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就说雷不雷人?
我的学生黄小二特别爱学习。在图书馆借书还不算,自己还要在网上买书。她家里当时有正在读中学的妹妹和读小学的弟弟,经济条件并不好。求知若渴,日益进步,在她这里体现特别鲜明。
我们俩在一起永远只有两个内容,看电影,读书。她在当当网新购几本书,为先睹为快,我一把就抢过来开始拆。用一只翠绿的塑封装着的,是杨昌溢的《薄荷日记》。我一拆开,就从里面“啪啪”掉出来两只海蓝色的小薄纸袋。
黄小二拿过去细看,忽然羞涩难当:“老师,他们说是有礼物赠送,我不知道原来是这个呀!”
我也举起来看半天,问她是什么。
她用一本书挡住脸说:“呃,是,安、全、套。”
我听了也是一愣,知识储备有限哪。想起去超市结账时,用两只不戴眼镜的近视眼天真无邪地仔细观摩收银台边的小架子,琢磨这是什么新产品我怎么没见过?看了好久,附带参考周围人无不侧目的神情,方明白架子上摆的原来是套套。
这本书装帧精美,附赠的豪礼果真雷人都不带用砖头的。将两种毫不相干的事物纠结到一起,幽默得够冷。或者可以理解为性和阅读能够带来人类所能体验的两个相反方向却又有雷同之处的快感?
我还愣着,黄小二已经起身将那两只小袋袋无情地扔进垃圾筒里:“切,我用不着!”
不过还没完。薄荷绿的精装封皮,薄荷绿、白和浅蓝的内页,薄荷绿的缎带书签仍然够精美。可惜,印的是淡灰的小五号字,白天读起来都恨不能手执放大镜,夜里灯光一反,纸上全无字迹。难道这本书要以礼物、小字和颜色模糊不清的字考验读者是否够年轻?我和黄小二遂笑了好久。
她买的另一本书是蒋方舟的《我承认我不曾历经沧桑》。我一边读一边拍案击节,很是感慨小蒋姑娘这么年轻就这么有见地,有才华,视野广阔,笔力雄健......
在《@张爱玲》里,读到不同一般的感知张爱玲的独到观点;在长篇散文《审判童年》里,依稀看到周晓枫那种思辨的强力与解剖他人并解剖自我的冷静;在《作家真正的恐惧,是被“国家”所魇住》里,感觉到一个写作者通过对其他写作者的分析,尽早开始了深刻的自我省察;《我承认我不曾历经沧桑》则将一代人的青春记忆进行了精准归纳与整理,不同代际成长轨迹有相似,也有鲜明时代烙印。
读到后来,我嫉妒得直哼哼,比如她说:“对于作家而言,比起改朝换代的革命,他更应该关心的是那些革命改变不了的,永恒的人类苦难。”要知道,这是一个九岁开始就进行写作的才女啊,而且即使是现在她还这么年轻!
及至读完全书,正要合上时,我发现扉页内小蒋的签名,乐了。这姑娘的字龙飞凤舞的,看上去像是刻意练过签名,但明显缺乏功力。就像和南方人易中天比普通话水平,和辽宁队篮球教练杨鸣比织毛衣,我总算找到了一点平衡。
黄小二很快去农大读硕士。我去长春看她,我们在一起还是逛书店读书。去欧亚“新生活”,把所有新书都检阅一番,仿佛自己是一个君王,因为读者实在少嘛。最后还要买上几本,不然心里不平衡。
她现在在电视台工作,读书,写字,跑步,还不需要套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