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侄文稿》种种“疏密”变化,其实是没有变化,只用了两条定律
在书法艺术的学习传承上,有一句话,叫“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
在对行草书结构技法“疏密”的解读上,不管是古代书法名流的书论也罢,当代的专家,学者的论言,专著也罢,一些授人以学的书法导师,教师,网络课程教学也罢,文章的图文示例也罢,都存在下面几个问题
1.从来没有一本书,也没有一个人说明汉字中什么地方该“疏”,什么地方该“密”,没有逻辑和规律的揭示,对法理的解读和认知,停留在浅表的概念层面;
2.东一榔头西一棒槌,胡指乱点,说的头头是道,看似高明,实则心中无数,看到那说到那,点点滴滴,不成体系;
3.最常见的是一个字一个字的解读,图示,看起来说的明白,但常用汉字5000个左右,一个一个说而教,使人学而知,就是要累死他人,让人学到猴年马月。
可以断言:不管是谁在说,谁在教,那些只提出概念,不揭示规律,或者一个字一个字指指点点的说教,要么是有意故作高深,要么是真正的糊涂虫。
乱象和真相只隔着一层纸。
“疏密”变化在行草书的结构造型上,是个极其重要的概念。但“疏密”变化本质上是结构造型上收放关系次生的,字的结构造型,何处该疏,何处该密,既不是人为随意营造的,更是有必然规律的。
收放对比是行书造型中所有对比关系的总领,是关键的关键,核心的核心。在营造收放对比关系的同时也次生了疏密对比关系。
董其昌《画禅室随笔》“作书之法,在能放纵,又能攒促。每字失此两窍,便如昼夜独行,全是魔道矣。”此言直指问题的关键。所谓“放纵”和“攒促”,说的就是收放关系。而收放关系一定会产生“疏密”对比。其法理是:
1.在整字的一定大小的空间范围内,有放必有收。放必显笔画粗,长,大而显得疏;为应对放,收必显笔画短,细,小而显得密。
2.为有意营造收放关系,而有规律性的“弱化排横”“见方必小”,是形成疏密对比变化的唯一唯二的法则。
“弱化排横”,“见方必小”,是“快乐书法营”行草书结构造型上,对“疏密”变化的这一重要技法应用的概括。检索古代所有经典行草书,所有的大家名家,无不共同应用这两个规律性的技法手段。
除此以外,还存在与此不同的其它技法手段,但都不能代替这两个主要的技法手段(限于篇幅,此不赘述)。
弱化排横
汉字的结构,横画是其它笔画的几倍。 两横,三横,四横并列的,并不少见。在造型上,不对这些横画作变化,就会显得重复单调,要变化就会显得花而乱。因此,把他们一律作弱化处理,也就是变短变细并排列紧密,以相对短,细,密的方式弱化处理排横的手段,既是不得已而为之,也是雷打不动的规律之一。
弱化排横的造型手段,显示出结构造型上明显的疏密关系。
见方必小
从人的观感来说,一个单独的块面,大于所有笔画的总和。它会形成一个视觉焦点或者说视觉中心。这因此毫无疑义,汉字结构上的方块造型,必须写的小而密,甚至以两点或者短横代替。不然,则会显得突兀,显得与整字的造型不相称。凡是把汉字中不是起主要构成的,框架性结构的四面闭合的方形结构,写的大了,这个字的造型就一定是别扭的,失败的。
凡字中有皿,口,日,月,耳,贝,自,母,酉(身,郎,即等字的封闭组合类同)等封闭半封闭的类方形组合,横陈者必扁阔,纵置者必狭长,甚至以点和短横代之,以尽显其小;以尽力避免出现大的封闭半封闭的块面。
见方必小(含所有闭合结构)的造型手段,显示出结构造型上明显的疏密关系。
同一个字中,既有连续“排横”,也有方块造型,那照方抓药,毫无疑问,不成问题。
在行草书结构造型上,只要抓住“弱化排横”,“见方必小”这两点,收放关系,疏密对比,就表现的一清二楚。还有必要在5000个汉字中,一个一个的找那里“疏,”,那里“密”,甚至人为制造“疏密”了。
但凡不知法理规律,在教学中,一个字一个字指认“疏密”,在创作中,人为造作所谓的“疏密”,可以断定他就是个外行。
颜真卿《祭侄文稿》局部1
颜真卿《祭侄文稿》局部2
颜真卿《祭侄文稿》局部3
“快乐书法营”专注于书法结构与造型的研究和探索。独持己见,不随俗说,不迷信权威,刨根问底,直指要害,以事实为依据,以自己的独立判断解析书法方面的各种课题。杜绝讲故事,杜绝弄玄虚,杜绝口水文,为喜欢书法的朋友们奉献绝招干货,是我的终极追求。
著有《二王行书结构与造型原理》,《颜真卿行书结构与造型原理》,米芾《行书结构与造型原理》
欢迎朋友们批评,评论,留言。
关注“快乐书法营”,快快乐乐玩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