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岁王光美孤身一人来北戴河游泳,满面笑容,但身边从此再无一人
2004年,王光美最后一次来到北戴河二浴场游泳,那时候的王光美已经83岁,经历了跌宕起伏的一生,她依然保有着乐观积极的心态,低调的生活着。她满面笑容,但是身边却从此再无一人。
曾经王光美和刘少奇带着孩子们在北戴河沙滩嬉戏的一幕幕,好像依旧历历在目,但如今她的身边再也没有爱人陪伴。其物如故,其人不存。
这位坚强传奇的女人,为我们的国家做出无数贡献,她取得过许多让人望尘莫及的成就和荣誉。但是在传奇的背后有一些悲伤可能永远无法平复,是我们永远无法感同身受的的。
王光美
王光美与一生挚爱刘少奇的相遇相知
这世上为王光美带来快乐的,除了原生的家庭外,就是刘少奇了,并且在遇到刘少奇以后,他就成为了王光美的全部。王光美与刘少奇第一次见面 , 还是朱德和康克清无意中制造的机会。
初到延安时,从小长在大城市、过惯了优越生活的王光美看什么都觉得新鲜。不久,她被上级分配到一个翻译工作,在外事局上班。
因为工作的性质,她有经常会接触一些领导同志。那次,王光美和她的同事拜访了康克清,康克清建议他们一起去看刘少奇。
王光美和她的同事又见到了刘少奇,刘少奇和他们说了些激励的话,还和他们逐一握手,王光美是最后一个和刘少奇握手的,那时候她是最小的,职位也是最低的。
其实王光美参加革命前与刘少奇的缘分就已经慢慢展开。
那时 , 思想进步的大学生王光美从一位地下党员那里得到一本《论共产党的修养》 , 那个小册子她读了很多遍 , 感觉到做一名共产党员真的很难 , 她对作者刘少奇产生了崇高的敬意。
让王光美没想到的是 , 自己在延安见到了这个作者 , 而且自己的一生都将与这个作者紧紧联系在一起。
这一切就像是真的有月下老人将红线系在了两个有缘人身上 , 以前毫无关系的两个人王光美和刘少奇,就此有了很多的交集,见面也多了起来。
刘少奇先后到王光美所在的单位参观了两次 , 第二次他还顺带参观了王光美的住处。那时,王光美和另外一个女同事住一间小屋 , 墙上还挂着相片作为装点。
后来王光美在军委外事组工作,突然有一天,她接到个通知,说刘少奇同志找她有事商量。原来,是她第一次见刘少奇时和他提过的,希望中央领导同志们可以对他们这些青年给予些帮助,没想到他记住这件事了。
到了枣园,王光美来到刘少奇的窑洞,一看!窑洞里的陈设非常简单,谈话呢还是接着上次入党的话题,刘少奇给她讲了很多关于革命的知识道理。
这样不知不觉中,两人就谈到了中午,到了该吃午饭的时间。又因为这天气恰好是周日。王光美是吃过午饭才来的,第二顿饭要等到下午才吃。但枣园里的中央领导同志是没有周日的,还是正常一天三顿饭。
刘少奇见炊事员已经将午饭端了上来,就邀请王光美一起用餐。
王光美婉拒了,解释说自己已经吃过,让刘少平同志慢慢吃,她等着就好,还能顺便看看你吃的什么。王光美看炊事员端上饭菜,非常简单的搭配,两碟菜还有一碗米饭,米饭上还摆了个大蒜。
当时她心里还奇怪,心想怎么大蒜配着米饭一起吃呢?刘少奇吃了没几口,好像突然想到了什么,站起来走到书桌前,打开桌下的抽屉,拿出几个梨子,又拿了把小刀给王光美,让她自己削梨吃。
那梨长得难看,黑黑的,一看就是放了一段日子了,这件事留给王光美的印象特别深。当时她心里觉得很难受,有点动感情了,心想中央领导怎么吃的就是这样的梨呢?
也许 , 就是因为两人背景、 各方面很不相像 , 才会产生强大的吸引力 。 在那时的王光美看来 , 刘少奇表达爱情的方式特别“奇怪”。
一开始就 “ 坦白” 说自己岁数大 , 家里有五个孩子 , 这些孩子分别多大了,还说自己有胃病,还有别的一些病身体不算太好,自己还工作忙,没有空闲时间。
可王光美觉得眼前这人虽然不浪漫 , 但的确是个非常实在的人。共同的革命理想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追求 , 让两人最终走到了一块。
1948年8月21日 , 王光美和刘少奇在西柏坡结为终身伴侣。 新婚当天既没举行隆重的婚礼 , 也没举行婚宴 。
但使人难忘的是 , 毛泽东、 周恩来等中央领导及机关的同志都到他们的住处祝贺 , 那一天很热闹,大家一起品尝由中央军委外外事组的同志亲手做的喜庆蛋糕。
婚后的幸福生活
婚后,王光美从中央军委外事组调到中共中央办公厅,做了刘少奇的私人秘书,与刘少奇结婚后。
她完全成了一个贤内助的角色,她遵循传统的妇女原则,成为了一个好妻子和好母亲,帮助丈夫和孩子,把精力投入到刘少奇的工作和家庭中.
正因为如此,在中南海里,刘少奇的家人成了大家熟知的幸福家庭,而刘少奇也是对王光美关爱有加,两个人十分相爱。
1949年3月, 刘少奇和其他中央领导人一起抵达香山办公。一天,刘少奇很关心地对王光美说:“你离开北平也许多年了,回家看看吧,我陪你去看望王老先生和老太太。”
听了这话,王光美的心动了,虽然知道家里有电话,但为了遵守纪律,他一次都没打过。几天后,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决定尽快让刘少奇去天津,帮助解决一些城市化和恢复生产的问题。
4月初,刘少奇和王光美从香山驱车前往北平城,前往中共中央驻扎在中国北方后园寺的北局机关所了解天津的情况,然后刘少奇请司机带着他们前往了王光美的家,去看望王光美的父母王治昌和董洁如。
王治昌早就已经接到叶剑英的电话。王治昌高兴地告诉董洁如这个好消息。当时他不知道刘少奇是谁。他急忙赶到西单购物商场找到一本介绍中国共产党的小册子,据说刘少奇来自湖南,外号“小诸葛”,这是王治昌对女婿的第一次了解。
接着,王治昌把王光美要回来的消息告诉了王光英.王光英在天津开了一家化工厂,在天津工作了很长时间,但他的家还是在北平。
王治昌
刘少奇要来了,王治昌觉得这是"姑爷" 第一次上门。他也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所以他亲自去了西牌楼的湖南饭馆“曲园”,点了湖南菜。还特意叮嘱他们不能忘记带湖南的长筷子。
王光英为准备会见刘少奇, 也着实费了点脑筋, 一边在想该穿什么,另一边又在想该送什么,他骑着单车在一家百货商店买了一条骆灰色格子的围。
那天,刘少奇穿着解放区生产的黑色粗布制服,头戴着流行于工人之间的鸭舌帽,脚上是两双黑色的布鞋,由穿着列宁女装的王光美陪着他一起进了家门,两个人显得很是甜蜜,脸上都带着笑容。
王治昌亲自到客厅门口迎接刘少奇。刘少奇忙走上前去, 握着二老的手说:“两位老人家这些年不容易啊! ”这些话虽然简短,却饱含着深深的感情。
王光英搀扶着父亲,王光美陪着母亲,和刘少奇高兴地走进客厅坐下。刘少奇在前门点燃了一支香烟,关心了下王光明在天津建厂的事。王光英激动地向刘少奇建议,这里的那些工厂适合做军服,又有那些工厂适合造武器等等
刘少奇忍不住笑着说:“战争不会持久,全国很快就会解放,是时候考虑建设和平了。”他建议王光英回家联系下商界朋友,宣传共产党的政策。
没想到,王光英说:“我不想再做生意了。”
刘少奇安抚地说,我们党有很多共产党员和干部,但像你这样的人很少。如果你穿着工商界衣服站在共产党和工人阶级一边,那就好了。这些话成功消除了王光英的顾虑。
王光美和母亲谈起了分别后的情况。董洁如从女儿的 体态一眼就看出, 光美快要当妈妈了,整个人都开心了起来。饭后,王光英把准备好的格子围巾送给了刘少奇。
刘少奇高兴地接过围巾,还试戴了一下,然后笑着对王光英说:“我们没有这样的规矩,以后不用这样了。”婚后的日子王光美虽然也会操劳,但是,她深知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他们婚后一直都很幸福,几乎从不吵架,她们的女儿刘亭亭在访谈里说,这个世界上可能只有她爸爸认为妈妈做饭好吃,这种幸福的感情令人艳羡。
物是人非,身旁已空无一人
1983年刘少奇诞辰85周年之际,王光美偕儿女们回到宁乡花明楼,这次来她是为了把刘少奇的文物捐给正在筹建的刘少奇纪念馆。
她和各级干部座谈,并亲切地去看望刘少奇的亲属,她说:“少奇的亲属一定要按他生前的意愿安排,自食其力,遵纪守法,严格要求自己”她清楚地记得刘少奇说过的每一句话,不舍得忘记。
1988年刘少奇诞辰90周年、刘少奇铜像落成、刘少奇纪念馆开馆,王光美带着孩子们再次回到宁乡,看到刘少奇高大的铜像,王光美的眼睛湿润了,在爱人的故乡看到这熟悉的脸孔,让王光美情难自抑。
这副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的场面,让所有人动容。
1993年刘少奇诞辰95周年之际,王光美第三次带着子女们回乡,去参加了刘少奇经济思想研讨会,并且探望了家乡的乡亲们。
她说:
我怀着非常激动的心情和大家相会,和你们一起怀念少奇同志,大家的热情使我感到,少奇一生的言行深受干部和群众们的理解。
在少奇出生和度过青春的地方,在他热爱家乡,他受到家乡人民的爱戴。
在这里,以纪念会和学术研讨会的形式怀念少奇同志是一个很好的方式。
1997年王光美回到家乡参加电视纪录片《刘少奇》的开幕式,此行还认真听取了刘少奇诞辰100周年筹备工作的进展报告。当她听到省、市、县为花明楼的乡亲们做了很多切实的帮助,高兴地说:
“这很好!为人民做实事,是少奇生前一直坚持的作风,在纪念他诞生 100周年的时候,为他的家乡人民多办一些实事,这是对他最好的纪念,他一定会很高兴。”
2003 年刘少奇诞辰 105 周年之际,是王光美第六次回家乡,她留下了难以割舍的亲情和浓浓的乡情,每次回来她都会去婆婆坟前祭拜,她总是说:“我回花明楼,理应要祭拜婆婆的,因为少奇很孝敬他的妈妈。”
是啊,王光美对丈夫的深情,当然让她也饱含了对婆婆的尊敬和怀念!
第六次回乡也是最后一次回乡以后,她就在04年去了北戴河,独自一人去往那个满是回忆的地方。
曾亲手将最爱之人的骨灰洒向大海的她,曾在在爱人的故乡同无数人一起缅怀的她,对刘少奇的思念一直未减。
当时已经年老的王光美,每每提起刘少奇和过去的生活还是会眼眶湿润,垂暮之年,她的身边再也不会有人夸她做的饭好吃,再也不会有机会一家团聚。
在北戴河的海边,王光美独自站在那里笑起来的时候,大抵是望着海的远方想起了那个她最爱的人,让她暂时忘记了自己的孤独。
参考资料
CCTV纪录片:《母亲:王光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