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逆袭最成功的985大学,曾经破败不堪,如今比肩清华北大

我国一共有39所985大学,它们是我国最好的一批大学之一。从目前来看,这些大学的综合实力都非常不错,然而,它们也并不是自创办以来就一直是如此,有的大学甚至之前破败不堪。
今天要给大家分享的这所985大学,它是我逆袭最成功的985大学,曾被称为中国最破败的大学,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如今已经成为我国最好的大学之一,比肩清华北大,它就是浙江大学。
现在的浙江大学,大家都已经非常熟悉了,在很多大学排行榜中,它位列我国内陆所有大学第三名,排名在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之后。目前的浙江大学,工学、医学、农学等专业,发展得非常不错。
而就是这样一所办学规模大,综合实力强的浙江大学,很多人却想不到,在几十年前,浙江大学却是一幅破败不堪的模样。
浙江大学的历史追溯到1897年的求是学院,然而创办之初非常艰难,几度更名甚至停办。虽然后来更名为国立第三中山大学、国立浙江大学等,但仍然没有彻底改变它的面貌。可以说,在1936年之前,浙江大学还只是一所二流的大学,校舍陈旧、教授离职、学生罢课,简直就是破败不堪,甚至还发生校长被学生轰走的事情,那时候的浙江大学人见人怕。
浙江大学的改变,是从1936年开始,当时政府安排竺可桢去当校长。而竺可桢是非常不愿意接受这个任命,毕竟浙江大学的现状大家都很清楚,而竺可桢当时是气象研究所所长,事业正处于上升期,自然不想放弃大好前程,来担任一片混乱的浙江大学的校长。
然而,多次拒绝未果的情况下,竺可桢提出了三个任职条件:“财源须源源接济,用人校长有全权,不受政府之干涉”,正式出任浙江大学校长。
所以说,浙大人都应该感谢竺可桢,因为浙江大学就是在竺可桢校长的亲自带领下,实现了彻底的逆袭和改变。
一、艰难西迁
刚接任浙江大学校长,第二年就赶上了战争。不得已,竺可桢带领全校师生,开始了漫长的西迁之路。这段西迁从浙江杭州出发,经历江西,广西,最后到达贵州遵义和湄潭,在那里扎根。整个西迁历时两年半,行程2600公里,参与西迁的是全校一千多名师生,带着700多箱图书和仪器。也是这次西迁,才将浙江大学保留了下来。
然而,整个西迁过程中,竺可桢经历了丧妻失子之痛,儿子竺衡、妻子张侠魂先后因病去世,而竺可桢却在西迁途中,完全顾不上他们,只能忍痛带领队伍一路向西。
二、在贵州崛起
迁往贵州后,浙江大学在贵州办学了7年,而这七年里,竺可桢首先广招人才,先后邀请了王淦昌、谈家桢、卢鹤绂等一系列名师大家。这为浙江大学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动力和保障。
经历了西迁的艰辛,浙江大学全体师生在竺可桢的带领下,共同努力将浙江大学的学风、校风提升了好几个档次,并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在这7年时间里,据不完全统计,浙江大学在国内外发表的论文数量超过了当时国内所有的大学。在这7年时间里,担任过浙江大学的老师和求学的学生中,后来有50人当选为两院院士,更是培养了诸如李政道、程开甲、叶笃正、谷超豪、胡和生等一批名师大家。
1944年,英国著名生物化学家李约瑟受邀到湄潭参加中国科学社30周年年会,当时被浙江大学的浓厚的学术氛围和丰硕的科研成果所折服,赞叹浙江大学是“东方的剑桥大学”,这一美誉一直流传至今。
三、发展步入快车道
1946年,浙江大学从贵州搬回杭州,而这时候的浙江大学远远比当年离开杭州时要强大得多,可以用“浴火重生”来形容,彻底逆袭成功。
从最初的1000多名师生,发展成拥有了7个学院、25个系、9个研究所、1个研究室的全国综合性大学,综合实力已经跻身全国前列。而那时候的竺可桢已经是花甲之年,原本只想做3年校长的他,一不小心在浙江大学当了13年的校长。竺可桢后来被浙大人称为“浙大保姆”,一心为浙江大学的建设付出了全部心血,他也因此载入了浙大的史册。
而之后的浙江大学,虽然经历了1952年院系调整,元气大伤,失去了苏步青等一大批大师级教授,然而浙江大学的底子已经非常坚实,特别是在后来浙江大学与同宗同源的杭州大学、浙江医科大学、浙江农业大学合并后,发展正式步入了快车道,再次回到了国内最好的大学行列。
现在的浙江大学是浙江省唯一最好的大学,也是华东五校中最好的大学,未来它将朝着更强的综合性大学迈进。
对于浙江大学的逆袭史,你们有什么想说的?欢迎交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