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贤博 || 秋声
★嘉年华时光原创文学,文字爱好者的摇篮★
----------------------------------------------------------
【新朋友】点击文章标题下方蓝色字“嘉年华时光”快速关注
【老朋友】如果喜欢这篇文章,欢迎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
-----------------------------------------------------------
《秋声》
作者|杨贤博(陕西)
前几天,接到艳之电话,谈及他的想法。
在校园竖两块展板,励志类的。想到我,让我上个版面。于校园大门前方。
我笑了,我算个啥?够资格吗?
再说了,你花钱制版,让我长年地站在风里雨里的,好像为学校做过特殊贡献?没有。
好像个功臣劳模的?没有。
树碑立传?却活着!
还是免了吧。
艳之就嘿嘿笑,说你也是咱中学走出去的,在写作上,一路向上的精神,可以激励学生。
“我待考虑。”我回答他。
放下电话,我早忘了。
艳之是我的小兄弟。当教师多年,后任中学校长。人吧,机灵,大朴,做事能“沉住气”。倒是领一帮他年长、比他个高的教师,把学校弄得样样行行的很有气色。
我有事没事喜欢去他房间聊天,倒也是无话不说知己。
其实,他清楚,我不找他,也确实没人聊,聊不到一块。
因为我身上的缺点,在他眼里是赤裸裸的。再是他清楚,镇政府因机构改革撤了。原来一大群人,该走的都走了,院子大门紧锁,空落落地寂寥。人以群聚,没人了没人陪说话了,很无聊的。
我是从这学校毕业的。如今的校园不能和当年比的。现在不管教学楼、学生宿舍、学生灶以及校园绿化,软件硬件,都是高端大气上档次。
想当年在校时,家境不好,校舍陈旧,自己也懒散,一混三年,除过当“劳动干事”,与班长、学习干事无缘,却办了不少板报。作文被老师在讲台上念了数回。
毕业了,也就找了份工作,沒有离开故乡,一干就29年了,也没有干出个名堂。
有一年有远方一亲戚回乡,见面问我“你现在还在电管局上班?”
我一听乐了。心想,如果这个“所”是个“局”,我就是局长。
想着,倒欣慰,不由自主地笑了。
人活着,是一个过程。不断努力的过程。
所以,有很多人,头上有很多光环,身上有很多明亮吊牌,含金量的高低,与自己能力大小,地位的高低,奋斗的结果有关。
在长安城文化圈,有个爷们,算是文学爱好者罢了,但他官大,有地位,所以就有了“xx文学奖”、“xx文学奖”的吊牌。
我对以文学前辈设立的大奖非常敬畏,但我咋读这爷们的文字,感叹“不过如此”。
好在,文学是高雅、神圣之事,比当个贪官,就显得清廉了。
社会是复杂的。
生活中,很多事情“云里雾里的”就发生了,只有待时间做出判决。言多必失。有时憋着是好。
人,在于活自己。我一惯认为“写作,就是在说话。把话说好,说属于自己的话。”
对于作品,想发表是每个作者的心愿。
纸媒的门槛依然很高,但也避免不了关系的介入。中国人,大都生活在情感的关系圈。
而如今,有了网络,有了公众平台,发表的门槛一下降低,且传播速度之快,让人感概。
我惊讶地发现,中国的国度里,并不缺少文学爱好者、作家。“知名的”、“著名的”一大批一大批所谓的作家及文章在群里如雨后竹笋。
缺的,是真正的文学“大家”,优秀的文学作品。
但是,每个人都在活着。
这个世界上最不缺芸芸众生的人,如蚂蚁般拥动。每个人有着自己的生活,自己的路。
有的人快乐,有的人苦恼。有的人幸福,有的人苦难。却不得不活着。
一月前,去了草原,我羡慕那种一望无际的宽广和平坦。而草原上遇到个牧民,他特羡慕秦岭的大山的奇峻和厚重。
生活就是这样,少见的,必然稀罕。
如日子,吃什么都是吃。就那么大的肚皮,有的人吃的舒服,有的人吃了却难以消化。
病从口入,生病是一种苦难,也是生命的历练。
比如我,去东北的路上,吃不了少烧烤,吃的时候太贪,回来就生病了,浑身的不舒。
一段时间,脑子也一片空白。好在一场秋雨,浇凉了天,滋润了身心。
没有那份挣扎,日子就在平淡中,看花开花落……
杨贤博,71年生于商州秦茂。中国电力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摄影家协会会员。打工于国家电网门下,自由撰稿人,寓居古都长安电视塔处,擅长摄影,爱好书法。经历曲折,胸怀坦荡。作品见省内外报刊、杂志及网络。
出版小说散文集《古道诗情》、散文随笔集《向上流动》。
投稿邮箱:408440374@qq.com
1、要求不违背政治内容,文字表达清新流畅,贴近生活;
2、本微刊编辑部对来稿有修改权;如不同意删改的作者,请在来稿时注明。严禁抄袭剽窃他人作品,文责自负。
3、来稿一律请以附件形式打包word文档发送,务必请附带作者简介一份、本人照片一张。
4、稿费每月5号左右发放一次。赞赏即稿酬,读者的所有赞赏将全额发给原创作者。
主编微信:408440374(嘉年华)
关注原创公众号,请扫描下方的二维码:
关注方式
★长按二维码,选择“识别图中二维码”免费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