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文荣:什么是叛逆?为什么孩子会叛逆?如何顺利帮孩子度过叛逆期?

群里的各位家长,大家晚上好。今天我们讲一个大家非常感兴趣的话题。现在很多家长都觉得自己家的孩子非常叛逆,不爱学习,没有感恩心,玩游戏然后花钱大手大脚的。那么家长把这些都定为叛逆,可能叛逆有很多种。

在家长眼里不听他们的话就是叛逆。那么这堂课的这个课题就是 《叛逆不是孩子的错》

了解叛逆背后的情绪,那么叛逆不是孩子的错,有一本书这个作者,说过孩子听话的时候是天使,不听话的时候是魔鬼。那面对孩子叛逆,我们该怎么办呢?要改善与孩子之间的关系,无条件的才是解决之道。

这是这个作者说的这一句话,那么我们想好好的引导孩子。首先我们都说自己孩子叛逆,到底什么是叛逆呢?

叛逆的阶段

第一点就是了解叛逆的孩子。他的共同特征。一般分为几点,大喊大叫,喜怒无常,喜欢挑战大人的权威,情绪也容易失控,做各种各样出格的事,每个孩子一般都有两个叛逆的心理比较强烈的时期。

其实叛逆,还有青春期,都是他的必经之路。到孩子叛逆的时候,家长不要太惊讶,也不要觉得接受不了,这是每个孩子的必经之路。这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第一个时期就是一般在两到三岁左右自我意识开始萌发的时期,这是第一个叛逆的阶段。比如说,家有两岁的小朋友最近任性的表现有穿衣服,一定要选自己喜欢的。比方说小猪佩奇的呀,要有这个小汽车的造型的呀。如果没按照他的喜好来,他就哭啊闹啊。躺在地上上演一系列的节目。出去玩的时候,要玩自己最喜欢的碰碰车啊,玩这个玩那个,少一分钟都不行,或者是看到玩具就要大声的吵闹,不给买的话,就大声的哭,即使你把他拖回家,他还是强烈要求出去玩。那如果家长不允许,就大喊大叫,还有的就是当你生气的跟他说,你不能够把玩具扔到地上,往往下一秒他会更开心的把饭菜都扔在地上挑衅,然后用他的小眼神儿,再看看你。

第二个时期是十五岁到十六岁的青春期。孩子叛逆的背后,是希望获得更多的关注获得爱,只有没有爱的孩子,才会更容易走上叛逆的极端。比如说有一个案例。前段时间在这个四川有一个抢手机烧伤女老师的一个事情,然后经调查是一个少年,他作案动机是什么呢?就是要钱。为什么呢?他在外面玩没有钱,那没钱怎么办呢?他就想到要抢劫,那案发前他看到一个就是女老师,走过一个这个小道的时候。看到她手上的这个苹果手机,他就动了这个抢劫的念头,因为担心对方反抗,他就索性直接泼汽油泼到她身上,导致这个女老师特重度烧伤。案发第二天,找到这个少年的时候,他还在县城看那个马戏团表演,这孩子丝毫没有觉得自己的行为有多么严重。

想必听到这里,很多人都会觉得很生气,怎么会有这样的人?我们先别忙着生气,我们一起来追根溯源,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个孩子的成长经历。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这个孩子所处的家庭,是父母离异。七岁的时候,父母就离婚了,父亲长期的在外打工,是由年迈的奶奶一手带大的。我记得我前几年去那个重庆少管所讲课的时候,当时是一千左右十八岁以下的这些学生,估计是犯错误了,被少管所给拘留了。然后当时我也很诧异。当时我就问里面的工作人员,我说怎么这么多的孩子呀。他们都是一个什么背景,怎么能这么小就犯错误到这种地方来了。

然后当时工作人员跟我说,他说这些孩子百分之七十以上,都是单亲家庭。就是说是父母离婚,或者是都不在身边的,没有引导好孩子,然后孩子会因为他没人管,他就想干嘛干嘛。一般这种留守儿童,老人没文化,对孩子的管理,基本上就是让他有饭吃,有衣服穿,然后对孩子的这种坏毛病,或者不良的行为。他没办法,他也约束不了。

孩子的父亲长期在外面打工,也没有时间去照看这个孩子。那这个孩子长大之后,就经常逃学和社会上一些不三不四的一些人,一块玩干些小偷小摸的事情。那这个父亲的教育方式,就是打骂孩子。但是,这个孩子还是不听话,而这个孩子走上这样的一个极端,就是因为这个孩子在他所属的圈子里面都是一些不良少年,那么他为了在这个圈子里面获得一些卑微的关注和一些存在感,才会通过一些不良的行为。让自己提升,就是好像我能当老大,那种感觉啊。然后从此走上这条黑暗的道路。这个父亲每天辛苦的赚钱养家,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的孩子犯了这么大的事儿。家长应该都会感觉如果自己孩子叛逆,会给家长惹事家长就觉得天好像塌了。他说他这些日子天天失眠,想自行了断算了,好像后来还用铁链子把儿子锁在屋里,哪都不准去,这个父亲他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就每天自己看着。这个父亲也说他很懊恼,就是他了解不到孩子的内心世界,不知道孩子到底是怎么想的。他只能从通过这么简单粗暴的方式,他为什么把孩子锁在屋里面了,这他就怕孩子跑出去,再犯一个天大的事情,在捅一个窟窿。

其实,这是一个没有智慧的父亲,而走上这条黑暗之路幕后的推手,其实就是这个父亲,还有他的妈妈。

只会让孩子更加逃离这个家,一分一秒都不想在家里呆着。在这个家里更加感受不到爱,他找不到自己的位置,所以他就会去外面寻求关注,寻求爱。如果家里能够给到孩子足够的爱和关注,以及正确的引导方式,孩子是绝对不会走向极端的。那有的家长说,他说我怎么可能不爱自己的孩子呢,我就这么一个孩子我爱他,所以怎么对他我都是为了他好,希望孩子按照家长所想的那样,变好孩子。

叛逆都是后天养成的

什么是爱?大家可以想一想,什么是溺爱?过分的还是爱?这个问题大家要好好想一想。所以我们要换位思考一下,如果有人用最凶狠的话骂我们,我们也得不到陪伴,好多都只是生而不养,也不教育也不引导,自己本身也做不到。然后出现问题之后,只知道批评、抱怨发脾气,一味的指责,还说“我骂你,我教育你都是我爱你”。如果换成我们,我们能接受吗?我觉得如果是我的话,我肯定是不会接受的,而且还会跟你对着干,往反的方向去走。

特别多的家长找我,都说老师我的孩子叛逆怎么办?我建议家长先不要焦虑,先冷静下来,想一想反思一下,站在孩子的角度,看着孩子从小到大的成长经历。咱们要记住,没有天生叛逆的孩子,叛逆都是后天养成的,更要记住一点,孩子叛逆的背后到底是什么,是希望获得关注获得爱,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就是我们要照顾好自己的情绪,这是最关键的。在孩子不听话的时候,甚至挑战家长权威和耐性的时候,家长们都怎么回应呢?这个我很想了解一下。据我的统计,有一些家长的方式是这样子的。就是孩子不听话的时候,他就打或者骂孩子。他想通过这种方式,让孩子屈服。

那还有的家长,就是因为对孩子这种失控感,然后让他愤怒。所以呢,就会冲着他大喊大叫。他想通过这种方式,立马让孩子安静下来。

还有一些家长,就会威胁孩子说类似这样的话,比如说你不乖的话,妈妈就不喜欢你了,妈妈就不爱你了。

甚至有些家长,会否定孩子的感受。就是说有多大点事,你就哭以后你还能干什么呀!

或者要不然就在外人面前,损孩子给孩子贴标签,这个孩子这么胆小,这么内向,这么没用等等。

那我们来看一下这种回应方式,孩子会有什么反应。使用打骂大喊大叫的方式来控制孩子,孩子会因为害怕而屈服。但是我觉得这也是有阶段性的。小时候这招还挺管用,但是后遗症这个引发的后果,是非常的严重的。下一次,如果你不使用这种方式,孩子会无视你的要求,只有吼叫打骂,才会引起孩子的重视。

有一次我回家的时候,我姐姐对着他的大女儿用大喊大叫的方式。虽然说即使不是朝着我大喊大叫,但是我在旁边,我作为一个旁观者,我都感觉到不舒服,我跟我姐说,我说你有什么话好好跟孩子说,我姐用非常无奈的眼神跟我说,我想跟她好好说话,但是叫了她好几次她都不理,当做没听见一样,我只能通过这种大声叫喊的方式才会有反应。

因为对孩子从小到大都是这种方式。她现在长大了,就开始心理对抗了。而否定孩子的感受,并说妈妈不爱你了,这样的话会让孩子觉得父母真的不爱她,会变得胆小、自卑、不自信。给孩子贴标签,会损害孩子的自尊心,加重这种对抗的情绪在里面,其实叛逆,它的本质它就是无助孩子。由于一些遭遇带来的一些情绪问题。

给孩子带来的影响

比如说被伙伴孤立,没有一起玩的小伙伴,感觉孤单,逐渐变得孤僻厌世,考试成绩不太好,怕被父母打骂,产生恐惧心理,长得不好看,自己感觉自卑。这些问题,都会让孩子变得情绪化。由于孩子并不善于处理情绪,缺乏成熟的情绪处理能力,而做出一些反常的行为。那么父母想要教会孩子情绪处理,势必自己要处理好自己的情绪,不能让孩子的情绪成为自己情绪的开关。好多父母都是一点就着,所以说要心平气和的才能理性的去观察自己的孩子,这些异常的行为背后的心理原因。

谁都有情绪,当有情绪的时候,要更好的接纳情绪,它就会变成你自己的朋友,那自己才会变得平和,才不会出现这些非理性的消极的回应方式。情绪能让你更了解自己,也让你更了解自己的孩子。其实我们一直说情绪管理,其实情绪管理是一种能力,而这种能力,需要我们刻意的去练习。从后知后觉,我发脾气了。到当知当觉,当场就克制自己。最后能够先知先觉,在还没有发脾气之前。自己先控制好,所以说这是第二点。

第三点,就是光有爱是不够的,要说出来。如果问每位父母一个问题,你爱自己的孩子吗?估计每位父母都说,当然爱了。那你肯定还有条件,孩子是不是要很乖很听话,成绩好聪明有礼貌,你才会觉得孩子很可爱,你才会爱他。想起来小时候我们都是活在别人家孩子的阴影里,你看那个谁成绩多好,考了一百分,那我们是不是会觉得只有自己做到了,考试取得了好成绩,爸爸妈妈才会开心,才会爱自己,所以一定要取得好成绩?那如果没有取得好成绩,自己会不会觉得反正父母爱的是成绩,又不是自己,自己做的好不好也不重要了,于是就不学了就自暴自弃了。

我小时候就有这种经历,我妈就经常说,你看隔壁的那个大哥哥是不是他成绩多好,考上了什么学校?这时候我心里就特别难受。我想没有父母是不爱孩子的,但是爱要正确的爱,爱要表达出来,每一次即使孩子做错事,仍然要抱抱他,并告诉他说,你这件事虽然你做的不对,让妈妈很不开心,但是妈妈相信你,下次一定能做好,妈妈依然爱你。这其实也达到了安慰他,并且教育不是你吼他打他一顿,再狠狠的批评他一顿。我觉这个有效果多了。他听到这些话,他会感觉惭愧内疚。其实父母无非就是骂孩子打孩子也好。他做的事你吼他也好,无非就是想让的心里边愧疚,下次不这么干了。找到自己的错误反省自己,无非就是这一点对不对,但是你吼他管用吗?你抱怨他有用吗?

教育的方式很重要

这种方式我觉得理解他、鼓励他,更容易激发他的惭愧,每一次在孩子跌倒或者做得不够好的时候,仍旧平和的告诉他,没有关系。我们在努力,妈妈相信你依然爱你。只有说出来孩子才会知道,父母的爱并不是外在的一切,而是孩子本身。所以他会越来越不好意思,他只有努力。即使某件事做的不够好,孩子也不会因此感觉天塌下来,垂头丧气,因为他知道父母会永远爱他,这样才会逐渐培养孩子抗错能力,面对更大的风雨。其实有的妈妈说,每次都会忍不住对孩子发脾气。孩子无助的眼神会让自己感觉挺愧疚的,为什么要跟孩子发脾气呢?其实妈妈也是人,首先要自爱,所以有情绪时先拥抱自己。

可以告诉孩子,妈妈现在心情不好,需要安静一下,一会儿妈妈就好了。我想孩子会理解会接纳,这也是间接在教孩子去接纳别人的情绪,只有一个足够自爱的人,才能真正懂得爱别人,尊重别人。无论是父母、配偶还是子女,这个方法是用在一切人身上的,不是光用在孩子身上。对自己的丈夫,妻子,对同事,其实都应该去这么做的,这就是情绪管理。

在孩子是天使的时候,父母要用更多的时间陪伴孩子,其实真正享受过亲子时光的人,才会觉得他是如此的幸福。其实孩子给予父母的远比父母给予孩子的要多,爱和自由就是孩子的天性,在孩子还愿意依赖你的时候,我们做父母的,要有更多的高质量的陪伴,去培养和孩子的亲子感情。这些感情可以在孩子变得叛逆的时候,变成抵触负面情绪的正面能量。

时间可以用来被浪费,但是千万不要浪费生命,不要错过孩子的成长,因为那永远不可逆。有些东西,失去了就不会再拥有了,但孩子的这一段亲密的时光,错过了就是永远。所以爱要说出来,人生才会更幸福。

第四点是理解与沟通。其实我们都知道要爱孩子,可很多时候说话,说出口就变成了唠叨, 批评,贴标签。总感觉自己的人生经验丰富,总感觉孩子弱小,他不懂事,没有社会阅历,所以不知不觉,就变成了权威型的家长。一味高处俯视孩子的心态,自以为是要求孩子做自己认为对的,但并不是孩子喜欢的事,控制孩子以体现自己的存在感,其实要理解孩子,需要把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来看,沟通从来都不止是技巧的问题,而是是否有心,两个人的沟通,就是心与心的距离。

我们只有走进了孩子的内心的世界,你才可以更好的明白孩子他在想什么。然后我们才能对症下药,针对性的给他关心和帮助。愿意跟父母倾诉的孩子,心理上会更加的积极。因为不管是快乐的还是悲伤的,他们都愿意跟父母分享。现在有太多的孩子不愿意跟父母说心里话,不是孩子不听话,而是父母说的话,孩子他不想听他不想去做,所以父母与孩子沟通,是要讲究艺术的。

沟通也是一门艺术

第一点,想和孩子关系好,就要和孩子“同流合污”,这个“同流合污”。家长一定要有智慧的听,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年轻父母有必要参与到孩子喜欢的活动。在活动当中去多和孩子互动。比如说家长,可以抽出一些时间和孩子一起观看一些少年节目。甚至可以和孩子一起模仿节目里面的情节这样子去达到亲子关系的一个建立。同时家长要保证每天抽出一段时间来陪孩子,孩子慢慢的知道,自己每天都能和父母在一起的这种时间。从而产生一种来自父母的安全感。为了让孩子不沉迷网络,父母也只有融入进去,才能把他引导出来,融进去的关键在于全身心的投入到孩子的世界中去,与孩子共同制定好的生活计划,让孩子能慢慢的知道自己什么时间该干什么。

第二点,善于引导孩子的倾诉。当我们细微的感受孩子情绪变化的时候,其实要做的事情就是引导孩子,能够将内心的感受倾诉出来,而不是基于哄他开心,而忽略了孩子本身不开心的根本,不能够憋在心里。因为孩子们还没有长大,他们可能无法很好的排解掉负面的心理情绪。所以说家长是孩子的引路人。

第三点,就是耐心的倾听孩子诉说。其实很多家长给我打电话,说他跟孩子说上几句话都说不上了。当孩子能够愿意跟父母倾述的时候,其实父母是应该开心的。因为说明孩子还是信任你的。所以我们不能辜负这份信任。当孩子在倾诉的时候,要注意听孩子倾述,父母要做好一名好听众,不要表露出任何不耐烦的情绪,因为孩子他能够很敏感的感受到父母的心不在焉,或者是其它的等等。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应该多听听来自孩子内心的声音。先别急着反对和干预,你只有听他讲什么,你才知道他内心想什么。

第四点就是对孩子的感受表示理解,与孩子沟通表达愤怒情绪,也是一门艺术。父母在生气时,不能乱发脾气。而是应该先向孩子,说明自己生气的原因,然后说出内心的想法,以及希望达到的行为。孩子生气的时候,讲道理是没有用的,父母只有给予情感上的理解,孩子才能听得进去,并接受父母的教诲。你先表示理解,不是说孩子说什么我们都顺着他,先去倾听表示理解,然后再去引导孩子就会很容易接受你的教诲。不是说我们什么都不管了,他想干嘛干嘛,所以说这个顺序弄对了,目的就很容易达到,如果顺序搞错了,先骂他一顿,然后先给他讲道理,我觉得他是不会接受你的建议。

孩子们其实不太懂得掩饰情绪,只要我们细心观察,就能够从他们的面部表情、动作等方面了解到他们内心的情绪变化。当然,孩子跟父母倾诉的时候,我们理解安慰之后再进行开解,效果会事半功倍。

那么第五点,就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与孩子沟通,父母要保持快乐的心情,面对孩子父母首先要学会微笑,孩子只有看到快乐的父母才会不隐藏自己,在父母前做真实的自己,父母还要学会喜欢孩子喜欢的东西,得到孩子内心的认可,从而与孩子有更亲密的关系。为了让孩子能够有倾诉的习惯,父母们也要注意多给予孩子一些互动,给孩子保持一个亲密、信任的亲子关系,如此才能让孩子愿意跟父母倾诉,为人父母其实就是一场修行,修自己的耐心、恒心、平常心。

今天我们这堂课就到这,家长们可以多听几遍,因为知识点比较多。今天然后有任何问题,大家都可以找到我们这边,我们下期再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