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数模型简论

案:本文选自冉景中作品《大六壬的古天文学原理及心智哲学机理研究》下篇第八章《“同气相求”原理阐微——兼论荣格“共时性原理”之局限》第二节。若转载或引用请注明出处。在“气生万物”的基础上,古人感悟到“同气相求”的道理。所谓“同气相求”,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同一类的“东西”互相感应。《易传》说:“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则各从其类也。”[1]又说:“二气感应以相与。天地感而万物化生,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观其所感,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2]同类的事情相互感召,这就是象数模型的构建原理,也是占筮的依据。古人说“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3]“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4]“是故变化云为,吉事有祥。象事知器,占事知来。”[5]“是故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6]这些表述中多处提到“象”,古人认为事物表现的现象相似或相同,其原因就是它们有共同的“气”,将相同、相似表象的事物归类并与数字相配形成一套体系,总结成一套学问,这便是象数易学,其基础就是象数模型。所谓象数模型就是指将天地万物依照数字、阴阳、五行、八卦、干支、神煞诸要素分类纳入一个共同的时空模型之中,用以模拟天地万物和人事的运行,这样的实物便是式盘,刻画在简帛上便是式图。象数模型的构建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庞朴先生认为阴阳、五行、八卦各有起源,到战国时期才逐渐合流。[7]如果按照时间顺序梳理传世文献与出土文物,我们就可以看到这个模型的建构过程包含发生、发展和成熟的不同阶段。早期的时空模型,如6500年前的西水坡M45墓葬形制(如图8-1)、4500年前的安徽含山凌家滩龟板(如图8-2),学者多有讨论。[8]笔者认为,其中可以看到阴阳、五行、八卦要素的萌芽。

图8-1 (采自《河南濮阳西水坡遗址发掘简报》,《文物》1988年第3期)

图8-2 (采自《安徽含山凌家滩新石器时代墓地发掘简报》,《文物》1989年第4期)新近出土的陕西韩城梁代村M27西周时期兽面纹芮伯铜尊,已经有了五行与时空相配的思想。其尊盖作天空穹窿状,具体形制如图8-3所示。

图8-3 (采自《祖槷考》,《考古》2014年第8期)据冯时先生介绍:尊盖已分为四正四维、八方九宫,对维的相同位置分别铭刻一“己”字,传统以十干配五位,又据晚殷所见之先周龟甲的这种配伍形式,冯时先生认为古人以十干配五方九宫的制度至迟殷周已经建立。[9]具体说,甲乙木配东方,丙丁火配南方,庚辛金配西方,壬癸水配北方,戊己土配中央并出入四维。这样的思想至少在西周时期便已经形成了。五行最初指五个方位(东南西北中),最后演变为万物的五种分类。传世文献最早记载五行象数模型的当属《洪范·五行》,它说:“一,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曰稼穑。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10]很明显,在这一段描述中,数字并不单纯是数字,数字背后还蕴含着丰富的意义,代表了一定的事物、特性、味道等等。这便是最早的五行象数模型。不过,我们要深究为什么一配水,二配火,三配木,四配金,五配土?有人认为这个五行配数是没有意义的[11],笔者认为这个结论需要重新讨论。在第二章、第三章我们讨论过:至少在7500年前,古人就学会了立表测影,认识了东西和南北,并且他们一直是把北极当作最尊贵的方位,因为那是上帝居住的地方,也是万物起源的地方。古时天子冬至祭天都是面对北极,天子治理国家坐姿是面南,大臣朝拜天子是面北,笔者在《“天南地北”真义考》[12]中讨论过这个问题。这是其一。其二,数术学的传统是水配北方,火配南方,木配东方,金配西方,这种思想有非常古老的渊源,而且从来只有这一种配法,没有之二。那么《洪范·五行》一配水,实际上是指一配北方,其中暗含的逻辑是怎样的呢?先民最早认识的数字就是一,一为万数之始;北方为最尊贵的方位,因为北方是万物的发源之处,因此一配北方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我们说,思想的产生比数字和文字要早得多,所以“一曰水”是很早就有的思想,因此以一配水并非毫无意义的事情。又因为认识了北的同时就认识了南,认识了东的同时就认识了西,所以“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更为复杂的五行象数模型在《管子·幼官》[13]《礼记·月令》[14]中可以清楚看到。这种归类思想暗含着这样一种逻辑,比如说:北方冷,冬天冷、水冷,如同半夜又黑又冷;南方热,夏天热,火热,如同中午一样火热;所以北方配冬季、配水、配夜半、配黑色,南方配夏季、配火、配中午、配红色。春天草木生长,颜色青青,如同日出东方欣欣向荣,所以春天配东方、配木、配青色;秋天草木凋零,庄稼收割,犹如日落西山,既是收获季节也要为新一轮的生长做准备,犹如金气之变革,所以西方配秋天、配金、配白色。我们将《洪范·五行》《管子·幼官》《礼记·月令》中的核心元素提取出来整理成表格(详见表8-1),就可以更直观地看到五行象数模型的演变。表8-1 《五行》《幼官》《月令》核心要素对应表《洪范·五行》数字一二三四五备注五行水火木金土特性润下炎上曲直从革稼穑味道咸苦酸辛甘《管子·幼官》数字六七八九五颜色黑赤青白黄声音征(徵)羽角商宫味道咸苦酸辛甘五气阴气阳气燥气湿气和气动物介羽鳞毛倮《礼记·月令》数字六七八九五五行水火木金土天干壬癸丙丁甲乙庚辛戊己声音羽徵角商宫味道咸苦酸辛甘嗅觉朽焦膻腥香五脏肾肺脾肝心时节孟冬孟夏孟春孟秋日在尾宿毕宿营室翼宿帝颛顼炎帝大皞少皞黄帝神玄冥祝融句芒蓐收后土动物介羽鳞毛倮三者相比较,我们可以看到除了内容不断增加、丰富之外,主要有两点不同。第一是配数不同,《洪范·五行》是一水、二火、三木、四金、五土,《管子·幼官》和《礼记·月令》是六水、七火、八木、九金、五土。其实它们没有本质的不同,因为象数模型以一二三四五为生数,以六七八九十为成数,即一六水、二七火、三八木、四九金、五十土。[15]在《放马滩秦简》《太玄》《五行大义》还可以看到另外一种配数,应该是战国晚期产生的一种东西,其历史影响不大。我们在第五章第三节讨论过这个问题,此处不赘述。其次是所配声音不同,《管子·幼官》北方水配徵,南方火配羽,《礼记·月令》正好相反。在新出的简帛材料比如《放马滩秦简》和《孔家坡汉简》中,以宫配中央土,徵配东方木,羽配南方火,商配西方金,角配北方水。[16]《鹖冠子·泰鸿》也见到这种配法[17],与《幼官》《月令》又不相同。这说明从战国到西汉,五音配五方的方案尚未统一,古人有一个不断摸索和实践的过程。将五行、数字、方位相配绘制成图8-4所示。

图8-4 (采自黄宗羲《易学象数论》,2007年,第7页)图8-4就是宋以来所谓的河图,我们可以清楚看到五行象数模型。此外,八卦也是象数模型的重要内容。《周易·系辞》说:“古者包曦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纹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这是讲八卦是如何产生的,其实质是将万事万物纳入八卦系统,分成八类。战国清华简《筮法》附有一个卦图,见图8-5。这是目前看到的最早的一幅八卦图,其北方配离卦,南方配坎卦,与后世流传的后天八卦图正好颠倒。这种配法大概想表达“冬至一阳生,夏至一阴生”的思想吧。因为离为火,火为阳,坎为水,水为阴。但是这种配法与坎为阳卦、离为阴卦的属性不符合,也与火主南方主夏季主炎热,水主北方主冬季主寒冷的传统观念不符,所以这种配法并没有流传下来。《易传》说:帝出乎震,齐乎巽,相见乎离,致役乎坤,说言乎兑,战乎乾,劳乎坎,成言乎艮。万物出乎震,震,东方也。齐乎巽,巽,东南也,齐也者,言万物之洁齐也。离也者,明也,万物皆相见,南方之卦也,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向明而治,盖取诸此也。坤也者,地也,万物皆致养焉,故曰致役乎坤。兑正秋也,万物之所说也,故曰说言乎兑。战乎乾,乾,西北之卦也,言阴阳相薄也。坎者水也,正北方之卦也,劳卦也,万物之所归也,故曰劳乎坎。艮,东北之卦也,万物之所成终而所成始也,故曰成言乎艮。[18]

图8-5 八卦图(采自《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肆,2013年,第216页)将后天八卦与方位和数字相配,得到一个图示如图8-6。

图8-6 (采自黄宗羲《易学象数论》2007年,第10页)图8-4和图8-6中的黑白点便是传说中的河图、洛书。需要指出的是,后天八卦配数与五行配数并不相同,具体说:一六水、二七火、三八木、四九金、五十土,这是五行配数;而八卦配数是坎一、坤二、震三、巽四、中央五、乾六、兑七、艮八、离九,这是源于九宫数图与九宫八卦图的合并,如图8-7与图8-8。

图8-7 西汉汝阴侯夏侯灶墓出土式盘

图8-8 《黄帝内经·灵枢》九宫八卦图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古人将空间分为八方九宫由来已久,至少7000年前的安徽蚌埠双墩新石器时代陶文(如图8-9)可以说明这一点,但是将九宫配上九个数字形成所谓的九宫三阶幻方图,并由此形成太一行九宫的说法这是战国至西汉年间才有的东西。这个问题笔者将另外撰文来详细讨论。八卦除了与数字相配,还与万物相配,比如“乾,健也。坤,顺也。震,动也。巽,入也。坎,陷也。离,丽也。艮,止也。兑,说也。乾为马,坤为牛,震为龙,巽为鸡,坎为豕,离为雉,艮为狗,兑为羊……”[19]意思是说,万物中具有刚健特性事物就归入乾类,具有柔顺特性的就归入坤类,余仿此,那么马属乾,牛属坤,等等。

图8-9 蚌埠双墩遗址出土陶符(采自《中国古代物质文化史·天文历法》第〇四八~〇四九页)从出土的西汉式盘上还看不到八卦因素,但是《龟策列传》说:“卫平乃援式而起,仰天而视月之光,观斗所指,定日处乡。规矩为辅,副以权衡。四维已定,八卦相望。”这里显然存在八卦要素。在东汉式盘(朝鲜乐浪遗址王盱墓出土六壬漆木式盘)已经可以清楚看到八卦分列四方四维了,如图8-10。同理,大六壬的天将和月将系统也是一种分类法。比如天将中腾蛇主惊恐,朱雀主文书,六合主庆贺……意思是说:腾蛇表示惊恐一类的事,朱雀表示文书一类的事,六合表示庆贺一类的事,等等。月将中神后主妇女,大吉主田农,功曹主迁邦……意思是说,神后(子)表示与成年女性或女主人有关的事,大吉(丑)表示与土地和农民有关的事,功曹(寅)表示与迁移封国有关的事,等等。[20]其实阴阳、五行、八卦、干支以及神煞的产生都是古人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观察大自然而不断总结提炼出来的知识体系,它们实际上是不同的分类方法。需要说明的是,这些不同的分类法虽然各有起源,但是到战国秦汉时代便互相渗透,融为一体了,万物中有数字、阴阳,有五行也有八卦,也分主于不同的神煞。连分类法本身也是互相贯通的,比如天干甲的五行属木,属阳,方位为东,八卦属震,自然数为一,天地数为三和八,六壬月将属功曹;又比如乾卦的五行属金,属阳,先天数为一,后天数为六,等等。这些分类法在六壬式盘上的表现有限,大量知识靠文献和师门传承。

图8-10 东汉式盘(采自《中国方术正考》,第69~76页)在东汉时代,象数模型便基本成熟(后世还有所发展),万事万物都可以纳入阴阳、五行、八卦体系,这便是中国独特的象数易学。那么,古人在漫长的生产实践中观察自然万物、观察自身,体悟出“气生万物”和“同气相求”的道理,并以此为基础形成的这一套象数知识体系,能否经得起时间的检验呢?[1]陈鼓应 赵建伟 注译:《周易今注今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年11月第一版,第13页。[2]同上,第288页。[3]同上,第627页。[4]同上,第607页。[5]同上,第694页。[6]同上,第586页。[7]庞朴 著:《庞朴学术思想文选·阴阳五行探源》,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10月第一版,第114~138页。[8]李零 著:《中国方术正考》,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5月第一版,第45~46页,第87页。冯时 著:《中国天文考古学》,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第374~384页,第503~523页。[9]冯时:《祖槷考》,《考古》2014年第8期。[10] [清]孙星衍 撰:《尚书古今文注疏》,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12月第一版,第296~297页。[11]刘起釪:《洪范成书时代考》,《中国社会科学》1980年第3期。[12]详见附录4 。[13][清]黎翔凤撰:《管子校注·幼官》,北京:中华书局,2004年6月第一版,第一三四~一八一页。原文如下:五和时节,君服黄色,味甘味,听宫声,治和气,用五数,饮于黄后之井,以倮兽之火爨。藏温儒,行欧养,坦气修通。凡物开静,形生理。……八举时节,君服青色,味酸味,听角声,治燥气,用八数,饮于青后之井,以羽兽之火爨。藏不忍,行欧养,坦气修通。凡物开静,形生理。……七举时节,君服赤色,味苦味,听羽声,治阳气,用七数,饮于赤后之井,以毛兽之火爨。藏薄纯,行笃厚,坦气修通。凡物开静,形生理。……九和时节,君服白色,味辛味,听商声,治湿气,用九数,饮于白后之井,以介虫之火爨。藏恭敬,行搏锐,坦气修通。凡物开静,形生理。……六行时节,君服黑色,味咸味,听徵声,治阴气,用六数,饮于黑后之井,以鳞兽之火爨。藏慈厚,行薄纯,坦气修通。凡物开静,形生理。[14] [清]孙希旦 撰:《礼记集解》,北京:中华书局,1989年2月第一版,第三九九~五〇五页。原文如下:孟春之月,日在营室,昏参中,旦尾中。其日甲乙,其帝大皞,其神句芒,其虫鳞,其音角,律中大蔟。其数八,其味酸,其臭羶,其祀户,祭先脾。……孟夏之月,日在毕,昏翼中,旦婺女中。其日丙丁,其帝炎帝,其神祝融,其虫羽,其音征,律中中吕。其数七,其味苦,其臭焦,其祀灶,祭先肺。……中央土,其日戊己,其帝黄帝,其神后土,其虫倮,其音宫,律中黄钟之宫。其数五,其味甘,其臭香,其祀中霤,祭先心。天子居大庙大室,乘大路,驾黄马,载黄旗,衣黄衣,服黄玉,食稷与牛,其器圜以闳。……孟秋之月,日在翼,昏建星中,旦毕中。其日庚辛,其帝少皞,其神蓐收,其虫毛,其音商,律中夷则。其数九,其味辛,其臭腥,其祀门,祭先肝。……孟冬之月,日在尾,昏危中,旦七星中。其日壬癸,其帝颛顼,其神玄冥,其虫介,其音羽,律中应钟。其数六,其味咸,其臭朽,其祀行,祭先肾。……[15]《礼记·正义》引郑玄注:“天一生水于北,地二生火于南,天三生木于东,地四生金于西,天五生土于中。阳无偶,阴无配,未得相成。地六成水于北与天一并,天七成火于南与地二并,地八成木于东与天三并,天九成金于西与地四并,地十成土于中与天五并。”[16]程少轩:《放马滩简式占古佚书研究》,复旦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1年,第73~74页。王强:《孔家坡汉墓简牍校释》,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年,第161页。[17]黄怀信 撰:《鹖冠子校注》,北京:中华书局,2014年3月第一版,第二二九~二三〇页。[18]陈鼓应 赵建伟 注译:《周易今注今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年11月第一版,第710页。[19]陈鼓应 赵建伟 注译:《周易今注今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年11月第一版,第719~726页。《说卦传》:“乾,健也;坤,顺也;震,动也;巽,入也;坎,陷也;离,丽也;艮,止也;兑,说也。 乾为马,坤为牛,震为龙,巽为鸡,坎为豕,离为雉,艮为狗,兑为羊。乾为首,坤为腹,震为足,巽为股,坎为耳,离为目,艮为手,兑为口。 乾,天也,故称乎父;坤,地也,故称乎母;震一索而得男,故谓之长男;巽一索而得女,故谓之长女;坎再索而得男,故谓之中男;离再索而得女,故谓之中女;艮三索而得男,故谓之少男;兑三索而得女,故谓之少女。乾为天,为圆,为君,为父,为玉,为金,为寒,为冰,为大赤,为良马,为老马,为瘠马,为驳马,为木果。坤为地,为母,为布,为釜,为吝啬,为均,为子母牛,为大舆,为文,为众,为柄,其于地也为黑。震为雷,为龙,为玄黄,为旉,为大塗,为长子,为决躁,为苍筤竹,为萑苇,其于马也为善鸣,为馵足,为作足,为的颡,其于稼也为反生,其究为健,为蕃鲜。巽为木,为风,为长女,为绳直,为工,为白,为长,为高,为进退,为不果,为臭,其于人也为寡发,为广颡,为多白眼,为近利市三倍,其究为躁卦。坎为水,为沟渎,为隐伏,为矫輮,为弓轮,其于人也为加忧,为心病,为耳痛,为血卦,为赤,其于马也为美脊,为亟心,为下首,为薄蹄,为曳,其于舆也为多眚,为通,为月,为盗,其于木也为坚多心。离为火,为日,为电,为中女,为甲胄,为戈兵,其于人也为大腹,为乾卦,为鳖,为蟹,为蠃,为蚌,为龟,其于木也为科上槁。艮为山,为径路,为小石,为门阙,为果蓏,为阍寺,为指,为狗,为鼠,为黔喙之属,其于木也为坚多节。兑为泽,为少女,为巫,为口舌,为毁折,为附决,其于地也为刚卤,为妾,为羊。”[20] [隋]萧吉 著,刘鸿玉、刘炳琳 译解:《五行大义白话全解》,北京:气象出版社,2015年1月第一版,第319~330页。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