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爱之名,行善之事——听李教授讲座《以爱塑爱,以心育心》点滴感悟

德国教育家雅思贝尔斯说:教育本质上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片云推动另一片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如果教育未曾触及人的灵魂,未能引起人的灵魂的深入的变革,那就不能称之为教育。

上海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教授李占才说:教书育人,是一棵树晃动另一颗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感染另一个灵魂。而不是一股风吹动一颗树,不是用颜料去涂染洁白的云,更不能以神自居去点化活生生的灵魂。

对此,我深感认同。教育从来应从内心生发,顺其自然发生,而非一意孤行的任意妄为或者一厢情愿地改革图变。

教育究竟是要做什么,作为一个一线教师,我们到底要给学生什么?我如此思考过很多次。

我想绝对不仅仅是获得书本上的知识,知识是可以通过自学也可以达成的。所以,除却基本的知识与技能,教师最需要学会的应该是育人。在课堂上,我们不仅仅是要尽己所能将国家教材上的知识点进行悉数的传达,还要学会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加入德行的教育以及做人的教导,如果语言苍白无力或者证据不足时,必要的身教定然胜过言传。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就是最好的佐证。

李教授生于1949年,是与伟大祖国一起成长起来的,他见证了祖国一步步走来的繁荣与改变。当他说到自己的年龄,我们都吃了一惊。谁能想见,已经70岁的李教授,头发竟然还是乌黑的,白发并不很多,整个人的状态看起来精神矍铄。他身体康健,吐字清晰,声如洪钟,最难能可贵的是两个多小时的讲座他全程站立,引经据典、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各种幽默风趣的小故事从他的口中缓缓流淌,让大家都沉浸在他的轻松愉快的讲述中,忘记了休息和时间。所以,正如他所言,每年选课,他的课程人都是很多很满的,能够做他的学生,定然是幸福的吧。

我也在想,当我70岁时呢,能否也像李教授这般风趣,健康,爽朗,幽默,开朗,活泼,儒雅,谦和,又平易近人、温暖亲切呢?所以,我渐渐明白,当一个好老师,最关键的并不仅仅是要拥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和深厚广博的知识,掌握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这当然是安身立命之本。还要有一颗爱学生的心,要努力了解学生,做到与学生平等交流,不可挖苦讽刺学生;还要注意自己就要首先保持有一颗阳光的心态,当我们走进教室时,要努力把所有的烦恼都折叠起来扔进走廊的垃圾桶内,让自己每天都开开心心带着微笑去上班。

爱学生,爱的深沉热烈,可是到头来却发现自己像是害了一场单相思,对待学生的爱如同暗恋,到最后学生却不知道或者根本不领情。所以,有时爱的方式也很关键,爱的太深太重,就会以爱之深而责之切,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往往叛逆,不当的教育方式有时非但不会起到好的结果,反而会起到坏的影响。

在我们的课堂上,为了检验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我们会组织形式多样的评价方式来对学生进行检测,我们在课堂上准备课堂评级量表,在课下布置作业,考试时以一个分数一个排名来作为评价一个学生的全部。

我以前很在意这些所谓的成绩和排名,轻松就把它当作学生的全部,冠冕堂皇冠之以结果优良的高帽。可我慢慢明白,分数并不是一个学生的全部,我们不能仅仅就以高分就判定学生是好学生,低分就认定是个差生,这对待学生而言是不公平的。

教师要努力把学生往高尚的地方去引导,往正面积极的方面去引导,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培养全部的科学家、伟人、英雄人物等,毕竟那只是少数,我们要努力让每一个健康的孩子成为一个善良的、能对社会有用的人,也许教孩子做一个正直的人真的比他得分优秀更重要一些。能做到如此,就算是功德圆满了。

而这一切一切的出发点,首先得是你对于学生无条件的关爱,做一个德才兼备的好老师,一个学生喜欢的好老师,一个雁过留声、人过留名的好老师。真真正正地做到你在孩子们的眼睛里,而每个孩子们在你的心里,用毫无保留的、不求回报的真心,以爱的名义,行善良之事。我想:当我们努力去爱,那纯洁的眼睛、无瑕的心、天真可爱的灵魂,是一定一定能够感受到的。

听李教授讲座,点滴感悟记于此,共勉之。

(作者薛真,郑州市第90中学)

(本文图片均来自于金水区文化绿城小学)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