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老秋
秋风把田野描成了金色的海。空气中弥漫着收获的浓浓香气,又到老秋了!每到这个季节,我的内心总有一种带着自豪的冲动。因为我是在这个季节成熟的。我这人有点怂,虽然生在农村,干庄稼活却十分外行。那时候高中毕业,必须在广阔天地大有作为二年、经贫下中农再教育之后才有上学的机会,现在想想还真有它的道理。我十七岁回村参加生产劳动,正常的小伙子,这个年龄已经是响当当的整劳力了,可放秋垄这连女人都轻松的活儿,我却拼命的扑腾才勉强跟上。最要命的是我这人怕饿,这也合乎道理,别人不使蛮力,能量消耗的少,自然也就没那么饿。但无论怎样,拼死你都得坚持住,这是在广阔天地锻炼必须遵守的规则。俗话说:“老天爷饿不死瞎家雀儿”。在我几乎绝望的时候,突然发现垅台上有一颗瓜秧,顺着瓜秧望去,竟然有一个白中透黄的瓜!不用说,这简直就是救命的宝贝!我象征性的擦了两下,只一分钟时间就轻松的进肚儿了。说来奇怪,这一下午竟然跟上趟儿了。回到家里,姐姐狠狠的表扬了我一顿之后,又郑重其事地说:老秋的地里好吃的东西多的是,都是大粪里的蔬果种子留下的,人家在前头的挑着吃。其实我知道姐姐的良苦用心,可她的话起了作用,从这天开始,我竟然再没落后过。那个秋天,我尽情的享受着地里的“野味”,番茄、菇娘、甜星星、香瓜、西瓜……不知不觉中成了合格的社员。转眼四十五年过去,老秋时节。我回到了阔别近半个世纪的老家,突然想起那充满诱惑的“野味”。虽然一大把年纪了,还是带着“广阔天地大有作为”时的美好记忆和兴奋,走进了苞米地。一切都变了!密密麻麻的苞米秸秆高达三米,人在里面穿行十分困难,地里出奇的干净,就连小根蒜,曲麻菜那么有生命力的野菜也消失的无影无踪了。现实告诉我,记忆中的老秋,那曾经蕴藏着美味的苞米地,已经成为一去不复返的过去。几十年的变迁,改良的各种农作物像神经麻木的病人,没有表情,没有味道,满负荷的积累着碳水化合物。变了形儿的新物种,完全取代了农家肥培育的飘香五谷。老秋,打破了我美好的乡梦。家乡的人们得到了对现代化“量”的满足,可失去的却是“绿色”、美味和大自然的馈赠。家乡的老秋从我的记忆中走失了,尽管我在苦苦的寻觅,却没能找到她的影子……
编审:赵志云
作者: 郭中会,笔名:冰雪山人。黑龙江省尾山农场人,现住江苏省盐城市。曾任高中美术、书法教师和老年大学书法教师,爱好文学。小说、散文、诗歌曾在《当代文艺》《大东北文学》《文学微刊》《世界作家文集》《金秋文学》《中国乡土作家》《北方当代文学》《九州作家》《长江作家》等平台推出。
1. 凉城文苑公众平台不介入任何版权纠纷。坚决反对抄袭、洗稿等违反创作道德的行为。如因版权问题引起纠纷,请投稿人与版权方自行处理。因此,为保护原创者权益,我们征稿的范围仅限原创作品,如在其他微信公众平台上公开展示过的作品,平台一律不予采用,一经发现,直接删除。
2.平台征稿的体裁为散文(随笔)、诗歌(古体诗、近体诗及现代诗歌)、杂文、小说等。文章一般以两千字以内为宜,小说不超过3000字,诗歌每次1-4首,长篇小说可安排连载。
3.稿酬规定:从2019年11月11日起,文章采用后,以一周时间为限,阅读量在100以下的,按赞赏金额60%计发稿费,阅读量在100-300的,按赞赏金额的70%计发稿费,阅读量在300-500的 ,按赞赏金额的80%计发稿费,阅读量在500-1000的按赞赏金额的90%计发稿费,阅读量超过1000的,赞赏全部归作者本人。发布的文章无赞赏金额则无稿费。稿费在文章发布的第8至10天之内,以微信红包或转账的方式发放,逾期未领视同放弃。10元以下(含10元)的赞赏及文章发布一周后的赞赏不发给作者,留作平台运行经费。作者请加主编微信15727260343。
来稿可发微信15727260343、tan15336693443,或发邮箱717326846@qq.com。投稿请附100字左右的个人简介及个人生活照1张。编者收稿后会及时处理及时回复,一般不会超过一周时间,在此期间请勿多投,超过一周可自行处理。
平台图片部分来自网络,如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
如有疑问,请点击
《凉城文苑》公众号“联系我们”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