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白邵氏
电白百家姓——
电白邵氏
邵姓始于召姓,《姓纂》说:“召公奭,周同姓,受封于燕,传国四十余代。”这里说的召公奭,是周文王的庶子,食采于召,因以召为姓。到武王灭纣时,他又被封为北燕侯。成王继位后,他晋为三公,与周公分陕而治,号为“二伯”。又据《氏族博考》载,“召与邵,春秋本为一姓,后分为二,汝南、安阳之族皆从邑”。由此可知,邵姓是召姓后代的分支。
据【电白邵氏族谱序】载“邵氏自太保康公食邑於召,子孙因以为氏。迨康节先生为宋名儒,其裔由洛迁浙东,再徙莆阳。咸淳间讳日荣者,来仕高州。中原乱,遂留家焉。以上世次名讳皆不可考矣”。
明成化四年(1468年)朝廷移县治到神电卫城,乃让祖居建宫庙为崇祀地,而迁居城东门外的海头村,是由官家令堪舆师相度的风水宝地。邵氏族谱记载:“初到数传,庐墓本在城内(神电卫城),明清时文庙、万寿宫、文昌宫,皆是吾家故址”。
电白邵氏始祖邵日荣,字登坦,号瑞庄,宋乡进士、官迪功郎、高州教授。其先河南洛阳人,迁浙江金华再徙福建莆田,南宋咸淳(1265—1274)年间由闽远宦高凉郡(今广东高州)任教授。日荣公任满不求复仕,虽有心归去,但恐兵荒马乱,路途动荡,遂卜居立石驿(今电城)。公禀性淳厚,行善积德,和睦邻里,奖掖后辈,遂成名聚隐居终老焉。
邵日荣生一子,国舍;国舍生一子,君举;君举生二子,子隆、子兴;至五世始开始壮大,厥后奕世蕃盛,雄文英武者辈出,遂成邑中望族,形成洪章、庆章、贵章、铭公、养公、靖公、清坚七大支系。
自五、六世后裔分居河尾村、鸭母村、武馆村及本县甚远的山美、那笈、登楼、大路坡、莘陂、长坡、文峰、白马等村;亦有后裔迁往外地的阳江、阳春、湛江等县市。
邵氏为电白第十六大姓。2000年底,电白县内邵姓户籍居民28212人,占全县户籍人口的1.82%。主要分布于麻岗、树仔、电城、龙山、岭门、水东、旦场、博贺等镇。(《电白县志》2000年版)载。
(囿于编者水平,以及资料的匮乏和局限,要素不全,错谬颇多,纰漏定然不少,敬请广大读者恕谅并教正。)