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停歇的“战争”‖文/十二声壹

永不停歇的“战争”

这场战争永远不会有胜利的一方。
出生于普通工薪家庭的我,小时候就很少见到我母亲。在14岁之前的记忆中,她总是扮演着一个类似于今天外卖小哥的角色,不过是月达的。她一直在外上班,一两个月才会回家一趟,匆匆的来又匆匆的走,当真就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我的童年便是在没有母亲唠叨中长大的,缺少这段十多年的“磨炼”在现在想来可能也是这和母亲战争不会停歇的重要原因。
我爸较踏实稳重,在国企上班一上就是20余年,天天打卡式的流程也把他变得更加古板,所以他对我的要求也比较简单,就两字——规矩。不过小时候正是在习惯养成,倒也没怎么觉着拘束,慢慢习惯成了自然,在规矩中也把握住自由。不过小孩总是偏爱玩,总是会想打破规矩玩个痛快。于是,母亲回家便成了我名正言顺玩的理由,那时候我和母亲关系特别好,因为她在家的日子就对我来说意味着“解放日”。
然而这一切,都结束于我初二。母亲申请了在家用电脑云上班,我刚开始觉着特别开心,认为我的“单亲家庭”版生活终于结束了,好日子终于来临。可我错了,错的十分离谱,我完全忽略了我和母亲脾性的会如此不合。我甚至都不知道我爸那样温吞的老好人怎么会和性格急躁,说话甚至有点刻薄的母亲走到一起?由于从小受我爸行为熏陶,所以做事方面也是属于不急不躁的那种,但我缺少我爸的耐性,在我母亲在相处一月后终于忍受不了接后爆发了第一次激烈争吵。小时候不太懂说话的艺术,被母亲说教烦了,便是几句“不要你管”之类的话。母亲也向来不会在口舌之争上落下风,所以往往是都以我的沉默宣告结束。然后随之而来的便是短则三四天,长则几个星期的冷战。母亲的教育方式和我的性格完美的冲突,倒也不是说母亲坏话,她的用意其实自己也还明白,可经由她口述后总是让人难以接受。初中生么,恰好处于青春叛逆期,没有想到做事要忍耐,更别说通过提建议给母亲来解决问题。在当时第一要义就是怼回去,不服就大声说出来。结果可想而知,整个初中后半段基本就是这样在吵吵闹闹中熬过去了。
迈入高中时期,我和我母亲的交流愈发变少,朝六晚十的作息再加上家里新添成员会让我的存在感愈加低,本想这样可以最大程度避免争吵。令人大跌眼镜的操作是,激烈程度反而升级了,高三的各种压力让我变成了火药桶,心情持续低谷。本来这时候我自我调解能力还是有一点的,偶尔和同学发个牢骚,散散心总能消散各种心情郁结。但是母亲的各种“激励”总是可以在见面的几分钟里点燃本就未完全熄灭的引线。就这样高三便在学业和家庭双重高压下磕磕绊绊的结束了,所幸的是,高考发挥还算正常,无悲亦无喜。
踏进大学后,见面机会终于是少了,这样应该可以缓解我和母亲的关系,至少刚进大学那会我这样想。可结果又一次教育了我,虽然在学校和母亲相隔几千里的确吵不起来,每月有限的几个电话是固定的问安也无其他,但是放假回家后,我突然发现我和母亲思想上的分歧已经南辕北辙。中学没有觉醒自我意识,一切都听任父母安排。大学随着自我意识的觉醒,对于自己要干什么慢慢有了目标。于是,我开始尝试摆脱母亲的控制,拒绝她给我安排的人生流程,什么毕业结婚生子买房打卡上班,我兴趣寥寥,我想自己安排人生。当然这一切的转变已经完全触动了母亲的逆鳞,吵架直接成了家常便饭。时至今日,母亲总是会想让我听从她的安排做事,我知道她本意不坏,但终究,我不是机器,几行代码也不足以左右我的行为。
这是场没有输赢的战争,伤人伤己,却又根本不可能休战,这还真是人生莫大的讽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