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论战如若失败,我们可能会永远失去这片1/6国土
“海防”与“塞防”之争,同片在抖音“疆还是劳道辣”平台发布,欢迎点赞关注!
差不多在南疆爆发起义的同时,天京失陷,太平天国运动走向终结,大清帝国的首次近代化的努力——洋务运动也开始兴起。当时的史家不无溢美地将这段时期称为“同治中兴”。庞大的帝国在付出骇人的代价:中国人口从1851年的4.36亿,减少到1867年的大约2.8亿。之后,终于开始缓慢地恢复秩序和元气,“收复阿古柏窃据的新疆地区”随即摆上了清廷的议事日程。1873年11月,时任陕甘总督的“中兴名臣”左宗棠调兵遣将,准备发兵新疆。
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潇湘大道的雕塑《湘江夜话》,反映的是林则徐(右)和左宗棠1849 年在长沙湘江边会面,并彻夜长谈抵御西方列强入侵、保卫新疆的历史故事
就在这个关键时刻,1874年发生了日本侵台事件。此事虽然最后和平了结,但围绕着“海防”与“塞防”孰轻孰重,清政府内部发生了激烈辩论。鸦片战争以来,大清帝国突然意识到自己面临着“三千年未有之变局”——“三千年未有之强敌”竟然是“从海上来”!而大清的水师既不能歼敌于海上,炮台亦不能御敌于海岸,加强海防顺理成章地成为朝野的共识。可是建设海军费用不菲,购买一艘大兵舰动辄就是几十万两白银。因此,以“海防”为重,停止出兵新疆,把经费用于海防,就成为朝廷上不小的呼声。所谓“新疆不复,于肢体之元气无伤;海疆不防,则腹心之大患愈棘”,持此论调的便是另一位清廷重臣——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文华殿大学士李鸿章。
李鸿章像
守旧派官员大多反对放弃新疆,比如大理寺少卿王家璧就斥责洋务派在改变了“祖宗之法”的同时,也丢弃了“祖宗之地”。保守的思想和爱国的精神,在这时显出了不那么协调的一致。
以当时的形势论,欲壑难填的沙俄侵略者在征服中亚细亚的同时,以“代为收复”的名义武力强占了我国伊犁地区,进而要求阿古柏政权臣服。可以想见,如果清廷放任阿古柏政权的存在而不去剿灭,所谓“哲德沙尔汗国”盘踞的大片中国新疆的土地,也会像希瓦、布哈达、浩罕这几个中亚汗国一样变成俄国的下一份盘中餐,而十九世纪的沙俄在东方的侵略扩张行动,从来是没有尽头和界限的。左宗棠在奏折中一针见血地指出,正因为海疆多事,所以才要一劳永逸地解决新疆的阿古柏政权,以便集中全力经营“海防”。不然,就会“我师退一步,则俄人进一步;我师迟一日,则俄人进一日”。放弃新疆就是自撤藩篱,沙俄必将得寸进尺,不但甘肃和陕西堪忧,就是北路的科布多、乌里雅苏台也失去保障,这样北京城也会丧失门户,后果不堪设想。清政府考虑到攸关北半个中国的存亡,最终决定采纳左宗棠的意见。一场“海防”和“塞防”的争论才告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