苏辙说“莲花生淤泥,净色比天女”,唯有素色荷花,才能比得上天女。所以“应返梵天去”。
明朝的陆敬宗说“太液澄波濯素容,玉衣重影水晶宫”,白荷仿佛一位未施脂粉的少女,清丽脱俗。
清代有一位才女白采苹,她有一首《白荷花》传世:“亭亭翠盖覆华池,独立谁怜绝世姿。一镜清波低照影,月明风静露凉时。”这位女诗人是江苏太仓人,其名字与梅妃相近,也真是水晶一样聪慧剔透的女人。
稍远处还有一方红荷,可我却执意地站在塘边,看着眼前或盛放或含苞的白荷,仿佛看到了唐宫中那抹清丽的背影。她不恃宠而娇,不结党营私,正如这一池不妖不艳的白荷。
远山流黛浓云皱,黯月无光菡萏香。
昨夜画桥藏锦绣,今宵堤柳谱华章。
——七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